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寫作都考什么
備考MBA的你,是不是一想到“寫作”就頭大?總覺得自己畢業多年,早就忘了議論文怎么寫;或者對著題目半天沒思路,好不容易湊夠字數,又擔心跑題、得分低?其實MBA寫作沒那么玄乎,它不考文學功底,也不考華麗辭藻,而是考察你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商業應用能力。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講清楚:MBA寫作到底考什么?怎么考?怎么拿分?讓你看完就能明白備考方向,再也不用對著“寫作”兩個字干著急。
一、MBA寫作考幾科?分值占比如何?
先給大家吃顆定心丸:MBA寫作不是“一門課”,而是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總分200分)里的一部分,和數學、邏輯一起考,總共65分,占比32.5%——不算低,但也不用把它當成“老大難”。具體分兩科:
論證有效性分析:30分,要求你讀一篇600-700字的議論文,找出里面的邏輯漏洞,寫一篇600字左右的分析文章,說白了就是“找茬+講道理”。
論說文:35分,給你一段材料(有時是名言、有時是案例、有時是社會現象),讓你根據材料寫一篇700字左右的議論文,核心是“提煉觀點+用論據支撐”。
這兩科看似都是“寫文章”,但考察的能力完全不同:前者考“批判性思維”(能不能看出別人的邏輯問題),后者考“建設性思維”(能不能把自己的觀點說清楚、說透徹)。
二、論證有效性分析:到底要“懟”什么?
很多人第一次接觸“論證有效性分析”會懵:這是讓我寫讀后感嗎?還是讓我反駁作者?都不是。它更像“邏輯醫生”——題干是一篇“有病的文章”,你的任務是找出“病癥”(邏輯漏洞),分析“病因”(為什么錯),而不是發表自己的觀點。
1. 題干長什么樣?
真題里的題干,通常是一段“看似有道理,實則漏洞百出”的議論文。比如2023年真題:
> 有些人認為,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陷入“信息繭房”。因為聰明的人善于篩選信息,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久而久之就會局限在自己的認知里。但也有人認為,聰明的人反而能打破“信息繭房”,因為他們有更強的學習能力和好奇心,會主動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
這段話看起來正反都有道理,但如果你仔細分析,會發現里面藏著好幾個邏輯漏洞:“善于篩選信息”就等于“只關注感興趣的內容”嗎?“學習能力強”和“打破信息繭房”之間有必然因果關系嗎?這些都是你要“懟”的點。
2. 常考的邏輯漏洞有哪些?(附案例)
別覺得“找漏洞”很難,其實翻來覆去就那么幾種“套路”,記住這些高頻漏洞,你就能快速“診斷”題干:
偷換概念:把兩個看似相關、實則不同的概念混為一談。
比如真題里曾出現:“生產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常見現象,既然是常見現象,就必然會被市場自動調節,所以政府不需要干預。”這里“常見現象”和“會被自動調節”是兩碼事——感冒也是常見現象,但不代表不需要吃藥吧?
以偏概全:用局部案例推出整體結論。
比如:“某公司實行‘996’后利潤增長了20%,可見‘996’是提升企業效益的有效手段。”一個公司的案例能代表所有企業嗎?萬一這家公司利潤增長是因為新產品上市,和“996”根本沒關系呢?
因果不當:把“相關”當成“因果”,或者忽略其他影響因素。
比如:“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同時空氣質量改善,可見新能源汽車是改善空氣質量的主要原因。”空氣質量改善可能還和產業升級、植樹造林有關,不能單歸因于新能源汽車。
絕對化表述:用“一定”“必然”“唯一”等詞,把話說得太死。
比如:“只要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就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勝。”太絕對了吧?價格、渠道、品牌不都是競爭因素嗎?
這些漏洞不用死記硬背,多練幾篇真題就能“一眼識別”。記住:你不需要證明題干觀點“對錯”,只需要指出它的“論證過程有問題”。
3. 文章結構怎么安排?(直接套用模板)
論證有效性分析的結構非常固定,甚至可以“套模板”,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開頭(50字):概括題干觀點,指出論證有缺陷(比如:“上述文章認為……,但其論證過程存在多處邏輯漏洞,難以令人信服。”)
中間(400-500字):找3-4個漏洞,每個漏洞單獨成段,格式是“漏洞定位(題干哪句話有問題)+分析漏洞(為什么錯,用類比/反例說明)+小結(所以這個論證不成立)”。
結尾(50字):總結題干論證有問題,觀點難以成立(比如:“綜上所述,由于文章在論證過程中存在多處邏輯缺陷,其結論缺乏足夠的論據支持。”)
比如針對“聰明的人更容易陷入信息繭房”這個題干,你可以寫:
> 文中認為“聰明的人善于篩選信息,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這一論證存在偷換概念的問題。“善于篩選信息”的核心是“辨別信息價值”,而不是“只選感興趣的”。就像優秀的學者會篩選文獻,但他們不會只看自己熟悉的領域,反而會主動關注跨學科研究——可見“篩選信息”和“局限認知”之間沒有必然聯系,該論證難以成立。
這樣寫,結構清晰,分析具體,閱卷老師一眼就能看到你的得分點。
三、論說文:不是“議論文”,而是“商業應用文”?
如果說論證有效性分析是“挑錯”,那論說文就是“立論”——給你一段材料,讓你提煉觀點,并用論據證明。但注意:MBA論說文不是高考議論文,它更強調“商業思維”和“現實意義”。你寫的觀點要落地,論據要貼近企業管理、社會經濟,而不是空談理想。
1. 材料類型有哪些?(近幾年最愛考這些)
論說文的材料五花八門,但近幾年真題偏愛這三類,備考時可以重點關注:
企業管理類:比如2022年真題“鳥類會飛是因為骨骼中空、羽毛輕,但更重要的是它們有強烈的飛翔欲望”,核心是“內在動力對成功的重要性”,可以聯系企業創新、員工激勵。
社會現象類:比如2021年真題“我國著名實業家穆藕初在《實業與教育之關系》中指出,教育最重要之點在道德教育(如責任心和公共心)和科學教育(如觀察力、推論力、判斷力)”,核心是“教育要兼顧道德與科學”,可以聯系企業人才培養、社會發展。
名言哲理類:比如2020年真題“據報道,美國航天飛機‘挑戰者號’采用了斯沃克公司的零配件,該公司的密封圈技術專家博易斯喬利多次向公司高層提醒:低溫會導致密封圈脆化,存在安全隱患,但未被重視……”,核心是“重視專家意見”“風險防控”,可以聯系企業決策、危機管理。
2. 最容易踩的坑:“跑題”和“空洞”
很多人寫論說文,要么讀完材料抓不住核心觀點(跑題),要么觀點對了但論據全是“空話”(比如“我們要努力,努力才能成功”)。怎么避免?
防跑題:用“關鍵詞法”提煉觀點
讀材料時,圈出反復出現的詞或作者強調的詞。比如2023年真題材料:“競爭中,有人選擇‘內卷’,有人選擇‘外卷’。‘內卷’是在同一賽道上過度競爭,‘外卷’是開辟新賽道……”關鍵詞是“內卷”“外卷”“開辟新賽道”,觀點顯然是“企業應選擇外卷,通過創新開辟新賽道”,而不是空談“競爭”。
防空洞:用“企業案例+數據”做論據
別再舉“愛迪生發明電燈”“愛因斯坦做小板凳”了,這些例子太老套,也和MBA無關。多用近5年的企業案例:比如談“創新”,可以舉“比亞迪從電池代工到新能源汽車龍頭”;談“風險防控”,可以舉“華為提前布局芯片研發應對技術封鎖”。如果能記住數據(比如“比亞迪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超200萬輛”),會更有說服力。
3. 高分結構:“引論-本論-結論”三步法
論說文的結構不用太復雜,經典的“總-分-總”就很好用,重點是本論部分要有“層次”:
引論(100字):概括材料+提出觀點(比如:“材料中‘內卷’與‘外卷’的對比,啟示我們: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突圍,不能陷入低水平重復,而應通過創新‘外卷’,開辟新賽道。”)
本論(400-500字):分2-3個論點,每個論點用“觀點+論據+分析”展開。
比如論點1:“外卷是企業打破增長瓶頸的關鍵”(論據:拼多多通過“社交電商”新賽道,從淘寶京東的競爭中突圍);論點2:“外卷需要企業具備長期主義思維”(論據:華為多年投入研發,5G技術領先全球)。
結論(100字):總結觀點+升華(比如:“在存量競爭時代,企業唯有以創新為劍,以遠見為盾,才能通過‘外卷’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四、評分標準:閱卷老師到底在看什么?
很多人寫完作文總說“感覺良好”,但得分不高,其實是沒搞懂閱卷標準。MBA寫作是“按點給分”,抓住這些得分點,你就能事半功倍:
論證有效性分析評分(30分):
內容(15分):找對漏洞(至少3個),分析合理(每個漏洞4-5分);
結構(10分):開頭點題,中間分點清晰,結尾總結;
語言(5分):簡潔流暢,沒有語病(不用追求華麗,通順就好)。
論說文評分(35分):
立意(10分):觀點明確,符合材料主旨(跑題直接10分以下);
論證(15分):論據貼切,分析深入(案例要具體,不能只擺例子不分析);
結構(5分):層次清晰,邏輯連貫;
語言(5分):規范得體,有說服力(避免口語化,但也不用寫得太生硬)。
記住:閱卷老師每天看幾百篇作文,沒耐心找你的“閃光點”,所以觀點要直白,結構要清晰,讓老師一眼看到你的得分點。
五、3個備考小技巧:現在開始練,提分看得見
最后給大家幾個實用的備考建議,都是過來人的經驗,照著做,寫作至少能多拿10分:
1. 真題是最好的教材,至少刷近10年
別買太多模擬題,真題才是“母題”。每周練2篇(1篇論證有效性分析+1篇論說文),寫完后對照范文改——重點看范文怎么找漏洞、怎么論證,模仿它的結構和語言風格。
2. 積累“萬能論據庫”,避免考場上沒話說
準備一個筆記本,分類積累論據:
企業案例:華為、比亞迪、阿里、騰訊、特斯拉等(每個企業記2-3個核心事件,比如“特斯拉用直營模式顛覆汽車銷售”);
管理理論: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長尾理論等(不用深入學,知道大概意思能舉例就行);
名言金句:德魯克、馬云、任正非等商業大佬的話(比如德魯克“管理的本質是激發人的善意”)。
3. 限時寫作,控制時間
綜合能力考試時間緊張(3小時考3科),寫作最多留60分鐘(每篇30分鐘)。平時練習就要掐表:論證有效性分析用5分鐘讀題找漏洞,20分鐘寫,5分鐘檢查;論說文用10分鐘審題立意+列提綱,20分鐘寫,5分鐘檢查。
最后想說
MBA寫作真的不難,它更像“戴著鐐銬跳舞”——有固定的題型、結構和評分標準,只要你掌握方法,多練多總結,拿45+(總分65)完全沒問題。記住:它考察的不是你的文采,而是你的邏輯思維和商業認知。從今天開始,別再害怕寫作,把它當成一次“商業思維訓練”,你會發現,寫著寫著,不僅作文分數提高了,連看問題的角度都更清晰了。
(注:以上內容基于歷年MBA聯考真題及考綱整理,若未來考試形式或內容調整,以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mba_zx/442173.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