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考試成績保留幾年
最近后臺總收到考生私信:“BIM考試過了一門,剩下的下次考還來得及嗎?成績能保留多久啊?”“去年考的BIM一級,今年想考二級,之前的成績還有效嗎?”
說實話,這問題戳中了不少考生的痛點——畢竟備考BIM考試不算輕松,熬夜啃教材、周末泡培訓班都是常事,誰也不想辛辛苦苦考出來的成績,因為沒搞懂“保留規則”白白作廢。
今天就結合最新政策和真實案例,把“BIM考試成績保留幾年”這事兒說透:不同考試類型(圖學會、住建部、地方考試)的規則不一樣,有效期計算方式也有講究,看完這篇你就知道怎么規劃備考最省心。
一、先明確:你考的是哪種BIM考試?成績保留規則“因考而異”
很多考生上來就問“成績保留幾年”,但忽略了一個關鍵前提:BIM考試不是“全國統一一張卷”,不同主管單位的考試,成績保留政策天差地別。
目前國內主流的BIM考試主要分三類,咱們一個一個說:
1. 圖學會BIM技能等級考試:成績保留2年,“單科過線也能攢”
最常見的是中國圖學學會(簡稱“圖學會”)組織的“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從一級到三級,考的人最多,政策也最明確。
根據2024年圖學會發布的《BIM技能等級考試管理辦法》(最新版):
全科通過:成績永久有效,證書終身可用(但注意,證書可能需要定期登記,具體看后續通知)。
單科通過:如果你考的是二級或三級(這兩個級別分“理論”和“實操”兩科),只要有一科過線,這科成績就能保留2年。
舉個例子:
考生小李2023年6月考了圖學會二級結構專業,理論考了65分(過線60分),但實操沒發揮好,考了58分。那他2024年6月、2025年6月這兩次考試,只需要補考實操就行——只要實操過線,就能拿到證書;但如果2025年6月前實操還沒考過,2023年的理論成績就作廢了,下次得兩科重考。
注意:一級考試只有“實操”一科,所以要么一次過,要么下次重考,沒有“單科保留”的說法。
2. 住建部相關BIM考試:部分省份“滾動管理”,3年有效期常見
除了圖學會,住建部及地方住建系統也有BIM相關考試,比如“BIM工程師職業培訓考試”“裝配式建筑BIM應用能力考試”等。這類考試的成績保留規則,各省政策差異很大,但“3年滾動管理”是主流。
比如江蘇省住建廳2024年的通知里提到:“BIM應用能力考試實行3年滾動管理,考生在連續3個考試年度內通過全部科目,可取得合格證書。” 意思是,如果你考3科,今年過1科,明年過1科,后年過最后1科,也行;但如果第4年才考過最后1科,第1年的成績就作廢了。
不過也有例外,比如廣東省的“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考試(屬于技能人員職業資格),成績只保留1年——也就是說,當年沒全科通過,第二年就得全部重考。
建議:考住建系統的BIM考試,一定要提前查當地住建廳官網的“考試通知”,或打咨詢電話(比如各省住建服務熱線12346),別輕信“全國統一3年”的說法,各省真不一樣。
3. 地方特色BIM考試:規則更靈活,有效期1-5年不等
還有些地方會結合本地需求,推出特色BIM考試,比如上海市的“BIM工程師崗位能力認證”、浙江省的“智慧建造BIM應用能力測評”等。這類考試的成績保留規則更“個性化”:
上海的崗位能力認證:成績保留3年,期間可免費補考未通過科目;
浙江的智慧建造測評:分初級、中級、高級,初級成績保留1年,中級和高級保留2年。
甚至有些企業內部組織的BIM考試(比如中建、中鐵等央企),成績保留規則更寬松,有的能保留5年,但僅限企業內部認可,出了單位就沒用了。
二、最容易踩坑的3個“成績保留”誤區,90%的考生都犯過
搞懂了不同考試的規則,還得避開這些“坑”——我見過不少考生因為忽略細節,白白浪費了備考時間。
誤區1:“成績保留期從考試當天算”?錯!是從“成績公布日”開始算
比如圖學會考試每年6月和12月舉行,6月考試的成績通常7月底公布,12月考試的成績次年1月底公布。很多考生以為“6月考試,保留到2025年6月”,其實不對——保留期是從成績公布那天開始算2年。
假設小李2023年6月考試,7月30日成績公布,那他的單科成績有效期是到2025年7月29日,而不是2025年6月。如果2025年12月再考,就超過2年了,成績作廢。
誤區2:“證書拿到手就萬事大吉”?部分考試成績和證書“綁定失效”
不是所有考試的“成績保留”都等于“證書永久有效”。比如有些地方的BIM培訓考試,雖然成績保留2年,但證書需要每3年復核一次,復核沒通過,證書就失效,等于成績白考。
之前有個考生考了某省的“BIM項目經理認證”,證書拿到手就沒管,3年后想跳槽,結果企業查證書狀態顯示“已失效”——因為他沒參加復核。所以拿到證書后,一定要看清楚“證書管理辦法”,別讓辛苦考的證變成“廢紙”。
誤區3:“成績保留期內隨便考”?補考次數可能有限制
別以為成績保留2年,就能無限次補考。比如圖學會考試明確:“單科成績保留期內,補考次數不超過3次”——也就是說,2年內最多能補3次,3次都沒過,成績就作廢。
我認識一個考生,2022年6月過了二級理論,想著“反正2年有效期,慢慢考”,結果2023年6月、12月兩次補考實操都差幾分,2024年6月第三次補考又沒過,最后只能重新考兩科,白白多花了半年時間。
三、3個實用建議:讓你的BIM成績“不浪費”,備考效率翻倍
知道了規則和誤區,最后給大家幾個實操建議,幫你在成績保留期內高效拿證:
1. 考后1周內,立刻記牢“成績有效期”和“補考時間”
成績公布后,別光顧著開心或沮喪,先做兩件事:
用手機日歷設置“成績失效提醒”(比如2023年7月30日公布成績,就設置2025年6月30日提醒,留1個月緩沖期);
查下一次考試時間(圖學會每年6月、12月考試,報名通常提前2個月,別錯過報名時間)。
我自己備考時,就把“補考截止日期”設成手機壁紙,每天看一眼,避免拖延。
2. 單科通過后,“趁熱打鐵”備考剩下的科目
很多考生單科過了之后,覺得“反正有2年時間,先放放”,結果越拖越不想學。其實剛考完試,知識點記憶最清晰,這時候備考剩下的科目效率最高。
比如考二級,理論過了之后,實操就差臨門一腳——把之前實操沒掌握的命令(比如Revit的族庫創建、碰撞檢查)集中練2周,下次考試大概率能過。別等2年后知識點全忘了,再重新學一遍,純屬浪費時間。
3. 多考“高含金量”考試,避免“證書泛濫”浪費精力
現在BIM考試種類多,有些證書考了用處不大,還占時間。建議優先考圖學會BIM等級考試(行業認可度最高)、住建部注冊類考試附加BIM科目(比如一級建造師新增的BIM應用題,成績和一建成績一起保留),這些證書不僅成績保留規則明確,而且跳槽、評職稱時真能用上。
最后說句大實話
BIM考試成績保留幾年,本質上是“給考生容錯空間”,但不是“讓你拖延的理由”。備考這事兒,最怕“等明天”——與其糾結“成績會不會過期”,不如現在就規劃好時間,一次過全科才是最省心的。
當然,政策每年可能有調整,比如2025年圖學會是否會延長成績保留期?住建部是否會統一各省規則?這些都不好說。所以,本文提到的成績保留年限,均基于2024年最新公開政策,具體請以官方當年發布的考試通知為準。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用,轉發給正在考BIM的朋友吧——別讓他因為不懂規則,白熬那些夜。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wenda/670725.html,違者必究!
以上是重慶優路教育整理的BIM考試成績保留幾年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