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類在職研究生考什么科目
最近后臺總有朋友私信:"工作三年想考法律在職研,到底要準備哪些科目?""非法律專業跨考會不會被歧視?""邊上班邊備考怎么平衡時間?"作為過來人,今天就用3000字長文給大家扒清楚法律類在職研究生的考試真相,從報考形式到科目詳解,再到避坑指南,一篇搞定你的所有困惑。
一、先搞懂:3種主流報考形式,考試科目大不同!
很多人上來就問"考什么",但忽略了最關鍵的第一步——你要通過哪種方式報考? 不同形式的考試科目、難度、含金量天差地別,選錯了方向可能白忙活一年。
(1)同等學力申碩:最簡單但有"門檻"
這是在職人最常用的報考方式,先學后考,免試入學。但注意!想拿碩士學位必須滿足本科畢業滿3年且有學士學位(大專生只能聽課拿結業證)。
考試科目:就兩門!外國語(英語/法語/日語等,英語難度介于四六級之間,沒有聽力)+ 法學綜合(法理學、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五門綜合卷)。
劃重點:單科成績保留4年,也就是說4年內把兩門考過60分就行,壓力比較小。我當年就是用周末時間復習了3個月,英語72分飄過,身邊不少同學都是"兩年磨一劍",邊工作邊備考完全來得及。
(2)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同考同卷",含金量最高但最難
這種需要參加全國統考(12月底的管理類聯考),過線后還要參加院校復試。適合想拿"雙證"(畢業證+學位證)、預算充足(學費一般5-10萬)的同學。
考試科目:
公共課:政治(100分)、英語一(100分,比同等學力難,接近考研難度)
專業課:法律碩士專業基礎(非法學)/法律碩士專業基礎(法學)(150分)、法律碩士綜合(非法學)/法律碩士綜合(法學)(150分)
血淚教訓:千萬別覺得"在職"就簡單!2023年某985院校法碩復試線飆到360分,比全日制還高。我同事去年考了320分,連調劑的機會都沒有。如果不是真心熱愛+時間充裕,慎選!
(3)中外合作辦學:免統考但"水很深"
部分院校和國外高校合作辦學,不用參加統考,提交申請材料+面試即可入學。但要注意教育部涉外監管網可查的才是正規項目,否則學歷不被認可。
考試科目:無統一考試,各校自主命題,通??加⒄Z能力測試(類似雅思口語+寫作)+ 法律專業面試(比如讓你分析"AI生成內容是否受著作權法保護"這類熱點案例)。
二、深度拆解:核心科目考什么?怎么復習?
不管選哪種形式,法學綜合都是繞不開的坎。很多同學吐槽"法條太多記不住""一看就懂一做題就廢",其實是沒找對方法。
(1)法學綜合:5大科目高頻考點匯總
科目 | 分值占比 | 復習重點(以同等學力申碩為例) | 記憶技巧 |
---|---|---|---|
法理學 | 20% | 法的本質、法律關系、法律責任、法治原則 | 結合生活案例理解,比如"高空拋物誰來擔責"對應侵權責任法 |
憲法學 | 20% | 公民基本權利、國家機構、憲法修改(2018年修正案必考) | 畫思維導圖,梳理"人大-政府-法院-檢察院"的關系 |
民法學 | 25% | 合同編、物權編、侵權責任編(占分最高?。?/td> | 用"情景代入法",比如"租房合同到期不退押金怎么辦" |
刑法學 | 25% | 犯罪構成、正當防衛、常見罪名(盜竊/詐騙/貪污) | 記"四要件":主體、主觀方面、客體、客觀方面 |
訴訟法學 | 10% | 民事訴訟管轄、刑事訴訟強制措施 | 對比記憶"民訴vs刑訴"的區別,比如舉證責任 |
真實案例:我當年復習刑法時,把每個罪名都編了口訣,比如"搶劫罪:暴力脅迫取財物,當場實施是關鍵"??荚嚂r遇到"張三醉酒后搶奪路人手機"的案例題,直接套用"主體(張三)+主觀(故意)+客體(財產權)+客觀(搶奪行為)",5分鐘就寫出了答案。
(2)英語:在職人最頭疼的"攔路虎"怎么破?
很多同學畢業多年,英語早就還給老師了。但同等學力申碩的英語真沒那么難,詞匯量要求4000左右,比六級少1500詞,而且沒有聽力!
備考攻略:
單詞:用"詞根詞綴法"背高頻詞,比如"leg-"表示"法律",衍生出legal(合法的)、legislation(立法)
閱讀:每天做2篇真題,把選項里的長難句拆開分析(推薦《同等學力英語真題詳解》)
作文:背3個萬能模板(議論文/圖表/書信),比如開頭段"With the development of...,the issue of...has aroused public concern"
避坑提醒:別買市面上那些"押題卷"!每年都有同學被騙,其實真題才是最好的復習資料,近5年的真題至少刷3遍。
三、這些"隱形考點"比教材更重要!
很多人埋頭啃書本,卻忽略了法律考試的"潛規則"——實務能力和熱點結合越來越緊密。
(1)案例分析題:光背法條不夠,要會"用法律解決問題"
2023年同等學力申碩考了"直播帶貨中虛假宣傳的法律責任",非全日制法碩考了"個人信息保護法中的'告知-同意'原則"。這些題目教材里沒有現成答案,需要你結合法條+實際案例分析。
備考建議:關注"最高人民法院公眾號",每周看3個指導案例,學習法官的裁判思路。比如"昆山反殺案"對應正當防衛,"特斯拉車主維權案"對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法律思維:學會"像律師一樣思考"
老師閱卷時最反感"大白話",比如不說"合同無效",而說"這個合同不算數"。備考時要刻意訓練法言法語,比如:
正確表述:"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民法典》第1165條)
錯誤表述:"他做錯了事,所以要賠錢"
(3)最新立法動態:每年都有"新增考點"
2024年1月1日《糧食安全保障法》正式實施,2023年《民法典合同編通則解釋》出臺,這些新修訂的法律條文大概率會出現在考題中。建議關注"中國人大網"的"法律釋義與案例"專欄,第一時間掌握立法原意。
四、在職備考避坑指南:3個最容易踩的雷
(1)"時間管理大師"陷阱:別迷信"每天2小時就能過"
很多經驗貼說"在職備考每天2小時足夠",但現實是:下班回家只想躺平,周末還要加班/帶娃。我的建議是"碎片化+整塊時間結合":
碎片化時間(通勤/午休):背單詞、刷選擇題(推薦APP"粉筆考研")
整塊時間(周末3小時):做真題套卷、整理錯題本
(2)"資料越多越好"誤區:教材+真題+1本輔導書足夠
我見過有同學買了10多本輔導書,結果每本都只翻了前10頁。其實官方指定教材(如《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法學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及指南》)+近10年真題+1本機構講義就夠了。貪多嚼不爛,反而浪費時間。
(3)"孤軍奮戰"焦慮癥:找對同伴比自己死磕更重要
備考時加了一個在職研備考群,發現大家都在吐槽"記不住""沒時間",瞬間就不焦慮了。群里還會分享最新資料、互相監督學習,甚至有同學組隊去圖書館刷題。記?。耗悴皇且粋€人在戰斗!
五、寫在最后:法律在職研值得考嗎?
有同學問:"我都30歲了,考這個還有用嗎?"我想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我32歲考上在職研,今年畢業時正好趕上公司法務部擴招,憑借碩士學歷+法律職業資格證成功轉崗,薪資漲了40%。
當然,如果你只是想"混個文憑",那我勸你慎重——法律學習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沒有熱愛很難堅持。但如果你真心想提升專業能力、拓寬職業道路,那這場考試絕對值得!
最后提醒:各院校招生政策每年可能微調,具體考試科目、報名條件請以目標院校研究生院最新公告為準。如果還有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會盡量回復大家。
(全文完)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xueli/2019/0819/615365.html,違者必究!
以上是北京新世界教育整理的法律類在職研究生考什么科目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