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造價下浮怎么計算
摘要
工程項目造價下浮,說白了就是在“基準造價”的基礎(chǔ)上按一定比例“打折”,核心公式就一句話:下浮后造價=基準造價×(1-下浮率)。但千萬別以為套公式就行——不同階段(招標、投標、結(jié)算)的“基準造價”不一樣,下浮率怎么定、算錯了有什么風(fēng)險,這些才是咱們做工程的人最頭疼的問題。今天這篇文章,從定義到公式,從案例到避坑,手把手教你把造價下浮算明白,再也不用對著數(shù)字干著急。
一、先搞懂:什么是“造價下浮”?為什么工程總要“下浮”?
咱們做工程的都知道,報價高了甲方不買賬,報價低了自己可能虧本,“造價下浮”就是解決這個矛盾的常用辦法。簡單說,造價下浮就是以某個“基準價格”為基礎(chǔ),按約定比例降低后的最終價格。比如基準價1000萬,下浮5%,最終造價就是950萬——這就像咱們平時買東西,商家說“打九五折”,道理是一樣的。
但為啥工程非要“下浮”呢?無非三個原因:
市場逼的:現(xiàn)在工程行業(yè)“僧多粥少”,10家單位搶1個項目,甲方肯定挑便宜的。你不下浮,別人下浮,活兒就落不到你手里;
甲方壓的:尤其是政府項目、國企項目,預(yù)算卡得嚴,經(jīng)常要求“按定額下浮X%”,不然審批過不了;
自己讓的:有些長期合作的甲方,或者利潤空間比較大的項目,施工方主動下浮一點,既能拿下項目,又能維護關(guān)系。
不過要注意:不是所有費用都能下浮!安全文明施工費、規(guī)費、稅金這些“不可競爭費用”,國家有明確規(guī)定,一分都不能少,下浮只能針對“可競爭費用”(比如管理費、利潤、部分措施費)。要是連不可競爭費用都下浮,被審計查到,項目可能直接廢標,這點新手尤其要記牢。
二、核心公式:造價下浮到底怎么算?3個階段+案例手把手教
很多人覺得“下浮率=(基準價-報價)/基準價”,這話沒錯,但關(guān)鍵是“基準價”到底是哪個?招標階段、投標階段、結(jié)算階段的基準價完全不同,算錯了一步,后面全白搭。
階段1:招標控制價階段——甲方定“底價”,下浮率是“上限”
招標時,甲方會先算一個“招標控制價”(以前叫“攔標價”),防止投標人哄抬價格。這個控制價怎么來?通常是按定額、取費標準算出“基準造價”,再下浮一定比例,作為投標人報價的“天花板”。
公式:招標控制價=基準造價(按定額算)×(1-招標下浮率)
案例:某辦公樓項目,甲方按當(dāng)?shù)囟~、信息價算出來基準造價2000萬,規(guī)定“招標控制價按基準造價下浮6%”,那控制價就是:
2000萬×(1-6%)=2000萬×0.94=1880萬
也就是說,投標人報價不能超過1880萬,否則直接廢標。
階段2:投標報價階段——施工方算“報價”,下浮率是“競爭力”
輪到施工方投標時,基準價就變成了“招標控制價”(或甲方給的“最高投標限價”)。這時候下浮率不是甲方定的,而是施工方自己算的——既要低于控制價,又要保證自己有利潤。
公式:投標報價=招標控制價×(1-投標下浮率)
但光套公式不行,得先算自己的“成本底線”。比如控制價1880萬,你測算自己的成本是1700萬(含人工、材料、機械、管理費,再加5%的利潤),那最多能下浮多少?
最多報價=1700萬×(1+5%)=1785萬(含5%利潤)
投標下浮率=(1880萬-1785萬)/1880萬≈5.05%
也就是說,你報“下浮5.05%”,報價1785萬,既能低于控制價,又能保證5%的利潤。
這里插一句:千萬別為了中標盲目下浮!我見過一個新手,控制價1880萬,他直接下浮10%報1692萬,結(jié)果施工中發(fā)現(xiàn)成本要1750萬,活活虧了58萬。報價前一定要把成本算細,人工單價、材料漲幅、機械租賃時間,漏一項都可能出事。
階段3:結(jié)算階段——按合同算“最終價”,下浮率是“約定數(shù)”
項目干完了結(jié)算,這時候下浮率怎么算?看合同!如果合同約定“按定額結(jié)算,下浮率5%”,那不管實際干了多少活兒,都要按這個比例下浮。
公式:結(jié)算造價=實際完成工程量×定額單價×(1+取費費率)×(1-合同下浮率)
案例:某道路項目,合同約定“按《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額》結(jié)算,結(jié)算下浮率5%”。施工中實際完成瀝青路面1000,定額單價120元/,取費費率(管理費+利潤)15%,那這部分結(jié)算價就是:
1000×120元/×(1+15%)×(1-5%)=120000元×1.15×0.95=128100元
注意:如果合同約定“固定總價下浮”,那就簡單了,直接用合同總價×(1-下浮率);如果是“可調(diào)價合同”,只對新增工程量部分下浮,原合同內(nèi)的不下浮——這些都要在合同里寫清楚,不然結(jié)算時扯破頭。
三、下浮率不是拍腦袋!3個關(guān)鍵因素決定“能下浮多少”
算出下浮率不難,難的是“下浮多少才合理”。太高了虧本,太低了中不了標,這3個因素必須考慮:
1. 成本底線:下浮率不能超過“成本利潤率”
成本是底線,比如你的成本是1000萬,最多能接受10%的利潤(100萬),那報價就是1100萬。如果基準價是1200萬,下浮率=(1200-1100)/1200≈8.3%,超過這個數(shù)就沒錢賺了。
怎么算成本?給新手一個簡單方法:
固定成本:人工(按當(dāng)?shù)厥袌鰞r,別用定額價,現(xiàn)在人工漲得快)、材料(查近期建材網(wǎng)價,加5%損耗)、機械(租賃還是自有,算臺班費);
變動成本:管理費(一般按3%-5%)、措施費(腳手架、模板,按工程量算)、稅金(現(xiàn)在一般9%);
再加5%-10%的風(fēng)險準備金(防止材料漲價、設(shè)計變更)。
2. 市場行情:競爭越激烈,下浮率越高
同一個項目,在不同地方、不同時間,下浮率能差好幾倍。比如:
大城市項目多、施工隊也多,下浮率普遍在5%-10%;
偏遠地區(qū)項目少,施工隊也少,下浮率可能只有1%-3%;
房建項目競爭最激烈,下浮率經(jīng)常到8%-15%;市政、公路項目稍微好點,5%-8%比較常見。
投標前多打聽當(dāng)?shù)匦星椋瑔枂柾小白罱黊X類型項目一般下浮多少”,心里就有數(shù)了。
3. 政策規(guī)定:有些項目“下浮率有上限”
不是所有項目都能隨便下浮,比如政府投資項目,很多地方規(guī)定“下浮率不得超過10%”,防止惡意低價中標。還有些特殊項目(比如搶險救災(zāi)、疫情防控工程),甚至不允許下浮,必須按成本價結(jié)算。
投標前一定要看招標文件里的“價格評審辦法”,有沒有下浮率限制,有的話千萬別超,超了直接廢標。
四、實操避坑:這3個錯誤,80%的人剛開始都犯過
就算公式背得滾瓜爛熟,實際操作中還是容易踩坑,這3個錯誤尤其要注意:
錯誤1:把“預(yù)算價”當(dāng)“基準價”,下浮率算錯了
比如甲方給的是“預(yù)算價”1000萬,告訴你“控制價按預(yù)算價下浮5%”,這時候基準價是“預(yù)算價”,控制價=1000×(1-5%)=950萬。但如果甲方直接給“控制價950萬”,沒說預(yù)算價多少,你投標時基準價就是“950萬”,別再去猜預(yù)算價了,不然越算越亂。
錯誤2:漏算“不可競爭費用”,下浮到自己虧本
前面說過,安全文明施工費、規(guī)費、稅金是“不可競爭費用”,必須按規(guī)定算足,不能下浮。比如某項目安全文明施工費規(guī)定是50萬,你為了降價,把這部分也下浮5%,只報47.5萬,審計時直接給你調(diào)回50萬,還可能罰你“惡意競標”,得不償失。
錯誤3:合同沒寫清楚“哪些部分下浮”,結(jié)算時扯皮
最常見的坑:合同只寫“結(jié)算下浮5%”,沒說“變更簽證要不要下浮”。結(jié)果施工中新增了100萬的變更,甲方說“按合同,這100萬也要下浮5%”,你說“變更不在原合同范圍內(nèi),不該下浮”,兩邊吵半年。
所以簽合同時一定要寫細:“原合同范圍內(nèi)工程量按X%下浮,新增變更簽證按Y%下?。ɑ虿幌赂。?,寫越清楚,后面麻煩越少。
結(jié)尾
工程項目造價下浮,看著是“算數(shù)字”,實際是“算成本、算市場、算風(fēng)險”。記住核心公式“下浮后造價=基準造價×(1-下浮率)”,分清不同階段的基準價,算準自己的成本底線,再結(jié)合市場行情和政策規(guī)定,就能既拿下項目,又不虧本。
最后提醒:每個項目的情況不一樣,本文案例僅供參考,實際操作中遇到復(fù)雜情況,建議找資深造價師復(fù)核,或咨詢當(dāng)?shù)卦靸r管理部門。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wenda/663065.html,違者必究!
以上是捷才教育整理的工程項目造價下浮怎么計算全部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