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atch少兒編程一般學費多少錢
最近總被身邊家長問:“想給娃報個Scratch編程班,到底得花多少錢啊?”說實話,這問題真沒標準答案——就像你問“給孩子買雙鞋多少錢”,從幾十塊的帆布鞋到上千的品牌鞋,差價能差出十倍。Scratch少兒編程的學費也是同理,受課程類型、機構品牌、教學模式等一堆因素影響,便宜的幾百塊能入門,貴的一年花掉小兩萬也不稀奇。今天就掰開揉碎了跟大家聊聊,到底哪些因素在“偷偷”決定學費,以及咱們當家長的怎么選才不花冤枉錢。
一、先給個“定心丸”:Scratch學費的大致范圍,你心里得有數
咱們普通家庭給孩子報班,最關心的肯定是“錢包能不能扛住”。我特意問了身邊10多個給娃報過編程班的家長,又查了北上廣深、成都、武漢這些城市的主流機構報價,總結出一個大概范圍,你可以先對號入座:
線上錄播課/短期體驗課:幾百塊到一千五。這種課適合想先讓孩子“試試水”的家庭,比如某平臺的“7天Scratch入門課”,99塊錢10節課,帶孩子做個小游戲、畫個動畫,看看有沒有興趣。但缺點也明顯,沒人互動,孩子容易走神,學完可能就忘。
線上直播小班課(6-12人):一年3000-8000塊。這是現在最火的類型,比如猿輔導、編程貓這些大機構,一般每周1-2節課,每節課40-60分鐘,有老師實時帶著做項目,課后還有輔導。我同事家娃在某機構報的一年課,60節課,花了5800,平均下來一節課90多塊,她覺得“比線下便宜一半,娃還不用來回跑”。
線下小班課(4-8人):一年8000-15000塊。一線城市核心地段的機構會更貴,比如北京海淀某知名機構,一年96節課,報價13800,算下來一節課140多。但好處是孩子能跟老師面對面,動手操作有問題能及時解決,適合自律性差點的娃。二三線城市會便宜些,比如我老家武漢的機構,一年大概6000-10000。
一對一私教課:一節課200-500塊,一年下來輕松過萬。這種適合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比如想參加編程競賽,或者基礎特別弱需要針對性補。但說實話,除非孩子天賦特別突出,普通娃真沒必要——Scratch本身不難,小班課足夠學明白。
二、別只看“標價”!這5個因素才是學費差異的“幕后推手”
為啥同樣是Scratch課,有的幾百有的幾萬?不是“越貴越好”,也不是“越便宜越值”,關鍵得看這些“隱性成本”:
1. 線上vs線下:差的不只是場地費,還有“時間成本”
線下課貴,很大一部分是“場地租金”。你想啊,機構開在商場或學校附近,一個教室一年租金就得幾十萬,這些錢自然要攤到學費里。而且線下課還得算上“來回接送的時間”——我鄰居給娃報了個離家3公里的線下班,每周六上午上課,光路上就得花1小時,下雨天更折騰,后來果斷換成線上課,省下的時間娃還能多睡會兒懶覺。
線上課雖然便宜,但也分“直播”和“錄播”。錄播課之所以便宜(比如99塊30節課),是因為老師錄一次能賣給成千上萬人,成本極低,但缺點是“沒互動”——孩子遇到問題沒人解答,很容易放棄。直播課雖然貴點,但有老師實時帶著做項目,比如孩子做“打地鼠游戲”時,代碼拼錯了,老師能立刻指出,這種“及時反饋”對初學編程的孩子特別重要。
2. 課時數量:“一年100節課”和“半年30節課”,根本不是一回事
很多家長只看“一年多少錢”,卻忽略了“一年上多少節課”。比如A機構一年8000塊,100節課;B機構一年7000塊,60節課。算下來A機構一節課80塊,B機構116塊,反而A更劃算。
還要注意“課時時長”:有的機構說“一節課60分鐘”,但實際前10分鐘點名、后10分鐘總結,有效上課時間只有40分鐘;有的機構是“45分鐘純上課”,中間不浪費時間。報名前一定要問清楚:“一節課實際講課多久?有沒有休息時間?”
3. 機構品牌:“大機構”和“小工作室”,差的是“服務保障”
大機構(比如編程貓、西瓜創客)學費會貴10%-20%,但勝在“穩定”——課程體系成熟,老師都是經過培訓上崗的,萬一孩子不適應老師,還能免費換班。小工作室可能更便宜,比如小區里的“寶媽創業編程班”,一年5000塊,但風險也高:可能突然倒閉(我見過有家長交了一年學費,機構3個月就跑路的),或者老師沒經驗,上課就照著PPT念。
當然,也不是說小機構一定不好。我朋友給娃選了個大學計算機系老師開的工作室,老師自己懂編程,還會帶孩子參加機器人比賽,一年8000塊,比大機構便宜,效果反而更好。關鍵是要“實地考察”:看看老師的學歷背景(是不是計算機相關專業)、上課方式(會不會引導孩子思考)、學員作品(有沒有孩子做出的完整小游戲)。
4. 教學模式:“純軟件操作”和“軟硬結合”,學費差一倍
普通Scratch課就是教孩子用軟件拼代碼、做游戲,學費相對便宜。但現在很多機構推出“軟硬結合”課——比如學完Scratch后,用編程控制機器人、無人機,這種課因為要用到硬件設備(機器人套件動輒幾百上千),學費會貴很多。
舉個例子:某機構的“Scratch+機器人”年課,報價16800,包含一套價值2000塊的機器人教具;而純Scratch軟件課,一年只要8000塊。要不要選“軟硬結合”?看孩子興趣:如果娃本身喜歡動手拆玩具、拼樂高,可能會覺得機器人更有意思;如果娃只是想做動畫、小游戲,純軟件課就夠了,別花冤枉錢買用不上的硬件。
5. 附加服務:“課后輔導”“作品展示”“競賽指導”,都是“隱形加價項”
有的機構學費里包含“課后輔導”——孩子課上沒聽懂,課后可以找老師一對一問;有的機構還會組織“學員作品展示會”,把孩子做的游戲發到公眾號,甚至推薦參加編程比賽。這些服務聽起來好,但都是要花錢的:帶競賽的課,一年可能比普通課貴3000-5000塊。
要不要為這些服務買單?看需求:如果孩子學編程只是想培養邏輯思維,普通課足夠;如果想讓孩子拿競賽證書(對升學有幫助),那競賽指導就有必要。但要注意,很多機構會夸大“競賽獲獎率”,報名前一定要問清楚:“去年有多少學員參加競賽?獲獎比例是多少?”別被“包獲獎”的噱頭忽悠了。
三、報班前必看!3個“避坑技巧”,幫你省下一半學費
作為踩過幾次坑的“過來人”,真心想跟大家說:給孩子報編程班,別沖動消費,做好這3步,既能少花錢,又能選到合適的課。
1. 先試課!99%的機構都有免費體驗課,別錯過
不管線上線下,一定要讓孩子先試聽。我之前幫親戚家孩子選課時,差點直接報了某大機構的年課(12000塊),后來試聽了一節,發現老師講課太枯燥,孩子全程走神,果斷放棄。后來選了個小機構的體驗課,老師用“講故事”的方式教編程(比如用Scratch做《三只小豬》動畫),孩子聽得眼睛發亮,最后報了一年6800的課,學得特別開心。
試課時重點觀察:孩子有沒有主動提問?愿不愿意跟著老師操作?下課后會不會說“還想再學”?如果孩子全程坐不住,甚至抵觸,哪怕課程再便宜,也別報——強扭的瓜不甜,浪費錢不說,還可能讓孩子討厭編程。
2. 別買“超長課時包”!先報短期班,效果好再續
很多機構會推銷“兩年課包”,說“一次性報兩年打8折”,聽起來很劃算,但風險太高:萬一孩子學了半年沒興趣,剩下的課時退不了;或者機構突然倒閉,錢就打水漂了。
我的建議是:先報3-6個月的短期班(比如30節課),看看孩子的接受程度和進步情況。如果孩子能獨立完成小游戲,主動跟你分享“媽媽你看我做的賽車游戲”,再續年報長期班也不遲。我同事就是這么做的,先報了3個月短期班(2800塊),孩子學得不錯,才續了一年,比直接報兩年省了2000多。
3. 警惕“低價引流課”!9.9元體驗課背后,可能是“天價推銷”
現在很多平臺有“9.9元Scratch體驗課”,千萬別以為撿到寶——這些課大多是“引流工具”,上完后會有老師瘋狂推銷年課,甚至用“孩子現在不學就落后了”“別的家長都報了”來制造焦慮,逼著你交錢。
我鄰居就遇到過:9.9元上完3節課,老師天天打電話,說“孩子天賦特別好,不報長期班可惜了”,還拿出“限時優惠”(當天報名減2000),鄰居一時沖動交了1萬2,結果孩子上了兩個月就不想學了,退課只退回來3000塊。所以,遇到低價體驗課,心態要放平:就當花10塊錢讓孩子玩一玩,聽完推銷別著急交錢,回家跟孩子、家人商量清楚再說。
四、最后說句大實話:學編程,“錢”重要,但“效果”更重要
其實家長糾結學費,本質是怕“花了錢沒效果”。但你要知道,Scratch只是編程的“入門工具”,學它的目的不是讓孩子成為程序員,而是培養邏輯思維(比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順序感)、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游戲報錯了,怎么找bug)。
所以,與其盯著“最便宜的課多少錢”,不如關注“孩子能不能在課上真正學到東西”。比如有的課雖然貴,但老師會引導孩子“自己設計游戲規則”,而不是照著模板拼代碼;有的課雖然便宜,但孩子上完只會做老師教過的項目,換個題目就懵了——后者看似省錢,其實是浪費時間。
當然,每個家庭的經濟情況不同,沒必要盲目跟風“報最貴的班”。如果預算有限,也可以試試免費資源:比如Scratch官網(scratch.mit.edu)有免費教程,B站上有很多UP主分享零基礎教學視頻,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學,既能省錢,又能增進親子互動(我見過有爸爸帶娃用Scratch做了個“家庭相冊”動畫,孩子特別有成就感)。
總之,Scratch少兒編程的學費沒有“標準答案”,從幾百到幾萬都有可能。關鍵是結合孩子的興趣、家庭的預算,多試聽、多比較,選到“性價比最高”的課。最后提醒一句:機構的具體學費可能會隨課程更新、活動調整而變化,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編程的世界里找到樂趣,學到真正有用的能力。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sh_news/792428.html,違者必究!
以上是童程童美整理的Scratch少兒編程一般學費多少錢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