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的日語怎么說
去日本旅游時,站在藥妝店貨架前想問問那瓶防曬霜多少錢,張開嘴卻卡殼;看日劇時聽到角色說“これ、いくら?”,明明每個字都認識,卻反應不過來是在問價格;甚至網購日本商品時,看到“稅込”“稅抜”的標簽,完全不知道哪個才是實際要付的錢……如果你也有過這些“價格相關的日語尷尬時刻”,那這篇文章就是為你寫的。今天咱們不只會告訴你“價格”的日語怎么說,更會把從“問價格”到“聊價格”再到“應對價格”的全套實用表達、場景用法、避坑指南都講透,保證你看完就能用,下次遇到價格相關的日語場景,再也不用慌。
一、“價格”的日語核心表達:2個詞,分清就能用對80%的場景
其實“價格”在日語里最常用的是兩個詞:「値段(ねだん)」 和 「価格(かかく)」。別看只差一個字,用法差遠了,用錯了真的會顯得很奇怪。
先說說 「値段(ねだん)」。這個詞你可以理解為“日常口語版價格”,生活里買東西、吃飯、逛超市,只要是跟“具體商品多少錢”相關的,幾乎都用它。比如你在便利店拿起一瓶可樂,想問店員多少錢,直接說:「これ、値段はいくらですか?」(這個多少錢呀?);或者跟朋友吐槽“這家店價格好貴”,就說:「この店の値段、高いね」。
再看 「価格(かかく)」。這個詞更書面、更正式,一般用在新聞報道、商品說明、商業文件里,強調“客觀定價”。比如看日本經濟新聞,可能會看到“原油価格が上昇する”(原油價格上漲);買家電時,產品說明書上的“定価”(定價)也常用「価格」來表述,比如“推奨小売価格(しょうびんかかく)”(建議零售價,簡稱“定価”)。
舉個我自己的糗事:剛開始學日語時,在超市問收銀員“這個蘋果的価格是多少”,收銀員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后來老師告訴我,日常對話用「価格」會顯得像在念報告,特別生硬。所以記住:平時聊天、買東西,優先用「値段」;看新聞、讀說明書,遇到「価格」就知道是“價格”的正式說法。
二、不同場景“問價格”:學會這幾句,購物、點餐、網購全搞定
知道了“價格”怎么說,更重要的是“怎么問價格”。不同場景下,問法也不一樣,用對了會顯得特別自然,甚至能拉近和對方的距離。
1. 實體店購物:直接問,帶點禮貌更受歡迎
在日本實體店買東西,問價格時加上“請問”會顯得更禮貌。最常用的句式是:「すみません、これの値段はいくらですか?」(不好意思,這個多少錢?)。如果想更口語化一點,比如跟熟人一起逛街,或者店員比較年輕,可以簡化成:「これ、いくら?」(這個多少?),但對陌生人還是加上“すみません”更穩妥。
如果想知道“能不能便宜點”(雖然日本大部分店不還價,但 flea market 或小店可能可以試試),可以說:「少し安くしていただけますか?」(能便宜一點嗎?),語氣要委婉,別像在中國菜市場那樣砍價,日本人會覺得很失禮。
2. 餐廳點餐:不只問價格,還要注意“含稅不含稅”
在日本餐廳吃飯,菜單上的價格可能標著“稅込”(含稅)或“稅抜”(不含稅),結賬時“稅抜”的價格會加上8%或10%的消費稅,所以問價格時最好確認一下。比如:「この定食、稅込みでいくらですか?」(這份套餐含稅多少錢?),避免結賬時發現比預期貴而尷尬。
如果菜單上沒標價格,直接問店員:「すみません、このメニューの値段を教えていただけますか?」(不好意思,能告訴我這份菜單的價格嗎?),用“教えていただけますか”(能告訴我嗎)比直接問“いくらですか”更客氣。
3. 網購/看商品信息:這些“價格相關詞”必須認識
現在很多人喜歡網購日本商品,商品頁面上的價格信息一定要看懂,不然可能多花錢。除了前面說的“稅込”“稅抜”,還有幾個高頻詞:
「送料(そうりょう)」:運費,比如“送料無料”就是包郵;
「割引(わりびき)」:折扣,“10%割引”就是打9折;
「定価(ていか)」:定價,“定価より200円安い”就是比定價便宜200日元;
「セール価格」:促銷價,看到這個詞就知道現在買劃算。
比如你看到一件衣服標著“定価 5,000円、セール価格 3,500円(稅込)、送料無料”,意思就是“原價5000日元,促銷價3500日元(含稅),包郵”,一目了然。
三、“聊價格”的實用表達:從“太貴了”到“好便宜”,學會這些能聊起來
問完價格,難免要跟同伴或店員聊幾句價格,比如“這個好便宜”“那個太貴了”,這些表達也很常用,而且特別能拉近距離。
1. 說“便宜”:除了「安い」,還能這么說
最基礎的“便宜”是 「安い(やすい)」,比如“このパン、安いね!”(這面包好便宜啊!)。如果想強調“超級便宜”,可以說 「すごく安い」 或 「安すぎる」(便宜得過分了)。
還有一個更口語的詞:「コスパがいい」(性價比高),“コスパ”是“コストパフォーマンス”(成本效益)的縮寫,日本人常說“この攜帯、コスパがいい”(這部手機性價比很高),學會這個詞會顯得你很懂行。
2. 說“貴”:委婉表達更禮貌
直接說“貴”是 「高い(たかい)」,比如“このレストラン、高いですね”(這家餐廳好貴啊)。但如果想委婉一點,尤其是對店員,可以說 「ちょっと高いですね」(有點貴呢),加個“ちょっと”(有點)會柔和很多。
如果覺得“貴得離譜”,可以說 「高すぎます」(太貴了),比如看到一件T恤賣1萬日元,就可以小聲跟朋友說:“1萬円?高すぎるよ!”(1萬日元?太貴了吧!)。
四、避坑指南:這些“價格相關”的坑,我踩過你別踩
學語言最怕“想當然”,我剛開始用日語聊價格時,就踩過幾個坑,現在分享給你,避免你重蹈覆轍。
1. 別把「値段」和「料金」搞混
前面說過“價格”常用「値段」和「価格」,但還有一個詞叫 「料金(りょうきん)」,它不是“商品價格”,而是“服務費用”,比如交通費(電車の料金)、水電費(水道料金)、手續費(手數料)。如果你問“出租車的値段是多少”,日本人會覺得奇怪,應該說“タクシーの料金はいくらですか?”(出租車費多少錢?)。
2. “多少錢”別只說「いくら」,看場合用對詞
問價格時,「いくら」是最常用的,但如果是問“總價多少錢”,比如買了一堆東西結賬時,應該說 「合計(ごうけい)いくらですか?」(一共多少錢?);如果是問“單價多少錢”,比如買水果按個賣,問“一個多少錢”,要說 「1ついくらですか?」(一個多少錢?)。
3. 注意“數字+價格單位”的發音
日語里價格單位是“円(えん)”,但數字和“円”連讀時,發音會有變化,比如“100円”讀作“ひゃくえん”,“500円”是“ごひゃくえん”,“1000円”是“せんえん”。如果發音錯了,店員可能聽不懂,建議多聽幾遍日劇或動漫里的價格表達,跟著模仿。
五、文化小貼士:在日本聊價格,這些細節讓你更受歡迎
日本是個注重禮儀的國家,聊價格時注意這些小細節,會顯得你很懂當地文化:
別當眾吐槽“太貴”:如果覺得東西貴,最好小聲跟同伴說,別當著店員的面大聲抱怨,日本人會覺得不尊重;
“不用找零”的說法:如果想表示“不用找零了”,可以說 「お釣り(つり)はいりません」(不用找零),但一般只在小額時用,大額給小費反而會讓對方困擾(日本沒有給小費的習慣);
“AA制”怎么說價格:和朋友吃飯想AA,問“我那份多少錢”,可以說 「私の分(ぶん)はいくらですか?」(我那份多少錢?),或者直接說“割り勘(わりかん)しましょう”(AA吧)。
其實“價格的日語怎么說”只是個開始,真正重要的是把這些表達融入到具體場景里,敢開口、多練習。我剛開始在日本便利店買東西時,連“這個多少錢”都說得結結巴巴,現在逛藥妝店都能跟店員聊兩句價格了。語言這東西,不怕說錯,就怕不說。下次遇到價格相關的場景,試試用今天學的表達,你會發現,原來日語也沒那么難。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解決“價格相關的日語困擾”,下次去日本購物、看日劇、網購,再也不用對著價格標簽干著急啦。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xyzzx/Japanese_language/52506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