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GRE如何算分
很多同學在備考GRE時,最頭疼的除了背單詞和刷閱讀,就是搞不懂這個考試到底怎么算分。明明感覺自己做對了不少題,模考分數卻忽高忽低;好不容易搞清楚語文數學各多少題,又被“自適應考試”“量表分”這些術語繞暈。今天這篇文章就幫你把新GRE算分規則徹底扒明白,從題型結構到分數換算,再到自適應機制的影響,看完你就知道為什么有時候“感覺良好”不等于“分數理想”了。
一、先搞懂:新GRE考什么?各部分分值范圍是多少?
新GRE考試分為三個部分:語文(Verbal Reasoning)、數學(Quantitative Reasoning)和分析性寫作(Analytical Writing),其中寫作是單獨算分,語文和數學則會合并顯示在成績單上。
語文(Verbal):滿分170分,最低分130分,1分進制。包含填空題(Text Completion)和閱讀題(Reading Comprehension),共40道題(兩個Section,每個Section 20題)。
數學(Quant):滿分170分,最低分130分,1分進制。包含選擇題和填空題,同樣是40道題(兩個Section,每個Section 20題)。
寫作(AW):滿分6分,最低分0分,0.5分進制。包含Issue(立論)和Argument(駁論)兩篇作文,每篇單獨算分后取平均(比如一篇4.0,一篇5.0,最終得分4.5)。
這里要注意:語文和數學的分數不是簡單的“對多少題得多少分”,而是通過“原始分量表分”的換算得出,這也是很多同學算分 confusion 的根源。
二、核心難點:“自適應考試”到底怎么影響分數?
新GRE的語文和數學部分采用“計算機自適應考試”(Computer-Adaptive Testing),簡單說就是:你做的題目難度會根據你的答題情況實時調整,最終分數不僅取決于正確率,還和題目難度直接相關。
具體怎么操作?以語文為例:
1. 第一個Section(Section 1)是“中等難度基準題”:不管你基礎如何,開局都是一套難度中等的題目(大約15道medium題+5道easy題)。這部分的正確率會直接決定你第二個Section(Section 2)的難度。
2. 第二個Section(Section 2)難度分三檔:
如果Section 1正確率很高(比如對14題以上),Section 2會進入“Hard模式”(高分庫);
如果正確率中等(對8-13題),Section 2進入“Medium模式”(中分庫);
如果正確率較低(對7題以下),Section 2進入“Easy模式”(低分庫)。
劃重點:進入不同難度庫,意味著你的“分數天花板”完全不同。比如同樣是Section 2對15題,Hard模式可能對應160+,Medium模式可能只有150+,Easy模式甚至可能不到150。所以,想要高分,必須力爭第一個Section多對題,沖進Hard模式!
舉個真實案例:我之前帶過一個學生,第一次考試語文Section 1感覺“很簡單”,結果Section 2越做越順(其實是進入了Easy模式),最后總分148;第二次考試Section 1做得很掙扎(其實是題目本身難),但硬著頭皮做對了13題,Section 2直接進入Hard模式,雖然只對了12題,總分卻沖到了155。這就是“難度庫”的魔力。
三、算分細節:從“原始分”到“量表分”,中間經歷了什么?
GRE官方從未公布過具體的“原始分-量表分”換算表,但通過多年考生數據和模考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大致規律:
1. 原始分:你到底對了多少題?
原始分就是你在兩個Section中答對的題目總數(語文40題,數學40題)。比如語文Section 1對12題,Section 2對10題,原始分就是22分。
2. 量表分:官方如何“修正”你的分數?
官方會根據以下兩個因素將原始分換算成130-170的量表分:
題目難度系數:每道題都有預設的難度值(Easy/Medium/Hard),Hard題分值更高。比如同樣是做錯1題,錯Hard題比錯Easy題扣分少。
全球考生表現:GRE是“標準參照考試”,你的分數會和全球考生比較。如果某次考試大家普遍覺得難,評分標準可能會放寬(比如原始分25分在難的場次可能對應160,在簡單場次可能只對應158)。
3. 不同難度庫的“原始分-量表分”參考(以語文為例):
第二個Section難度 | 原始分(對題數) | 量表分(估算) |
---|---|---|
Hard模式 | 32-40題 | 165-170 |
Hard模式 | 25-31題 | 160-164 |
Medium模式 | 32-40題 | 155-160 |
Medium模式 | 25-31題 | 150-154 |
Easy模式 | 32-40題 | 145-150 |
Easy模式 | 25-31題 | 140-144 |
注意:這只是基于考生經驗的估算,實際換算以官方為準。數學部分因為整體難度較低,相同原始分對應的量表分通常比語文高2-3分。
四、寫作部分:6分滿分,到底怎么評出來的?
寫作雖然不計入總分(很多學校只看語文+數學),但部分頂尖院校(如斯坦福、MIT)對AW分數有明確要求(通常4.0+),所以也不能掉以輕心。
1. 評分標準(以Issue為例):
內容(Content):觀點是否清晰,論據是否充分,邏輯是否嚴密(占比40%)。
結構(Structure):文章框架是否合理,段落過渡是否自然(占比30%)。
語言(Language):詞匯、語法、句式多樣性(占比30%)。
2. 評分流程:
兩篇作文會分別由1名人類考官和1個AI評分系統(e-rater)打分,取平均分。如果兩者打分差距超過1分,會由第二名人類考官重評,最終取兩個人類考官的平均分。
3. 分數參考:
5.5-6.0分:邏輯極強,例子新穎,語言接近native水平(適合申請頂級PhD)。
4.5-5.0分:觀點清晰,論據合理,少量語法錯誤(滿足絕大多數名校要求)。
3.5-4.0分:基本通順,但邏輯或語言有明顯瑕疵(部分學校可能卡3.5)。
五、這些“算分誤區”,90%的人都踩過坑!
誤區1:“錯1題扣1分”
很多同學以為語文數學170分對應40題,所以“錯1題扣1分”,這是大錯特錯!GRE的算分和題目難度掛鉤,比如在Hard模式中,錯1道Hard題可能只扣0.5分,而在Easy模式中錯1道Easy題可能扣2分。
誤區2:“第二個Section比第一個重要”
恰恰相反!第一個Section直接決定難度庫,重要性占70%。如果第一個Section正確率低,哪怕第二個Section全對,總分也很難超過150。
誤區3:“寫作字數越多分越高”
官方明確表示“字數和分數沒有必然聯系”。我見過300字拿5.0分的(邏輯極其嚴密),也見過600字只拿3.5分的(堆砌例子,毫無邏輯)。重點是“言之有物”,而不是“寫得夠長”。
六、備考建議:根據算分規則,我們應該怎么刷題?
1. 語文:優先保證第一個Section正確率
初期刷題時,刻意訓練“前10題正確率”(Section 1的前10題往往決定難度走向)。
進入Hard模式后,遇到超難的三空題可以戰略性放棄(耗時且分值不一定高),把時間留給閱讀細節題。
2. 數學:爭取“零失誤”,沖Hard模式
數學容錯率極低(錯1題可能就從170掉到168),所以要狠抓基礎題型(代數、幾何、概率),避免粗心。
目標分數165+的同學,必須做《數學難題170》,適應Hard模式的陷阱題。
3. 寫作:用“模板+個性化例子”提分
Issue準備3個萬能論點(科技、教育、社會),每個論點配2個小眾例子(避免用“愛因斯坦”“愛迪生”等爛大街案例)。
Argument重點練“邏輯謬誤識別”(因果混淆、以偏概全、無代表性樣本等),模板固定開頭結尾,中間段落按“謬誤類型+具體分析”展開。
七、官方查分渠道和分數解讀
考完試后,你會在10-15天內收到ETS發送的郵件,點擊鏈接即可查看正式成績單。成績單上會顯示:
語文、數學、寫作的分數及全球排名(Percentile)。
過去5年的考試成績(如果考過多次)。
排名比分數更重要:比如語文160分對應的全球排名是86%,意味著你超過了86%的考生,這個成績申請Top30院校足夠;而數學160分對應的全球排名可能只有55%,對理工科來說就偏低了。
最后提醒:GRE算分規則雖然復雜,但核心邏輯是“考察真實能力+區分考生水平”。與其糾結“錯幾題得幾分”,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正確率和適應難題上——畢竟,當你能穩定進入Hard模式時,分數自然不會差。
以上內容基于當前GRE考試政策整理,如有變動,請以ETS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487473.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