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找你借錢怎么辦
“借還是不借?” 這四個字,大概是成年人社交里最磨人的選擇題。
朋友開口時的為難眼神,親戚電話那頭的懇切語氣,甚至多年不聯(lián)系的同學(xué)突然發(fā)來的“在嗎”——誰還沒被這突如其來的“借錢請求”打個措手不及?借了怕要不回,錢打水漂;不借怕傷感情,落個“小氣”的名聲。
其實啊,借錢這事兒,從來不是“一刀切”的選擇題。真正聰明的做法是:分情況、講方法、守底線。既不讓自己當(dāng)冤大頭,也不讓關(guān)系在金錢里變味。今天就掰開揉碎了聊,遇到別人找你借錢,到底該怎么辦。
一、先搞清楚:你為什么會糾結(jié)?
很多人糾結(jié)“借不借”,根本不是錢的問題,是“怕”。
怕什么?怕拒絕后對方不高興,“這點錢都不借,還算朋友嗎?”;怕借了之后對方拖著不還,自己不好意思催,最后錢沒了,朋友也黃了;更怕對方拿了錢去干不靠譜的事,比如賭博、超前消費,你成了“幫兇”。
前陣子我同事小林就遇到這事兒。大學(xué)室友突然找她借3萬,說“創(chuàng)業(yè)周轉(zhuǎn)”。小林手頭剛好有閑錢,但又聽說這室友畢業(yè)后換了五六個工作,沒一個長久的,心里犯嘀咕:“這錢借出去,能回來嗎?”糾結(jié)了三天,最后還是沒借,結(jié)果室友直接把她拉黑了。小林委屈了好久:“我做錯了嗎?”
你看,糾結(jié)的核心,是“關(guān)系”和“金錢”的撕扯。但你要明白:真正健康的關(guān)系,不會因為一次合理的拒絕就破裂;而需要靠“借錢”來維系的關(guān)系,本身就脆弱得不值一提。
二、第一步:先問自己三個問題,避免“腦子一熱就借了”
遇到借錢請求,別急著答應(yīng)或拒絕,先花5分鐘問自己這三個問題,答案自然就清晰了。
1. “他借錢干什么?”——用途決定“能不能借”
錢的用途,是最該先搞清楚的。如果對方支支吾吾說不清楚,或者用途明顯不靠譜(比如“投資一個穩(wěn)賺不賠的項目”“還信用卡賬單”“買最新款手機”),直接pass。
舉個例子:我表哥前年找我爸借2萬,說“做工程墊資”。我爸多問了一句“什么工程?跟誰合作?”,表哥含糊其辭,只說“朋友介紹的,肯定能賺錢”。我爸沒借,后來才知道,他是欠了網(wǎng)貸,想拆東墻補西墻。
反過來,如果用途合理(比如突發(fā)疾病、家人住院、正經(jīng)工作周轉(zhuǎn)),可以進(jìn)入下一步判斷。
2. “他有沒有能力還?”——還款能力比“關(guān)系好”更重要
別聽對方說“下個月發(fā)工資就還”“年底肯定給你”,要看實際證據(jù)。比如:他有沒有穩(wěn)定工作?收入多少?有沒有其他負(fù)債?
我朋友阿哲吃過虧。他發(fā)小找他借5萬,說“開奶茶店,半年回本”。阿哲想著“發(fā)小嘛,肯定靠譜”,沒多問就借了。結(jié)果奶茶店三個月就倒閉了,發(fā)小沒收入,錢拖了兩年才還上,期間兩人見面都尷尬。
判斷還款能力,不用不好意思,直接問:“你現(xiàn)在每個月大概能還多少?打算怎么還?”如果對方答不上來,或者承諾得天花亂墜(“一年還你10萬”),大概率是還不上。
3. “這筆錢對你有多重要?”——別拿“急用的錢”當(dāng)人情
假設(shè)對方用途合理、有還款能力,還要問自己:“這筆錢如果收不回來,我能不能接受?”
比如你月薪8000,對方借5000,就算不還,你省兩個月也能補上,影響不大;但如果對方借5萬,是你準(zhǔn)備買房的首付,或者給父母看病的救命錢,那千萬別借——因為一旦出問題,你的生活節(jié)奏會被徹底打亂。
記住一句話:只借“閑錢”,不借“急用的錢”。閑錢是你短期內(nèi)用不上的,就算損失了,也不會影響基本生活。
三、三種情況,對應(yīng)三種“標(biāo)準(zhǔn)答案”
問完上面三個問題,基本能判斷“借不借”了。接下來是具體怎么說,既能解決問題,又不讓場面太尷尬。
情況1:該借的——明確規(guī)則,丑話說在前面
如果對方用途合理(比如家人生病)、有還款能力(比如公務(wù)員借2萬,月薪1萬),且你有閑錢,那可以借。但記住:借錢不是“送人情”,是“幫急”,必須講規(guī)則。
具體怎么做?
金額別超過“閑錢”范圍:比如你有10萬閑錢,最多借3萬,留有余地。
寫借條,留證據(jù):別覺得“熟人不用寫借條”,多少關(guān)系毀在“口頭約定”上。借條不用復(fù)雜,寫清楚這幾點就行:借款人姓名、身份證號、借款金額(大小寫)、用途、還款日期、利息(如果約定了)、借款人簽字按手印。最好再拍個對方手持身份證和借條的照片,以防萬一。
明確還款方式:比如“分12個月還,每月1號轉(zhuǎn)我卡上”,比“有錢了就還”靠譜100倍。
我姑姑去年借給鄰居5萬,鄰居兒子做手術(shù)。姑姑直接說:“錢可以借,但得寫個借條,不是不信你,是怕到時候忘了數(shù)。”鄰居反而覺得姑姑“做事靠譜”,后來按時還款,兩家關(guān)系更好了。
情況2:不該借的——拒絕要“軟中帶硬”,別給對方留幻想
如果對方用途不靠譜、沒還款能力,或者你沒閑錢,一定要拒絕。但拒絕不是“直接說不”,得講究方法,不然容易被說“冷血”。
三個實用拒絕話術(shù),拿走就能用:
“我也缺錢”法:用具體的理由堵死,比如“不巧啊,我剛交了房貸/報了培訓(xùn)班/給我媽買了保險,手頭真沒錢。要不我?guī)湍憧纯从袥]有低息貸款的渠道?”(提供替代方案,顯得你不是“不想幫”,是“幫不上”)
“家人不同意”法:把責(zé)任推給第三方,比如“我老婆管錢,上次我弟借錢她都沒同意,我要是借你,回家得跪搓衣板了。”(已婚未婚都能用,重點是“我做不了主”)
“反向借錢”法:如果對方明顯是想“薅羊毛”,可以開玩笑說:“別提了,我正想找你借點呢!最近手頭緊得很,要不你先借我點?”(對方一聽就知道你不想借,識趣的會打住)
我閨蜜小敏用“家人不同意”法拒絕過遠(yuǎn)房親戚。親戚找她借8萬買房,小敏直接說:“我爸媽剛給我打電話,說老家蓋房子還差10萬,正讓我想辦法呢。實在不好意思啊!”親戚沒再提借錢的事,后來見面也沒尷尬。
情況3:可借可不借的——“借少不借多”,降低風(fēng)險
有時候會遇到“關(guān)系還行,但還款能力一般”的情況,比如同事借2000塊交房租,你知道他工資不高,但2000塊對你影響不大。這種時候可以“借少不借多”,把金額控制在“就算不還也不心疼”的范圍內(nèi)。
比如對方借5000,你可以說:“我最近手頭也不寬裕,先給你轉(zhuǎn)1000,你先用著,不夠再想辦法?” 這樣既幫了忙,又把風(fēng)險降到最低。就算對方不還,1000塊看清一個人,也不算虧。
四、借出去之后:別當(dāng)“老好人”,該催就催
最怕的不是借錢,是借出去之后對方拖著不還,你不好意思催。其實催債沒那么難,關(guān)鍵是“把握時機,語氣到位”。
催債的正確打開方式:
到期前提醒:還款日前3天,發(fā)個消息:“XX,下周一該還上次借的錢啦,記得哦~”(用輕松的語氣,給對方留面子)
到期后沒還:直接問原因,比如“是不是遇到困難了?大概什么時候能還?” 如果對方說“再等等”,讓他給個具體時間:“那下周五之前能還嗎?我這邊也等著用錢。”
多次拖欠:如果對方一直拖著,別客氣,直接說:“我已經(jīng)等了三個月了,這周必須還,不然我只能找你家人/單位說了。”(對付老賴,就得硬氣點)
記住:你是債主,催債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那些因為你催債就生氣的人,根本不是真朋友。
最后想說:
借錢這事兒,說到底是“人性的照妖鏡”。它能讓你看清誰是真朋友,誰只是想利用你;也能讓你學(xué)會如何在“善良”和“底線”之間找到平衡。
別為了所謂的“面子”委屈自己,也別因為怕“傷感情”就勉強借錢。真正的關(guān)系,從來不是靠金錢維系的。你愿意借錢,是情分;不愿意借,是本分。
下次再有人找你借錢,先深呼吸,問問自己那三個問題,然后按情況出牌。錢是你的,關(guān)系也是你的,你說了算。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kczx/670926.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