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施工企業的工程造價管理
在建筑行業摸爬滾打多年,見過太多施工企業因為造價管理不到位,明明中標時看著利潤不錯的項目,最后卻落得個“賠本賺吆喝”的下場。工程造價管理,說白了就是給項目“算好賬、管好錢”,它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全周期,從招投標、設計、施工到竣工結算,每一個環節都可能藏著“看不見的成本黑洞”。今天就結合這些年的實戰經驗,聊聊施工企業到底該怎么把造價管理這件事落到實處,讓項目利潤不再“縮水”。
一、工程造價管理:施工企業的“生命線”,為何總被忽視?
很多施工企業把重心放在“拿項目”上,覺得只要中標了就萬事大吉,對造價管理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但實際上,造價管理就像給項目裝“導航系統”,一旦方向錯了,跑得越快虧得越多。
舉個真實案例:前年接觸過一個市政道路項目,中標價1.2億,項目經理信心滿滿,覺得怎么著也能賺1000萬。結果施工中發現,原設計的路基處理方案在實際地質條件下根本行不通,不得不增加換填量;加上材料價格暴漲、簽證變更流程混亂,最后結算時不僅沒賺錢,反而倒虧了300多萬。這就是典型的“重施工、輕造價”導致的悲劇。
現在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低價中標成了常態,利潤空間被壓得越來越薄。如果還抱著“粗放式管理”的老觀念,不把造價管理當回事,企業遲早會被市場淘汰。
二、造價管理的“三大痛點”,你中招了嗎?
1. 投標階段:為了中標“盲目壓價”,埋下虧損隱患
很多企業在投標時,為了拿到項目,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價格壓到最低。有的甚至不仔細研究圖紙和現場,拍腦袋報出“自殺價”。比如某企業投標一個辦公樓項目,為了中標把報價壓到低于成本價15%,想著“先干起來再說,后面通過變更找補”。結果業主方管理嚴格,變更簽證根本批不下來,最后活活被拖垮。
2. 施工階段:“跑冒滴漏”嚴重,成本失控成常態
這是最容易出問題的環節。材料采購“吃回扣”、損耗率超標;人工效率低下,窩工返工現象頻發;機械設備閑置,租賃費用白白浪費……這些問題看似小,積少成多就是大數目。我見過一個項目,鋼筋實際用量比預算多了20%,一問才知道,原來是鋼筋加工時沒有合理套裁,廢料堆成了山。
3. 結算階段:“證據不足”,該拿的錢拿不回來
結算時最頭疼的就是“扯皮”。簽證單沒有業主簽字、變更沒有書面依據、隱蔽工程沒有影像資料……這些都會導致結算金額大幅縮水。有個朋友的項目,因為施工時沒及時讓監理和業主確認土方量,結算時業主不認,硬生生少算了200多萬,欲哭無淚。
三、破解之道:從“被動應付”到“主動管控”,全周期造價管理這樣做
1. 投標階段:做好“功課”,不打無準備之仗
仔細研讀招標文件和圖紙:把工程量清單、技術規范、合同條款吃透,特別是風險范圍、調價方式、結算要求等關鍵條款,避免后期“踩坑”。
現場踏勘不能少:很多企業投標前不去現場,對著圖紙就報價,結果實際地形、交通、水電條件和圖紙描述不符,增加了額外成本。比如有個項目,圖紙上顯示場地平整,但實際現場有個廢棄池塘,清淤和回填就多花了100多萬。
成本測算要精準:用“量價分離”的方法,先算準工程量,再根據市場行情確定人工、材料、機械的單價,加上管理費、利潤和風險金,確保報價在合理區間。千萬不要為了中標搞“惡性競爭”。
2. 施工階段:精細化管控,堵住“成本漏洞”
材料管理是核心:建立“限額領料”制度,根據施工進度和預算用量發料,避免浪費;大宗材料通過招標采購降低成本,同時關注市場價格波動,適時囤貨或鎖定價格。比如去年鋼材價格大漲,有企業提前和鋼廠簽了長期合同,每噸成本比市場價低了500多元。
嚴格控制變更和簽證:施工中難免會有變更,關鍵是要“先算賬、后施工”。變更發生前,及時和業主、設計溝通,確認變更費用;簽證要做到“及時、準確、完整”,簽完字后及時歸檔,避免事后補簽。
提高施工效率:優化施工組織設計,減少窩工返工;加強對施工隊的管理,把人工、機械效率和績效掛鉤,比如某項目實行“多勞多得”的計件工資,混凝土澆筑效率提高了30%。
3. 結算階段:有理有據,爭取最大收益
結算資料要“滴水不漏”:把投標文件、合同、圖紙、變更簽證、隱蔽工程記錄、材料認價單等資料整理齊全,做到“每一筆費用都有依據”。
善于溝通談判:結算時和業主、審計單位保持良好溝通,對有爭議的地方,用事實和數據說話。比如某項目在結算時,審計單位對一項新工藝的單價不認,施工方拿出了詳細的施工方案、材料采購憑證和市場調研數據,最終說服了審計,挽回了80萬損失。
四、給中小施工企業的“貼心建議”:沒錢沒人,怎么做好造價管理?
很多中小施工企業會說:“我們沒人沒預算,養不起專業的造價團隊,怎么辦?”其實不一定非要自己從零開始搭建團隊,可以“借力打力”:
找靠譜的第三方造價咨詢公司合作:把投標報價、結算審計等專業工作外包出去,花小錢辦大事。但要注意選擇口碑好、經驗豐富的公司,避免被“坑”。
老板自己要懂點造價知識:不需要成為專家,但至少要知道成本由哪些部分構成,關鍵環節在哪里,這樣才能管好團隊,發現問題。
利用信息化工具:現在有很多簡單易用的造價軟件和APP,比如廣聯達、魯班等,能提高算量、計價效率,中小企業可以根據需求選擇。
工程造價管理不是一句空話,它需要企業從上到下都重視起來,把每一個環節的工作做細、做實。畢竟,在微利時代,省下的每一分錢都是利潤。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也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們項目上的造價管理經驗,一起交流進步。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xxzx/PMP/544521.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