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迎新生演講稿寫給剛剛踏入大學校園的你:這5件事比成績更重要
親愛的2024級新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站在這兒看著你們拖著行李箱走進校門的樣子,突然想起四年前的自己——當時我攥著錄取通知書站在圖書館門口,連教學樓A棟和B棟都分不清,手機導航在校園里轉了三圈才找到報到點。今天想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和大家聊聊那些課本上沒寫、但會真正影響你大學四年的真心話。
一、別讓"完美主義"毀掉你的適應期
上周在迎新群里看到有同學問:"開學考試考不好會影響保研嗎?"其實每年都有新生帶著這樣的焦慮走進校園。我想說的是,大學不是高中的延續,而是一場全新的探索。
記得我室友小林,高考分數全班第一,開學卻因為競選班委失利偷偷哭了整晚。后來我們才發現,她每天把時間表排到每分鐘,連周末都在圖書館刷題,卻連宿舍樓下的銀杏什么時候黃了都不知道。大二時她突然跟我說:"我好像從來沒為自己活過。"
給新生的第一個建議:前三個月允許自己"試錯"。聽不懂的課可以去蹭別的老師的,加錯的社團可以退出,甚至剛開始成績中游也沒關系。大學四年就像拼圖,你需要先找到散落的碎片,才能拼出完整的圖案。
二、學會"功利性"社交不如培養"無用"的朋友
學生會招新時,總有人問"加入哪個部門對簡歷加分多"。但我見過最厲害的學長,他大學四年沒參加任何學生會,卻和實驗室的師兄一起做項目拿到了專利。
真正的人脈不是交換名片。我們宿舍老四是個"動漫迷",每天泡在動漫社畫同人圖,畢業時卻是最早拿到offer的——因為他在社團認識的學姐,推薦他去了自己家開的動畫公司實習。反倒是那些天天忙著"認識學長學姐"的同學,最后通訊錄里存了上百個名字,真正需要幫忙時卻找不到人。
三個社交原則: 每周和室友深度聊一次天(四年后你會發現這是最珍貴的回憶); 至少參加一個"非功利性"社團(比如登山社、文學社); 遇到欣賞的老師,課后花十分鐘問個問題(他們的一句話可能改變你的職業方向)。
三、你的時間值多少錢?學會給生活做減法
大二那年我同時修了雙學位、做著兩份兼職,還報了英語六級沖刺班。結果期末考周連續熬夜,在圖書館直接暈了過去。醒來后輔導員跟我說:"你算算你的時間單價,真的值得嗎?"
后來我用"四象限法則"重新規劃時間:把"考證""實習"這類重要且緊急的事列清單,把"刷短視頻""無意義的聚餐"歸為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最神奇的是,當我每周空出三個晚上"發呆",反而效率更高了——那些在操場散步時突然冒出來的想法,幫我解決了好幾個實驗難題。
時間管理工具包: 用"Forest"APP戒手機癮(親測專注時長提升40%); 每周日晚花30分鐘寫"周計劃"(只列3件最重要的事); 學會說"不"(對那些"幫我取個快遞""替我答個到"的請求,溫柔拒絕不傷人)。
四、別讓"信息差"變成你的絆腳石
去年畢業季,我們專業有個女生拿到了字節跳動的offer,很多人羨慕她"運氣好"。后來才知道,她大二就關注了"互聯網校招"公眾號,每天看行業報告,大三暑假通過內推拿到實習名額。
大學最可怕的不是成績差,而是信息閉塞。給大家推薦幾個"信息渠道": 學校就業網(每天刷一遍,企業宣講會信息比公眾號快); 中國大學MOOC(很多985高校的課免費聽); 知乎"大學生"話題(看看過來人的避坑指南)。
特別提醒:別輕信"付費實習""保錄取"的廣告。我室友曾花8000塊報了個"名企內推班",結果去了才發現是給Excel表格填數據,最后連實習證明都沒拿到。
五、比掛科更可怕的,是失去"重新開始"的勇氣
最后想講個故事:我們系有個學長,大一因為沉迷游戲掛了五科,收到了退學警告。所有人都以為他要放棄了,他卻在大二那年徹底變了——每天早上6點起床背單詞,周末泡在實驗室,最后考研逆襲考上了哈工大。
畢業典禮上他說:"大學最珍貴的不是你取得了什么成績,而是你有無數次重新開始的機會。"深以為然。你可能會在戀愛中受傷,可能會在比賽中失利,可能會發現專業根本不是自己喜歡的——但這些都沒關系,重要的是摔倒后能不能站起來。
給迷茫者的一句話:如果暫時找不到方向,就先把眼前的事做好。背單詞、練編程、讀名著,這些看似"無用"的積累,終會在某天讓你突然開竅。
站在大學的起點,你們或許會焦慮、會迷茫,甚至會偶爾想家。但請相信,那些在圖書館熬夜的夜晚,在操場上和朋友暢談的星空,在實驗室里反復試驗的堅持,都會成為你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很喜歡的話:"人生不是軌道,而是曠野。"愿你們在這片曠野上,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腳踏實地;既能接納不完美,也敢于從頭再來。
謝謝大家!
(注:文中提及的具體社團、APP等僅為舉例,各校實際情況可能不同,建議結合本校資源進行規劃。)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kczx/59736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