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常開的汽車保養方法
摘要
很多人覺得“車不開就不會壞”,甚至覺得“放著比開著更省車”,但現實往往打臉:放了3個月的車,打不著火是常事;放半年以上,輪胎可能直接變形,機油變成“廢油”,修起來比開一年花的錢還多。其實,汽車是“動態平衡”的機械,長期閑置反而會加速老化。這篇文章就結合真實案例和實操步驟,告訴你不常開的車到底該怎么保養,從電池、輪胎到機油、內飾,一步步教你把“閑置損耗”降到最低,讓車隨時能開、少花錢修。
一、先搞懂:為什么“放著不開”比“常開”更傷車?
前陣子幫表哥處理他的車,我算見識了“長期閑置”的破壞力:他因為工作調動去了外地,車在地下車庫放了8個月,回來想開時,鑰匙擰到底沒反應(電池廢了),輪胎癟了倆(胎壓全沒了),打開機油蓋一看,里面都有沉淀了。最后拖到4S店,換電池、換機油、做四輪定位,花了小4000塊,比他一年的油費還多。
為啥車放著會壞?其實汽車像個人,長期不動彈,“器官”會出問題:
電池會“餓死”:就算熄火,車內電子設備(比如防盜系統)還在耗電,放1個月可能虧電,放3個月基本就報廢了;
輪胎會“變形”:輪胎長期一個點受壓,橡膠會老化、局部塌陷,嚴重的話開起來會“跑偏”甚至爆胎;
機油會“變質”:機油靜置久了會氧化,潤滑效果下降,再次啟動時發動機磨損會加劇;
還有更隱蔽的:剎車盤生銹、油箱生銹、內飾發霉、老鼠咬線路……這些問題藏在暗處,等發現時往往已經晚了。
所以別再信“車放著沒事”了,越是不常開,越要花心思保養。
二、核心保養指南:分“短期閑置”和“長期閑置”,方法不一樣
(一)短期閑置(1-3個月不開):重點“防虧電、防胎壓不足”
短期閑置是最常見的情況,比如周末開一次、平時通勤騎電動車的人。這種情況不用太復雜,做好3件事就行:
1. 電池:要么“定期啟動”,要么“直接斷電”
電池是短期閑置最容易出問題的部件。我同事小李的車就是典型:他住公司宿舍,車停小區半個月不動,有次周末想出去玩,鑰匙擰了半天沒反應,最后叫了道路救援搭電,花了150塊。
正確做法:
如果每周能啟動一次:啟動后怠速10-15分鐘(別光怠速,最好慢慢開1-2公里,讓電池充充電),注意別在密閉空間怠速,容易中毒;
如果超過2周開不了:直接斷開電池負極(很簡單,用扳手擰松負極的螺絲,把線拔下來就行)。重點提示:斷電后車載電腦可能會重置(比如時間、收音機頻道),重新接電后調一下就行,比換電池劃算多了。
2. 輪胎:檢查胎壓,最好“挪個位置”
輪胎長期一個姿勢“站著”,底部會被壓出“平點”,開起來會有“咚咚”的異響。我爸的車以前停樓下1個月沒動,再開時總覺得方向盤抖,去檢查才發現右前輪壓出了個小坑,做了動平衡才好。
正確做法:
停車前把胎壓打到廠家推薦值(車門框或說明書上有,一般轎車2.3-2.5bar),胎壓高一點能減少變形風險;
如果條件允許,每周挪一次車(比如往前開半米再倒回來),讓輪胎受力點換個位置;
別停在凹凸不平的地方,比如馬路牙子旁邊,避免輪胎單邊受力。
3. 內飾:通風+防潮,別留“隱患”
短期閑置雖然時間不長,但車里如果有潮氣或食物殘渣,很容易發霉、招蟲子。我見過有人把沒喝完的奶茶忘在車里,半個月后打開門,杯子里長了毛,整個車一股酸臭味,洗了3次才去掉。
正確做法:
停車前把車內清理干凈:零食、飲料、濕毛巾全拿走,尤其是夏天,水果皮、面包渣會發霉發臭;
車窗留條縫(1-2厘米就行),讓空氣流通(如果停在露天,下雨前記得關好,別貪這點通風把車淹了);
放一小包除濕袋在中控臺上,尤其是南方梅雨季節,能吸走車內潮氣。
(二)長期閑置(3個月以上不開):要做“全方位防護”
長期閑置就像給車“冬眠”,得從頭到腳做好保護,不然等“醒”過來可能就“大病一場”。我表哥那車就是因為沒做長期防護,才花了冤枉錢。
1. 電池:必須斷電,最好拆下來存放
3個月以上不開,光斷電可能不夠,電池本身會慢慢“自放電”,時間長了還是會虧電。正確的做法是:
斷開電池正負極(先斷負極,再斷正極,裝回去時相反),把電池拿下來,擦干凈電極上的灰塵和銹跡;
找個干燥、通風的地方存放(別放地下室,太潮濕),每隔1-2個月用充電器充一次電(買個幾十塊的家用充電器就行,很方便)。
2. 輪胎:要么“頂起來”,要么“放氣+換位置”
輪胎長期受壓超過3個月,基本會產生“永久性變形”,就算再打氣也恢復不了。我之前幫朋友處理過一輛放了半年的車,4個輪胎全廢了,換一套花了2000多。
正確做法:
條件允許的話,用千斤頂把車四個輪子都頂起來(頂在底盤的專用支撐點,別頂錯地方),讓輪胎懸空,完全不受力;
如果沒千斤頂,就把胎壓打到3.0bar(比正常高一點),然后每隔1個月把車前后移動1米,讓輪胎不同部位著地;
別停在太陽直射或有油污的地方,橡膠怕曬、怕腐蝕。
3. 機油和 fluids:提前換,別讓“廢油”傷車
機油放久了會氧化,里面的添加劑會失效,再次啟動時,發動機就像“干磨”,磨損特別大。有個老司機跟我說:“機油寧愿提前換,也別放變質了再用,換機油幾百塊,修發動機幾萬塊,哪個劃算?”
正確做法:
閑置前如果機油快到更換周期了(比如還差1000公里),直接換掉新機油,別心疼那點錢;
檢查防凍液、剎車油、玻璃水:防凍液不足會凍壞水箱,剎車油吸水會影響剎車效果,玻璃水加滿(別用自來水,容易長水垢)。
4. 車身:洗車打蠟,別讓“鳥屎、樹膠”毀車漆
很多人覺得車要放很久,洗不洗無所謂,其實大錯特錯。鳥屎、樹膠、酸雨這些東西,留在車漆上超過一周就會腐蝕漆面,嚴重的話會留下永久的“水印”,拋光都拋不掉。
正確做法:
閑置前徹底洗一次車,包括底盤(用高壓水槍沖干凈泥巴,避免生銹);
打一層蠟(普通車蠟就行,不用太貴),給車漆加個“保護層”;
停在車庫里(最好是干燥的室內車庫),如果只能停露天,一定要蓋車衣(選帶透氣孔的,別用塑料布,不透氣會悶壞車漆)。
5. 油箱和剎車:別空著,也別“憋著”
油箱長期空著,內壁容易生銹(因為空氣中的水分會進去);剎車長期不用,剎車盤會生銹,嚴重的話剎車片會和剎車盤“粘”在一起。
正確做法:
油箱加半箱油(別加滿,汽油會揮發,也別空著),可以加一瓶燃油添加劑(防止汽油變質);
停車前多踩幾次剎車,讓剎車片和剎車盤分離(別帶著剎車停,容易粘住);
偶爾去啟動一下(比如每月一次),怠速時輕踩剎車,讓剎車盤磨掉表面的銹跡。
三、閑置后“重啟”:別急著開,先做這5步檢查
車放了很久,終于要開了,別急著一腳油門就走,先做幾個檢查,避免路上出問題。我鄰居張姐去年疫情后開車,沒檢查輪胎,結果開出去2公里輪胎就爆了,嚇出一身冷汗。
重啟檢查步驟:
1. 看外觀:繞車走一圈,檢查車漆有沒有劃痕、輪胎有沒有鼓包或癟氣;
2. 接電池:如果之前斷了電,先接正極,再接負極(順序別錯,不然可能短路);
3. 通電自檢:插入鑰匙(或按啟動鍵不踩剎車),讓車載電腦自檢(儀表盤燈全亮),等30秒再啟動;
4. 怠速熱車:啟動后別急著走,怠速3-5分鐘(冬天可以 longer 一點),讓機油充分潤滑發動機;
5. 低速行駛:剛開始開別超過60公里/小時,輕踩油門和剎車,感覺一下剎車靈不靈、方向盤抖不抖,沒問題再正常開。
四、最后說句大實話:車是“伺候”出來的,不是“供”出來的
很多人買了車舍不得開,覺得“開一次就貶值一次”,結果放著放著放壞了,反而更虧。其實車就是個工具,正常開、好好保養,反而更耐用。
記住:不常開的車,保養重點在“防閑置損耗”——電池別虧電、輪胎別變形、機油別變質、車身別腐蝕。按上面的方法做,花不了多少時間和錢,卻能讓車隨時“待命”,少修少換,這才是真的“省錢”。
(本文內容基于汽車保養常識和實操經驗,具體車型保養細節建議參考車輛說明書。)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qcwxzx/549233.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