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考試科目有哪些構成
如果你正準備申請商科碩士,大概率繞不開GMAT這道“坎”。但提起GMAT,很多人第一反應是“聽說很難”“全英文考試”,卻連它具體考什么科目都沒搞清楚——這就像打仗前不知道敵人是誰,怎么可能贏?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把GMAT的“科目家底”扒得明明白白:它到底考幾個科目?每個科目考什么題型?難點在哪?怎么準備才能不踩坑?看完這篇,你對GMAT的認知至少超越80%新手。
一、先搞懂:GMAT考幾個科目?核心是哪兩個?
GMAT全稱“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中文叫“經企管理研究生入學考試”,簡單說就是“商科研究生的入學門檻考試”。它不像高考那樣分文理科,而是從思維能力角度設計的考試,總共包含4個科目:
Quantitative Reasoning(定量推理,簡稱“數學”)
Verbal Reasoning(文本邏輯推理,簡稱“語文”)
Integrated Reasoning(綜合推理,簡稱“IR”)
Analytical Writing Assessment(分析性寫作,簡稱“AWA”)
這里劃重點:數學和語文是“核心科目”,分數會合并計入總分(總分范圍200-800分),而IR和AWA是“附加科目”,單獨計分(IR滿分8分,AWA滿分6分),不計入總分。但別以為附加科目不重要——很多頂尖商學院(比如哈佛、斯坦福)會明確要求提交IR和AWA成績,甚至部分項目會把這兩項作為“篩選門檻”,所以一個都不能偷懶。
二、Quantitative(數學):不是“考計算”,是“考邏輯”
1. 數學考什么題型?(31題,62分鐘)
數學部分只有兩種題型,看起來簡單,實則暗藏玄機:
(1)Problem Solving(問題求解,簡稱PS)
就是咱們從小做到大的“常規數學題”:給一個問題,從5個選項里選正確答案。比如:
> 例:某商店把一件商品漲價20%后售價120元,問原價是多少?
> A. 96 B. 100 C. 108 D. 110 E. 112
這種題小學奧數水平就能做,但GMAT的PS題會藏“坑”——比如單位換算(英尺/英寸、加侖/升)、隱藏條件(比如“正整數”“非負數”),或者計算過程中需要“巧算”(比如因式分解、比例簡化),硬算會浪費時間。
(2)Data Sufficiency(數據充分性分析,簡稱DS)
這是GMAT獨有的題型,也是數學部分的“難點擔當”。題目會給一個問題,再給兩個條件,問你“僅用條件1能否回答問題?僅用條件2能否回答?兩個條件一起用能否回答?還是都不能?”選項固定為5種組合(記住這個選項順序,能省時間):
A. 僅條件1充分,條件2不充分
B. 僅條件2充分,條件1不充分
C. 條件1和2一起才充分,單獨都不充分
D. 條件1和2單獨都充分
E. 條件1和2一起都不充分
比如:
> 例:x是否大于5?
> 條件1:x+3=9
> 條件2:x是小于10的正整數
單獨看條件1:x=6,顯然大于5,所以條件1充分;單獨看條件2:x可能是1-9中的任何數,不一定大于5(比如x=3),所以條件2不充分。答案選A。
DS題的坑在于:很多人會忍不住“聯立條件”或者“算出具體答案”,但DS考的是“判斷充分性”,不是“求解”。比如條件1單獨就能確定答案,就不用看條件2了,否則會浪費時間。
2. 數學考察什么能力?(別以為“會算”就行)
GMAT數學的知識點其實很基礎,基本是初中到高一的數學內容:算術(整數、分數、百分比)、代數(方程、不等式、函數)、幾何(三角形、圓、立體幾何)、應用題(利潤、速度、概率)。但它的核心不是“考你會不會算”,而是“考你能不能用數學工具分析邏輯關系”。
比如DS題,本質是“邏輯判斷”;PS題里的“排列組合”“概率”,考的是“分析事件之間的關系”。很多同學數學錯的題,不是不會算,而是“沒讀懂題”“忽略了隱藏條件”(比如題目說“people”,默認是“整數”,但如果說“solution”,可能是小數)。
3. 備考數學的3個“避坑指南”
別沉迷“難題”,先抓基礎:GMAT數學的容錯率很低(想拿50分,最多錯3題),但難題占比不到20%,大部分是中等題。先把“整數性質”“比例應用題”“幾何公式”這些基礎知識點吃透,比刷偏題怪題有用。
DS題“單獨看條件”是鐵律:做DS題時,先蓋住條件2,單獨看條件1;再蓋住條件1,單獨看條件2;只有兩個單獨都不充分時,才聯立。我見過太多同學一開始就把兩個條件一起看,結果選錯答案。
粗心是最大敵人:比如題目問“百分比”還是“具體數值”,“增加了多少”還是“增加到多少”,“半徑”還是“直徑”。平時練習時養成“圈關鍵詞”的習慣,考試時能少丟5分。
三、Verbal(語文):不是“考英語”,是“考思維”
語文是GMAT的“老大難”,尤其是對英語非母語的同學來說,36道題65分鐘,平均1分48秒做一道題,簡直是“時間緊任務重”。但你要知道:GMAT語文不是“英語能力考試”,而是“用英語考邏輯思維”——哪怕你雅思閱讀8分,語文也可能錯一半,因為它考的根本不是“讀懂文章”,而是“讀懂邏輯”。
語文分3種題型,每種題型的“坑”都不一樣:
1. Sentence Correction(句子改錯,簡稱SC):考“最優表達”,不是“語法對錯”(12-13題)
很多人以為SC是“語法題”,拼命背語法規則,結果越做越錯。其實SC的核心是“在5個選項里選一個“最清晰、最簡潔、最符合邏輯”的表達”——有些選項語法沒錯,但表達啰嗦、歧義,或者邏輯不合理,照樣是錯的。
比如這道題(簡化版):
> 原句:Because he was sick, so he stayed at home.
> 選項A:Because he was sick, so he stayed at home.
> 選項B:Because he was sick, he stayed at home.
A選項語法錯了嗎?“because”和“so”不能連用,這是基礎語法,所以A錯;B選項去掉“so”,語法對,邏輯也清晰,所以選B。但真實考試里的SC題更復雜,比如會考“時態一致”“主謂一致”“平行結構”“邏輯主語”,但最終都是為了“讓句子表達更合理”。
備考SC的關鍵:別死記“語法規則”,要積累“優選結構”。比如“because”比“because of”更清晰(當后面接句子時),“主動語態”比“被動語態”更簡潔(除非強調動作承受者),“平行結構”要保證前后形式一致(比如“not only...but also...”后面接的動詞形式要一樣)。
2. Critical Reasoning(邏輯推理,簡稱CR):考“邏輯鏈”,不是“常識判斷”(9-10題)
CR題會給一段“論證”(有前提、有結論),然后問你“削弱論證”“加強論證”“找假設”“解釋矛盾”等。很多人做CR時會“代入自己的常識”,比如看到“某產品銷量好,所以利潤高”,就覺得“對啊,銷量好利潤肯定高”,但GMAT考的是“論證過程是否有漏洞”——比如“銷量好但成本更高,利潤可能低”,這才是邏輯漏洞。
比如這道題(簡化版):
> 論點:小明每天吃蘋果,所以他身體很健康。
> 問題:以下哪項最能削弱上述論證?
> A. 小明每天還吃蔬菜
> B. 很多不吃蘋果的人身體也很健康
> C. 小明最近體檢發現有胃病
> D. 蘋果含有維生素
正確答案是C。因為論點是“吃蘋果健康”,C選項直接說“小明不健康”,削弱了結論;B選項是“不吃蘋果也健康”,但“不吃蘋果健康”不代表“吃蘋果不能讓人健康”,這是典型的“無關選項”。
備考CR的關鍵:先“拆解邏輯鏈”,再“針對性攻擊/支持”。拿到題先找“結論”(通常有“therefore”“so”“thus”等標志詞),再找“前提”(支持結論的證據),然后分析“前提到結論之間的漏洞”(比如“以偏概全”“因果倒置”“忽略他因”)。比如“銷量高利潤高”的漏洞是“忽略成本”,削弱就可以說“成本更高”,加強就可以說“成本不變”。
3. Reading Comprehension(閱讀理解,簡稱RC):考“信息定位+邏輯分析”,不是“翻譯全文”(4篇文章,13-14題)
RC文章大多來自學術期刊(比如《經濟學人》《科學美國人》),主題涉及商科、社科、自然科學,篇幅300-600字,每篇3-4題。很多人做RC時會逐字翻譯,結果時間不夠,還抓不住重點。其實GMAT閱讀考的是“快速定位關鍵信息+理解作者邏輯意圖”,不需要你記住每個細節。
比如題目問“作者為什么提到XXX”,這是考“論證結構”——XXX是舉例支持觀點,還是反駁某個理論?問“以下哪項能支持第二段的觀點”,這是考“信息匹配”——回第二段找觀點,再看選項是否符合。
備考RC的關鍵:先“讀框架”,再“細節定位”。讀文章時,重點看“首段(引出主題)”“每段首句(段落觀點)”“轉折詞(but/however/yet,后面往往是重點)”“結論句(thus/therefore)”,不用糾結生詞(專有名詞可以用首字母代替,比如“光合作用”記成“G作用”)。做題時根據題干關鍵詞回原文定位,不要憑記憶選答案。
四、Integrated Reasoning(綜合推理):考“信息整合”,不是“難度”
IR是2012年新增的科目,30分鐘12道題,滿分8分(1題1分,錯了不扣分)。題型有4種:圖表解讀(給圖表找數據)、二段式分析(類似CR+數學的結合)、表格分析(從表格里篩選信息)、多源推理(給2-3個材料,綜合分析)。
IR不計入總分,但很多商學院會參考,尤其是看重“數據分析能力”的項目(比如MBA、金融碩士)。它的難點不是“難”,而是“繁瑣”——需要快速從文字、圖表、表格里提取信息,再整合分析。
比如圖表解讀題,可能給一個折線圖(橫軸時間,縱軸銷量),問“哪年銷量增長率最高”;二段式分析題,可能給一個數學問題,左邊選“x的值”,右邊選“y的值”,兩者要滿足某個關系。
備考IR的建議:不用花太多時間,考前1-2周練幾套題就行。重點是“熟悉題型”“控制時間”(平均2.5分鐘1題),遇到復雜的圖表題別慌,先看問題,再回圖表找關鍵數據,不用把所有數據都看懂。
五、Analytical Writing Assessment(分析性寫作):考“邏輯批判”,不是“文采”
AWA是30分鐘寫一篇“批判性分析文章”,滿分6分(通常學校要求4分以上)。題目會給一段“論證漏洞百出的短文”(比如某公司經理說“我們去年銷量增長,所以應該開新店”),你的任務是“找出論證中的邏輯漏洞,然后分析這些漏洞為什么不合理”。
AWA不是“作文比賽”,不需要華麗的辭藻,只要你能清晰指出漏洞(比如“銷量增長和開新店沒有必然聯系”“忽略了成本和競爭”),并條理清晰地分析就行。
備考AWA的建議:背一個“寫作模板”(開頭:總結原文論點+指出漏洞;中間:分2-3個漏洞分析,每個漏洞說明“前提是什么,結論是什么,漏洞在哪”;結尾:總結觀點)。但別直接抄模板,用自己的話改寫,避免被判雷同。考前寫2-3篇練手,確保能在30分鐘內寫完300字以上。
最后:GMAT科目備考的“底層邏輯”
看完上面的拆解,你應該明白:GMAT的4個科目,本質是從不同角度考察“商科思維”——數學考“定量分析能力”,語文考“邏輯判斷和信息處理能力”,IR考“多源信息整合能力”,AWA考“批判性思維能力”。
所以備考時別把它們當成“孤立的科目”,比如CR的邏輯分析能力對AWA有用,數學的嚴謹性對IR的圖表題有幫助。重點是“針對性突破”:數學基礎差就補知識點,語文SC弱就練“優選結構”,CR沒思路就拆解邏輯鏈,RC耗時就練“框架閱讀法”。
記住:GMAT不是“智商測試”,而是“思維能力測試”——只要方法對,每個人都能考出目標分。
(注:本文考試科目、題型、題量等信息基于當前官方公布內容,如有調整,請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61185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