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培訓要學哪些內容
如果你打開PS界面時,看著滿屏的按鈕和菜單就發懵;如果你學了一堆工具,卻還是做不出一張像樣的海報;如果你聽說“PS不難”,但自己摸索半年還是停留在“會用裁剪工具”——別慌,你不是一個人。
其實PS培訓的核心,從來不是“學完所有功能”,而是“搞懂底層邏輯+練熟核心工具+掌握實戰思維”。今天就把PS培訓里“必須學”和“可以緩學”的內容拆清楚,幫你少走90%的彎路。
第一塊:搞懂“地基”——PS基礎操作,別讓界面嚇退你
很多人覺得“基礎操作不重要,直接學高級技巧”,結果做圖時連圖層順序都搞反,白費功夫。PS基礎就像蓋房子的地基,看著簡單,實則決定你能走多遠。
1. 界面布局:認識“PS的五臟六腑”
打開PS后,先別急著點工具,花10分鐘搞懂這幾個區域:
菜單欄:所有功能的“總開關”,比如“文件-新建”“編輯-自由變換”都在這里,常用的記幾個就行(不用全背)。
工具欄:左邊那一列小圖標,選框、畫筆、文字工具都在這兒,把鼠標放上面會顯示名稱,不熟的工具點一下試試效果(別怕點錯,PS有撤銷鍵Ctrl+Z)。
屬性欄:選了工具后,上面會顯示這個工具的“設置面板”,比如選了畫筆工具,這里能調大小、硬度;選了文字工具,這里能改字體、字號。
圖層面板:右邊最關鍵的面板!所有操作都在圖層上進行,就像“透明的塑料紙疊在一起”,改一張不影響其他。新手常犯的錯:所有內容堆在“背景圖層”,想改局部只能重來。
舉個例子:你想給照片換天空,正確步驟是:打開照片(背景圖層)按Ctrl+J復制一層(避免破壞原圖)用選框工具選出天空刪除拖入新天空圖片(自動生成新圖層)調整位置。如果一開始沒復制圖層,刪天空時就會把原圖搞壞,哭都來不及。
2. 文件管理:別讓“新建畫布”難倒你
“新建畫布”是學PS的第一個操作,但80%的人第一次都會選錯參數:
尺寸:做海報就選“像素”,寬度1080px、高度1920px(手機海報常用);做印刷品選“厘米”,比如A4紙是21×29.7cm。
分辨率:屏幕顯示(網頁、手機海報)72像素/英寸就行;印刷(傳單、名片)必須300像素/英寸,不然印出來模糊。
顏色模式:屏幕用“RGB”,印刷用“CMYK”(別搞反,RGB圖直接印刷會變色)。
小技巧:記不住參數就打開“預設”,PS自帶“照片”“海報”“網頁”等模板,直接選比自己輸方便。
第二塊:練熟“利器”——6個核心工具,搞定80%場景
PS有上百個工具,但真正常用的就幾個。別貪多,先把這6個練到“不用想就能操作”,你就超過了70%的新手。
1. 選框工具組:“圈出你要改的地方”
包括矩形選框、橢圓選框、套索工具,核心功能是“選中特定區域”。
矩形選框:選證件照背景、方形區域(按住Shift畫正方形)。
橢圓選框:選圓形、人臉(按住Shift畫正圓)。
套索工具:選不規則區域,比如頭發、樹葉(新手推薦“磁性套索”,會自動吸附邊緣)。
實戰案例:證件照換背景
用“快速選擇工具”(選框組里的小魔術棒)點一下背景,按住Shift加選、Alt減選,直到背景全被選中(邊緣會有螞蟻線);
按Delete刪除背景,變成透明;
新建圖層,用油漆桶工具填紅色/藍色背景,搞定!
2. 畫筆工具:“手繪、修復、涂鴉全靠它”
畫筆工具就像“電子畫筆”,能畫線條、涂顏色,配合不同“筆刷”還能畫頭發、星空、水墨效果。
基礎設置:硬度(0%是模糊邊緣,100%是硬邊緣,修皮膚用低硬度,畫線條用高硬度);大小(按[縮小,]放大,超方便)。
常用場景:修痘痘(選“柔邊圓”畫筆,硬度0%,按住Alt取附近好皮膚顏色,然后涂痘痘);畫卡通(用“硬邊圓”畫筆勾線,填充顏色)。
3. 鋼筆工具:“精準摳圖神器,學會就是降維打擊”
鋼筆工具是PS的“王牌工具”,能畫精準的路徑(比如logo、產品輪廓),摳圖比選框工具干凈10倍。新手覺得難?其實就3步:
點擊畫布畫“錨點”,兩點之間會自動連線;
按住錨點拖動,能調整線條弧度(畫曲線必用);
路徑畫完后,按Ctrl+Enter轉成選區,就能復制/刪除選中的內容。
小提醒:別一開始就用鋼筆摳頭發(太難),先從簡單的物體練起,比如手機、杯子,練10張就有感覺了。
4. 文字工具:“設計里的‘文字排版’比字體更重要”
文字工具不只是“打字”,而是要讓文字“好看又好讀”。
基礎操作:選文字工具點畫布打字,屬性欄改字體、字號(標題用粗體、大字號,正文用清晰的宋體/黑體,小字號)。
進階技巧:換行別按Enter(容易亂),用“段落面板”調行距、字距;標題想突出?右鍵文字圖層“混合選項”加“描邊”“投影”,瞬間有立體感。
5. 蒙版工具:“修改圖片的‘后悔藥’,不會毀圖”
蒙版是PS最“聰明”的功能:不想刪除原圖,又想隱藏部分內容?用蒙版!
用法:選中圖層,點圖層面板底部的“添加圖層蒙版”(像個相機圖標),蒙版默認是白色(顯示圖層);用黑色畫筆在蒙版上涂,涂過的地方就隱藏了(想恢復就用白色畫筆涂)。
場景:給人物磨皮時,用蒙版擦掉眼睛、眉毛(避免磨糊);合成圖片時,用漸變蒙版讓兩張圖自然過渡(比如天空和地面)。
6. 調整圖層:“調色、調光,無損修改不翻車”
調亮度、改顏色別直接用“圖像-調整”(會破壞原圖),用“調整圖層”!
操作:圖層面板底部“半黑半白的圓”,點一下選“曲線”“色階”“色相/飽和度”等,會生成一個帶蒙版的調整圖層,改參數時原圖不變,不滿意直接刪圖層就行。
常用調整:曲線(調亮度,往上拉變亮,往下拉變暗);色相/飽和度(改顏色,比如把紅色衣服變成藍色);黑白(把彩色圖轉黑白,比直接去色更有層次)。
第三塊:學會“實戰”——3大場景落地,告別“學了不用”
很多人學完工具還是不會做圖,問題出在“沒結合場景練”。PS培訓里一定要有“場景化實戰”,學完就能用。
1. 人像修圖:日常拍照“一鍵變美”
誰還沒拍過“臉歪、皮膚差、背景亂”的照片?學這幾步,手機照片也能修出高級感:
第一步:基礎矯正:用“裁剪工具”拉正構圖,“液化工具”推一推歪臉(別推太過,自然最重要)。
第二步:皮膚修復:“污點修復畫筆”去痘痘、痣,“修補工具”圈出黑眼圈拖到好皮膚處,“畫筆工具+低流量”磨皮(流量設10%-20%,慢慢疊,避免假白)。
第三步:調色:加“曲線”調亮,“色相/飽和度”降低紅色飽和度(顯白),“可選顏色”把黃色(膚色里的黃)往紅色調一點,皮膚更通透。
2. 海報設計:自媒體封面、活動海報自己做
不用羨慕別人的好看封面,掌握“排版四原則”,你也能做:
突出主題:標題字最大、最醒目(比如“雙11大促”用粗體、紅色),副標題小一點,輔助文字最小。
留白:別把畫面塞滿,留30%空白,看著更舒服(比如海報四周留邊,文字和圖片之間有空隙)。
配色:新手別超過3種顏色,主色(大面積)+輔助色(小面積)+點綴色(重點突出),比如藍色主色(科技感)+白色輔助色+黃色點綴(按鈕、價格)。
對齊:文字左對齊/居中對齊,圖片邊緣和文字對齊,別歪歪扭扭(按Ctrl鍵拖動時,會自動吸附對齊線)。
3. 職場效率:PPT配圖、簡歷美化、表格優化
PS不只是設計工具,職場人用它能讓工作成果“顏值翻倍”:
PPT配圖:把模糊的圖片拖進PS,“圖像大小”改分辨率到300,“USM銳化”(數量50%,半徑0.5),瞬間變清晰;給圖表加“投影”“描邊”,比默認表格好看10倍。
簡歷美化:用“形狀工具”畫個彩色標題欄,文字加“漸變疊加”,放一張修過的證件照,HR第一眼就記住你。
第四塊:進階“思維”——從“會操作”到“會設計”
學PS到最后,拼的不是工具熟練度,而是“設計思維”。好的培訓課會教你:
模仿到創新:新手先“抄作業”(找優秀作品,分析排版、配色、字體),再改細節(換顏色、換文字、換圖片),最后自己原創。
用戶視角:做海報前想清楚“給誰看”(學生?白領?老人?),比如給媽媽們做的育兒海報,字體要大、顏色要暖,別用小清新的細字體。
效率提升:常用的操作存成“動作”(窗口-動作),比如批量加水印、批量調尺寸,點一下自動完成;記幾個快捷鍵(Ctrl+J復制圖層、Ctrl+T自由變換、Ctrl+Alt+Shift+E蓋印圖層),操作快一倍。
最后想說:PS不難,難在“開始練”
很多人問“學PS要多久”,其實取決于你練了多少張圖。每天花1小時,練10張人像修圖、5張海報排版,1個月就能入門;3個月能獨立做簡單設計;半年后,你會發現“原來我也能做出網上那些好看的圖”。
別被“PS功能太多”嚇住,先抓基礎、練核心工具、跟場景實戰,一步一步來。工具只是畫筆,真正讓作品發光的,是你的想法和手的熟練度。現在打開PS,從“新建一張1080×1920的畫布”開始吧——你離“會PS”,只差這一步。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wenda/764029.html,違者必究!
以上是沈陽引領教育整理的PS培訓要學哪些內容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