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sat數學詞匯
備考新SAT的同學大概都有過這種經歷:數學知識點明明都掌握了,一看到英文題干就像被施了定身咒——單詞認識我,我不認識它。其實SAT數學的難度相當于國內高中一年級水平,但因為披著"專業詞匯"的外衣,每年都讓不少考生栽跟頭。今天這篇文章就幫大家把數學詞匯這塊絆腳石徹底搬開,從高頻核心詞匯到易混詞辨析,再到考場應急技巧,全都是干貨,建議直接收藏打印。
一、為什么數學詞匯比公式還重要?
上周剛帶完一個SAT沖刺班,班里有個叫小林的學生特別典型。他模考時數學部分錯了8道題,我拿著試卷一問,發現有6道是因為題干里的關鍵詞沒看懂。比如把"integer"(整數)當成了"分數",把"isosceles triangle"(等腰三角形)看成了"等邊三角形"。這些基礎詞匯不過關,就算把公式倒背如流也沒用。
新SAT數學 section 分為"Heart of Algebra"(代數核心)、"Problem Solving and Data Analysis"(問題解決與數據分析)、"Passport to Advanced Math"(高等數學通行證)三大模塊,每個模塊都有專屬高頻詞匯。我們先來拆解最容易丟分的前兩個模塊。
二、三大模塊核心詞匯清單(附考點鏈接)
(1)代數核心模塊(占比33%)
這部分常考方程、不等式、函數圖像,記住這些詞等于拿下半壁江山:
Linear equation 線性方程(考點:斜率計算、截距含義)
例題語境:"If the linear equation y=2x+b passes through the point (3,7), what is the value of b?"
(如果直線方程y=2x+b經過點(3,7),求b的值)
Inequality 不等式(注意區分"at least"≥和"at most"≤)
學生易錯點:把"no more than 5"翻譯成"不少于5",其實是"不超過5"(≤5)
Function notation 函數符號(f(x)的含義要吃透)
金句記憶法:"f(x)就像一臺機器,輸入x進去,吐出f(x)這個結果"
(2)問題解決與數據分析(占比29%)
這部分涉及大量圖表題和應用題,這些詞匯出現頻率比星巴克還高:
Mean/Average 平均數(注意區分"算術平均"和"加權平均")
實戰提示:看到"average speed"(平均速度)記得用總路程÷總時間,別直接把兩個速度相加除以2
Median 中位數(數據排序后找中間值,奇數偶數個數算法不同)
真題重現:"The median of 7 consecutive integers is 10, what is the smallest integer?"
(7個連續整數的中位數是10,最小的數是多少?)
Standard deviation 標準差(不用計算但要理解:數值越集中,標準差越小)
類比記憶:標準差就像學生成績的"貧富差距",差距越小標準差越小
(3)高等數學通行證(占比28%)
這部分是拉開差距的關鍵,這些"高冷"詞匯必須掌握:
Quadratic function 二次函數(拋物線頂點、對稱軸公式要和詞匯對應)
高頻考點:"vertex form"(頂點式)y=a(x-h)2+k中,(h,k)就是頂點坐標
Exponential growth/decay 指數增長/衰減(增長率r>0是增長,r<0是衰減)
生活案例:銀行復利就是指數增長,放射性物質衰減就是指數衰減
三、90%考生都會踩的詞匯"陷阱"
有些詞看著眼熟,意思卻和想象中差了十萬八千里,這才是真正的"送命題":
1. Positive 正數(不是"積極的"!)
經典錯題:"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positive integer?"(下面哪個是正整數)
2. Product 乘積(不是"產品"!)
題干出現"the product of A and B",立刻想到A×B
3. Remainder 余數(數學專用,不是"剩下的人")
技巧:遇到"divided by 5 leaves a remainder of 3",直接寫成n=5k+3
4. Integer 整數(包括正整數、負整數和0,別漏了0!)
我班上有個學生曾信誓旦旦說"整數就是1、2、3...",結果一道題因為漏考慮負數整道題跑偏
這里給大家一個小建議:準備一個"易混詞筆記本",把做題時遇到的"熟詞僻義"記下來,每天早晚各看一遍,一周就能形成條件反射。
四、3個背詞技巧,比死記硬背效率高10倍
(1)詞根詞綴法:像拼積木一樣記單詞
"Geo-" 表示"地球/幾何":geometry(幾何)、geometric sequence(等比數列)
"Poly-" 表示"多":polygon(多邊形)、polynomial(多項式)
"-meter" 表示"測量":diameter(直徑)、perimeter(周長)
(2)場景記憶法:把詞匯放進題目里
不要孤立背"hypotenuse"(斜邊),而是記住整個句子:"In a right triangle, the hypotenuse is opposite the right angle."(直角三角形中,斜邊對著直角)
(3)錯題溯源法:從錯誤中挖詞匯漏洞
每次模考后,把因詞匯丟分的題目標出來,統計高頻出現的生詞。我帶過的學霸都有個共同點:他們的錯題本里一半是數學錯題,另一半是這些錯題里的生詞解析。
五、考場應急:遇到不認識的詞怎么辦?
就算準備再充分,考場上也可能遇到生詞。這時候千萬別慌,試試這三個"救命技巧":
1. 看符號猜詞:看到"√"就想到"square root"(平方根),看到"%"就是"percentage"(百分比)
2. 上下文推理:比如題目里說"the sum of A and B is 15",就算不認識"sum",從"15"和"is"也能猜到是"總和"
3. 選項反推:如果是選擇題,把選項代入題干,有時候能反過來推出關鍵詞含義
去年有個學生遇到"circumference"不認識,但看到選項里都是帶π的數字,立刻反應過來是"周長",成功做對了那道題。
最后想說,SAT數學詞匯就像拼圖,單獨看每一塊都很普通,但拼在一起就能幫你看到完整的分數圖景。每天花20分鐘專門攻克這些詞匯,堅持一個月,你會發現曾經讓你頭疼的英文題干,突然就變得像中文一樣親切。記住,對付SAT數學,詞匯不是附加題,而是送分題——就看你要不要這份禮物了。
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yyxx/23303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