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冬令營的注意事項
寒假快到了,不少家長已經開始給孩子挑選冬令營。看著宣傳冊上五花八門的活動——滑雪、研學、科技體驗……確實讓人動心。但作為過來人,我必須說:冬令營不是“甩娃”神器,前期準備越充分,孩子的體驗才會越好。這篇文章整理了5大類28個細節,從行李打包到心理建設,從安全須知到社交技巧,幫你和孩子少走彎路,讓這個冬天的成長之旅既開心又安心。
一、行前準備:這些“隱形清單”比行李箱更重要
1. 物品打包:別讓孩子帶著“將就”去營地
衣物篇
很多家長覺得冬天就是“穿得越多越好”,其實不然。建議采用“三層穿衣法”:貼身保暖內衣+抓絨/毛衣+防風外套,方便孩子根據室內外溫差隨時增減。特別提醒:至少多帶2套內衣褲和襪子,孩子玩雪或出汗后能及時更換,避免感冒。
鞋子要準備兩雙:一雙防滑防水的戶外鞋(比如雪地靴),一雙輕便的室內拖鞋。去年我家孩子參加滑雪營,同屋小朋友沒帶拖鞋,一周下來總穿濕鞋子,腳都凍紅了。
藥品篇
除了營地要求的病歷表,記得給孩子帶這些“應急包”:
感冒藥(如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注明服用劑量)
腸胃藥(如蒙脫石散,應對飲食不適)
創可貼、碘伏棉片(運動擦傷用)
過敏藥(如果孩子有食物/花粉過敏史)
重點提示:所有藥品用密封袋分開包裝,貼上標簽注明“姓名+癥狀+用法”,并提前和生活老師溝通孩子的用藥禁忌。
2. 心理建設:比“我會想你”更有用的4句話
“媽媽不在身邊要聽話”——這種叮囑其實會加重孩子的焦慮。試試這樣說:
“如果想家了,可以給媽媽打電話,也可以把思念寫在日記本里。”(提供具體解決方法)
“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先找帶隊老師,老師會像媽媽一樣幫你。”(建立信任對象)
“每天晚上花5分鐘想想:今天最開心的事是什么?”(引導積極心態)
“如果和小伙伴有矛盾,試著說‘我不喜歡這樣’,這不是不禮貌。”(教孩子表達邊界)
我鄰居家孩子第一次參加冬令營,出發前哭著說“不想去”,媽媽用這幾句話聊了20分鐘,孩子最后主動拉著行李箱出門了。
二、營中適應:孩子可能遇到的5個“小麻煩”及應對
1. 想家情緒:不是“不堅強”,而是人之常情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想家,區別只是表現程度。如果孩子打電話哭著說“想回家”,家長別急著說“再堅持一下”,可以試試“共情+轉移”:
“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受(共情),你猜猜今天宿舍的小伙伴有沒有偷偷藏零食?(轉移注意力)明天早上記得觀察一下,然后告訴媽媽呀。”
注意:前3天盡量縮短通話時間,避免孩子越聊越委屈。有個媽媽每天和孩子視頻1小時,結果孩子反而更難適應,后來改成每天發一條語音留言,孩子很快融入了集體。
2. 集體生活:“被孤立”和“太自我”都是誤區
有些孩子在家習慣了“眾星捧月”,到了營地會因為“沒人讓著自己”而失落。家長可以提前教孩子3個社交小技巧:
主動分享:帶一包小零食分給室友(注意避開堅果等易過敏食物)
記住名字:見面時說“你好,我是XX”,并重復對方的名字
學會求助:“你能教我疊這個被子嗎?”比“我不會”更受歡迎
去年有個小男孩因為總搶別人的玩具被排斥,老師后來發現,他只是不知道“想玩可以問‘我能和你一起玩嗎’”。
三、安全須知:這3類風險家長必須提前想到
1. 戶外活動:保暖和防護同樣重要
冬季營地常安排滑雪、徒步等項目,家長要確認營地是否提供專業裝備(如頭盔、雪鏡、冰爪),并告訴孩子:
滑雪時絕對不能脫離教練視線,摔倒后先舉手示意
戶外徒步如果出汗,不能立刻脫外套,用圍巾擦汗后再解開拉鏈
發現手腳凍得發麻,馬上告訴老師,用“搓手搓腳+喝溫水”緩解,不要用熱水燙
2. 飲食安全:“嘗鮮”也要有節制
冬令營可能會安排特色餐(如東北鐵鍋燉、羊肉湯),孩子容易暴飲暴食。提前約定“3不原則”:
不吃陌生人給的食物
不空腹喝冰飲(即使室內有暖氣)
對沒吃過的食物,先小口嘗試,確認不過敏再吃
去年有個孩子在內蒙古營區第一次喝馬奶酒,以為是飲料,結果喝醉了,幸好老師及時發現。
四、家長心態:別讓你的“過度關心”變成孩子的負擔
1. 信息焦慮:每天刷群不如信任老師
很多家長加入營地群后,會盯著群消息刷新,一旦老師半天沒發照片就焦慮。其實營地老師要照顧十幾個孩子,很難實時播報。建議和老師約定:無消息=好消息,如果孩子有特殊情況,老師會第一時間聯系家長。
我朋友去年給孩子報營后,每天讓老師單獨發視頻,結果孩子覺得“媽媽不信任我”,反而產生抵觸情緒。
2. 期望管理:別用“學到多少”衡量冬令營價值
有些家長問:“參加科技營能學會編程嗎?”“滑雪營能達到什么級別?”其實冬令營的核心價值是讓孩子獨立生活、適應新環境、學會與人合作。去年有個內向的女孩,回來后主動給家人講營地的故事,這種變化比學會某項技能更珍貴。
五、特殊情況:這些“萬一”必須提前有預案
1. 突發疾病:和老師的“暗號”很重要
如果孩子有哮喘、癲癇等慢性病,除了寫清楚病歷,最好和老師約定一個“暗號”。比如孩子哮喘發作前會說“我有點悶”,老師聽到后能立刻拿出備用藥物。
重點提示:不要隱瞞孩子的健康問題,去年某營地就發生過孩子隱瞞過敏史,誤食芒果后引發休克的事件。
2. 物品丟失:教孩子“3步自救法”
第一步:回憶最后一次見到物品的地方,原路返回尋找
第二步:告訴老師,請老師幫忙在失物招領處登記
第三步:如果是貴重物品(如電話手表),請老師聯系家長
建議給孩子的水杯、外套等物品繡上名字,比貼紙更耐用。
冬令營就像一場“迷你成人禮”,孩子會在獨立中學會解決問題,在挫折中理解責任。作為家長,我們既要做足準備,也要學會放手——那些你以為孩子做不到的事,其實他們早就準備好了。最后提醒:不同營地的具體要求可能有差異,出發前務必再次核對營地提供的物品清單和注意事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冬令營里收獲成長,也收獲一段閃閃發光的回憶。
(注:部分營地防疫政策、活動安排可能因實際情況調整,具體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xxzx/Winter_camp/65130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