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職演講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注意事項-怎么做
就職演講,聽著像個“儀式”,其實是職場里的“第一次公開亮相”——你說的每句話,都會被聽眾默默記在心里,變成對你的“第一印象標簽”。有人靠一場演講讓團隊瞬間凝聚,有人卻因為幾句不得體的話,還沒開始工作就丟了人心。所以這事兒真不是“隨便講講”就行,得有點“小心機”。今天就拆解一下,就職演講到底要注意哪些方面,以及具體該怎么做,讓你既能展現專業度,又能拉近距離,聽完就能用。
一、內容準備:別讓演講變成“無效輸出”
很多人準備演講時,總想著“要講得多全面”“要顯得多厲害”,結果稿子寫得像工作報告,聽眾聽得昏昏欲睡。其實就職演講的核心是“傳遞價值”——讓聽眾知道“你是誰”“你能帶來什么”“未來我們怎么一起走”。這三點抓不住,講再多都白搭。
1. 先搞清楚“聽眾想聽什么”,而不是“你想說什么”
別一上來就自顧自地說“我過去多牛”“我未來要做ABC”,先想想臺下坐著誰:如果是團隊成員,他們可能更關心“你會不會壓榨我們”“跟著你有沒有成長”;如果是領導和同事,他們可能想知道“你對崗位的理解對不對”“能不能扛事”。
舉個例子:我之前見過一個新上任的部門主管,演講時全程說自己在大廠的經歷,講了20分鐘KPI體系,結果底下的老員工全程黑臉——因為他們團隊是做創意的,最煩的就是“大廠那套死板流程”。后來才知道,員工其實更想聽到“怎么減少無效加班”“能不能給創意多一點試錯空間”。
怎么做:演講前花10分鐘,在腦子里列個“聽眾畫像”:他們的年齡、工作痛點、對新領導的期待是什么?把這些點揉進內容里,比如對團隊成員可以說:“我知道大家最近項目多,經常加班到很晚,未來我會和大家一起優化流程,爭取讓大家每周能多一天準時下班陪家人。”
2. 核心信息“少而精”,3分鐘只說1個重點
職場人注意力有限,沒人能記住你說的5個目標、8個計劃。不如聚焦1個“最想讓聽眾記住的點”,翻來覆去地講透。
比如你是新上任的銷售經理,核心目標是“提升團隊業績”,那就別扯“企業文化”“團隊建設”這些虛的,直接說:“未來3個月,我的核心任務只有一個——幫每個人把業績提上去。具體怎么做?第一,每周我會和大家一對一復盤客戶;第二,我會把過去積累的50個高意向客戶資源分給大家;第三,月底業績前三的同事,我自掏腰包請吃飯。” 簡單直接,反而讓人印象深。
注意:如果演講時間 longer(比如10分鐘以上),最多加1個“個人故事”,比如“我為什么來這里”——“3年前我第一次接觸咱們公司的產品,當時就覺得‘這東西要是能改進XX功能,肯定能火’,現在有機會親自帶著大家做這件事,我特別激動。” 故事能拉近距離,比干巴巴的目標更打動人。
3. 用“具體細節”代替“空話套話”
最忌諱的就是說“我會努力工作”“我會帶領大家前進”這種空話——誰不會說啊?聽眾要的是“你怎么努力”“怎么帶領”。
比如不說“我會重視團隊溝通”,說“以后每天早上10點,我們開5分鐘站會,每人說一句‘今天最想解決的問題’,我來協調資源”;不說“我會關注員工成長”,說“每個季度我們搞一次‘技能分享會’,誰擅長什么就來講,講得好的有額外獎金,既能學東西,又能賺外快”。細節越具體,越讓人覺得“這事兒靠譜,他是認真想過的”。
二、表達呈現:別讓“緊張”毀了你的準備
內容再好,表達拉胯也白搭。有人稿子寫得特別棒,一上臺聲音發抖、眼神亂飄,聽眾注意力全在“他好緊張”上,根本沒聽進去內容。其實表達沒那么難,記住“自然比完美更重要”。
1. 開場30秒“抓住人”,別用“大家好,我是XX”
90%的人開場都是“大家好,我是新來的XX,很高興加入團隊”——太平淡了,聽眾耳朵都快起繭了。不如設計個“鉤子”,要么引發好奇,要么戳中痛點。
比如:“剛才上臺前,我同事悄悄跟我說‘別緊張,我們不吃人’——其實我更緊張的是,怕講得不好,讓大家對我失望。”(自嘲拉近距離);或者:“上周我和咱們團隊的小王聊天,他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客戶反饋總沒人跟進’,今天站在這里,我想先和大家聊聊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直接點出痛點)。開場30秒抓住注意力,后面的內容才有人聽。
2. 說話“像聊天”,別背稿
很多人怕忘詞,把稿子背得滾瓜爛熟,結果上臺像“機器人念經”,語氣沒起伏,眼神不看人。其實聽眾根本不在乎你有沒有“完美背稿”,他們在乎的是“你是不是在真誠地和我們說話”。
小技巧:別背稿子,記“框架”。比如把演講分成“開場故事-核心目標-3個行動計劃-結尾互動”,每個部分記3個關鍵詞。忘詞的時候,就看著聽眾說:“剛才說到XX,其實我突然想到一個例子,咱們團隊之前做的XX項目,當時如果用XX方法,可能效果會更好——這也是我接下來想和大家一起嘗試的。” 自然過渡,比硬背稿子強10倍。
3. 肢體語言“別僵硬”,小動作藏著大態度
有人上臺后,要么雙手抱胸(像在防御),要么插兜(顯得隨意),要么來回踱步(讓人分心)。其實肢體語言不用刻意“設計”,自然就好:
眼神:別盯著天花板或PPT,看聽眾的“額頭到眼睛”這個三角區,每個方向掃3-5秒,讓人覺得“他在看我”;
手勢:手自然下垂,講到重點時可以張開手(比如“我們一起努力”),或者比劃數字(比如“3個計劃”),別亂揮就行;
站姿:雙腳與肩同寬,重心站穩,別晃來晃去。
之前有個新人總監,上臺時緊張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放,后來干脆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笑著說:“第一次在這么多人面前講話,喝點水壓壓驚。” 反而顯得真實可愛,臺下直接笑出了聲,氣氛一下子就松了。
三、心態調整:“緊張”不是缺點,是人之常情
幾乎所有人上臺前都會緊張——我見過工作10年的高管,就職演講前手心冒汗;也見過平時侃侃而談的銷售,上臺后聲音發顫。但緊張不是問題,問題是你怎么和“緊張”相處。
1. 接受“不完美”:聽眾比你想象中寬容
很多人怕“講錯話”“忘詞”,其實聽眾根本不會盯著你的小失誤。我之前參加一個部門經理的就職演講,他講到一半突然忘詞,愣了3秒,然后笑著說:“哎呀,腦子突然短路了——不過沒關系,咱們說重點,剛才說到哪了?” 臺下沒人嘲笑,反而有人小聲提醒他“說到客戶資源了”。后來他跟我說,就是那次“忘詞”,讓他覺得“原來大家這么包容”,后面反而越講越放松。
記住:聽眾來聽演講,是想了解你、支持你,不是來挑錯的。你越自然,他們越容易接受你。
2. 提前“彩排3遍”,但別過度準備
有人覺得“準備越充分越不緊張”,結果彩排20遍,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上臺反而更僵硬。其實彩排3遍就夠了:
第一遍:自己對著鏡子說,看手勢、表情自然不自然;
第二遍:對著家人或朋友說,讓他們提意見(比如“這里有點繞”“那個例子聽不懂”);
第三遍:在演講場地彩排(如果可以),熟悉燈光、麥克風,站在臺上感受一下“聽眾視角”。
過度準備會讓你陷入“必須完美”的執念,反而更緊張。
四、避坑指南:這3句話,打死都別說
有些話聽起來“沒問題”,但在就職演講里說出來,就是“踩雷”,輕則讓人覺得你情商低,重則直接影響團隊信任。
1. 別否定前任:“以前的方法不行,以后聽我的”
就算前任真的有問題,也別在就職演講里說。你可以說“未來我們試試新方法”,但別說“以前的方法太老套/沒效果”——臺下可能有跟著前任干了很多年的老員工,你否定前任,等于否定他們的過去。
正確說法:“我了解到,咱們團隊之前在XX方面做得很出色(舉個具體例子),未來我希望能在這個基礎上,和大家一起探索更多可能性。”
2. 別畫大餅:“跟著我干,年底保證漲工資”
工資、晉升這些事,不是你一個人能決定的。張口就“保證漲工資”“保證不加班”,聽眾當時可能會歡呼,但事后做不到,只會覺得你“不靠譜”“愛吹牛”。
正確說法:“我會盡我最大努力,幫大家爭取更多資源和機會(比如項目獎金、培訓名額),但這需要我們一起把事情做好——業績上去了,福利自然不會少。”
3. 別只顧自己說:“接下來我講10點,大家認真聽”
就職演講不是“單方面輸出”,是“雙向溝通”。全程自己說,不給聽眾一點互動,很容易讓人覺得“你只在乎自己”。
可以留1-2個小互動,比如:“剛才說到優化流程,大家覺得我們現在最需要改的是哪個環節?可以舉手說一句,不用太長。” 就算沒人舉手,也可以說:“看來大家比較含蓄,沒關系,會后可以隨時找我聊,我的辦公室門永遠敞開。” 這樣既顯得尊重聽眾,又能緩解尷尬。
其實就職演講沒那么復雜,核心就一個:讓聽眾感受到“你懂他們,你想和他們一起做事”。不用追求“驚艷全場”,也不用死記硬背技巧,真誠一點,具體一點,自然一點,就夠了。畢竟職場里,大家最終看的還是你“怎么做”,但一場好的就職演講,能讓“怎么做”的路,走得更順一點。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kczx/734302.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