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興演講有哪些開篇方式
摘要
即興演講最讓人頭疼的,往往不是內容本身,而是開口的前30秒——要么腦子一片空白,要么說些“感謝大家”“今天很榮幸”的套話,還沒開始就已經讓人走神。其實,好的開篇就像一把鑰匙,能瞬間抓住聽眾注意力,甚至決定整個演講的成敗。今天就結合10年演講培訓中見過的真實案例,分享8個「拿來就能用」的即興演講開篇方式,覆蓋職場、社交、活動等90%的場景,幫你從此告別“開口跪”。
一、為什么90%的即興演講,輸在了開頭30秒?
先問你個問題:如果在公司周會上,領導突然說“小王,你對這個方案補充兩句”,你會怎么開頭?
我猜很多人會下意識說:“嗯……這個方案挺好的,我覺得……”——話沒錯,但聽眾已經開始低頭刷手機了。
即興演講的核心是「即時影響力」,而聽眾的注意力黃金時間只有前30秒。要么讓他們覺得“這和我有關”,要么讓他們好奇“接下來會說什么”,要么讓他們覺得“這人說的我懂”。否則,后面內容再精彩,也很難拉回走神的人。
見過太多人把即興演講當成“任務匯報”,開口就是客套話或抽象觀點,結果還沒進入正題,就已經失去了聽眾。今天分享的8個方法,本質上都是幫你解決一個問題:如何在30秒內,讓聽眾對你說的內容“產生興趣”或“建立連接”。
二、3個「拉近距離」的破冰式開頭:讓聽眾覺得“你和我們一樣”
破冰式開頭的核心是「消除距離感」,尤其適合陌生場合、職場會議、同學聚會等需要快速融入的場景。
1. 用「現場細節」開場:把聽眾拉回當下
原理:每個人最關注的永遠是“自己身邊的事”,用現場看得見、摸得著的細節開頭,能瞬間讓聽眾產生“他在說我們這里”的代入感。
案例:
公司新員工入職分享會,你可以說:“剛才在臺下坐著,發現咱們部門同事桌上都放著綠植,尤其是靠窗那排,多肉長得比我家的壯多了——突然覺得,在這樣的環境里工作,連加班都有動力了(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過去3年踩過的‘新人坑’,或許能讓咱們的‘綠植’長得更穩一些。”
社區志愿者動員會上:“剛進門就聞到一股消毒水味,應該是阿姨們剛打掃完吧?說實話,每次來社區都覺得特別親切,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樣——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怎么讓咱們‘家’里的老人冬天過得更暖和些。”
注意:細節要具體(比如“靠窗的多肉”“消毒水味”),別用“今天天氣很好”這種籠統的話,容易顯得敷衍。
2. 「自嘲式」開場:用小缺點換親切感
原理:沒有人喜歡完美的“說教者”,適當暴露自己的小缺點或尷尬事,反而會讓聽眾覺得“這人真實在”,放下防備心理。
案例:
部門項目復盤會,領導讓你分享經驗:“說實話,接到這個任務時我第一反應是‘完了,又要公開處刑了’(笑)。畢竟上次項目延期,我被張總在群里@了三次,現在看到他頭像還條件反射緊張。不過今天不是來認錯的,是想聊聊我從‘延期專業戶’到提前3天交付的踩坑心得——可能比那些‘成功學’更有用。”
同學聚會上被起哄發言:“剛看到班長發的老照片,突然發現當年我還是班級‘矮個子擔當’,現在雖然長高了5厘米,但體重也跟著漲了20斤(捂臉)。不過比起身材,變化更大的是咱們這群人——今天想說說我眼里,咱們班最‘沒變’的3個人。”
注意:自嘲要“輕量級”,別拿原則性問題開玩笑(比如工作失誤、人品問題),小缺點(緊張、身材、過去的糗事)最合適。
3. 「互動提問」開場:讓聽眾“不得不回應”
原理:人對“被提問”有天然的反應欲,哪怕只是心里回答,也會主動參與到你的演講中。
案例:
產品宣講會上:“想問在座各位一個問題:你們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買完東西回家,發現說明書比產品還難懂?(停頓,等聽眾點頭或小聲回應)我上周買了個智能音箱,研究了兩小時才搞明白怎么連WiFi,氣得差點把它當磚頭用。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們團隊是怎么把‘反人類說明書’變成‘3步就能上手’的。”
家長會分享教育經驗:“各位家長,你們有沒有在輔導作業時,被孩子問‘媽媽,為什么1+1=2’問到啞口無言?(笑)我家娃上周就這么問我,我當時腦子一片空白,只能說‘老師就是這么教的’。后來我花了3天查資料,發現這個問題背后藏著孩子的‘邏輯敏感期’——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怎么抓住這個時期,讓孩子愛上思考。”
注意:問題要“普適性強”,別問太專業或太私人的問題(比如“你們公司KPI多少”),確保80%的人都有類似經歷。
三、2個「抓住注意力」的懸念式開頭:讓聽眾“忍不住想聽下去”
懸念式開頭的核心是「制造好奇心」,適合需要傳遞新觀點、分享故事或說服他人的場景,比如提案匯報、故事分享會。
1. 「反常識觀點」開場:用“不對啊”打破固有認知
原理:人們對“和自己想的不一樣”的內容最敏感,用一個反常識的觀點開頭,能立刻讓聽眾豎起耳朵:“他為什么這么說?”
案例:
銷售培訓會上分享成交技巧:“今天想和大家說一個可能顛覆認知的觀點:對客戶‘掏心掏肺’,反而會丟單。上周我同事小李,把咱們產品的成本、利潤、甚至競爭對手的優勢都告訴了客戶,結果客戶轉頭就去買了別家的低價產品。后來我復盤發現,問題就出在‘太坦誠’——今天想聊聊,銷售該怎么‘有技巧地坦誠’。”
讀書分享會上推薦《反脆弱》:“很多人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我讀完《反脆弱》后發現:失敗不會讓你成長,讓你成長的是‘從失敗中主動找好處’的能力。就像摔碎的杯子,有人只會罵自己笨,有人卻能發現‘碎片的邊緣很鋒利,可以當小刀用’——今天想和大家拆解,怎么把生活里的‘碎杯子’變成‘工具箱’。”
注意:反常識觀點不是“抬杠”,后面一定要有論據支撐,別為了懸念說些沒道理的話。
2. 「故事片段」開場:用“未完待續”勾住聽眾
原理:故事是人類最古老的信息傳遞方式,用一個沖突感強的故事片段開頭,聽眾會自動想“后來呢?”
案例:
創業分享會上講團隊管理:“上個月,我們團隊差點解散。核心程序員老王突然提離職,理由是‘每天加班到12點,女朋友要和我分手’。我當時第一反應是‘完了,項目要黃’,但后來我做了一個決定——讓他帶團隊‘摸魚’一周。結果你猜怎么著?不僅老王沒走,團隊效率還提升了30%。今天想和大家聊聊,那次‘反向操作’背后的管理邏輯。”
公益活動動員會上:“上周去山區小學,看到一個小女孩蹲在教室門口哭,手里攥著半塊干硬的饅頭。我問她怎么了,她說‘老師說今天要交20塊資料費,我沒有’。后來我才知道,她爸媽在外打工,奶奶靠撿瓶子供她上學,20塊錢是奶奶3天的收入。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我們隨手花掉的一杯奶茶錢,對她們來說可能是‘能不能繼續讀書’的希望——今天想和大家說說,我們能為這些孩子做些什么。”
注意:故事片段要“短而精”,突出沖突(離職、哭、沒錢),別鋪墊太長,3句話內就要有“鉤子”。
四、2個「引發共鳴」的共情式開頭:讓聽眾覺得“他懂我”
共情式開頭的核心是「戳中共同經歷」,適合需要安慰、鼓勵或說服他人的場景,比如團隊打氣、朋友聚會、家庭溝通。
1. 「痛點共鳴」開場:把聽眾的“難”說出來
原理:當你說出聽眾正在經歷的痛苦時,他們會立刻覺得“你懂我”,后續的話自然更容易聽進去。
案例:
新人培訓會上:“剛入職的前3個月,我每天都在‘假裝努力’。早上提前半小時到公司,打開電腦卻不知道該干嘛;同事討論專業術語,我只能尷尬地附和;晚上加班到9點,其實大部分時間都在發呆——現在想想,那時候最怕的不是工作難,而是怕別人發現‘我其實什么都不會’。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是怎么從‘假裝努力’到‘真的能扛事’的。”
減肥分享會上:“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每年夏天都喊‘減肥’,結果冬天比夏天還胖5斤?(笑)我試過不吃晚飯,餓到半夜爬起來吃泡面;辦過健身卡,一年去了3次;跟著網紅做減脂餐,最后發現還沒外賣健康。直到去年,我才明白:減肥失敗不是因為懶,而是方法錯了——今天想聊聊,普通人怎么用‘不痛苦’的方式瘦下來。”
注意:痛點要具體,別用“大家都很難”這種模糊的話,而是描述細節(假裝努力、餓到吃泡面),讓聽眾有“這就是我”的感覺。
2. 「共同回憶」開場:用過去的事連接現在的心
原理:共同的回憶是最好的“情感紐帶”,尤其適合老同學、老同事、同鄉等有共同經歷的群體。
案例:
大學畢業10年聚會上:“還記得嗎?當年咱們宿舍6個人,擠在10平米的小房間里,夏天沒空調,就搬個小桌子在樓道里啃西瓜,聊到半夜3點還不想睡。那時候我們說‘以后一定要住大房子,買大空調’,現在房子和空調都有了,卻再也湊不齊6個人一起啃西瓜了(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這10年里,我最懷念的3個‘沒空調的夏天’。”
老同事離職送別會上:“記得5年前剛進公司,我連Excel都用不明白,是張姐你手把手教我做報表,加班到凌晨還幫我改PPT。那時候你總說‘年輕人別急,慢慢來’,現在我終于能獨立帶項目了,你卻要走了。其實我今天不想說太多客套話,就想和你聊聊,這5年里你教會我的‘慢慢來’,到底有多重要。”
注意:回憶要“小而具體”,別講大事件(比如畢業晚會),而是細節(啃西瓜、教Excel),越細節越容易引發共鳴。
五、1個「萬能保底」的真誠式開頭:實在沒思路時,就說大實話
總有一些場合,你完全沒準備,腦子一片空白,這時候別硬撐,真誠永遠是最好的“退路”。
案例:
突然被領導點名發言:“說實話,剛才沒準備,突然被點名還有點緊張(笑)。不過既然說到這個話題,我就說兩句大實話吧——我覺得這個方案最大的優勢是XX,但可能存在XX風險,我之前遇到過類似情況,當時我們是這么解決的……”
婚禮上被臨時拉去當伴郎發言:“今天真的沒準備,新郎早上才告訴我要發言(瞪一眼新郎,笑)。不過作為他10年的朋友,我必須說句真心話:這家伙平時看著大大咧咧,其實特別細心,上次我生病,他大半夜跑過來送藥……所以新娘你放心,他一定是個好老公。”
注意:真誠不是“擺爛”,承認緊張后,立刻切入正題,說你真實的想法或觀察,別一直說“我沒準備好”。
最后想說:
即興演講的開篇沒有“標準答案”,關鍵是「根據場景選方法」——陌生場合用破冰式,傳遞觀點用懸念式,安慰鼓勵用共情式,沒思路就用真誠式。但無論哪種方式,核心都是「心里有聽眾」:想想他們是誰,他們關心什么,他們現在需要什么。
剛開始練的時候,可能會有點生硬,甚至說錯話,沒關系,多試幾次就會越來越自然。畢竟,比起“完美的開頭”,聽眾更愿意聽“真誠的你”。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kczx/719586.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