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考研英語加強強詞匯技巧_復習考研英語語法技巧
摘要
考研英語復習,很多人卡在“詞匯記了又忘”“長難句看不懂”這兩大關。其實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方法沒找對。本文結合我當年備考時踩過的坑和總結的經驗,分享 6個能立刻上手的詞匯技巧 和 4個拆解語法的實用方法,幫你擺脫“背單詞像背密碼”“看句子像看天書”的困境,讓詞匯和語法真正成為提分的“墊腳石”而非“絆腳石”。
一、詞匯:別讓“死記硬背”拖垮你的復習效率
單詞是英語的“磚瓦”,但盲目背單詞書=浪費時間。我見過太多同學每天雷打不動背100個單詞,結果做題時還是“眼熟但想不起來意思”。真正高效的詞匯復習,要抓住“語境”“高頻”“重復”三個核心。
1. 用“真題語境捆綁法”背單詞,記得牢、用得上
孤立背單詞就像把積木散落在地上,永遠搭不成房子。真題里的單詞才是“活的”——它們和語法、邏輯、考點綁定在一起,背會一個就能解決一類題。
具體操作步驟:
每天精讀1篇真題閱讀(從2010年之后的開始,近10年優先),勾出不認識的單詞;
查詞典時不僅記“中文意思”,更要記 它在句子里的搭配、感情色彩、詞性(比如“course”在“the course of the river”里是“航向”,不是“課程”);
把單詞和原句抄在筆記本上,標注年份和題型(如“2022英一Text 3”),復習時先看句子回憶單詞,想不起來再翻釋義。
舉個例子:2021年英語二閱讀Text 1里有句話:“We’re fairly good at judging people based on first impressions, thin slices of experience ranging from a glimpse of a photo to a five-minute interaction.”
這里“thin slices”不是“薄切片”,結合語境“從瞥一眼照片到五分鐘互動”,能猜出是“短暫的片段”。記的時候就寫“thin slices 短暫片段(2021英二Text 1)”,比單純背“slice n. 薄片”有用10倍。
2. 優先抓“三類高頻詞”,拒絕“地毯式背誦”
考研大綱5500詞,但真正核心的只有2000左右。與其背遍所有單詞,不如聚焦 “核心詞+熟詞僻義+形近詞” 這三類“性價比最高”的詞。
核心詞:真題里反復出現的詞(如“diminish”“perspective”“sustain”),直接用《考研英語真題5500詞》這類按考頻排序的詞匯書,背到“看到英文能立刻反應中文,看到中文能想到常見搭配”;
熟詞僻義:這是命題人最愛挖的坑!比如“school”除了“學校”,還有“學派”(a school of thought);“climate”除了“氣候”,還常考“氛圍”(political climate)。建議專門整理一個“熟詞僻義本”,遇到一個記一個;
形近詞:比如“adapt(適應)”和“adopt(采納)”、“moral(道德的)”和“mortal(致命的)”,把它們分組對比記,標注“差異點”(如“adopt有‘o’,聯想‘采納意見(opinion)’”)。
3. “碎片化+周期復習”,對抗遺忘的“黃金組合”
背單詞最怕“背完就忘”,但沒人能一次記住所有單詞——關鍵是“在忘記前及時復習”。
我的復習節奏(親測有效):
碎片化時間背新詞:早上起床后20分鐘(大腦記憶活躍)、午休前10分鐘、睡前15分鐘,每次背20-30個新詞(太多容易混);
周期復習法:當天晚上復習早上背的詞,第3天復習第1天的詞,第7天復習前3天的詞,第15天再整體過一遍。不用嚴格按艾賓浩斯曲線,重點是“高頻重復”;
用“主動回憶”代替“被動看”:復習時合上書,在腦子里“默寫”單詞意思和搭配,想不起來的做標記,第二天重點攻克。
二、語法:別被“復雜規則”嚇退,抓住“主干”就夠了
很多人覺得語法難,是因為一上來就啃“虛擬語氣”“獨立主格”這些復雜點。其實考研語法的核心是 “看懂長難句”,而長難句的本質是“簡單句+修飾成分”。只要學會“拆句子”,語法就沒那么可怕。
1. 先搭“語法框架”,再填“細節血肉”
語法就像一棵大樹,先有“主干”(核心語法),再長“枝葉”(細節規則)。復習時別沉迷于“細枝末節”,先把 “時態語態、三大從句、非謂語動詞” 這三個“主干”搞懂。
時態語態:重點記“過去完成時(had done)”“現在完成進行時(have been doing)”等考研高頻時態,以及被動語態的“be done”“get done”用法(比如“the problem got solved”);
三大從句:定語從句(找先行詞,區分which/that/who)、狀語從句(記“if/unless/though”等連接詞的含義)、名詞性從句(主語從句、賓語從句的語序);
非謂語動詞:這是長難句的“常客”!區分“doing(主動/進行)”“done(被動/完成)”“to do(目的/將來)”,比如“the girl sitting by the window”(sitting主動,表“正坐著的女孩”)。
小技巧:用一張A4紙畫“語法框架圖”,只寫核心規則,貼在書桌前,每天看一眼,兩周就能記住主干。
2. 長難句“三步拆分法”,30秒找到句子“心臟”
遇到長難句別慌,按“找謂語分主干析修飾”三步拆,再復雜的句子也能變簡單。
步驟拆解:
找謂語動詞:一個句子只有一個“核心謂語”(時態、語態完整的動詞),比如“Having finished his homework, he went out to play.” 這里“went”是謂語,“Having finished”是非謂語;
分句子主干:找到謂語后,往前找主語,往后找賓語/表語,比如“Although she is young, she has already published three novels.” 主干是“she has published novels”(主謂賓);
分析修飾成分:把“定語(的)、狀語(地)、插入語”等修飾部分圈出來,暫時忽略,先理解主干意思,再把修飾成分加回去。
真題舉例(2020年英語一翻譯):“History has to be rewritten because new discoveries are made and new perspectives emerge.”
找謂語:“has to be rewritten”“are made”“emerge”(三個謂語,說明是復合句);
分主干:“History has to be rewritten”(主句);“new discoveries are made”“new perspectives emerge”(兩個原因狀語從句);
析修飾:無復雜修飾,直接翻譯:“歷史必須重寫,因為新的發現不斷出現,新的視角也逐漸形成。”
3. 在“做題中練語法”,別只停留在“看懂規則”
語法不是“知識點”,而是“工具”——只有在閱讀、翻譯、寫作中用起來,才能真正內化。
閱讀中:遇到長難句,用“三步拆分法”拆句子,標記從句類型(如“定語從句修飾名詞”),久而久之會對“句子結構”敏感;
翻譯中:刻意練習“調整語序”,比如英語常把“狀語”放句末,翻譯時要提前(如“we arrived at the station at 6 pm”“我們下午6點到了車站”);
寫作中:用“簡單句+1個從句”的組合,比如寫觀點時用“Although...(讓步狀語從句), I believe...(主句)”,既顯語法功底,又不容易出錯。
提醒:別追求“高級語法”,考研寫作更看重“準確”。與其用錯“獨立主格”,不如把“主謂一致”“時態正確”這些基礎做好。
寫在最后
詞匯和語法就像考研英語的“左右腿”,缺一不可。但記住:方法比時間更重要——每天花2小時死記硬背,不如用1小時結合真題語境背單詞、拆句子。剛開始可能覺得慢,但堅持2-3周,你會明顯發現“看閱讀不卡殼了”“寫句子有底氣了”。
復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別因為暫時沒效果就焦慮。按這些方法一步步來,你會發現:考研英語沒那么難,你只是需要找對方向。
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31352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