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聯考論說文怎么寫好-如何寫-寫作技巧
備考MBA的你,是不是一看到論說文就頭大?材料讀了三遍還抓不住重點,立意寫出來總被老師說“偏題”,好不容易湊夠字數,卻像流水賬一樣沒說服力,分數常年在30分上下徘徊(總分35分)?其實論說文不是“玄學”,更不是靠“靈感爆發”,而是有一套可復制的寫作邏輯。今天這篇文章,從審題到成文,手把手教你抓住“審題-結構-論據-語言”四個核心,幫你擺脫“寫不出、寫不好”的困境,穩穩拿下一類卷(30分以上)。
一、審題:別讓“偏題”成為致命傷
論說文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審題立意。每年都有考生洋洋灑灑寫了800字,結果因為“立意跑偏”直接被打入三類卷(20分以下),實在可惜。其實審題沒那么復雜,記住“三步審題法”,90%的材料都能精準拿捏。
1. 第一步:通讀材料,找“矛盾點”或“核心事件”
論說文的材料通常是一個小故事、一段引言或一個社會現象,核心往往藏在“沖突”里。比如2023年MBA聯考真題:“鳥類進化過程中,那些放棄飛行能力的鳥類(如鴕鳥、企鵝),反而在特定環境中生存得更好?!?這里的“矛盾點”很明顯:放棄某種能力(飛行)反而獲得更好的生存。
再比如2022年真題:“國內不少地方規定,老年人可以免費乘坐公共交通,但有些老年人在高峰時段乘車,引發了年輕人的不滿?!?核心事件是“老年人免費乘車”與“年輕人高峰出行”的沖突。
小技巧:如果材料是“故事類”,就找“誰做了什么事,結果如何”;如果是“觀點類”(比如引用名人名言),就找“核心觀點詞”(比如“創新”“堅持”“合作”)。
2. 第二步:抓“關鍵詞”,鎖定“立意方向”
找到矛盾點后,別急著下筆,先圈出材料中的高頻詞、轉折詞、總結句。這些詞往往是“題眼”。比如2021年真題:“我國著名實業家穆藕初在《實業與教育之關系》中指出:教育最重要之點在道德教育(如責任心和公共心之養成)和科學教育(如觀察力、推論力、判斷力之養成)。完全受此兩種教育,實業界中堅人物遂由此產生?!?
這里的關鍵詞很明顯:“道德教育”“科學教育”“實業界中堅人物”??偨Y句是“完全受此兩種教育,實業界中堅人物遂由此產生”,所以立意方向必然是“道德教育與科學教育對培養實業人才的重要性”。
避坑提醒:千萬別只抓一個關鍵詞就跑!比如上面的材料,如果只寫“道德教育很重要”,就漏掉了“科學教育”,屬于“片面立意”,分數會大打折扣。
3. 第三步:逆向驗證,避免“跑題”
立好意后,一定要用“材料反推法”驗證:你的立意能不能解釋材料中的所有內容? 如果能,就沒問題;如果不能,說明立意太寬或太窄。
比如2020年真題:“據報道,美國航天飛機“挑戰者號”采用了斯沃克公司的零配件,該公司的密封圈技術專家博易斯喬利多次向公司高層提醒:低溫會導致密封圈脆化,引發安全事故。但是,這一意見一直沒有受到重視……1986年1月28日,航天飛機升空后爆炸,造成7名宇航員遇難?!?
有考生立意為“要重視專家意見”,這沒問題;但如果立意為“做事要嚴謹”,就太寬泛了——材料明明強調的是“專家意見被忽視”,而不是“整體是否嚴謹”。用“材料反推法”一看:“做事要嚴謹”能解釋“專家提醒”,但解釋不了“意見沒被重視”這個核心沖突,所以后者就是偏題。
記住:好的立意,一定是“材料能支撐立意,立意能概括材料”,二者相互呼應。
二、結構:讓文章“立得住”的黃金框架
審題立意沒問題后,接下來是“結構”。很多考生寫論說文像“散文”,想到哪寫到哪,閱卷老師看半天不知道你想表達什么。其實論說文的結構就像“搭房子”,先有框架,再填內容,才能穩當又清晰。分享兩種最實用的結構,90%的題目都能用。
1. “引論-本論-結論”經典結構(萬能模板)
這是論說文最基礎也最穩妥的結構,適合所有考生,尤其是剛開始備考的同學。
引論(開頭,約100字):用“材料+觀點”開門見山。先簡要概括材料(別超過50字),然后直接亮明你的立意。比如2023年“鳥類進化”真題,引論可以寫:“材料中,放棄飛行能力的鳥類反而在特定環境中生存得更好,這啟示我們:在發展中,學會‘取舍’才能適應變化,實現長遠發展。 ”
本論(主體,約600字):分2-3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用“論點+論據+分析”展開。分論點之間可以是“并列關系”(比如“為什么要取舍?因為取舍能聚焦資源/能規避風險/能抓住新機遇”),也可以是“遞進關系”(比如“個人需要取舍企業需要取舍社會需要取舍”)。
結論(結尾,約100字):總結升華,呼應開頭。可以用“因此/綜上所述”總結觀點,再稍微拔高一下(比如從個人到企業,從企業到社會),但別喊口號,自然收尾即可。
2. “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結構(適合“對策類”題目)
如果材料討論的是“問題型”話題(比如“企業創新不足”“誠信缺失”),用這個結構更有深度。
是什么:點明材料中的問題本質(比如“當前不少企業陷入‘創新惰性’,依賴模仿而不愿投入研發”)。
為什么: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比如“短期利益誘惑”“研發風險高”“人才短缺”)。
怎么辦:提出解決對策(比如“企業要建立長期主義價值觀”“政府要完善創新激勵政策”“高校要加強產學研合作”)。
案例示范(以“企業創新”為例):
是什么:企業創新是突破發展瓶頸的核心動力,但當前部分企業存在“創新畏難”心理。
為什么:一是創新投入大、周期長,短期難見回報;二是市場競爭激烈,企業不敢“賭”創新;三是缺乏核心技術人才,想創新而不能。
怎么辦:首先,企業要樹立“長期主義”思維,將創新納入戰略規劃;其次,政府可通過稅收減免、補貼等政策降低創新成本;最后,高校與企業應共建人才培養基地,解決人才缺口。
三、論據:別再只會“馬云喬布斯”,這些論據更加分
論據是論說文的“血肉”,但很多考生翻來覆去就那幾個例子:馬云創業、喬布斯創新、愛迪生發明電燈……不是說這些例子不好,而是太“爛大街”,閱卷老師看了十年,早就審美疲勞了。想要論據出彩,記住三個原則:時代感、反常識、有細節。
1. 積累“時代感論據”:用近兩年的案例貼近現實
MBA論說文強調“結合現實”,用老案例不如用新案例。比如寫“創新”,別再只說喬布斯,試試這些:
比亞迪“技術魚池”: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說“技術是比亞迪的硬通貨”,公司每年研發投入超百億,在電池、電機、電控領域擁有超2.8萬項專利,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全球第一,靠的就是“全產業鏈自研”的創新模式。
AI領域的“反向創新”:2024年,國內AI企業“商湯科技”推出的“SenseCore AI大裝置”,打破了國外對高端AI算力的壟斷,讓中小科技企業也能低成本使用AI技術,這種“從跟跑到領跑”的創新,正是中國科技企業的縮影。
積累方法:關注《人民日報》“評論版”、“36氪”“虎嗅”等科技媒體,每周記2-3個企業案例或社會現象,按“創新/合作/誠信/管理”等主題分類,考場上直接調用。
2. 試試“反常識論據”:用“失敗案例”增強說服力
大家都用成功案例,你用“失敗案例+反思”,反而能體現深度。比如寫“決策要聽取意見”,除了“挑戰者號”事故(反面案例),還可以說:
諾基亞的“傲慢”:2007年喬布斯推出iPhone時,諾基亞CEO認為“觸屏手機沒有未來”,拒絕采納工程師關于“研發智能手機系統”的建議,堅持Symbian系統,最終從“手機霸主”跌落,2013年被微軟收購。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忽視專業意見,固守過去的成功,終將被時代淘汰。
3. 論據使用公式:“案例+分析+回扣論點”
很多考生只會堆砌案例,比如寫“創新重要”,就說“比亞迪創新了,所以成功了”——這是無效論證!正確的用法是:案例描述(誰做了什么)+分析(為什么這個行為能體現論點)+回扣(所以論點成立)。
錯誤示范:“比亞迪很創新,所以企業要創新?!?/p>
正確示范:“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堅持‘全產業鏈自研’(案例),即使在2019年行業低谷期,依然投入超80億研發資金,攻克了刀片電池、DM-i混動系統等核心技術(分析:這種不被短期利益動搖的創新投入,讓它在2023年實現銷量反超),這正是‘創新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引擎’的最佳證明(回扣論點)?!?
四、語言:從“大白話”到“高級感”,3個技巧讓文字有力量
論說文不是“寫日記”,語言要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但很多考生要么寫得太口語化(“我覺得這個觀點不對”),要么堆砌華麗辭藻(“創新如燈塔,照亮企業前行之路”),反而顯得空洞。其實好的論說文語言,是“準確、簡潔、有力”。
1. 用“金句開頭”抓住閱卷老師眼球
開頭第一句很重要,試試“名言引用”或“排比句”,快速提升文采。
引用名言:寫“合作”時,可以用“獨木難成林,獨行快,眾行遠——《格言聯璧》中的這句話,道破了合作的本質?!?/p>
排比句:寫“堅持”時,可以用“堅持是水滴穿石的耐心,是愚公移山的執著,是精衛填海的信念——正是這種力量,讓平凡的人做出不凡的事?!?
2. 用“對比論證”增強說服力
把正反兩種情況放在一起,觀點會更鮮明。比如寫“重視細節”:
“忽視細節的企業,就像在沙灘上建城堡——諾基亞因忽視用戶對‘觸屏體驗’的需求,從巔峰跌落;而重視細節的企業,卻能在競爭中突圍——華為手機因‘信號優化’‘續航能力’等細節打磨,成為全球消費者的首選。細節,看似微小,實則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3. “短句+長句”結合,讓語言有節奏
全是短句顯得零碎,全是長句顯得拖沓。長短句結合,讀起來更有韻律。比如:
“創新不是憑空想象,而是腳踏實地的探索(短句)。它需要企業跳出‘舒適區’,忍受研發初期的投入壓力,承受失敗的風險(長句);更需要決策者有‘十年磨一劍’的耐心,不被短期利益誘惑,專注于核心技術的突破(長句)。唯有如此,創新才能真正成為企業的‘護城河’(短句)?!?
最后想說:論說文沒有“天生會寫”,只有“練會寫”
很多考生覺得“我文筆不好,寫不了論說文”,其實完全不用擔心。論說文考的是“邏輯思維”和“論證能力”,不是“文學才華”。從現在開始,每周練1篇真題,按“審題-列提綱-寫全文-修改”四步走,重點練審題和結構,論據慢慢積累,語言自然會越來越流暢。
記?。篗BA聯考論說文,不是“寫作文”,而是“用文字說服別人”。只要你能把“觀點說清楚、理由講明白、結構理清晰”,就能拿到不錯的分數。別害怕,動筆寫起來,你會發現——原來論說文,真的沒那么難。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mba_zx/732726.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