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有變更超造價怎么辦
工程變更導致造價超支,幾乎是每個工程項目經理都會遇到的頭疼事。明明前期預算做得好好的,結果一個設計調整、材料替換或者業主要求變了,造價瞬間就超了,不僅影響工期,還可能導致項目虧損。其實,遇到這種情況不用慌,只要掌握科學的應對方法,完全可以把損失降到最低,甚至通過合理管控實現成本優化。今天就結合10年工程管理經驗,從變更原因分析、風險控制到具體解決步驟,手把手教你怎么處理。
一、先搞清楚:為什么變更總會導致造價超支?
很多人把變更超造價歸咎于“運氣不好”,但實際上80%的超支都是可以提前預防的。我見過一個3000萬的市政項目,因為業主臨時要求增加綠化面積,結果不僅苗木采購成本超了200萬,還導致土方工程返工,間接損失近百萬。后來復盤發現,問題根源在于變更流程不規范——既沒有提前評估成本影響,也沒簽訂補充協議,才讓小變更變成了大麻煩。
常見的“變更超支雷區”主要有這三類:
1. 源頭性問題:變更必要性沒論證
有些變更完全是“拍腦袋決定”。比如某辦公樓項目,施工到3層時甲方突然要求把鋁合金窗換成斷橋鋁,理由是“看著更高級”,但沒考慮到斷橋鋁的承重要求不同,導致整個外墻結構需要加固,造價直接飆升30%。記住:任何變更都必須先做“必要性評估”,問清楚“不變更行不行”“有沒有更省錢的替代方案”。
2. 流程性問題:變更審批太隨意
小公司最容易犯這個錯:施工隊口頭說一句“圖紙這里有問題,我改了啊”,項目經理沒核實就同意了。等到結算時才發現,這個“小改動”涉及到材料替換,單價差了15%。規范的流程應該是:變更申請技術部門審核造價部門核算甲方簽字確認簽訂補充協議實施變更,少一步都可能埋雷。
3. 外部性問題:不可控因素影響
比如2021年鋼材價格暴漲,某橋梁項目因為設計變更導致工期延誤3個月,光鋼材成本就多花了800萬。這種情況雖然難避免,但提前在合同里約定“材料價格波動風險范圍”(比如±5%以內由施工方承擔,超出部分雙方協商),就能大大減少糾紛。
二、關鍵動作:變更發生后的“黃金48小時”該做什么?
一旦變更不可避免,前48小時的處理方式直接決定最終損失大小。去年我接手一個爛尾項目,前任團隊就是因為變更發生后拖了半個月才核算成本,結果錯過最佳談判時機,導致甲方拒絕承擔額外費用。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三步走”:
第一步:立即停止相關作業,鎖定現場狀態
發現變更需求時,不管多緊急,都要先停下涉及變更的施工工序。比如墻面裝修設計變更,就要馬上停止墻面基層處理,同時拍照、錄像留存現狀,避免后續扯皮“說不清”。曾經有個項目因為沒及時停工,工人按老圖紙把管道預埋好了,結果變更后全部要拆除,光人工費就浪費了12萬。
第二步:快速核算“變更影響清單”
找造價員和技術員一起算清楚:
直接成本:材料增減、人工調整、機械租賃時間變化(比如塔吊多租10天要多花多少錢);
間接成本:工期延誤導致的管理費增加、資金利息(如果項目貸款了);
隱性成本:比如變更導致其他工序窩工(木工等著鋼筋工改完才能進場)。
這里有個小技巧:用“對比法”列清單,把“不變更的成本”和“變更后的成本”一條條對比,讓甲方一目了然看到差異。
第三步:24小時內發起書面變更申請
很多人習慣口頭溝通變更,這是大忌!一定要用《工程變更簽證單》書面提交,內容包括:變更原因、變更內容、成本增減金額、工期調整建議。記住要讓甲方“簽字蓋章”,并且注明“本變更涉及的額外費用另行結算”,別不好意思,這是保護自己的必要手段。
三、實戰技巧:超造價后的5個談判與補救方法
如果變更已經導致造價超支,別只想著“怎么讓甲方加錢”,聰明的項目經理會從多個維度解決問題。分享幾個親測有效的方法:
1. “砍需求”比“加預算”更容易
甲方提出變更時,先別急著算錢,而是幫他分析“哪些需求可以簡化”。比如某酒店項目,甲方要求所有房間增加智能控制系統,造價超了500萬。我們建議:“保留總統套房和行政樓層的系統,其他房間用普通控制面板,總價能降300萬,后期還能升級。”甲方欣然接受——有時候甲方要的是“效果”,不是“絕對完美”。
2. 用“替代方案”降低成本
遇到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的超支,可以找性價比更高的替代品。比如設計要求用進口花崗巖地面,單價400元/,但國產同類石材只要280元/,性能差距不大。這時可以做一個“材料對比表”,附上樣品照片和檢測報告,說服甲方替換。去年我們用這個方法,幫一個項目節省了180萬材料費。
3. 工期優化換成本補償
如果變更導致工期延長,而甲方又急著竣工,可以協商“趕工費換成本減免”。比如某廠房項目,變更后工期要多20天,甲方愿意承擔50萬趕工費,我們就用這筆錢抵消了部分變更超支。關鍵是要算清楚“趕工的投入產出比”,別為了趕工反而花更多錢。
4. 分攤風險:簽“目標成本+激勵條款”
對于大額變更(比如超支100萬以上),可以和甲方約定:“變更后目標造價1500萬,如果最終結算不超過1450萬,節省部分雙方按3:7分成。”這樣甲方有動力配合成本控制,我們也能通過優化管理多賺錢。我曾經用這個方法,讓一個超支200萬的變更最終只超了80萬,還拿到了15萬獎金。
5. 法律武器:守住合同底線
如果甲方惡意變更又拒絕承擔費用,就要搬出合同條款了。比如合同里約定“因甲方原因導致的重大設計變更,造價調整幅度超過5%的,乙方有權要求追加費用”。建議每個項目都把變更相關的合同條款整理成“備忘錄”,關鍵時刻能省去很多口舌。
四、長效機制:怎么從根本上減少變更超造價?
解決問題不如預防問題。這幾年我管理的項目,變更超造價率都控制在3%以內,秘訣就是建立了“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圖紙會審要“雞蛋里挑骨頭”
開工前組織設計、施工、監理三方會審,把可能的變更風險提前揪出來。比如某住宅項目圖紙會審時,我們發現廚房排水坡度設計不合理,容易積水,建議調整坡度,雖然設計變更了,但避免了后期返工,節省了20萬維修費。會審時要重點看:設計是否符合現場條件、材料是否容易采購、工藝是否復雜(復雜工藝往往意味著高成本和高變更風險)。
第二道防線:做“變更應急預案”
在施工組織設計里專門加一章“變更應對預案”,明確:
哪些變更需要項目經理親自審批(比如超50萬的變更);
造價員必須在幾小時內給出成本估算;
甲方不及時確認變更時,工期如何順延。
有個項目因為提前定了“變更審批超時默認同意”條款,甲方拖了10天沒批變更,最后按合同自動生效,避免了工期索賠。
第三道防線:每月開“成本復盤會”
每個月底,把當月所有變更匯總分析:哪些是設計原因?哪些是甲方要求?哪些是施工失誤?算出各類變更的占比,針對性改進。比如發現“施工失誤導致的變更占比20%”,就加強工人培訓;“甲方臨時變更多”,就下次簽合同時加入“變更次數限制條款”。持續復盤才能持續進步,別等項目結束了才想起總結。
工程變更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應對策略。記住:變更管理的核心不是“拒絕變更”,而是“控制變更成本”。 從前期預防到中期處理,再到后期復盤,每個環節都做到位,就能把超支風險牢牢掌控在手中。當然,實際項目中情況千變萬化,最重要的還是保持冷靜,用數據說話,用合同撐腰,靈活應對。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wenda/665181.html,違者必究!
以上是捷才教育整理的工程有變更超造價怎么辦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