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寫作要求深度解析:從評分標準到高分技巧,一篇搞定AWA備考
摘要
GMAT寫作(Analytical Writing Assessment,簡稱AWA)常被考生當作“邊緣科目”,但其實它是商學院評估你批判性思維和邏輯表達能力的重要窗口。不少同學以為“隨便寫寫就能過”,結果因忽略細節與評分標準,導致寫作分數低于目標院校要求(通常建議4分及以上,頂尖商學院建議5分+)。本文將從考試本質、評分標準、高分結構、避坑指南到備考計劃,用最接地氣的方式拆解GMAT寫作要求,幫你30分鐘內寫出讓機器和考官都認可的文章——畢竟,能清晰批判別人的邏輯,才能證明你自己的邏輯足夠強。
一、GMAT寫作到底考什么?別再被“不計入總分”騙了
“寫作不算進800分總分,是不是隨便寫寫就行?”這是我當年備考時最早踩的坑。后來問了申請哈佛商學院的學長才知道:AWA分數會單獨寄給院校,部分頂尖項目(尤其是MBA)會明確要求寫作5分以上,他們認為“能精準分析他人論證漏洞的人,才具備在商業決策中規避風險的潛力”。
考試形式:30分鐘,一篇“找茬文”
GMAT寫作只有一種題型:論證分析(Analysis of an Argument)。簡單說,就是給你一段“看似有理”的短文(通常是企業決策、政策建議、產品推廣等場景),讓你找出其中的邏輯漏洞,分析這些漏洞如何削弱結論,并給出合理的批判。
比如官方例題里有一段:“某城市咖啡館銷量下降,經理認為是‘顧客更喜歡喝茶’,于是決定把咖啡館改成茶館。”你的任務就是:這個結論靠譜嗎?有沒有其他可能?經理的論證漏洞在哪?
二、評分標準:機器和人工到底在“盯”什么?
AWA分數是0-6分(間隔0.5分),由機器(E-rater)和人工各評一次,取平均分。很多同學怕機器判分“死板”,其實只要搞懂它倆的關注點,就能“投其所好”。
1. 機器(E-rater):像“語法老師”一樣摳細節
機器主要看3點:
邏輯結構清晰度:有沒有用“First/Second/Finally”“However/Nevertheless”等連接詞?段落劃分是否明確?(別一段寫到底,機器會覺得你邏輯混亂)
語言準確性:語法錯誤(單復數、時態)、拼寫錯誤(比如把“affect”寫成“effect”)、重復用詞(別翻來覆去說“wrong”,可以用“flawed/unconvincing/unsubstantiated”)
漏洞覆蓋全面性:有沒有找到原文的核心漏洞?(機器會掃描你是否提到了原文的關鍵邏輯節點,比如“因果混淆”“以偏概全”)
2. 人工考官:像“老板”一樣看“說服力”
人工考官更關注“你的批判是否有深度”,主要看2點:
漏洞分析是否具體:別只說“原文邏輯有問題”,要說明“怎么有問題”“為什么會影響結論”。比如原文說“銷量下降是因為顧客喜歡喝茶”,你要寫:“銷量下降可能是因為附近開了新咖啡館,或原咖啡品質下降,僅憑‘喜歡喝茶’就改茶館,屬于忽略其他可能性的‘因果混淆’。”
論證是否有條理:開頭有沒有明確立場?中間段落是否先指出漏洞、再分析、最后總結影響?結尾有沒有呼應開頭?(考官平均每篇文章只看3-5分鐘,條理不清直接低分)
三、30分鐘寫出5分作文的“實操框架”(附逐段模板,但別照搬!)
我當年備考時,對著OG范文總結了一套“萬能結構”,親測模考穩定在5.5分。但注意:模板是“骨架”,內容要根據題目“填肉”,照搬模板會被機器判定為“雷同”,直接打低分(血的教訓:我同學背了某機構模板,結果只拿了3分)。
第一步:審題(3分鐘)——先找“結論”,再拆“論據”
拿到題目先問自己:作者的結論是什么?他用了哪些論據支持結論?
結論通常在開頭或結尾,關鍵詞:“Therefore/Thus/Consequently/Hence”
論據通常是“數據/案例/假設”,比如“去年銷量下降10%”“某調查顯示80%顧客喜歡A”
第二步:列提綱(5分鐘)——找3個核心漏洞,別貪多
一篇文章找2-3個漏洞足夠(太多會分析不深入),常見漏洞類型:
漏洞類型 | 例子(還是咖啡館改茶館的題) |
---|---|
因果混淆 | 銷量下降“顧客喜歡喝茶”(可能是其他原因,如價格、服務) |
以偏概全 | 用“某區域顧客”的數據,推出“所有顧客”的偏好 |
無代表性樣本 | 調查樣本只有20人,且都是老年人(忽略年輕顧客) |
時間范圍錯誤 | 僅用“一個月銷量”得出長期趨勢 |
提綱格式參考(我備考時的手寫版簡化):
開頭:作者結論+作者論據+我的立場(“結論不可靠,因論證有漏洞”)
漏洞1:因果混淆(銷量下降≠喜歡喝茶)分析其他可能削弱結論
漏洞2:忽略成本(改茶館要裝修、培訓,成本可能高于收益)分析成本風險削弱結論
漏洞3:假設不變(假設顧客口味不變,但可能明年又流行咖啡)分析不確定性削弱結論
結尾:總結漏洞建議作者補充什么(如調查真實原因、計算成本)
第三步:正文(20分鐘)——每段“觀點+分析+例子”,別干巴巴
開頭段(3分鐘):簡潔明了,讓考官一眼知道你要干嘛
模板(改編后,避免雷同):
“The argument that [作者結論,如“the café should be converted into a tea house”] is based on [作者論據,如“the decline in coffee sales and the assumption that customers prefer tea”]. However, this argument is unconvincing because it relies on several flawed assumptions and overlooks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
中間段(12分鐘,每段4分鐘):先“懟漏洞”,再“補邏輯”
每段結構:指出漏洞類型具體分析漏洞在哪說明為什么削弱結論
比如漏洞1(因果混淆)段落:
“The first flaw is the confusion of correlation with causation. The manager assumes that the decline in coffee sales is due to customers preferring tea, but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true. There could be other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lower sales, such as the opening of a new coffee shop nearby, a decrease in the quality of the café’s coffee, or a rise in prices. Without ruling out these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the manager cannot confidently conclude that converting to a tea house will solve the sales problem. ”
結尾段(5分鐘):總結+建議,顯得你“不只批判,還會解決問題”
模板(靈活調整):
“In conclusion, the argument that [作者結論] is weakened by its failure to address [漏洞1] and [漏洞2]. To strengthen the argument, the manager should [具體建議,如“conduct a survey to identify the real reasons for declining sales”] and [“analyze the costs and potential profits of converting to a tea house”]. Without thi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the recommendation remains unsubstantiated. ”
第四步:檢查(2分鐘)——機器最愛的“細節分”別丟
重點看:
有沒有語法錯誤(尤其是第三人稱單數、時態)
連接詞是否用對(別把“however”當“so”用)
段落開頭是否空兩格(格式錯誤機器會扣分)
四、避開這3個坑,至少多拿1分(我踩過的雷,你別再踩)
坑1:只“找漏洞”,不“分析漏洞”
很多同學寫“原文有因果混淆”,然后就沒了——這等于只告訴考官“我發現問題了”,但沒說“問題有多嚴重”。必須說明“這個漏洞如何讓結論不可靠”,比如:“如果銷量下降是因為附近開了新咖啡館,那么改茶館也無法吸引顧客,反而會浪費裝修成本。”
坑2:語言“越難越好”,結果錯得越多
我剛開始備考時,刻意用“notwithstanding”“heretofore”這種詞,結果語法錯誤一堆(比如“notwithstanding”后面接句子要用“that”,我經常漏)。后來發現:考官更看重“表達清晰”,而非“辭藻華麗”。用“however”比“notwithstanding”更安全,用“the argument fails to consider”比“the argument is remiss in its failure to take into account”更簡潔。
坑3:忽略“商業場景”,批判脫離實際
GMAT寫作的題干大多是商業決策,批判時要結合“商業常識”。比如題干說“某公司利潤下降,應裁員10%”,你不能只說“裁員不對”,要補充:“裁員可能導致核心員工流失,反而降低效率;或裁員后需支付遣散費,短期成本更高。”——這樣的分析才像“未來商學院學生”該有的思考。
五、備考3個階段:從0基礎到5分+,需要多久?
階段1:基礎認知(1周)——搞懂“什么是好文章”
看OG(官方指南)的AWA部分:里面有評分標準和6分范文,重點看范文如何分析漏洞(別只看語言,看邏輯結構)
總結漏洞類型:把OG例題和Prep模考題的漏洞分類(因果混淆、以偏概全等),記在筆記本上
階段2:強化練習(2-3周)——“寫+改”比“只寫不改”有用10倍
每天寫1篇:用Prep模考軟件(免費)的AWA題目,嚴格計時30分鐘
找“活人”批改:機器只能改語法,邏輯深度需要人工判斷(可以找考過的學長學姐,或用GMAT Club論壇的免費批改服務)
改完重寫:把同一篇文章隔3天重寫一次,對比第一次,看漏洞分析是否更深入
階段3:沖刺模考(1周)——適應“高壓寫作”
用官方模考軟件(GMAT Official Practice Exams),把AWA和IR、Quant、Verbal一起考,模擬真實考試節奏(很多人平時寫得好,考試時因前面做題太累,寫作草草收尾)
背“個性化模板”:把自己常用的開頭、結尾、連接詞整理成模板(別超過100詞),避免考試時現想浪費時間
GMAT寫作確實不難,但“不難”不代表“不用準備”。它更像一場“邏輯表達的體檢”——你能否在30分鐘內,用清晰的結構、具體的分析,讓別人相信“這個結論有問題”?只要按上面的方法練,5分+其實比你想的容易。
(注:本文基于當前GMAT考試政策撰寫,如有官方政策調整,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629768.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