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電商怎么入手
如果你刷到這篇文章,大概率是“想做電商但不知道從哪兒開始”——可能是剛畢業想創業,可能是工作之余想搞個副業,也可能是實體店老板想拓展線上渠道。說實話,我見過太多人卡在“第一步”:要么盯著十幾個平臺發呆,要么跟風選品結果壓了一倉庫貨,要么學了一堆理論卻連個商品鏈接都發不出去。
其實電商沒那么復雜,但也絕不是“注冊個賬號就能賺錢”。這篇文章會從方向選擇、選品邏輯、啟動資源、基礎運營、試錯調整五個核心步驟,帶你一步步落地。每個環節都有真實案例和避坑指南,保證你看完就能上手——哪怕你現在連“主圖”和“詳情頁”都分不清。
第一步:先搞懂“你要做什么類型的電商”——別上來就all in
很多人一開始就犯了個錯:覺得“電商=開網店”,然后把淘寶、拼多多、抖音、小紅書全注冊一遍,結果哪個都沒精力做。其實不同平臺的玩法天差地別,選錯平臺,后面再努力都是白搭。
先想清楚“你的優勢是什么”?
如果你有貨源(比如家里開工廠、能拿到本地特產):優先考慮“貨架電商”,比如淘寶、拼多多。這類平臺用戶就是來“買東西”的,你只要把產品擺上去,優化好關鍵詞,就有機會被搜到。
舉個例子:我老家有個表哥,家里種獼猴桃,前兩年在拼多多開了個人店,沒做什么推廣,就靠“陜西眉縣徐香獼猴桃 現摘現發”這個標題,每天能出幾十單,比批發給收購商賺得多。
如果你擅長拍視頻、講故事,或者長得好看/有特色:優先考慮“內容電商”,比如抖音、快手、小紅書。這類平臺靠“內容吸粉,粉絲轉化”,哪怕你沒貨源,也能做“無貨源帶貨”(但要注意平臺規則,別違規)。
我朋友小林,去年失業后在抖音拍“打工人帶飯教程”,火了之后開始推薦自己用的飯盒、保鮮盒,現在每個月帶貨傭金比上班時工資還高。她一開始也不會拍,就是每天對著鏡頭說“今天帶的是番茄炒蛋,用的這個玻璃飯盒不串味”,慢慢找到感覺的。
如果你啥優勢都沒有,但時間多、愿意學:從“輕資產模式”開始,比如淘寶一件代發、抖音短視頻掛車(不用囤貨,賣出去再讓供應商發貨)。先試錯,再投入。
新手最容易踩的“平臺坑”:
別迷信“流量大的平臺”:抖音流量確實大,但競爭也最激烈,新手沒內容能力,發100條視頻可能都沒500播放;反而拼多多個人店門檻低(0保證金),對新手更友好。
別同時做3個以上平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先把一個平臺的規則摸透(比如淘寶的“搜索流量”怎么來,抖音的“推薦算法”是什么),再考慮拓展。
第二步:選品——比努力更重要的是“選對賽道”
選品有多重要?這么說吧:我見過有人賣9.9元的襪子月入10萬,也見過有人賣上千的“智能手環”半年只出3單。選品錯了,后面的運營、推廣全是白費力氣。
新手選品,記住3個“保命原則”:
1. 先做“剛需品”,別碰“小眾愛好”
剛需品就是“用戶必須買,或者高頻買”的東西,比如衣食住行、母嬰用品、家居百貨。這類產品不愁沒人買,哪怕你運營一般,也能出單。
反例:我鄰居大叔去年看直播賣“手工木雕擺件”,覺得“有文化底蘊”,結果進了2萬塊的貨,現在還堆在車庫——這類產品受眾窄,而且用戶不會“高頻復購”。
2. 找“細分需求”,避開“紅海品類”
女裝、美妝是大熱門,但新手千萬別碰——頭部商家已經把價格壓到成本價,你根本沒競爭力。不如找“大品類里的小細分”:
比如女裝太卷,你可以做“大碼女裝小個子”“孕婦裝夏季薄款”;
比如寵物用品,你可以做“老年犬防滑鞋”“貓咪應激安撫玩具”(這些都是我在生意參謀上看到的真實高增長細分詞)。
3. 用“工具”驗證,別憑感覺選品
選品前一定要用數據工具看“市場需求”和“競爭程度”,別拍腦袋決定。
淘寶/拼多多:用“生意參謀”(淘寶需要開店后訂購,基礎版90元/月)看“搜索熱度”“在線商品數”,熱度高、在線商品數少的就是好機會;
抖音:用“蟬媽媽”“新抖”看近期“爆款商品”,比如發現“兒童保溫杯帶吸管”最近漲勢快,就可以跟進類似款(但別直接抄,改改顏色、圖案)。
小提醒:如果沒預算買工具,就去平臺搜關鍵詞,看前排商家的“銷量”和“評價數”——如果前排10家店銷量都在10萬+,說明競爭太激烈;如果前排銷量幾百到幾千,評價數不多,說明還有機會。
第三步:啟動資源——算清“最低成本”,別被“零成本”忽悠
總有人說“電商零成本創業”,這話半真半假。確實不用像實體店那樣租門面,但“隱性成本”一定要提前算清楚,不然做到一半沒錢了,就很尷尬。
新手啟動,你至少需要這3樣東西:
1. 錢:準備“3個月生活費+啟動資金”
貨款:如果做一件代發,貨款可以忽略(賣出去再給供應商錢);如果自己囤貨,先拿50-100件試銷(別一上來就進幾千件,萬一賣不動呢?)。
平臺費用:淘寶個人店保證金1000元(可退),企業店30元/月;拼多多個人店0保證金(但部分類目要交),抖音小店保證金2000-20000元(看類目,可退)。
推廣費:新手前期別投大錢,每天花50-100元試試水(比如淘寶開直通車,抖音投DOU+),主要是測試產品能不能賣動。
舉個真實案例:我表妹去年做淘寶一件代發,賣“ins風餐具”,啟動資金就花了1000元保證金+300元推廣費,第一個月就賺回了本錢。
2. 時間:每天至少2小時,別指望“躺賺”
兼職做:每天固定2小時(比如晚上8-10點),用來上架商品、回復客服、看數據;
全職做:每天至少6小時,要研究競品、優化主圖、拍短視頻(內容電商尤其費時間)。
別信“自動化運營”的噱頭,電商是“人對人”的生意,客服回復慢了、售后沒處理好,用戶就跑了。
3. 基礎設備:手機+電腦足夠,別買“專業設備”
新手階段,拍照用手機(現在手機像素足夠了,記得開實況模式,多拍幾張選),修圖用“醒圖”“美圖秀秀”(免費),剪輯視頻用“剪映”(自動字幕、濾鏡都有)。等你月賺5000+了,再考慮買相機、補光燈。
第四步:學透“基礎運營三板斧”——別讓細節毀了生意
選好平臺和產品,接下來就是“把商品賣出去”。很多人卡在這一步:商品上架了,就是沒流量;有流量了,就是沒人買。其實問題大多出在“基礎運營”沒做好。
第一板斧:上架——讓用戶“搜到你”并“點進來”
標題:關鍵詞比“文采”重要100倍
標題的作用是“讓用戶搜到你”,所以要包含“用戶會搜的詞”。公式:核心詞+屬性詞+場景詞。
比如賣“兒童保溫杯”,標題可以是:“兒童保溫杯帶吸管 316不銹鋼 幼兒園寶寶防摔水杯 粉色”
核心詞:兒童保溫杯;屬性詞:316不銹鋼、防摔;場景詞:幼兒園寶寶;再加個顏色詞“粉色”(覆蓋細分需求)。
怎么找關鍵詞?去平臺搜“兒童保溫杯”,看下拉框推薦的詞(比如“兒童保溫杯帶吸管 防摔”),或者看競品標題里重復出現的詞。
主圖:前3秒抓不住眼球,用戶就劃走了
主圖要解決“用戶為什么點你”,重點突出“產品核心賣點”。
第一張主圖:直接展示產品+核心賣點(比如“316不銹鋼”“防摔測試”),背景干凈,別堆太多字;
第二張主圖:展示使用場景(比如寶寶背著水杯在幼兒園玩);
第三張主圖:解決用戶顧慮(比如“食品級材質 可啃咬”)。
反面例子:見過太多新手主圖放一張產品“大頭照”,啥賣點都沒有,用戶憑什么點你?
第二板斧:流量——免費流量優先,付費流量為輔
免費流量:別忽略“平臺給新手的紅利”
淘寶:新店有“新品扶持期”(大概14天),這期間上架的商品會有額外曝光,記得標題里加“新品”“2024新款”;
抖音:發短視頻時帶“新人帶貨”“電商創業”等話題,平臺會給新手流量池;
小紅書:寫“干貨筆記”(比如“新手媽媽必入的3款保溫杯測評”),植入自己的產品,只要內容有用,就能被推薦。
付費流量:小金額測試,別盲目砸錢
新手做付費推廣,目的不是“賺錢”,而是“測款”——看哪個產品點擊率、轉化率高,再重點推。
淘寶直通車:選3-5個產品,每個產品設置2-3個關鍵詞(比如“兒童保溫杯 帶吸管”),出價別太高(行業均價的80%),每天預算50元,跑3天看數據,點擊率高的留下。
抖音DOU+:發短視頻時投“商品種草”,定向選“寶媽”“3-12歲兒童家長”,預算100元,看視頻完播率和商品點擊率,完播率低于50%就改視頻開頭。
第三板斧:轉化——把“看客”變成“買家”
詳情頁:別只說“產品好”,要說“用戶用了有什么好處”
用戶買東西,關心的不是“你產品多牛”,而是“能不能解決我的問題”。
比如賣“防脫洗發水”,別說“含XX植物成分”,要說“用了3周,發際線小絨毛長出來了”;
比如賣“廚房濕巾”,別說“加大加厚”,要說“擦完灶臺不用洗抹布,懶人必備”。
客服:回復快+懂產品,轉化率能提30%
客服是最后一道“轉化關”,新手一定要親自做客服(至少前3個月)。
回復速度:用戶咨詢別超過5分鐘,設置“自動回復”(比如“親,這款保溫杯適合3-10歲寶寶,帶吸管和直飲兩種模式哦~”);
解決顧慮:用戶問“保溫效果怎么樣”,別只說“保溫12小時”,要說“親測早上8點倒的熱水,下午4點還是溫的(40左右),寶寶喝剛好”。
第五步:試錯和調整——電商不是“一錘子買賣”
沒有誰一開始就做對所有事,哪怕是頭部商家,也是在不斷試錯中成長的。關鍵是“及時復盤,快速調整”。
每天花30分鐘“看數據”,找到問題
點擊率低:改主圖(可能賣點不突出,或者圖片模糊);
轉化率低:改詳情頁或客服話術(可能沒解決用戶顧慮);
流量突然下降:看是不是違規了(比如標題用了極限詞“最”“第一”),或者競品在打價格戰。
舉個例子:我之前幫一個朋友看店,她賣“孕婦褲”,點擊率很高,但轉化率只有1%。后來發現詳情頁只說了“彈力大”,沒說“托腹效果”——孕婦最關心的是“會不會勒肚子”,改了詳情頁后,轉化率直接提到3%。
用“小步快跑”的方式迭代
別想著“一步到位”,先上架一個“最小可行產品”(比如先賣1款保溫杯,別一下子上10款),賣出去后根據用戶反饋優化(比如用戶說“吸管容易嗆水”,就換帶防嗆設計的吸管)。
記住:電商是“動態的”,上個月賣得好的產品,這個月可能就不行了;今天有效的運營方法,明天可能就過時了。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學習和調整”。
其實做電商,最難的不是“方法”,而是“開始”。我見過太多人想了半年,問了無數問題,卻連一個商品鏈接都沒上架——你要知道,哪怕你一開始做得再差,也比“只想不做”強100倍。
選一個你覺得最容易上手的平臺,找一款你覺得“可能賣得動”的產品,花1天時間注冊賬號,花3天時間上架商品,然后盯著數據慢慢調。過程中肯定會踩坑,但每踩一個坑,你就離“賺錢”近了一步。
別擔心自己是新手,大家都是從“啥也不會”過來的。現在就打開手機,選個平臺注冊吧——你的電商之路,從“動手做”的這一刻,才算真正開始。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wenda/65168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