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英語語法答題技巧
摘要
咱們成年人學英語,最頭疼的可能就是語法了:背了一堆規則,做題時還是兩眼一抹黑;明明記得“主將從現”,一到選擇題就選錯時態;填空時總糾結“用which還是where”,改錯題更是找不到錯誤在哪兒……其實,成人學語法答題,靠的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抓規律、找線索、避陷阱”的實戰技巧。這篇文章會結合成人學習特點,從“避坑指南”到“分題型技巧”,再到“高效練習法”,手把手教你把語法題從“丟分重災區”變成“提分突破口”,看完就能用,幫你少走3年彎路。
一、先搞懂:成人學語法,最容易踩的3個坑(難怪你總錯?。?/b>
很多人語法學不好、題做不對,不是因為笨,而是一開始就走錯了路。咱們先避開這些“雷區”,后面的技巧才能用得上——
1. 誤區一:死記規則不看“語境”,學的是“啞巴語法”
你是不是也這樣?把“虛擬語氣三大公式”“定語從句關系詞用法”抄在筆記本上,背得滾瓜爛熟,但做題時看到句子還是懵:“這題考的是哪個公式來著?”
問題出在哪? 語法規則是“死”的,但語言是“活”的。比如“if條件句”,規則說“與現在事實相反用一般過去時”,可真題里可能給你一句“ If I were you, I would take the job”,后面跟著語境“but you’re not me”——這時候光背公式沒用,得結合上下文判斷“是不是與事實相反”。
記住:語法是“工具”,不是“知識點”。做題時先讀句子意思,再套規則,而不是反過來。
2. 誤區二:追求“完美語法體系”,結果啥都沒學會
有朋友問我:“我是不是得先把時態、語態、從句全都學透了,才能做題?” 說實話,沒必要。成人時間有限,咱們學語法是為了“答題得分”,不是當語法學家。
舉個例子:考四六級的同學,高頻考點就那么幾個——時態(一般過去時vs現在完成時)、非謂語動詞(doing/done/to do)、主謂一致、虛擬語氣。你把這幾個高頻點搞透,比囫圇吞棗學完12種時態有用10倍。
建議:先抓“高頻考點”(翻近5年真題,統計哪些語法點考得最多),逐個突破,別貪多求全。
3. 誤區三:只刷題不“復盤”,錯的題下次還錯
“我刷了500道語法題,為什么正確率還是50%?” 因為你只改了答案,沒搞懂“為什么錯”。比如一道時態題錯了,你得問自己:“是沒看到時間狀語?還是把‘for+時間段’當成了一般過去時的標志?”
正確做法:準備一個“錯題本”,每道錯題旁邊寫清楚:考點(如“現在完成時vs一般過去時”);錯誤原因(如“忽略了時間狀語‘since 2010’”);同類題提醒(如“看到‘since/for+時間段’,優先考慮現在完成時”)。這樣下次遇到類似題,才不會重復踩坑。
二、分題型突破:不同語法題,套路不一樣(附實戰例子)
語法題題型不少,但核心就幾類:選擇題、填空題、改錯題、翻譯題。每種題型有自己的“解題線索”,咱們一個個說——
(一)選擇題:3步“排除法”,正確率提升60%
選擇題是語法題里最“友好”的,因為答案就藏在選項里。只要學會“先預判考點,再排除錯誤選項”,就能快速鎖定答案。
步驟1:先看選項,預判“考點是什么”
選項往往會“暴露”考點。比如選項是“is/are/was/were”,考點就是“主謂一致+時態”;選項是“which/where/who/whose”,考點就是“定語從句關系詞”;選項是“doing/done/to do”,考點就是“非謂語動詞”。
例子:選項是“has worked/works/worked/will work”,馬上反應:考時態!
步驟2:找“題眼”,排除明顯錯誤選項
“題眼”就是句子里決定答案的關鍵信息,比如時間狀語、邏輯詞、上下文語境。找到題眼,就能排除2-3個錯誤選項。
例子:
題目:She __ in this company for 10 years, and she still loves her job.
選項:A. works B. worked C. has worked D. will work
題眼:“for 10 years”(for+時間段,常與現在完成時連用)+ “still loves”(現在還在做)。
排除:A(一般現在時,表習慣,不強調“持續10年”);B(一般過去時,表過去結束的動作,與“still”矛盾);D(將來時,不符合語境)。
答案:C. has worked
步驟3:代入選項讀句子,“語感”幫你最后把關
有時候排除后只剩2個選項,不確定選哪個?把選項代入句子,讀一遍,靠“語感”判斷哪個更順。這種“語感”不是天生的,而是平時讀真題句子積累的——比如“since+過去時間點”配現在完成時,讀多了就會覺得“就該這么說”。
(二)填空題:2個“線索法”,讓你不再“瞎填”
填空題(比如完形填空里的語法填空、語法單句填空)比選擇題難一點,因為沒有選項提示,需要自己寫答案。但別怕,句子里藏著“填空密碼”,找到就能填對。
線索1:找“信號詞”,鎖定語法點
很多語法點有“專屬信號詞”,看到它們,就能確定填什么。比如:
看到“if”“wish”“would rather”,可能考虛擬語氣;
看到“by+將來時間點”(如by 2030),可能考將來完成時(will have done);
看到“逗號”隔開兩個句子,中間可能填非謂語動詞(doing/done/to do)或連詞(but/and/so)。
例子:
題目:If I __ (have) enough money, I would buy a house.
信號詞:“if”+后半句“would buy”(虛擬語氣標志),前半句與現在事實相反,用一般過去時。
答案:had
線索2:前后“呼應”,保證“一致性”
語法填空常考“前后一致”,比如時態一致、代詞一致、邏輯一致。填完后記得回頭看:主語是單數還是復數?前面用了過去時,后面是不是也該用過去相關時態?
例子:
題目:Tom and his brother __ (go) to the park yesterday.
前后呼應:主語“Tom and his brother”是復數,時間狀語“yesterday”表過去,所以動詞用原形過去式。
答案:went
(三)改錯題:先查“高頻錯誤清單”,再找“違和感”
改錯題(比如四六級的短文改錯、考研英語的語法改錯)是很多人的“噩夢”,總覺得“每個句子都對”。其實改錯題的錯誤類型很固定,記住“高頻錯誤清單”,按順序排查,效率會高很多。
高頻錯誤清單(按出現頻率排序):
主謂不一致:主語是單數,謂語用了復數;或主語是復數,謂語用了單數。
例子:The number of students are 50. (The number是單數)areis
時態錯誤:時間狀語與時態不匹配,比如“yesterday”配了現在完成時。
例子: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 yesterday. have finishedfinished
冠詞錯誤:漏用、誤用a/an/the,比如“play piano”(樂器前要加the) play the piano
介詞錯誤:固定搭配記錯,比如“interested on” interested in
代詞錯誤:指代不明或性別/單復數錯誤,比如“Everyone should bring their book” theirhis/her
小技巧:讀句子時找“違和感”
如果按清單排查沒找到錯誤,就大聲讀句子,哪里覺得“別扭”,哪里可能就有錯。比如“he go to school every day”,讀起來“go”很別扭,因為主語he是第三人稱單數,動詞應該用goes。
(四)翻譯題:先“保對”再“升級”,別因語法丟分
翻譯題(尤其是漢譯英)很多人怕“語法錯”,其實成人翻譯的核心是“意思準確+語法正確”,不用追求復雜句。記住“三步走”,語法分穩拿:
步驟1:先翻“主干”,保證主謂賓正確
把中文句子拆成“誰(主語)做了什么(謂語)”,先把主干翻譯出來,比如“我昨天在公園遇到了朋友”,主干是“我遇到朋友”(I met a friend)。
步驟2:補“修飾成分”,注意語法搭配
再把時間(昨天yesterday)、地點(在公園in the park)、定語(十年沒見的who I hadn’t seen for 10 years)等修飾成分加上,注意它們的位置和語法:時間/地點狀語通常放句末;定語從句緊跟被修飾的名詞。
完整翻譯:I met a friend who I hadn’t seen for 10 years in the park yesterday.
步驟3:檢查“語法細節”,避免低級錯誤
最后花10秒檢查:時態對不對?主謂一致嗎?介詞搭配錯了沒?比如“我對英語感興趣”,別寫成“I am interested on English”(onin)。
三、3個“反套路”練習法,幫你把技巧變成“肌肉記憶”
語法技巧學了不用,等于白學。分享3個適合成人的“碎片化練習法”,每天10分鐘,2周就能看到效果——
1. “錯題溯源”法:讓每道錯題都“物超所值”
前面說過錯題本,但很多人只記答案,不記“為什么錯”。正確的“錯題溯源”要寫清楚:
這道題考的是哪個語法點?(如“非謂語動詞作狀語”)
我當時為什么選錯?(如“沒注意到主句主語和非謂語動詞是主動關系”)
同類題的“坑”在哪里?(如“看到逗號,先想非謂語,再判斷主動/被動”)
舉例:
錯題:__ (walk) in the street, I saw an old friend.
錯誤答案:Walked
溯源:考點“非謂語動詞作狀語”;錯誤原因“主句主語I和walk是主動關系,應該用Walking,而不是表被動的Walked”;同類題提醒“非謂語動詞作狀語,先看與主句主語的關系(主動doing/被動done)”。
2. “場景化”練習:把語法“用”在生活里
別只在做題時學語法,平時看到的句子(廣告、新聞、朋友圈文案),都可以拿來“分析語法”。比如:
刷手機看到“Coffee keeps me awake”,分析:一般現在時,主語coffee單數,謂語keeps加s;
看美劇聽到“I wish I could fly”,分析:虛擬語氣,與現在事實相反,用could+動詞原形。
這種“碎片化輸入”比單純刷題記得更牢,因為你把語法和具體場景綁定了。
3. “輸出倒逼輸入”法:用“造句”檢驗掌握程度
學完一個語法點,別只停留在“看懂”,要自己造句。比如學了“現在完成時”,就造3個句子:
肯定句:I have lived in Beijing for 5 years.
否定句:She hasn’t finished her homework yet.
疑問句:Have you ever been to Shanghai?
造完句子,再用語法檢查工具(如Grammarly)或找老師看看對不對。能造出正確的句子,說明你是真的懂了。
其實語法沒那么可怕,咱們成年人學語法,優勢在于“邏輯能力強、目標明確”——我們不需要像學生那樣從頭學起,只需要抓住“高頻考點+答題技巧+刻意練習”,就能快速提分。記住:語法規則是“路標”,不是“牢籠”,做題時別當“語法警察”,先當“線索偵探”,找到題眼里的規律,答案自然就出來了。
最后想說:語法學習就像拼圖,一開始可能覺得零散,但練得多了,各個考點會慢慢“串”起來,形成自己的“語法網”。每天進步一點點,下次做題時,你會發現:“咦,這道題我好像見過類似的,原來這么簡單!”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58499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