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考試需要準備多長時間
一、先給答案:沒有“標準答案”,但有“參考公式”
經常有朋友問我:“想考MBA,到底要準備多久?”每次我都得先反問三個問題:“你本科啥專業?數學英語還撿得起來嗎?目標是國家線院校還是清北復交?”
其實MBA備考時間就像買衣服,“均碼”不存在的——有人基礎好、效率高,3個月沖刺上岸;有人在職備考、瑣事纏身,提前1年開始規劃都覺得緊張。但大體上,多數人需要4-8個月的備考周期,具體得看你的“基礎分”“目標分”和“每日有效學習時間”這三個變量。
二、這三個因素,直接決定你要準備多久
1. 基礎分:別讓“過去的債”拖慢現在的節奏
上周碰到個咨詢的同學,本科是英語專業,四六級早就過了,數學高中時是強項,只是工作后沒碰過。他目標是國家線(去年A區167分),我給他的建議是:4個月足夠。
但另一個同學就不一樣了:大專畢業,英語只過了三級,數學公式早就忘光了,目標是某985院校(去年校線200分)。這種情況,我直接說:“現在就開始,至少留8個月?!?
怎么判斷自己的基礎? 很簡單,找一套近3年的真題,嚴格按照考試時間做一遍:
英語二:閱讀錯10個以內,作文能寫出完整框架,算“基礎不錯”;
管綜數學:25道題能對15道以上,算“底子還行”;
邏輯:錯10個以內,說明邏輯思維不差;
寫作:論證有效性分析能找出3個以上邏輯漏洞,論說文有明確論點,算“能入門”。
如果4科中有2科以上“不達標”,別猶豫,備考時間直接往長了算。
2. 目標分:“踮踮腳能夠到”和“跳起來也夠不著”,時間差遠了
國家線院校和34所自主劃線院校,完全是兩個難度維度。比如去年國家線A區167分(英語41分,管綜82分),但北大MBA校線是200分(英語55分,管綜110分),差了33分。這33分意味著什么?可能需要你多花2-3個月啃透難題。
給個參考:
目標國家線(170分左右):基礎好4個月,基礎一般6個月;
目標211/985院校(190-200分):基礎好6個月,基礎一般8個月;
目標清北復交人(210分以上):建議提前8-10個月,甚至1年,畢竟競爭太激烈,容錯率太低。
3. 備考方式:“每天3小時高效學”比“每天6小時摸魚學”強10倍
在職備考的同學,最缺的就是時間。但我見過太多人,每天晚上坐在書桌前3小時,刷手機1小時,發呆半小時,真正學習的時間可能只有1小時。這種“無效努力”,準備再久也白搭。
有效學習時間怎么算? 不是你坐在書桌前的時長,而是“大腦高速運轉”的時長。比如:
背單詞時,能專注記住30個,這20分鐘就是有效時間;
做數學題時,邊做邊總結題型,這1小時就是有效時間;
相反,邊做題邊刷朋友圈,哪怕坐2小時,也算無效。
建議: 在職黨每天保證2-3小時有效學習時間,周末再加4-6小時;全職備考的話,每天有效時間別低于5小時(別貪多,學太久容易疲勞,效率反而低)。
三、分階段備考方案:把“大目標”拆成“小任務”,才不會慌
不管你準備4個月還是8個月,備考都逃不過這三個階段。我以“6個月備考”為例,給大家拆解一下(基礎一般,目標國家線以上院校的同學可以參考):
階段一:基礎打底期(1-2個月)——別急著刷題,先把“工具”磨利
核心任務: 撿回基礎知識,知道“考什么”“怎么考”。
英語:背考研核心詞匯(5500詞里挑高頻詞,大概2000個),每天50個,循環背;語法重點看從句、非謂語動詞(這些是閱讀長難句的基礎);
數學:把小學到高中的數學知識點過一遍(管綜數學考初等數學,別害怕),重點掌握應用題、幾何、代數這三大塊(占分80%以上);
邏輯:先學形式邏輯(比如“如果…那么…”“只有…才…”這些推理規則),再學論證邏輯(削弱、加強、假設題的解題思路),別一上來就刷題,先把理論搞懂;
寫作:暫時不用動筆寫,每周看2篇人民日報評論或財經類文章,積累素材和論述思路。
小提醒: 這個階段別追求速度,比如數學公式,寧愿花1小時把“均值不等式”的推導過程搞明白,也別死記硬背,不然到了考場換個題型就懵。
階段二:強化刷題期(2-3個月)——用真題檢驗,哪里弱補哪里
核心任務: 刷真題(近10年的就夠了),總結錯題,針對性提分。
英語:每天做2篇閱讀(先掐時間做,再逐句翻譯,把不認識的單詞、長難句標出來),每周寫1篇小作文、1篇大作文(用模板但別死套模板,比如小作文可以總結“道歉信”“推薦信”等不同類型的開頭結尾);
數學:按題型刷題(比如今天專攻“排列組合”,明天專攻“立體幾何”),每道錯題都要寫“錯題分析”:錯因是知識點沒掌握?計算失誤?還是審題不清?(計算失誤的題也要記下來,提醒自己細心);
邏輯:真題至少刷2遍,第一遍按套卷刷,第二遍按題型刷(比如“削弱題”集中刷,總結常見的削弱方式:另有他因、因果倒置等);
寫作:開始動筆寫,論證有效性分析每周1篇(找近5年真題,練找邏輯漏洞),論說文每周1篇(從“企業管理”“社會現象”等??贾黝}入手,比如“創新”“合作”“誠信”)。
案例: 我去年帶的一個學生,數學基礎一般,排列組合總錯。強化期她專門花了2周,把近10年真題里的排列組合題都挑出來做,每道題都畫思維導圖分析思路,最后考試這部分只錯了1道題。
階段三:沖刺模擬期(1個月)——按考試時間實戰,適應節奏
核心任務: 全真模擬,查漏補缺,調整心態。
每周做2套完整的模擬卷(用真題或高質量模擬題,嚴格按照考試時間:上午8:30-11:30管綜,下午14:00-17:00英語);
管綜注意時間分配:數學50分鐘,邏輯50分鐘,寫作60分鐘(留10分鐘涂卡和檢查),別在某道題上死磕(比如數學最后2道難題,沒思路就先蒙一個,把會的題拿到分再說);
英語注意作文模板熟背,閱讀先看題干再讀文章(節省時間),翻譯別追求“完美”,通順就行;
每天花30分鐘看錯題本,尤其是反復錯的“頑固錯題”,確保同類題不再錯。
小提醒: 沖刺期心態很重要,模擬卷分數波動別慌,這時候暴露問題是好事,總比考場暴露強。
四、在職備考的“時間管理秘籍”:別讓“沒時間”成為借口
很多在職黨說:“我每天加班到9點,哪有時間學習?”其實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有的。分享幾個親測有效的小技巧:
1. 碎片時間“見縫插針”
通勤路上:用APP背單詞(比如“墨墨背單詞”,設定每天50個,10分鐘就能完成),聽邏輯課的重點音頻(自己提前錄好,比如“形式邏輯推理規則總結”);
午休時間:別全用來刷手機,花20分鐘做1篇英語閱讀,或者看1道數學錯題;
睡前30分鐘:回顧當天學的知識點(比如在腦子里過一遍“論證有效性分析的常見邏輯漏洞”),或者看一篇寫作素材。
2. 周末“沉浸式學習”
周六上午3小時:專攻數學/邏輯(難點科目),下午3小時:英語閱讀+寫作;
周日上午:做一套完整的管綜模擬卷,下午分析錯題,晚上留2小時放松(別一直學,會 burnout 的)。
3. 學會“拒絕”無效社交
備考這幾個月,朋友約飯、同事聚餐,可以適當推一推,真朋友會理解的。記?。旱饶隳玫戒浫⊥ㄖ獣僬埧蛻c祝也不遲。
五、最后想說:備考時間不是“越長越好”,而是“越高效越好”
別盲目跟風“提前1年備考”,如果你基礎不錯,戰線拉太長反而容易疲勞;也別輕信“3個月上岸”的神話,除非你是每天能高效學6小時的學神。
最重要的是:想清楚為什么考MBA——是為了提升學歷?轉行?還是拓展人脈?想明白目標,才有動力堅持下去。畢竟備考這條路,確實挺苦的:別人在刷劇的時候,你在刷題;別人在睡覺的時候,你在背單詞。但當你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會發現一切都值得。
(注:文中涉及的分數線為往年數據,2025年MBA考試相關政策及分數線請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mba_zx/662108.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