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會考試科目哪個較為簡單
摘要
注會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6科中,經濟法和公司戰(zhàn)略與風險管理(簡稱“戰(zhàn)略”) 通常被認為是“難度較低”的科目。但“簡單”是相對的——對擅長記憶、邏輯清晰的考生來說,這兩科確實容易上手;對討厭背法條、缺乏框架思維的考生,可能反而覺得吃力。本文會從科目特點、備考難點、適合人群三個維度拆解“簡單”的真相,幫你結合自身情況選對首考科目,避免盲目跟風踩坑。
一、先給結論:這兩科公認“門檻最低”
在注會6科(會計、審計、財管、稅法、經濟法、戰(zhàn)略)里,你隨便問一個考過的人“哪科最簡單”,80%的答案會指向經濟法和戰(zhàn)略。
我見過不少考生,第一次考注會不敢碰會計、財管這種“硬骨頭”,先報經濟法+戰(zhàn)略,結果一年過兩科,直接建立備考信心。也有考生不信邪,首年挑戰(zhàn)“會計+審計”,學到中途被長投、合并報表勸退,最后棄考。
為什么這兩科能成為“入門首選”?不是因為考點少(其實兩科加起來教材也有近1000頁),而是“理解成本”和“計算量”雙低:
經濟法幾乎沒有計算,全靠理解+記憶,考點集中在公司法、合同法、證券法等模塊,法條雖然多,但邏輯清晰,比如“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區(qū)別”“上市公司發(fā)行債券的條件”,記住關鍵詞就能拿分;
戰(zhàn)略也以文字表述為主,核心是“搭框架”——比如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價值鏈分析,把這些模型的邏輯搞懂,再結合案例套公式,答題就有方向。
相比之下,會計的“長期股權投資”“金融工具”,財管的“期權估價”“企業(yè)價值評估”,不僅要理解復雜概念,還要大量計算,對零基礎考生簡直是“勸退級”難度。
二、為什么大家覺得這兩科“簡單”?拆解核心原因
說經濟法和戰(zhàn)略“簡單”,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實實在在的“難度對比”。我們從備考時長、考點特點、得分率三個角度具體看:
1. 備考時長:比會計少一半
根據歷年考生反饋,注會各科平均備考時長(每天學習2-3小時)大概是:
會計/財管:300-400小時(約4-5個月)
審計:250-350小時(約3-4個月)
稅法:200-300小時(約3個月)
經濟法/戰(zhàn)略:150-200小時(約2-3個月)
也就是說,你花備考會計一半的時間,就能把經濟法或戰(zhàn)略學透。去年有個寶媽考生,孩子剛上幼兒園,每天只有2小時學習時間,選了經濟法+戰(zhàn)略,3個月后兩科都考了60+,她說:“這兩科不用熬夜刷題,碎片時間背法條、記模型就行,對時間緊張的人太友好了。”
2. 考點特點:“背+套”就能拿分,不繞彎
注會難,很多時候是因為“考點繞”——比如會計的“合并報表抵消分錄”,你得先懂個別報表,再懂合并邏輯,一步錯步步錯;財管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公式記不住是小事,參數(shù)代錯才致命。
但經濟法和戰(zhàn)略不一樣,考點“直來直去”:
經濟法:考的是“規(guī)則記憶”。比如“公司成立需要多少注冊資本”“股份轉讓有什么限制”,這些都是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記住就能選對。就算考案例分析,也多是“法條應用題”——給一個合同糾紛案例,問“合同是否有效”“誰該承擔責任”,你只要對應到教材里的法條,把關鍵詞寫上就能得分。
戰(zhàn)略:考的是“框架應用”。比如考“企業(yè)面對競爭對手應該用什么戰(zhàn)略”,你只要想起“成本領先戰(zhàn)略”“差異化戰(zhàn)略”的適用條件,結合案例描述套進去就行。甚至有些主觀題,直接默寫教材原文都能拿分(比如問“SWOT分析的四個要素是什么”,背下來就能寫)。
3. 得分率:連續(xù)多年“墊底”的反而是“難科”
中注協(xié)每年會公布各科平均得分率(得分率=平均分數(shù)÷60分合格線),近5年數(shù)據顯示:
會計、財管得分率常年在15%-20%(平均分數(shù)9-12分),審計在20%-25%;
經濟法得分率穩(wěn)定在25%-30%,戰(zhàn)略在28%-35%,是6科里最高的兩科。
這說明什么?不是考生偏愛這兩科,而是這兩科確實更容易“夠到合格線”。比如戰(zhàn)略,只要把“戰(zhàn)略分析-戰(zhàn)略選擇-戰(zhàn)略實施”的框架搭起來,再背幾個高頻考點(比如波特五力模型、價值鏈分析),考60分真的不難。
三、別盲目跟風!這3類考生建議換思路
雖然經濟法和戰(zhàn)略“門檻低”,但“簡單”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你屬于以下3類情況,盲目選這兩科反而可能“事倍功半”:
1. 討厭“死記硬背”的理科生:慎選經濟法
經濟法需要記的法條太多了——公司法、合伙企業(yè)法、合同法、證券法、破產法……每章都有幾十條核心法條,而且很多法條“長得像”,比如“有限公司股東會特別決議需要2/3以上表決權通過”,“股份公司股東大會特別決議也是2/3以上”,但“上市公司特別決議還需要關聯(lián)股東回避”,記錯一個細節(jié)就丟分。
理科生如果擅長邏輯推理、討厭機械記憶,可能會覺得經濟法“枯燥又難記”,反而不如選稅法——稅法雖然也有記憶內容,但更多是“規(guī)則+計算”,比如增值稅的銷項稅額、進項稅額計算,有明確的公式和步驟,算對就能得分,對理科生來說可能更“順手”。
2. 目標3年考完6科:建議搭配“難科”
注會專業(yè)階段要求5年內考完6科,如果你計劃3年考完(每年2科),首年只考經濟法+戰(zhàn)略,后面就要面對“會計+審計”“財管+稅法”這種“地獄組合”,壓力會非常大。
我有個學員,第一年跟風考了經濟法+戰(zhàn)略,第二年考會計+審計,結果會計學到長投就卡住了,審計完全看不懂“認定”“函證”,最后兩科都掛了。后來調整策略,第三年先考會計+稅法(會計是基礎,稅法和會計關聯(lián)度高),反而順利通過。
所以,如果你的目標是“均衡備考”,首年可以選“1難+1易”,比如“會計+經濟法”“財管+戰(zhàn)略”,既打基礎,又保進度。
3. 從事金融/投行工作:戰(zhàn)略可能比經濟法更有用
經濟法的核心是“法律規(guī)則”,適合企業(yè)法務、合規(guī)崗位;戰(zhàn)略的核心是“企業(yè)管理”,比如行業(yè)分析、競爭策略、風險管理,對金融、投行、咨詢從業(yè)者更實用——你寫盡調報告時,分析企業(yè)競爭力需要用波特五力模型;做投資決策時,需要評估企業(yè)戰(zhàn)略風險,這些都是戰(zhàn)略的考點。
如果你備考是為了提升工作能力,與其死記經濟法法條,不如學戰(zhàn)略,既能考試又能應用,一舉兩得。
四、3個“避坑指南”幫你選對首考科目
選科目不能只看“難度”,還要結合自身基礎、備考時間、職業(yè)規(guī)劃。分享3個實用方法,幫你避開“別人覺得簡單,你學起來難”的坑:
1. 先做“難度測試”:用1小時判斷適配度
隨便找一套經濟法/戰(zhàn)略的歷年真題(只看客觀題),花1小時做一做:
如果經濟法客觀題正確率能到50%以上(比如10道題對5道),說明你對法律條文的理解能力還不錯,適合選;
如果戰(zhàn)略客觀題能看懂案例,知道考的是“SWOT分析”還是“波士頓矩陣”,說明你框架思維還行,選戰(zhàn)略沒問題。
如果正確率低于30%,別硬選,可能這科真的“不適合你”。
2. 備考時間<3個月:優(yōu)先單報1科
有些考生想“速成”,覺得經濟法/戰(zhàn)略簡單,就想2個月沖刺兩科。但注會畢竟是“中國第一考”,就算簡單科目,教材也有400-500頁,考點細、陷阱多(比如經濟法的“表見代理”“善意取得”,稍微理解偏差就會錯)。
如果每天學習時間<2小時,建議首年只報1科,集中火力攻克,保證一次過;如果時間充足(每天3小時以上),再考慮兩科聯(lián)報。
3. 別信“一年過6科”的神話:普通人先求“過”再求“快”
每年都有“一年過6科”的學霸案例,但他們要么是全職備考,要么是財經專業(yè)科班出身,基礎扎實。對普通人來說,首年能過1-2科就已經很成功了。
選科目時,別想著“一步到位”,先選2科簡單的建立信心,或者1科難科+1科簡單科打基礎,比盲目追求“速度”更重要。
五、附:零基礎/在職/寶媽的科目搭配公式
最后,給不同身份的考生一套“科目搭配參考”,你可以直接套用:
零基礎考生(無財經背景)
目標:穩(wěn)過1-2科,建立信心
搭配:經濟法+戰(zhàn)略(雙簡單,無門檻)或會計+經濟法(會計打基礎,經濟法保過)
在職考生(每天2-3小時學習時間)
目標:均衡備考,3-4年考完
搭配:會計+稅法(關聯(lián)度高,會計是基礎,稅法計算量適中)或財管+戰(zhàn)略(財管偏計算,戰(zhàn)略偏記憶,勞逸結合)
寶媽考生(碎片時間學習)
目標:高效利用時間,不焦慮
搭配:戰(zhàn)略單科(框架清晰,碎片時間記模型)或經濟法單科(法條可拆分記憶,比如哄睡孩子后背10條法條)
注會考試沒有絕對“簡單”的科目,只有“適合”的選擇。經濟法和戰(zhàn)略確實門檻低,但能不能學好、考過,關鍵看你是否愿意花時間理解、記憶。與其糾結“哪科最簡單”,不如現(xiàn)在就拿起教材,先學1章試試——畢竟,開始行動的人,永遠比空想的人離成功更近一步。
以上內容基于歷年考生反饋及考試大綱整理,具體科目難度可能隨考綱調整而變化,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wenda/658423.html,違者必究!
以上是仁和會計培訓整理的注會考試科目哪個較為簡單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