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閱讀中多選題如何做
摘要
托福閱讀的多選題(通常是5選3或4選2)堪稱“性價比之王”——分值高(一般2分),但錯誤率也高,很多同學要么漏看細節,要么被干擾項帶偏,甚至因為糾結選項超時影響后續題目。其實多選題沒那么玄乎,掌握“定位-拆解-匹配-排除”四步法,再避開3個高頻坑,正確率至少能提40%。這篇文章會用真題案例手把手教你怎么做,看完就能直接套用。
一、先搞懂:多選題到底在“考”你什么?
很多同學覺得多選題難,是因為沒搞懂它的出題邏輯。托福閱讀的多選題本質上就兩種:細節多選題和主旨多選題,考的能力完全不同——
1. 細節多選題:考“信息篩選精準度”
這類題通常問“根據第X段,下列哪些選項正確描述了XXX”“XXX的原因包括哪些”,答案都藏在原文某1-2個段落里,需要你精準定位到具體句子,再逐一匹配選項。比如問“工業革命時期工人工資上漲的原因”,原文可能用“first...second...finally...”列出3個原因,你只要找到這3個點,就能對應選項。
2. 主旨多選題:考“段落邏輯整合力”
這類題一般在最后一題,問“這篇文章主要討論了哪些內容”,需要你總結每個段落的核心觀點,排除次要細節或錯誤信息。比如一篇講“恐龍滅絕原因”的文章,可能每個段落講一個假說(小行星撞擊、火山活動、氣候變化),正確選項就是這3個假說,而“某科學家的生平”這種細節就會被排除。
劃重點:不管哪種多選題,都有一個共通原則——答案必須100%來自原文,不能靠常識或推理“腦補”。我見過太多同學用“我覺得應該是這樣”做題,結果完美避開正確答案。
二、細節多選題:四步解題法(附真題案例)
細節多選題是基礎,也是提分的關鍵。分享一個我當年從“錯一半”到“幾乎全對”的方法,步驟清晰到你跟著做就能上手——
第一步:讀題干,圈出“定位詞+限定范圍”
題干是“導航儀”,先找到兩個關鍵信息:定位詞(幫你找到原文段落)和限定范圍(避免你找錯內容)。
定位詞:專有名詞(如Saharan pastoralists)、數字(19世紀)、特殊概念(如photosynthesis),這類詞在原文中幾乎不會被同義替換,好找。
限定范圍:比如“according to paragraph 3”(只看第3段)、“reasons for”(只找原因)、“NOT include”(注意是選錯誤的)。
舉個例子:
題干:“According to paragraph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e reasons why early farmers chose to cultivate wheat and barley rather than other grains?”
定位詞:early farmers, wheat and barley, other grains
限定范圍:paragraph 4, reasons why(只找原因,且在第4段)
第二步:回原文,用“定位詞”鎖定答案區間
找到題干里的定位詞后,回原文第4段掃讀,很快會發現這樣一句話:“Early agriculturalists favored wheat and barley for three key reasons: their seeds were large and easy to store, they grew quickly compared to other grains, and their hulls could be removed with minimal effort.”
這句話里的“three key reasons”直接對應題干的“reasons why”,后面跟著3個并列原因——這就是答案區間!
小技巧:原文中出現“first/second/third”“also”“moreover”“in addition”“however”這類信號詞時,后面往往是并列或轉折的關鍵信息,多選題的答案大概率藏在這里。
第三步:逐句拆解原文,“翻譯”成“選項關鍵詞”
找到答案區間后,別急著看選項,先把原文的每個原因“簡化”成關鍵詞,避免被選項的同義替換繞暈。
比如剛才那句話,拆解后是:
原因1:seeds large and easy to store(種子大,易儲存)
原因2:grew quickly compared to other grains(比其他谷物長得快)
原因3:hulls removed with minimal effort(外殼易去除)
第四步:對比選項,用“關鍵詞匹配”排除干擾項
現在看選項(假設選項如下):
A. Their seeds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other grains.(種子比其他谷物大)
B. They were easier to harvest than other grains.(比其他谷物易收割)
C. They took less time to grow than other grains.(比其他谷物生長時間短)
D. Their hulls were harder to remove than those of other grains.(外殼比其他谷物難去除)
E. Their seeds could be stored for long periods.(種子可長期儲存)
逐一匹配拆解的關鍵詞:
原因1“seeds large and easy to store”對應A(larger)和E(stored for long periods);
原因2“grew quickly”對應C(took less time to grow);
原因3“hulls removed with minimal effort”和D(harder to remove)相反,排除D;B選項“easier to harvest”原文沒提,排除B。
所以正確答案是A、C、E。
你看:只要嚴格按“定位-拆解-匹配”步驟走,根本不用糾結,答案會自己“跳”出來。
三、主旨多選題:“段落核心+排除法”雙保險
主旨多選題(最后一題)很多同學覺得難,是因為沒時間再讀一遍文章。其實不用重讀,用“段落核心筆記法”就能快速搞定——
1. 邊讀邊記“段落核心詞”
讀文章時,每讀完一段,花10秒在草稿紙上記2-3個詞:主體+觀點/動作。比如:
第1段:恐龍滅絕(主體) 假說1:小行星撞擊(觀點)
第2段:恐龍滅絕(主體) 假說2:火山活動(觀點)
第3段:恐龍滅絕(主體) 假說3:氣候變化(觀點)
第4段:某科學家(主體) 反駁假說2(動作)
這樣讀完文章,草稿紙上會有一串“段落核心詞”,主旨多選題的正確選項,一定是這些核心詞的“匯總”。
2. 用“三不選”排除干擾項
主旨題的干擾項很有規律,記住“三不選”,能幫你快速排除:
不選細節:只在某一段提到的具體例子、數據(比如“某實驗用了100只老鼠”);
不選原文沒提的內容:比如原文講“恐龍滅絕的3個假說”,選項說“恐龍的生活習性”,直接排除;
不選與原文相反的內容:比如原文說“假說2被反駁”,選項說“假說2被證實”,排除。
舉個例子:
如果文章核心詞是“恐龍滅絕:小行星撞擊、火山活動(被反駁)、氣候變化”,主旨題選項如下:
A. 討論恐龍滅絕的主要假說及其證據
B. 分析小行星撞擊理論的科學依據
C. 比較恐龍與其他史前動物的滅絕原因
D. 解釋火山活動為何不是恐龍滅絕的主因
E. 描述氣候變化對恐龍生存的影響
正確答案是A、D、E——A概括了“主要假說”,D對應“火山活動被反駁”,E對應“氣候變化假說”;B是細節(只講了一個假說),C原文沒提(沒比較其他動物),排除。
四、90%考生會踩的3個“坑”,避開就能多拿分
就算掌握了方法,很多同學還是會因為細節失誤丟分。這3個坑我當年也踩過,現在告訴你怎么避開——
1. 坑:漏看題干的“NOT”或“EXCEPT”
比如題干問“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reason...”,有同學掃一眼就當成“is a reason”,結果完美選反。
避坑法:讀題干時,把“NOT”“EXCEPT”“LEAST”這三個詞圈出來,寫在草稿紙上提醒自己。
2. 坑:過度依賴“常識”,忽略原文
有篇講“蜜蜂傳粉”的文章,多選題問“蜜蜂傳粉的優勢”,有個選項是“蜜蜂視力好”,很多同學覺得“常識里蜜蜂視力好啊”,但原文只提了“蜜蜂嗅覺靈敏”“飛行能力強”,沒提視力,結果選錯。
避坑法:記住“原文為王”,選項內容就算符合常識,只要原文沒提,就不選。
3. 坑:糾結選項時“腦補”邏輯
比如原文說“A導致B,B導致C”,有個選項說“A導致C”,很多同學覺得“對啊,ABC,所以AC”,但原文沒直接說A導致C,這種“間接推理”在多選題里通常是錯的。
避坑法:選項必須是原文“直接說”的內容,不能自己加邏輯鏈條。
最后想說
多選題確實需要細心,但更需要“章法”。與其考前焦慮“我總是錯”,不如現在就拿一篇TPO閱讀(比如TPO28的“Early Saharan Pastoralists”),用“四步法”做3道細節多選題,用“段落核心筆記法”做1道主旨題,練完你會發現:原來多選題的正確答案,都藏在“原文的字里行間”,只是你以前沒找到“鑰匙”而已。
按這個方法練10篇左右,你會明顯感覺“看選項不慌了”“排除干擾項變快了”——這時候,多選題就不再是“失分重災區”,而是你沖刺閱讀28+的“加分項”。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56269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