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銷口才的基本要求
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種情況:手里拿著不錯的產品,見了客戶卻不知道從哪兒開口;好不容易說起來了,客戶卻一臉不耐煩,沒聽幾句就打斷你;或者講得口干舌燥,客戶最后來一句“我再考慮考慮”,然后就沒下文了?
其實,推銷口才不是天生的“能說會道”,也不是背幾句話術就能搞定的。真正能打動人的推銷,是“懂客戶、說到位、讓人信”的綜合能力。今天就結合我見過的100+銷售案例,拆解6個推銷口才的基本要求,每個要求都附具體方法和真實例子,看完你就能用。
一、精準定位需求:先搞懂“客戶要什么”,再聊“你有什么”
很多人推銷時總急著說“我們產品多好”,但客戶根本不關心你的產品——他們只關心“這跟我有什么關系”。推銷的第一步,永遠是“閉嘴聽”,而不是“開口說”。
怎么精準定位需求?用“3W提問法”挖痛點
What(現狀痛點):“您現在用這類產品時,有沒有遇到過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上次聽您說經常加班,回家后最頭疼的家務是什么?”
Why(背后原因):“為什么這個問題讓您覺得麻煩?是浪費時間,還是效果不好?”
How(期望解決):“如果有一款產品能解決這個問題,您最希望它能做到什么?”
舉個例子:我朋友小林賣智能家居,一開始見客戶就說“我們的掃地機器人吸力大、續航久”,客戶總說“我家有普通掃地機,夠用了”。后來他改用3W提問:
“您家現在用掃地機,打掃完后還需要自己動手清理哪里嗎?”(What)
客戶說:“頭發總纏在滾刷上,每次清理要花10分鐘,煩得很。”
小林追問:“是因為家里有長發成員,還是養了寵物?”(Why)
客戶:“我和女兒都是長發,每天掉一地。”
小林:“如果有款掃地機能自動切斷頭發,不用手拆滾刷,您愿意試試嗎?”(How)
客戶眼睛一亮:“真有這種?給我講講!”
注意:提問時別像“查戶口”,語氣要像聊天,比如用“我發現很多客戶都提到……您有沒有類似的感覺?”拉近距離。
二、清晰表達價值:把“產品特點”翻譯成“客戶利益”
客戶買的不是產品,是“產品能幫他解決什么問題”。比如客戶買鉆頭,不是要鉆頭本身,是要墻上的“孔”;買保險,不是要保單,是要“萬一出事有錢賠”的安全感。推銷時,少講“我們有什么”,多講“您能得到什么”。
黃金公式:FABE法則,讓客戶秒懂“這對我有用”
F(Feature特點):產品本身有什么(材質、功能、技術等)
A(Advantage優勢):跟同類比,好在哪里
B(Benefit利益):這個優勢能給客戶帶來什么具體好處(省錢、省時間、更舒服等)
E(Evidence證據):用數據、案例證明你說的是真的
錯誤示范:“我們的空氣凈化器用了HEPA濾網(F),過濾精度0.3微米(A)。”(客戶聽不懂,也不關心)
正確示范:“這款凈化器的HEPA濾網(F),比普通濾網過濾PM2.5的效率高30%(A),像您家有寶寶,晚上開著它,孩子睡覺不會因為空氣不好咳嗽,您也不用半夜起來看孩子踢被子(B)。上周隔壁單元的張姐買了,她說孩子這兩周感冒都少了(E)。”
小技巧:講利益時多用量化數據和場景化描述。比如“省時間”不如“每天能多睡20分鐘”,“效果好”不如“用一周就能看到水垢減少”。
三、情緒共鳴能力:讓客戶覺得“你懂我”,比“你說服我”更重要
為什么有些銷售說話溫溫柔柔,客戶卻愿意掏腰包?因為他們能“戳中客戶的情緒點”。人是感性動物,尤其是買東西時,“喜歡”比“需要”更能驅動決策。推銷口才的核心,是“共情”——讓客戶覺得“你和我一樣,你懂我的難處”。
3個共情技巧,快速拉近距離
1. 說“我們”,不說“你們”:把客戶拉到同一陣營,比如客戶抱怨“現在的產品都華而不實”,別說“您別這么想”,可以說“是啊,我也覺得,上次我買XX,看著功能多,結果用兩次就閑置了,特浪費(我們)”。
2. 承認“不完美”,反而更可信:別把產品吹成“萬能神藥”,適當提一點小缺點,比如“這款微波爐加熱速度快,但聲音比普通款稍大一點,不過放廚房關上門基本聽不見,您平時做飯會在意這點嗎?”客戶會覺得“這人沒忽悠我”。
3. 用“細節回憶”喚醒情緒:比如賣母嬰產品給寶媽:“您還記得寶寶第一次發燒,您整晚沒睡,抱著他貼退熱貼的樣子嗎?我們這款恒溫杯,45度水溫一鍵搞定,半夜沖奶粉不用等涼,您也能多睡會兒。”
真實案例:小區門口的水果店老板,每次我去買水果,他都會說:“今天的草莓剛到的,甜得很,你上次買的那批有點酸,這次我特意挑了熟度剛好的,給孩子吃放心。”就這一句話,我成了他的老客戶——因為他記得我的“小不滿意”,讓我覺得“他在乎我”。
四、應變與控場:客戶說“不”時,別慌,這是成交的開始
沒有哪個客戶會一開始就說“我買”。推銷中80%的拒絕,都不是真拒絕,而是“我有疑問”“我沒安全感”“我想砍價”。會推銷的人,不是不會被拒絕,而是會把“拒絕”變成“溝通的機會”。
客戶說“不”時,用“認同-解釋-轉化”三步法應對
1. 先認同,別反駁:客戶說“太貴了”,別說“不貴啊,一分錢一分貨”,而是“我理解,價格確實是咱們考慮的重點(認同)”。先接住客戶的情緒,他才愿意聽你說。
2. 再解釋,給理由:用“對比法”或“算賬法”化解價格顧慮。比如客戶覺得2000元的吸塵器貴:“您看,普通吸塵器300元,但您每周清理滾刷至少花1小時,一年就是52小時,按您的時薪算,也值2000多了(算賬)。這款自動清理滾刷,相當于每天花5毛錢,請了個‘家務助理’,您覺得值不值?”
3. 最后轉化,給臺階:如果客戶還是猶豫,別逼單,給個“小選項”降低決策壓力。比如“要不您先買個小份試用裝?用得好再來,不好我給您退”“今天剛好有老客戶回饋活動,送您個配套的清潔刷,等于省了50塊”。
我見過最牛的銷售:有次在商場看冰箱,我說“我家廚房小,放不下這么大的”,銷售沒反駁,反而說“確實,廚房空間小,選冰箱得特別注意尺寸(認同)。不過您看這款,雖然看著寬,但深度比普通冰箱淺10厘米,剛好能塞進您家櫥柜的空位(我之前隨口提過廚房櫥柜尺寸),而且容量比同尺寸的大20%,您平時買菜多,囤一周的菜都夠(解釋)。要不我幫您量一下具體尺寸,您回家對比看看?(轉化)”——我當場就付了定金。
五、真誠是底色:別把“推銷”當“忽悠”,信任比成交更重要
現在信息這么透明,客戶不是傻子。你說的話真不真,產品好不好,客戶心里門兒清。短期靠話術能成交,但長期靠的是“客戶信你”。真誠的人,哪怕口才一般,客戶也愿意買;不真誠的人,話說得再漂亮,客戶也會防著你。
3個“真誠信號”,讓客戶放下戒備
1. 不夸大,說“能做到的”:賣護膚品別說“三天美白”,可以說“堅持用兩周,能看到膚色提亮,因為里面的煙酰胺濃度是5%,這個濃度比較溫和,不容易過敏”。
2. 主動說“不適合”:如果客戶的需求你的產品滿足不了,別硬推。比如客戶想要“能跑馬拉松的運動鞋”,你家只有休閑款,可以說“我們這款鞋日常穿舒服,但跑馬拉松可能支撐不夠,隔壁XX品牌的專業跑鞋更適合您,我可以幫您問問他們有沒有活動”。客戶可能這次不買,但下次有需求會第一個想到你。
3. 售后“認賬”:成交不是結束,是信任的開始。比如客戶買了產品后,主動發消息:“您用著怎么樣?有不會操作的地方隨時問我。”如果產品出問題,別推卸責任,說“我幫您聯系售后,今天一定給您解決”。
反面例子:我同事之前買保險,銷售說“生病住院全報銷”,結果真住院了,才發現很多項目不在報銷范圍內,退保時還扣了一大筆錢。后來同事再也沒在那家公司買過任何東西,還勸身邊人“別找那個銷售”。
六、持續迭代:好口才不是練出來的,是“復盤”出來的
沒有人生下來就會推銷。那些“口才好”的人,不過是比別人多了“每次說完都反思”的習慣。推銷口才的提升,= 實踐 + 復盤 + 調整。
簡單有效的復盤3步走
1. 記錄“高光時刻”:今天哪句話讓客戶眼睛亮了?哪個問題讓客戶愿意多說?比如“我問‘您平時帶孩子出門,最擔心孩子亂跑吧?’客戶突然打開話匣子,講了20分鐘帶娃的事”。
2. 記錄“踩坑時刻”:哪句話讓客戶沉默了?哪個問題客戶不愿意回答?比如“我說‘我們產品是行業第一’,客戶冷笑了一聲,沒接話”——下次就別說這種自夸的話,改用“很多客戶反饋,用了我們產品后……”
3. 小步調整,下次優化:針對踩坑點,改一個小細節。比如上次客戶反感“行業第一”,下次換成“我們做這個行業8年了,服務過3000多個像您這樣的客戶”。
我帶過的實習生小王:剛開始推銷時,話術生硬得像背書,客戶經常打斷她。后來她每天下班花10分鐘寫“推銷日記”,記錄客戶的反應和自己的問題。3個月后,她的業績從墊底沖到了前三——不是她突然變“會說”了,而是她知道“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
其實,推銷口才的本質,不是“說服客戶買”,而是“幫客戶找到適合他的產品”。當你把注意力從“成交”轉移到“解決客戶問題”上,你會發現,很多話不用刻意“練”,自然就說得真誠、說得到位。
最后想說:沒有誰天生就是“推銷高手”,但只要你愿意從“懂客戶、說利益、會共情、能應變、夠真誠、常復盤”這6個基本要求開始,一點點練,總有一天,客戶會主動說:“就沖你這人,這單我買了。”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xxzx/7708.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