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如何備考MBA
摘要:在職備考MBA,難的從來不是“考不考得上”,而是“怎么在每天8小時工作+通勤+生活瑣事里,擠出時間、保持狀態、高效復習”。這篇文章會從“避坑指南”“時間管理”“科目突破”“心態調整”四個維度,分享300多個在職考生驗證過的實用方法——沒有雞湯,全是能直接上手的干貨,幫你少走彎路,用最少的精力啃下MBA。
一、先勸退:在職備考的3個“致命坑”,踩了等于白忙
別著急買教材、定計劃,先看看這幾個坑你有沒有踩過——多少人備考半年,最后倒在這些“隱形雷區”里。
坑1:“我要考名校,必須每天學夠5小時”
去年帶過一個學員,互聯網運營,每天加班到10點,回家硬撐著學到1點,結果一個月后直接進了醫院。在職備考最忌諱“完美主義”:你不是全職考生,別用“每天學X小時”給自己設死目標。重點是“有效學習時間”,不是“耗時間”。比如你早上腦子最清醒,那就用30分鐘背英語單詞;午休1小時,花40分鐘做2道數學真題;晚上睡前20分鐘復盤當天錯題——加起來1.5小時,效率可能比硬熬3小時還高。
坑2:“資料買得越多,復習越全面”
見過一個考生,光數學教材就買了5本,從《高分指南》到《頓悟精煉》,結果每本都翻了前10頁,最后真題都沒刷完。MBA聯考就考4科(英語二+管綜:數學、邏輯、寫作),資料在精不在多:英語單詞書1本(紅寶書或戀練有詞選一個)、真題1本(黃皮書);管綜數學《數學高分指南》+真題,邏輯《邏輯精點》+真題,寫作《寫作分冊》+真題——足夠了。多出來的時間,不如把真題多刷2遍。
坑3:“等我‘有空了’再開始”
“等這個項目結束就開始”“等下個月不加班了就復習”——這是在職備考最大的謊言。職場哪有“有空”的時候?去年有個考生,孩子剛1歲,每天哄睡后11點開始學,學到1點,堅持了8個月考上了同濟。備考的最佳時間,永遠是“現在”。哪怕今天只能學20分鐘,也比“等有空”強——20分鐘能背30個單詞,能做1道數學錯題,積少成多就是底氣。
二、時間管理:每天2小時,比“熬夜刷題”更高效的3個技巧
在職備考的核心矛盾是“時間碎片化”,但碎片化≠低效。分享3個親測有效的“時間搶分法”,幫你把碎片時間拼成“學習閉環”。
1. 碎片化時間:用“場景綁定法”把時間“焊死”在學習上
別指望“我想起來就學”,要把學習和固定場景綁定,形成條件反射。比如:
通勤時:地鐵/公交上信號差?用離線APP背單詞(推薦“墨墨背單詞”,可以自己導入真題高頻詞),或聽管綜寫作素材(關注“人民日報評論”公眾號,把文章轉成音頻,10分鐘就能積累一個論點)。
午休時:別刷短視頻了!花10分鐘吃午飯,剩下50分鐘:前25分鐘做1篇英語閱讀(真題里的,別做模擬題),后25分鐘訂正+查生詞(把生詞記在手機備忘錄,通勤時復習)。
睡前1小時:大腦最適合“復盤”?;?0分鐘看當天的錯題(用活頁本整理,只記思路不抄題),20分鐘總結邏輯/數學的一個小知識點(比如“排列組合的相鄰問題”),最后10分鐘規劃第二天的學習任務(寫在手機備忘錄,就3條:背單詞、做2道數學題、看1篇邏輯錯題)。
2. 整塊時間:周末“黃金6小時”,只干3件事
周末是在職考生唯一能“集中火力”的時間,但千萬別從早學到晚——效率會斷崖式下跌。建議分成“3個2小時”,每段只攻1個科目,中間休息30分鐘(出門走走,別刷手機)。
上午9-11點:數學/邏輯(偏“計算/推理”,需要清醒頭腦)。比如用2小時刷1套數學真題(從2010年開始,按年份刷),掐時間做,然后花1小時訂正(重點看“為什么錯”:公式記錯了?思路走偏了?把錯誤類型標出來,比如“粗心”“知識點盲區”)。
下午2-4點:英語(閱讀+翻譯,需要耐心)。2小時做2篇閱讀+1篇翻譯,做完后逐句精讀閱讀(用黃皮書的解析,搞懂長難句結構,積累同義替換詞)。
晚上7-9點:寫作(需要輸出,適合大腦稍累時)。1小時寫1篇論證有效性分析(找真題題干,按“找漏洞寫分析”的步驟練),1小時積累素材(看“今日話題”公眾號的評論,學他們的論證邏輯:“論點+案例+數據”)。
3. 反人性操作:用“減法”給時間“騰位置”
別想著“平衡工作、生活、備考”,在職備考就是“階段性犧牲”。去年考上上交的一個學員,直接把抖音、小紅書卸載了,周末推掉所有聚餐——不是讓你完全隔絕社交,而是“主動篩選”:無關緊要的會議提前請假,朋友約飯說“等我考完請你吃大餐”,把省下來的時間“置換”成學習時間。記?。簜淇歼@半年,你的優先級是“考上MBA”,其他事都可以“暫時讓步”。
三、科目突破:英語+管綜“懶人攻略”,抓分才是硬道理
MBA聯考不考專業課,難度低于普研,但對在職考生來說,“撿回高中知識”+“應對考試套路”是關鍵。分享各科“最低成本抓分法”,幫你把時間花在刀刃上。
英語二:3個“救命技巧”,目標70+不難
英語二的核心是“閱讀+寫作”,占70分,抓住這兩塊就穩了。
單詞:只背“真題高頻詞”,別背大綱詞
大綱5500詞,但真題里反復考的就2000個左右。推薦用“真題生詞本”:每做一篇閱讀,把不認識的單詞抄下來(只抄動詞、形容詞、名詞,介詞/連詞跳過),每天早晚各背10分鐘。比如2023年真題閱讀里的“dilemma(困境)”“perspective(視角)”,2022年考了,2021年也考了,背這些詞比背大綱詞效率高10倍。
閱讀:“題干定位法”比“通讀全文”更省時
在職考生沒時間逐字翻譯,直接看題干:圈出“人名、數字、專有名詞”,回原文找對應段落,答案就在定位句的前一句或后一句。比如題干問“作者為什么說XXX”,就去原文找“XXX”出現的地方,前后一定有“because”“so”“however”這類邏輯詞,答案藏在里面。
寫作:用“模板+個性化案例”,避免千篇一律
小作文(書信)背3個模板:建議信、感謝信、邀請信,每個模板記5句固定表達(比如建議信開頭“ I'm writing to suggest that...”);大作文(圖表)背“開頭描述圖表+中間分析原因+結尾總結建議”的框架,中間分析原因時,加1個“個性化案例”(比如考“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就提“比亞迪2023年銷量突破300萬輛”,比空泛的“人們環保意識提高”更有說服力)。
管綜:數學“保基礎”,邏輯“抓套路”,寫作“別跑題”
管綜3科3小時考完,時間緊、題量大(25道數學+30道邏輯+2篇寫作),“取舍”比“全會”更重要。
數學:放棄“難題”,保住“基礎題”就能拿50+
管綜數學考初中+高中數學,80%的題是基礎題(比如應用題、幾何、代數),20%是難題(比如排列組合復雜題、數列綜合題)。復習時優先搞定基礎題:用《數學高分指南》過2遍知識點,然后刷真題(從2010年開始),把“行程問題”“利潤問題”“平面幾何”這些高頻基礎題型練到“看到題就知道思路”。難題直接放棄——你沒時間做,別人也一樣。
邏輯:分“題型”刷題,記住“公式化思路”
邏輯分“形式邏輯”“論證邏輯”“綜合推理”,每種題型有固定套路:
形式邏輯:背公式(比如“如果A那么B”等價于“非A或B”),看到“只有...才...”“除非...否則不...”直接套公式,不用理解語義。
論證邏輯:找“論點+論據”,削弱題就“拆橋”(論據推不出論點),加強題就“搭橋”(補充論據支持論點)。
綜合推理:先看選項,用“排除法”比“硬推”快(比如題干說“甲不在A組”,選項里有“甲在A組”的直接排除)。
寫作:論證有效性分析“找4個漏洞”,論說文“不跑題”就行
論證有效性分析:題干是一篇“有邏輯漏洞的文章”,你要找出4個漏洞(比如“以偏概全”“因果倒置”“偷換概念”),每個漏洞寫一段(指出漏洞+分析為什么錯),模板:“原文認為XXX,這一說法有失偏頗。因為XXX,所以XXX,可見XXX不成立。”
論說文:別追求“文采”,先保證“不跑題”。審題時圈出題干關鍵詞(比如“合作”“創新”“堅持”),開頭點明論點,中間用2-3個案例(歷史人物、企業案例都行,比如“華為研發5G”“俞敏洪創辦新東方”),結尾總結論點——結構清晰比辭藻華麗更重要。
四、心態穩了,就贏了一半:3個“反焦慮”技巧
在職備考最容易“心態崩”:工作不順心不想學,做題錯太多想放棄,看到別人進度快焦慮到失眠……分享3個“反焦慮”技巧,幫你把心態穩住。
1. 用“小目標”代替“大目標”,減少“無力感”
別總想著“我要考上XX大學”,這個目標太遠,容易讓人焦慮。把大目標拆成“周目標”:這周要刷完2015年數學真題,背完50個高頻詞,寫1篇論證有效性分析。每周日晚上花10分鐘復盤:目標完成了嗎?沒完成的原因是什么?下周怎么調整?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給自己一個小獎勵(比如看一集劇、吃頓好的),用“正反饋”激勵自己往前走。
2. 接受“不完美”,允許自己“偶爾擺爛”
沒人能做到“每天100%專注學習”。我備考時,有次連續加班一周,回家倒頭就睡,3天沒碰書,當時特別自責。后來才發現,偶爾擺爛不可怕,可怕的是“擺爛后破罐子破摔”。擺爛后第二天,別想著“補回3天的進度”,就從“背10個單詞”“做1道數學題”開始,慢慢找回狀態——備考是馬拉松,不是百米沖刺,慢點沒關系,別停就行。
3. 找個“戰友”,互相“卷”也互相“救”
一個人備考太容易放棄,找1-2個在職備考的戰友(可以在MBA備考群里找,或者同事/朋友),每天在群里打卡學習進度,周末一起線上刷題,遇到難題互相講題。去年有個學員,和戰友約定“誰一周沒打卡,就請對方喝奶茶”,結果兩人都堅持到了最后,雙雙上岸。戰友的意義,不是比誰學得快,而是在你想放棄時,有人拉你一把。
在職備考MBA,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凈了沒有,只能一遍遍地洗。但只要你堅持下去,等到上考場的那一刻,燈亮了,你會發現:那些熬過的夜、刷過的題、背過的單詞,都變成了照亮前路的光。別想太多,現在就打開單詞APP,開始背今天的第1個單詞吧。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mba_zx/720427.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