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自有過年的年味。在我看來,年味就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的幸福味道,家在哪,年就在哪,年味也就在哪。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回家過年演講稿,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回家過年演講稿篇一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又是新年,卻覺得年味正慢慢改變,兒時的記憶,已漸漸離我遠去。
二十七晚到達常德,已是深夜,外面卻燈火通明,到處都是絢爛的霓虹。小時候,吃完年夜飯,我和表弟坐在樓下看星星,一顆顆星星向我們眨著眼,就像我們和遠方的親人互相的牽掛,現在,星星卻看不到了,只有刺眼的燈光射入我的瞳孔。
除夕,吃完晚飯,六點就已坐在電視機前,期盼著,期盼著,等待春節聯歡晚會的播出,腦中回想著每年看節目時品頭論足、歡聲笑語、吃著零食的美好,可等到晚會正式播出,卻只覺得索然無味,家人們拿著手機、刷著QQ、搶著紅包,時不時冒出一句無厘頭的笑聲,電視儼然成為一個擺設,我們處在另一個世界,沒有任何交流的世界。每年,晚上十一點半開始,無數煙花從地面升起,開出一朵朵美麗的花,送走舊歲,迎來新年,但是,一張白紙讓一切都成為過去。曾經,我們手里拿著鞭炮,歡快地你追我趕,點燃的鞭炮在我們手里舞動,勾畫出火樹銀花,現在,卻只剩下歡快的游戲聲。夜晚,城市寂靜無聲,而心靈,比城市更加寂靜。
大年初一,親戚們早早地來到我們家拜年,媽媽早有準備,大喊一聲:“開飯啦!”十六個色香味俱全的菜一一擺了上來,有孜然牛肉、紅燒羊肉、木耳燉烏雞、粉絲蛋湯……表弟四處尋找著,問道:“沒有豆腐乳嗎?”媽媽愣了一下,笑著說:“今年沒有做。”表弟
點了點頭,他哪里知道,他愛吃的豆腐乳再也吃不到了。
十四歲,十四年,或許,以前的每一年,年味都是快樂與美好,但今年給我更多的,是陌生與傷感。
回家過年演講稿篇二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每到新春佳節人們總會想起家鄉的好味道與好生活。
當美好的食材遇到了用心的人,就能變成年夜飯桌上的好味道,成為人們魂牽夢縈的年味記憶。
除夕夜是中國傳統節日里團圓的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家吃上一頓美味的團圓飯,在我家,媽媽定會準備豐盛的美味佳肴。年夜飯中必不可少的當然是魚“年年有余”這是對我們美好的祝福,媽媽做的糖醋排骨,也寓意深厚,它甜甜的,甜出一年的甜蜜幸福感。團圓飯中的紅燒豬蹄、醬肘子、豆豉這些都是團圓飯菜桌上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有著濃濃的年味。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春節習俗也各有不同,北方習俗要包餃子,而且要貼窗花,各種的花紋,寓意來年吉祥,包括一些本命年的穿戴及講究,多不勝數。南方習俗有貼春聯,放鞭炮,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以此避邪驅鬼,祈盼來年吉祥幸福。拜年,至親朋好友,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致問候。這都有著濃濃的年味。
隨著經濟、科技時代的發展,年味中加入了新的一味——“紅包”,從最開始的長輩們給晚輩們壓歲錢放在紅色的信封里,現在每家每戶中都會出現一個場景:一個大家子,其樂融融圍坐在一起,用手機微信QQ互相搶紅包,歡聲笑語。有些不能歸家的游子,親人們也通過手機發紅包來傳遞新春佳節的美好祝福。“紅包”在變,暖暖的心意不變,濃濃的年味不變。
年味是團圓飯桌上熱騰騰的飯香,屋外小孩的歡聲笑語,對明年美好生活的憧憬與期盼…這就是年味!
回家過年演講稿篇三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有錢沒錢,也得回家過年,畢竟家才是人記憶的最初,我家總是回爺爺家。大年三十的晚上,大概是最難睡著的呢!更多人都會熬夜來守歲,而不是早早的睡著。我自然也不會例外。我和爺爺奶奶一起看春晚,聊天。到了凌晨幾點時,終于等到了煙花爆竹一起點燃的時候了。天上飛著的便是銀花火樹,在地面上看著便是如昆侖仙境的美麗。
我家過年一般都是在老家過的,因為老家總是年味十足。大年初一,一早上就起床了,去給太公太婆上香后,爸爸就帶著我,一起去隊上拜年。一路走去,太多太多平時見不上的面的朋友都可以好好坐一坐。
俗話說得好,“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過年的時候回家鄉的人會很多吧!初三去外婆家時,一路上有不少車子,車子上都是坐滿了大人小孩。想家的人也可以回家了,思親的也可以探親訪友了,大家好不歡樂。
過年的那段時間,最令我難以忘懷的便是爺爺做的美食了。爺爺作為一個大廚,經常能做出令大家不肯停杯投箸的美食來。大家也最喜歡爺爺的手藝。吃完爺爺的美食后雖然會胖上那么幾斤,但大家都還是老樣子。
到了初五,我就要去補習了,一路上,路燈上掛滿了燈籠,步步高廣場上有大型燈展。一路過來喜氣洋洋,年味濃厚。
其實年味就是這樣,大家坐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喝喝酒,就過了這幾天,只不過過年能看到不少平時見不到的朋友。
從年尾到新一年年初,開始了新的生活,也開始了新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