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研究生考試答題方法
摘要
在職考研,難的從來不止是備考——白天搬磚、晚上刷題,好不容易熬到考場,卻可能因為答題節(jié)奏亂了、技巧用錯了,讓幾個月的努力“打水漂”。尤其咱們在職黨,復習時間碎片化,對知識點的掌握可能不如全職考生扎實,這時候“答題方法”就成了“提分關鍵”。今天這篇文章,結合近5年在職考生的真實考場反饋,從“考前規(guī)劃各科實戰(zhàn)技巧避坑指南應急策略”全流程拆解,幫你把會的題都拿到分,不會的題也能“搶”到分,看完就能用,考場不慌!
一、上考場前,先搞懂“答題時間”這道“送命題”
在職考生最容易犯的錯:拿到卷子就悶頭寫,結果前面小題磨磨蹭蹭,后面大題沒時間做。去年有個考MBA的學員,數(shù)學花了70分鐘(正常建議50-60分鐘),最后兩篇作文只寫了400字,直接影響總分。記住:答題時間不是“做出來”的,是“規(guī)劃出來”的。
1. 開考后黃金5分鐘:先“掃卷”,再“排兵布陣”
拿到答題卡和試卷后,別急著寫名字(當然名字還是要先寫的,別犯傻),用3分鐘快速瀏覽全卷:
標記“三色題”:拿鉛筆在題號旁畫符號——“√”(一眼會做,30秒內出答案)、“”(有點思路,1-2分鐘能搞定)、“?”(完全沒頭緒,先放著)。
算“保底分”:比如管理類聯(lián)考,數(shù)學25題,假設“√”有10題(40分),“”有10題(40分),“?”有5題(20分),保底目標就是“√全對+對80%”,剩下的“?”再爭取蒙對2題,數(shù)學就能穩(wěn)在60分以上。
定“答題順序”:建議先做“√題”(快速拿分,建立信心),再做“題”(集中精力攻克),最后啃“?題”(沒時間就蒙,別糾結)。千萬別從第一題按順序做到最后!
2. 各科目時間分配表(以常見專業(yè)為例,可根據(jù)自身調整)
考試科目 | 總時長 | 建議答題時間 | 留空檢查時間 |
---|---|---|---|
管理類聯(lián)考數(shù)學 | 60分鐘 | 問題求解30分鐘,條件充分性判斷30分鐘 | 5分鐘 |
管理類聯(lián)考邏輯 | 50分鐘 | 形式邏輯20分鐘,論證邏輯30分鐘 | 5分鐘 |
管理類聯(lián)考寫作 | 60分鐘 | 論證有效性分析25分鐘,論說文35分鐘 | 5分鐘 |
英語二閱讀 | 60分鐘 | 每篇15分鐘(先題后文,定位關鍵詞) | 5分鐘 |
專業(yè)課(主觀題) | 180分鐘 | 名詞解釋30分鐘,簡答題60分鐘,論述題90分鐘 | 10分鐘 |
重點提示:表中時間是“理想值”,考場上如果某類題超時5分鐘以上,立刻停手!比如邏輯做到第20題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用了35分鐘(計劃30分鐘),后面10題直接用“排除法+直覺”快速選,別因小失大。
二、分科目“答題技巧”:會的題不丟分,不會的題“抄材料”也能拿分
不同科目有不同的“得分套路”,尤其是在職考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可能“模糊”,但掌握技巧能讓你“模糊的知識點”也能產(chǎn)出分數(shù)。
1. 管理類聯(lián)考數(shù)學:別硬算,“代入法”“排除法”才是王道
數(shù)學25題,80%的題都能用“技巧”快速出答案,尤其是條件充分性判斷(很多考生覺得難,其實是沒掌握套路)。
問題求解(選擇題):遇到“應用題”“幾何題”,直接把選項代入題干!比如“某商品打8折后利潤減少20%,求原價”,不用列方程,把選項里的數(shù)代進去算,比解方程快3倍。
條件充分性判斷:記住“先單獨后聯(lián)合”——先看條件(1)能不能推出結論,再看條件(2),都不行再聯(lián)合。比如結論是“x>5”,條件(1)x>3,條件(2)x>6,直接選(2)充分,不用糾結。
反例:去年有個考生,一道幾何題硬算三角形面積,算了10分鐘還沒結果,其實用“選項里的數(shù)值湊底和高”,2分鐘就能出答案——咱們在職黨時間寶貴,別當“計算器”!
2. 邏輯:抓“關鍵詞”比“理解題意”更重要
邏輯題字數(shù)多,在職考生容易“讀著讀著就暈了”,其實80%的題不用通讀全文,抓“結論”“論據(jù)”“轉折詞”就行。
形式邏輯:看到“如果…那么…”“只有…才…”,直接畫箭頭!比如“只有努力,才能上岸”=“上岸努力”,逆否命題“不努力不上岸”,選項里找對應就行,別去理解句子意思。
論證邏輯:先找“結論句”(通常在段尾,有“因此”“所以”“由此可見”),再看“論據(jù)”(支持結論的例子/數(shù)據(jù)),削弱題就“拆橋”(論據(jù)推不出結論),加強題就“搭橋”(論據(jù)能推出結論)。
例子:題目結論“多吃蘋果能減肥”,論據(jù)“蘋果熱量低”。削弱題就選“蘋果含糖量高,吃多了反而胖”(拆橋:熱量低≠能減肥);加強題就選“蘋果纖維多,能增加飽腹感,減少其他食物攝入”(搭橋:熱量低+纖維多能減肥)。
3. 寫作:別“自由發(fā)揮”,按“模板”填內容更穩(wěn)妥
在職考生平時很少寫文章,考場上容易“沒思路”,其實寫作有固定“框架”,往里面填“材料里的例子”就行。
論證有效性分析:就找材料里的“邏輯漏洞”(偷換概念、以偏概全、因果不當?shù)龋慷伟础奥┒炊ㄎ?分析錯誤+總結”寫。比如材料說“某公司去年利潤增長,因此今年利潤一定增長”,漏洞就是“忽略其他因素(市場變化、成本上升等)”,直接套模板:“文中由‘去年利潤增長’推出‘今年利潤一定增長’,這一推理存在不當。去年利潤增長可能受特殊因素影響(如疫情后需求反彈),而今年市場環(huán)境可能變化(如競爭對手增多),因此無法得出必然結論。”
論說文:開頭亮觀點(別繞彎子),中間用“2個例子+1個反例”論證,結尾總結。例子優(yōu)先用“材料里的例子”或“自己工作中的案例”(比如寫“堅持”,就寫“我們公司做項目,前3個月沒進展,團隊堅持優(yōu)化方案,最后成功上線”),比背名人名言更真實,也不容易忘。
4. 英語二:閱讀“題干定位”,作文“三段式”模板直接套
英語是在職考生的“老大難”,但閱讀和作文占70分,掌握技巧能快速提分。
閱讀:先讀題干,圈出“人名、數(shù)字、專有名詞”,再回原文定位!比如題干問“2023年某公司的策略”,直接在原文找“2023”“某公司”,答案就在定位句前后,不用通讀全文(節(jié)省20分鐘)。
作文:小作文(書信)和大作文(圖表)都有模板。小作文記住“開頭問候+中間內容+結尾祝福”,比如道歉信:“Dear XX, I am writing to apologize for… The reason is that… I will… Please accept my apology. Sincerely, XX”;大作文(圖表):“開頭描述圖表(如圖表顯示…)+中間分析原因(可能是…)+結尾總結建議(因此我們應該…)”,考前背3個模板,考場上換關鍵詞就行。
三、90%在職考生踩過的“答題坑”,現(xiàn)在避開還來得及
比“不會做”更可惜的是“會做但丟分”,這些考場細節(jié),現(xiàn)在知道還不晚:
1. 答題卡:別等到最后“一口氣填”,分模塊填涂更安全
去年有個考生,數(shù)學做完想著“最后一起填答題卡”,結果邏輯題超時,最后5分鐘手忙腳亂,填錯3道題的位置——建議每做完一個模塊就填答題卡(比如數(shù)學25題做完,花2分鐘填涂;邏輯做完,再花2分鐘),避免“沒時間填”或“填串行”。
2. 主觀題:“寫滿”比“寫對”更重要(但別瞎寫)
專業(yè)課、寫作這類主觀題,哪怕不會,也別空著!比如名詞解釋“SWOT分析”,就算忘了具體內容,也可以寫“是一種戰(zhàn)略分析工具,包括優(yōu)勢、劣勢、機會、威脅四個方面,常用于企業(yè)規(guī)劃”(關鍵詞沾邊就能拿2-3分,空著就是0分)。
3. 難題:別和自己“死磕”,學會“戰(zhàn)略性放棄”
在職考生容易有“完美主義”——一道題沒做出來,就覺得“完了,這次肯定考不上”,結果影響后面答題。記住:考試是“搶分游戲”,不是“證明自己會做難題”。比如數(shù)學最后5道“?題”,每題2分鐘沒思路就放棄,用“概率法”蒙(選項中出現(xiàn)次數(shù)少的選項,蒙對的概率更高),把時間留給能穩(wěn)拿分的題。
四、考前3天“答題彩排”:用1套真題模擬,找到自己的“節(jié)奏”
光看技巧沒用,必須“實戰(zhàn)演練”。考前3天,找1套近3年的真題,嚴格按照考試時間(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模擬,重點練:
1. 答題順序:試3種順序(先數(shù)學后邏輯再寫作/先邏輯后數(shù)學再寫作/先寫作后數(shù)學邏輯),看哪種更適合自己(比如有人寫作容易走神,放最后寫更專注);
2. 時間控制:用手機定時,每科到點就停筆,訓練“超時立刻停”的肌肉記憶;
3. 答題卡填涂:模擬填涂過程,避免“涂太輕掃不出來”“涂出格”(用考試專用2B鉛筆,別用自動鉛筆)。
最后想說:在職考研這條路,咱們已經(jīng)比別人多走了一步“難路”——既要顧工作,又要擠時間備考,本身就很了不起。考場上,記住“會的題不丟分,不會的題少丟分”,把心態(tài)放平,你就是贏家。
(注:文中考試時間分配及題型分析基于歷年考試情況整理,具體以當年官方公布的考試大綱及考場規(guī)則為準。)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xueli/2019/0722/608888.html,違者必究!
以上是北京新世界教育整理的在職研究生考試答題方法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