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考專插本
最近和幾個??苿偖厴I的學弟學妹聊天,發現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以前大家討論的是“畢業找什么工作”,現在聊得最多的卻是“要不要考專插本”。打開社交平臺,“專插本備考經驗”“上岸學姐分享”的帖子刷都刷不完;圖書館里,抱著專業課書啃的??粕苍絹碓蕉?。為什么這兩年專插本突然成了“香餑餑”?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這個話題——不是空泛的“提升學歷”,而是從就業、政策、個人選擇三個維度,說說那些讓年輕人寧愿再熬一年也要考個全日制本科的真實原因。
一、就業市場:“本科以下慎投”像道繞不過的坎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見過幾個招聘軟件的“篩選條件”里,“學歷”一欄是“專科及以上”?
我幫一個??飘厴I的表妹改簡歷時,特意統計過:某主流招聘平臺上,她意向的“行政專員”“新媒體運營”“電商運營”崗位里,明確寫“本科及以上”的占68%,寫“專科及以上但本科優先”的占25%,真正“專科可投”的只剩下7%。更扎心的是,這7%的崗位里,一半是銷售、客服,或者需要倒班的工廠崗。
“不是不想找好工作,是簡歷根本遞不進去。”表妹說,她去年投了87份簡歷,只有12家回了消息,其中8家是“學歷不符合”,3家是銷售崗,最后勉強去了一家小公司做前臺,月薪3200,還不包吃住。
這不是個例。前陣子某招聘平臺發布的《2024應屆生就業報告》里提到:2024年企業校招中,“本科及以上”學歷要求的崗位占比達72.3%,比2020年增長了19.6%;而明確接受專科生的崗位,從2020年的28.4%降到了2024年的18.7%。更現實的是,就算你僥幸通過了初篩,面試時HR一句“我們團隊基本都是本科生,你覺得自己憑什么競爭?”就能把人問懵。
我認識一個學會計的專科生,實習時在一家上市公司做財務助理,活兒干得比同期本科實習生還好,可轉正時HR直接說:“我們正式崗最低學歷是本科,你要是想留下,要么考個專插本,要么只能轉外包?!焙髞硭ба揽剂藢2灞?,今年畢業順利轉正,月薪比之前外包崗多了2000多。
說白了,現在的就業市場,“本科”早就不是“加分項”,而是很多崗位的“入場券”。??粕胝覀€體面、有發展的工作,要么靠家里關系,要么就得先把學歷這塊短板補上——專插本,就是最直接的方式。
二、學歷內卷:“別人都在卷,我不卷就輸了”
可能有人會說:“我不進大廠,不去國企,就在小公司干,學歷不重要吧?”
這話放10年前或許沒錯,但現在不一樣了。
我老家有個開裝修公司的親戚,前兩年招設計師助理,??粕湍苓M;今年他跟我說:“現在來面試的,十個里有八個是本科,還有兩個是專插本在讀的。你招個專科生,人家會覺得‘你們公司是不是不行,連本科生都招不到?’”
這就是“學歷內卷”的現實:不是你想不想卷,是周圍的人都在卷,你不卷就只能被擠到更邊緣的位置。
數據更直觀:教育部統計,202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1179萬人,其中??飘厴I生約480萬,本科畢業生約590萬,碩士畢業生117萬。也就是說,和你競爭同一個崗位的,可能不僅有本科生,還有“卷不動考研”轉頭考公的碩士。
專科生在這場內卷里,幾乎是“天然劣勢”。就拿考公來說,2024年國考職位表中,??瓶蓤蟮膷徫恢挥?.2%,而且大多是偏遠地區的基層崗;省考稍微好點,但像珠三角、長三角這些熱門地區,90%的崗位都要求本科。
我有個同學,??谱x的法律事務,畢業想考律師證,結果發現“法律職業資格證”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除非是放寬地區,但她老家不在放寬范圍內)。沒辦法,只能先考專插本,讀了個法學本科,今年才終于能報名考試。
你看,不是??粕胺且韺W歷”,是現實把路堵死了:想考編?要本科;想考證?要本科;想升職?還是要本科。與其等到30歲被“學歷不足”卡住晉升,不如趁年輕花一兩年考個專插本,至少未來的路能寬一點。
三、政策紅利:專插本的“性價比”越來越高
當然,越來越多人考專插本,除了“被逼無奈”,也有“主動選擇”的成分——因為這兩年專插本的政策,確實越來越友好了。
最直接的就是“擴招”。2020年以前,廣東專插本招生人數每年也就兩三萬;2023年擴招到10.2萬,2024年更是突破12萬。招生院校也從以前的“二本為主”,增加了不少公辦一本,甚至部分專業能對接211院校(比如廣東的華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近年都有專插本招生計劃)。
報考條件也放寬了。以前有些省份要求“專科應屆生才能考”,現在大部分省份允許“往屆生報考”,甚至“自考專科、成考??埔材芸肌?。我認識一個工作5年的??粕?,去年辭了職考專插本,就是因為“政策允許往屆生考,不想再留遺憾”。
學費和獎學金也是個加分項。公辦院校的專插本學費和普通本科生差不多,一年5000-6000;民辦雖然貴點,但很多學校有“專插本專項獎學金”,成績好的學生甚至能免學費。而且讀專插本期間,還能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助學金,經濟壓力沒想象中那么大。
更重要的是,專插本畢業的學歷是“全日制本科”,和高考統招本科的效力完全一樣——考公、考編、考研、落戶,都按“全日制本科”算。不像自考、成考,雖然國家承認,但很多企業招聘時會偷偷標注“全日制本科優先”。
政策的“托底”,讓專插本從“風險高、性價比低”的選擇,變成了“穩賺不賠”的投資。畢竟,花兩年時間換一個全日制本科學歷,怎么看都比一輩子被“??啤睒撕炏拗埔獎澦?。
四、個人成長:不想被“??啤倍x一輩子
最后想聊聊“個人選擇”。
不是所有人考專插本都是為了找工作、考編,還有一部分人,是想“給自己一個機會”——一個擺脫“??粕?學習差”標簽的機會,一個重新選擇專業、重新規劃人生的機會。
我之前采訪過一個專插本上岸的女生,她??谱x的是商務英語,“當時填志愿隨便填的,讀了兩年發現根本不喜歡英語”。后來她跨專業考了漢語言文學的專插本,“現在每天泡在圖書館看文學書,雖然累,但覺得自己終于在做喜歡的事”。
還有人是為了“找回自信”。專科三年,她總覺得“低人一等”:不敢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不敢主動和本科院校的同學交流,甚至親戚問起“在哪讀書”都含糊其辭??忌蠈2灞竞?,她在朋友圈發了錄取通知書,配文“這一次,我為自己驕傲”。
其實學歷從來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專插本給專科生提供的,不僅是一張文憑,更是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你可以在本科階段補修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可以參加更優質的實習,可以認識一群同樣“不甘心”的同學。這些經歷帶來的成長,可能比文憑本身更重要。
寫了這么多,其實想說:越來越多人考專插本,不是“盲目跟風”,而是年輕人在認清現實后的“理性選擇”——就業門檻高了,就提升學歷;職業發展受限了,就拓寬路徑;不想被定義,就主動改變。
當然,專插本不是唯一的路,有人??飘厴I創業成功,有人靠技能證書找到好工作。但對大多數普通專科生來說,專插本確實是一條“付出有回報”的路——至少,它能讓你在未來的人生里,多一些選擇權,少一些“如果當初”的遺憾。
最后提醒一句:專插本的具體政策(如招生計劃、報考條件等)每年可能會有調整,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實際報考時請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xueli/2020/1210/679413.html,違者必究!
以上是聚創教育整理的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考專插本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