英語入門應(yīng)該學什么
如果你問“英語入門應(yīng)該學什么”,我的答案很簡單:別一上來就背單詞書、啃語法書,先抓住“音標、場景詞匯、簡單句型、聽說輸入”這四個核心板塊,用“能立刻用起來”的方式學。
說實話,我見過太多人英語入門就踩坑:有人抱著厚厚的單詞書從A背到Z,背完就忘;有人對著語法書死磕“虛擬語氣”,結(jié)果連“我吃飯”都不會說;還有人覺得“發(fā)音不重要,能看懂就行”,最后學成了“啞巴英語”。其實英語入門就像學開車,先學“掛擋、踩油門”這些基礎(chǔ)動作,而不是一上來研究“發(fā)動機原理”。今天這篇文章,就幫你把“入門第一步該踩哪塊油門”講清楚,看完就能上手練。
一、先避坑:這3件事,入門階段千萬別做
很多人學不好英語,不是因為笨,而是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這三個“坑”,你要是能避開,就已經(jīng)贏在起跑線了。
1. 別抱著單詞書從A背到Z
我表妹剛?cè)腴T時,買了本《考研英語詞匯5500》,每天背20個,結(jié)果一個月后只記得“abandon(放棄)”——因為她每天都在“放棄”的邊緣徘徊。單詞書里的詞大多脫離場景,比如“abundant(豐富的)”“abstract(抽象的)”,你背完了什么時候用?入門階段,“用不上的單詞,背了也是白背”。
2. 別一上來就學復雜語法
有個朋友跟我說:“我語法書看到‘定語從句’了,可還是不會造句。”這很正常!語法就像調(diào)料,菜還沒下鍋,你先研究“怎么放十三香”,當然沒用。入門階段,你只需要知道“主謂賓”“主系表”這種“基礎(chǔ)句式”,能說“我吃飯”“他開心”就夠了,復雜的以后再學。
3. 別追求“完美發(fā)音”再開口
“我發(fā)音不好,不敢說。”這是90%英語初學者的通病。但你想想:小時候?qū)W說話,你會因為“媽媽”發(fā)音不標準就不說嗎?不會!英語入門也是一樣,先“敢說”,再“說好”。哪怕你把“thank you”說成“三克油”,也比憋著不說強——說錯了才有機會改,不說永遠沒進步。
二、核心一:音標——像學拼音一樣打基礎(chǔ)
你可能會說:“現(xiàn)在都用APP查發(fā)音了,還學音標干嘛?”但你想過嗎?如果不會音標,APP讀“ship(船)”和“sheep(羊)”,你能聽出區(qū)別嗎?音標就像拼音,是“自己拼讀單詞”的鑰匙,學會了它,你看到陌生單詞也能大概讀對,不用每次都查APP。
怎么學音標?3步就能上手
第一步:找個“真人視頻”模仿口型
別用純文字教材!去B站搜“英語音標入門”,找那種“老師對著鏡頭做口型”的視頻(推薦英式音標或美式音標選一種,別混著學)。比如學“/i?/”(長音“衣”),注意看老師的嘴是不是“咧開、嘴角上揚”;學“/?/”(短音“愛”),嘴是不是“張大、舌尖抵下齒”。每天花10分鐘,跟著視頻做口型,比死記符號有用10倍。
第二步:用“單詞舉例”記音標的“聲音”
光記口型不夠,還要知道“這個音標在單詞里怎么讀”。比如“/e/”,可以記“bed(床)”“red(紅)”;“/ɑ?/”記“car(車)”“star(星星)”。把音標和你熟悉的單詞綁定,下次看到音標,就能想起“哦,這是‘car’里‘啊’的音”。
第三步:查詞典時“順便練音標”
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別只聽APP發(fā)音,看看詞典里的音標(比如有道詞典會標),自己試著拼讀一遍,再聽APP核對。比如“banana”,音標是/b??nɑ?n?/,你試試拼:/b?/(波)+ /?nɑ?/(那)+ /n?/(娜),連起來就是“波那娜”——是不是和你平時聽的發(fā)音差不多?
三、核心二:詞匯——在場景里“撿”單詞,而不是背單詞
入門階段記單詞,秘訣是“場景化”。什么意思?就是“在你每天生活的場景里記單詞”,比如廚房、臥室、上班路上,看到什么記什么,這樣記的單詞“有畫面、能用上”,根本不用刻意背。
3個“場景記詞法”,簡單到小學生都會
場景1:家里——給物品“貼標簽”
拿張便利貼,寫上“冰箱-refrigerator”“杯子-cup”“沙發(fā)-sofa”,貼在對應(yīng)的物品上。每天喝水看到“cup”,做飯看到“refrigerator”,一周下來,這些詞想忘都難。我媽就這樣記單詞,現(xiàn)在去超市買東西,看到“milk(牛奶)”“egg(雞蛋)”都能認出來。
場景2:路上——“看到什么說什么”
等公交時,看到“公交車-bus”“樹-tree”“紅燈-red light”,心里默默說一遍英文;吃飯時,“米飯-rice”“筷子-chopsticks”“湯-soup”,邊吃邊想。這些都是“高頻詞”,每天見,重復幾次就記住了。
場景3:手機里——“用英語描述你的日常”
打開備忘錄,每天寫3句“今天做了什么”,只用你會的詞。比如:“我早上吃了面包(I eat bread morning)”——別管語法對不對,先寫下來。第二天可能會想:“‘早上’應(yīng)該是‘in the morning’”,慢慢就記住了。我有個學生這樣練了一個月,現(xiàn)在能寫出“我今天坐公交去上班,看到一只貓(I go to work by bus today, see a cat)”,雖然簡單,但全是自己“用出來”的詞。
四、核心三:語法——先學“能說出口”的簡單句型
入門語法不用學太多,記住兩個“萬能句型”,就能應(yīng)付80%的日常表達。
句型1:主謂賓(誰-做-什么)
結(jié)構(gòu):主語(你/我/他/東西)+ 動詞(做什么)+ 賓語(什么東西)。
比如:
我吃飯。I eat rice.(主語“我I”,動詞“吃eat”,賓語“飯rice”)
貓抓老鼠。The cat catches the mouse.(主語“貓the cat”,動詞“抓catches”,賓語“老鼠the mouse”)
每天造3個這樣的句子,比如“我喝水(I drink water)”“他看書(He reads books)”,一周就能熟練掌握。
句型2:主系表(誰-是-什么樣)
結(jié)構(gòu):主語 + be動詞(am/is/are)+ 表語(形容詞/名詞)。
比如:
我開心。I am happy.(主語“我I”,be動詞“am”,表語“開心happy”)
這是蘋果。This is an apple.(主語“這this”,be動詞“is”,表語“蘋果apple”)
記住:I用am,you/復數(shù)用are,他/她/它/單數(shù)用is。比如“你累了(You are tired)”“狗是動物(Dogs are animals)”。
這兩個句型足夠你描述“做什么”和“是什么樣”,等熟練了,再慢慢學“疑問句”“否定句”(比如“你吃飯了嗎?Do you eat rice?”“我不開心。I am not happy.”),一步一步來,別著急。
五、核心四:聽力口語——每天15分鐘“磨耳朵”+“開口說”
很多人學英語只“輸入”不“輸出”,結(jié)果“看得懂聽不懂,聽得懂說不出”。入門階段,每天花15分鐘練“聽力+口語”,比背2小時單詞有用。
聽力:從“能聽懂單詞”到“能聽懂意思”
選對材料:別一上來就聽新聞
入門聽力材料要“慢、簡單、生活化”,比如英文兒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動畫片片段(《小豬佩奇》英文版,語速慢、句子短)、日常對話(比如“點餐”“問路”的音頻)。
3步聽力法:盲聽看字幕跟讀
第一遍:盲聽,試試能聽懂幾個詞(比如“apple”“eat”);
第二遍:看字幕聽,把沒聽懂的詞標出來(比如“juice”,原來“果汁”是這個詞);
第三遍:不看字幕跟讀,模仿發(fā)音和語氣(比如“Can I have some juice?”,跟著說一遍)。
每天10分鐘,堅持兩周,你會發(fā)現(xiàn)“能聽懂的詞越來越多”。
口語:從“自言自語”開始,別怕說錯
“描述當下”練習法
刷牙時說:“我在刷牙(I am brushing teeth)”;
走路時說:“我在走路(I am walking)”;
看到鳥飛過說:“鳥在飛(The bird is flying)”。
不用管語法對不對,先“開口說”。說錯了沒關(guān)系,比如你可能會說“I brush teeth”,但慢慢你會發(fā)現(xiàn)“應(yīng)該加‘a(chǎn)m’”,這就是進步。
找個“虛擬對話”對象
比如你想練“點餐”,就假裝自己在餐廳,對著空氣說:“Hello, I want a hamburger and a coke.” 或者用手機錄音,說完聽聽自己的發(fā)音,哪里不對下次改。
最后:入門階段,“笨辦法”反而最有效
英語入門沒有“捷徑”,但有“巧勁”:別追求“一天背100個單詞”“一周學會語法”,而是“每天進步一點點”。比如今天學會3個廚房單詞,明天能說一句“我吃飯”,后天聽懂一句兒歌——這些“小進步”積累起來,就是大改變。
記住:英語入門不是“學知識”,而是“學技能”。就像學騎車,你看再多教程,不如自己騎上去摔兩跤。現(xiàn)在就拿起手機,找個音標視頻,或者給家里的杯子貼個標簽,開始你的第一步吧。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648199.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