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天航空實訓設備如何?多旋翼、固定翼的實操課時占比
摘要
增天航空的實訓設備在同類機構中表現亮眼,硬件配置齊全、維護到位,且引入了不少輔助訓練技術;多旋翼和固定翼的實操課時占比整體能達到 60%以上,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多數機構實操占比僅40%-50%)。具體來看,新手階段多旋翼實操占比更高(約70%),固定翼因技術門檻稍高,初期實操占比約50%,但隨著課程進階,兩者會逐步平衡,確保學員既能打好基礎,又能掌握復雜機型操作。
一、實訓設備:從“能不能飛”到“飛得多好”,硬件實力說了算
學無人機或固定翼飛行,最讓人擔心的就是“設備不行,練了白練”。畢竟理論講得再好,上手一摸設備卡頓、老舊,操作感完全不對,等于浪費時間。咱們直接從學員最關心的3個角度聊聊增天航空的實訓設備——
1. 機型全不全?主流、冷門機型都能摸到
增天航空的實訓設備覆蓋了目前行業常用的多旋翼和固定翼機型。多旋翼方面,從入門級的大疆Phantom 4、Mavic系列(適合航拍、基礎操控),到工業級的大疆Matrice 300 RTK、亞拓700L(載重、復雜環境作業),甚至還有農業植保專用的極飛P100,基本你能想到的多旋翼機型,這里都有真機訓練。
固定翼方面更“硬核”:除了常規的電動固定翼(如天行者X8,適合新手練起降),還有燃油動力的塞斯納172模擬機(注意,是1:1還原真機操作艙的模擬機,不是簡單的電腦模擬器),甚至能接觸到用于測繪的長航時固定翼(如翼龍-10縮比模型,用于教學演示)。
有學員開玩笑說:“在這兒學完,出去面試說‘主流機型都飛過’,底氣都足點。”
2. 設備新不新?別擔心“老古董”,維護比你想象中用心
很多人怕遇到“十年前的老設備”,操作卡頓不說,安全還沒保障。增天航空的設備更新頻率還算良心:多旋翼主力機型基本1-2年更新一批,固定翼模擬機則是每年校準一次傳感器(確保數據和真機一致)。
更關鍵的是維護——我專門問過負責設備的老師,他們有個“三查制度”:學員用前檢查(螺絲、電池、傳感器)、每天課后保養(清潔、充電、固件更新)、每周深度檢修(電機、舵機、飛控系統)。有個學農業植保的學員說:“有次我飛極飛P100,剛起飛感覺云臺有點抖,老師馬上叫停檢查,發現是螺絲松了,當場就修好了,沒讓我們‘帶病飛’。”
3. 有沒有“黑科技”輔助?模擬器+VR,讓你少走彎路
光有真機還不夠,新手直接上真機風險高、成本也高。增天航空的“聰明之處”在于:用輔助設備幫你“提前試錯”。
比如多旋翼訓練,會先讓你在 大疆Flight Simulator模擬器 上練10小時(模擬各種天氣、地形,撞了也不心疼),等模擬器考核通過(起降成功率90%以上),再上真機。固定翼更狠,直接上 VR沉浸式訓練艙——戴上VR眼鏡,眼前就是真實機場跑道,連風的聲音、操縱桿的阻力都和真機一樣,很多學員反饋:“VR里練熟了,真機第一次起飛居然不緊張,就像‘復習’了一遍。”
二、實操課時占比:多旋翼“多練手”,固定翼“穩扎穩打”
聊完設備,再說說核心問題:實操課時到底有多少?多旋翼和固定翼哪個練得多?
根據增天航空公開的課程表(以“無人機應用工程師全科班”為例,3個月學制),整體課程中,理論課占比約35%(含法規、原理、數據處理等),實操課占比 65%(含模擬器+真機+考核)。具體到多旋翼和固定翼:
1. 多旋翼:新手期“狂練”,實操占比70%
多旋翼因為結構簡單、上手快,是多數人的入門首選。在初級階段(前1個月),多旋翼的實操課時占比能達到 70%:
前2周:模擬器練基礎(起降、懸停、八字航線,每天2小時);
第3-4周:真機訓練(從低空空懸到30米高度航線飛行,每天3小時,10人一組,人均真機時間約20分鐘/輪,每天能輪到3-4次)。
有個零基礎學員小張說:“我前一個月幾乎天天泡在訓練場,剛開始懸停5秒都晃,練到第3周,能穩穩懸停2分鐘,還能繞著障礙物飛八字,成就感特別強。”
2. 固定翼:先“啃理論”,后期實操追上來
固定翼對空氣動力學、起降技巧要求更高,所以初期(第1-2個月)實操占比會低一些,約 50%,剩下50%是理論(如機翼升力原理、滑跑起降流程、失速改出等)。但從第3個月開始,固定翼實操占比會提到 60%,重點練:
滑跑起降(最核心,也是最難的,需要在模擬機和真機上反復練,直到“油門前推、拉桿離地”形成肌肉記憶);
航線規劃(預設5個航點,自主飛行并返航,考驗對飛控系統的熟悉度);
應急處理(模擬發動機失效、側風著陸,老師會故意“關斷動力”,讓你練迫降)。
學固定翼的小李吐槽:“前兩個月覺得‘理論課好枯燥’,但到真機起降時才發現,老師講的‘襟翼角度影響升力’‘側風時向風側壓桿’全是保命的知識,少聽一句都可能出問題。”
3. 為什么這么安排?“先易后難”+“按需分配”
增天航空的課程設計邏輯很清晰:多旋翼作為“敲門磚”,先讓學員建立飛行手感和信心;固定翼作為“進階技能”,需要理論打底,避免“盲目操作”。
而且不同方向的學員,實操側重也不一樣:
學航拍、巡檢的,多旋翼實操占比會更高(約75%),重點練精細化操控(如跟拍、環繞);
學測繪、物流的,固定翼實操占比提升(約65%),重點練長航時自主飛行;
全科班則保持兩者平衡,確保“啥都會,啥都精”。
三、學員真實反饋:這些細節比“數據”更重要
光看占比數字不夠,咱們聽聽學員怎么說——畢竟實操體驗好不好,只有飛過的人才知道。
案例1:“設備夠不夠用?高峰期沒等過超過15分鐘”
小王是今年3月的學員,當時班里有20個人,多旋翼設備有8臺。他說:“剛開始擔心‘搶設備’,結果發現老師排班很合理:上午練模擬器,下午分2組真機,每組4臺設備,10人一組,輪流飛,每人每次飛15分鐘,休息時看別人飛、聽老師點評,反而學得更快。就算是周末人多,最多等15分鐘就能輪到,沒遇到過‘干坐著等’的情況。”
案例2:“實操考核嚴不嚴?飛不好真不讓過”
很多人怕“走過場”,實操課混過去就算了。但增天航空的考核挺較真:多旋翼初級考核要“懸停3分鐘,偏差不超過1米”,固定翼要“獨立完成3次滑跑起降,無復飛”。
學員小陳就因為固定翼起降“接地太重”掛過一次:“當時覺得‘差不多得了’,結果老師直接說‘你這落地沖擊力,真機起落架早壞了’,讓我回去再練3天模擬器+2天真機,直到動作標準才讓過。現在想想,嚴點好,畢竟以后出去干活,沒人替你承擔風險。”
案例3:“從‘不敢飛’到‘敢接單’,實操課時堆出來的底氣”
做農業植保的老周,之前在小機構學過,實操課時少得可憐:“3個月就摸了10次真機,每次10分鐘,根本沒感覺。后來來增天,光多旋翼真機就飛了80多個小時,固定翼也飛了50小時,現在接植保單,一天飛300畝地都不慌,客戶看我操作穩,還介紹新單。”
四、最后說句大實話:選機構,別只看“課時占比”
當然,也有學員反饋一些小問題:比如旺季(3-5月、9-11月)人多時,VR訓練艙要排隊;固定翼燃油機啟動前的檢查流程有點繁瑣(但老師說“嫌麻煩就別學飛行,安全永遠第一”)。
不過整體來看,增天航空的實訓設備和實操課時,在行業里算“良心配置”了。最后提醒一句:選飛行培訓機構,別只盯著“實操課時占比”,還要看 設備類型是否匹配你的就業方向(比如學植保就看有沒有農業機型,學測繪就看有沒有長航時固定翼)、老師是否有一線作業經驗(只會講理論的老師教不出“避障技巧”)。
以上內容基于增天航空公開課程資料、學員訪談整理,具體設備型號、課時安排可能隨課程更新調整,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wenda/1059714.html,違者必究!
以上是廣州增天航空整理的增天航空實訓設備如何?多旋翼、固定翼的實操課時占比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