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員口才說話技巧實戰經驗
跑業務這行,沒人天生就會說話。我剛入行那年,背著樣品跑遍3個城市,見了58個客戶,成交0單——不是產品不好,是我一張嘴就露怯:要么緊張到結巴,要么把“推銷”說成“求購”,客戶皺著眉說“不需要”時,我連反駁的話都想不出來。
后來跟著公司銷冠跑了半年,又自己摔了100多次跟頭,才慢慢摸透:業務員的口才,不是“會說漂亮話”,而是“說到客戶心坎里”。今天把我踩過坑、驗證過的5個實戰技巧分享出來,每個都附具體場景和話術,看完明天見客戶就能用。
1. 開場別再問“您有空嗎?”,用“痛點鉤子”讓客戶沒法掛電話
剛做業務時,我打電話最愛說:“王總您好,我是XX公司的,想跟您介紹下我們的產品,您現在有空嗎?”——10個客戶9個會說“沒空,下次吧”,剩下1個敷衍聽兩句就掛。
后來銷冠罵醒我:“客戶每天接20個推銷電話,你問‘有空嗎’,等于把拒絕的權力遞給他。”他教我一個“痛點+利益”開場公式,我用了3個月,電話接通后的有效溝通率從15%提到60%。
具體怎么做?
先花2分鐘查客戶背景(公司官網、行業新聞、朋友圈都行),找到他可能頭疼的事(比如“月底對賬慢”“客戶投訴多”“成本高”),然后用“痛點+利益+短時間”開場。
舉個例子:
賣財務軟件的,別再說“我們軟件功能強大”,試試:“張總,看您朋友圈昨天發‘月底對賬熬了個通宵’?我們系統能把您現在3天的對賬流程壓縮到2小時,今天帶了個操作視頻,3分鐘給您演示下?”
跑建材的,別問“您需要瓷磚嗎”,試試:“李總,聽同行說您最近工地總被監理說‘瓷磚空鼓率高’?我們新到的防滑磚,空鼓率能控制在0.3%以內,比國標低一半,您工地現在用的哪種磚?”
重點:開場的核心不是“禮貌”,是“讓客戶覺得你對他有用”。客戶哪怕在開會,聽到“能解決他頭疼的事”,至少會說“你簡單說兩句”——這就贏了第一步。
2. 客戶說“考慮考慮”?3句追問挖出真實顧慮,別讓訂單涼在“等”字上
“我再考慮考慮”,這5個字是業務員的噩夢。以前我一聽這話就慌,要么死纏爛打“您還有哪里不清楚”,要么灰溜溜說“那我下次聯系您”——結果90%的“下次”都成了“再也不次”。
直到有次跟一個老客戶喝酒,他才說實話:“說‘考慮考慮’,要么是你沒說到我心坎里,要么是我不好意思直接拒絕。你要是追問兩句,說不定我就買了。”
后來我總結出“3步追問法”,專治“考慮考慮”,成交率至少提30%:
第一步:共情,先松客戶的防備
別說“您別考慮了”,而是順著他說:“理解理解,畢竟買東西得慎重(遞杯水/遞根煙)。其實我接觸過不少客戶,一開始也說‘考慮考慮’,后來聊開了才發現,主要是擔心XX(猜一個常見顧慮,比如價格/效果/售后),您是不是也有這方面想法?”
第二步:用“選擇題”代替“問答題”,逼客戶說真話
如果客戶點頭,別追問“為什么擔心”,而是給他兩個選項:“您是覺得現在預算不太夠,還是擔心用起來沒我說的效果好?”(二選一,客戶更容易開口)
第三步:針對性解決,給“立刻買”的理由
比如客戶說“預算不夠”,別降價,而是算“成本賬”:“張總,您看啊,現在訂能趕上下個月的促銷,比平時省2000,而且這設備每天能幫您省3小時人工,按您員工時薪50算,14天就把差價賺回來了——您是今天訂,還是明天讓財務辦手續?”
我上個月用這招簽了個5萬的單:客戶說“考慮考慮”,我追問“您是擔心安裝麻煩,還是覺得價格高?”他說“價格”,我當場算“每天省多少人工+促銷優惠”,他直接拍板“就今天訂”。
3. 談價格時別只說“便宜”,用“價值拆解法”讓客戶覺得“值”
“你們的產品比別家貴2000,憑什么?”——遇到這種問題,90%的業務員會說“我們質量好”“一分錢一分貨”,客戶聽完更覺得你在忽悠。
我以前也這么說,直到吃過一個大虧:有個客戶對比了3家供應商,我們報價最高,但質量確實最好。客戶問“貴在哪”,我只會說“我們用料好”,結果他選了便宜的那家,3個月后設備壞了,又來找我買——但這單本該早到手的。
后來我學了“價值拆解法”,把“貴的2000”拆成客戶能摸到的“好處”,客戶反而覺得“值”。
具體怎么拆?記住“3個對比”:
1. 跟“不買的損失”比:“李總,這設備您要是買便宜的,故障率比我們高30%,修一次至少花500,耽誤一天工期損失2000。我們雖然貴2000,但質保3年,3年內壞了免費修,您算下,哪個更劃算?”
2. 跟“客戶的日常開銷”比:“王姐,您店里每天房租1000,這臺收銀機比便宜的快2秒,每天能多接待30個客戶,按客單價50算,多賺1500——多花的1000,一天就賺回來了。”
3. 跟“同行的選擇”比:“張總,您隔壁的XX公司(最好是客戶認識的)上個月剛訂了我們同款,他說以前用便宜的,客戶總投訴‘響應慢’,現在客戶滿意度提了40%,復購率都高了。”
上個月賣一套管理系統,客戶嫌貴5000,我拆成“每年省3萬人工成本+客戶投訴減少80%+同行都在用”,他當場說“就沖你這賬算得明白,訂了!”
4. 遇到“刺頭客戶”,用“共情+引導”代替硬懟,越難纏的客戶越可能成“鐵桿”
做業務難免遇到“刺頭”:要么對你冷嘲熱諷“你們這破產品誰買啊”,要么雞蛋里挑骨頭“這顏色太丑”“包裝不行”,甚至拍桌子罵人。
我剛入行時遇到過一個客戶,我剛遞名片,他就扔桌上:“你們公司我知道,騙子公司!”我當時氣得想懟回去,忍住了,結果3個月后他成了我最大的客戶。
后來我發現:“刺頭客戶”不是真討厭你,是想用“發脾氣”試探你——試探你的產品靠不靠譜,你的服務有沒有擔當。對付這種客戶,硬懟會吵崩,討好會被看扁,最好的辦法是“先接住情緒,再引導需求”。
3步搞定“刺頭客戶”:
1. 先共情,讓他覺得“你懂他”
客戶罵你,別解釋,先點頭:“李總,您消消氣(遞紙巾/倒茶)。說實話,我要是您,遇到這種情況(比如產品出問題/被推銷煩了),肯定比您還生氣——您今天愿意說出來,是把我當自己人,我特別感謝。”(先承認他的情緒,他會瞬間沒那么火)
2. 再“示弱”,把“攻擊”變成“解決問題”
等他情緒平復,說:“李總,我剛做業務2年,很多地方不懂,您經驗比我豐富,能不能教教我:您覺得我們產品哪里需要改進?或者您現在最想解決什么問題?我記下來,回去讓技術部改。”(把他從“批評者”變成“指導者”,他會有成就感)
3. 最后“反客為主”,用他的需求說服他
比如他說“你們產品太垃圾”,你問“您之前是不是用過類似產品,出了XX問題?”(猜一個常見問題),他點頭后,你說:“其實我們這款就是針對這個問題設計的,您看(演示功能)……您剛才說的XX需求,用這個功能正好能解決,要不要試試?”
我那個“刺頭客戶”,后來跟我說:“我當時就是想看看你會不會跑,結果你沒跑,還聽我說完了——就沖你這態度,我信你。”
5. 成交后別消失,3句話讓客戶變成“轉介紹機器”,業績翻番靠老客戶
很多業務員覺得“簽單就完事了”,其實大錯特錯——一個滿意的老客戶,能給你帶3-5個新客戶,比你自己跑10個陌生客戶還管用。
我以前也忽略老客戶,直到去年:一個合作半年的客戶,突然給我介紹了3個單子,加起來20多萬。我問他為啥幫我,他說:“你每次發貨都跟我說‘注意查收,有問題隨時找我’,上個月我設備壞了,你半夜11點還視頻教我修——現在誰做生意還這么上心?我當然推薦你。”
后來我總結出“成交后3句話”,老客戶轉介紹率提了40%:
第一句:成交當天,說“售后承諾”
簽完單別馬上走,說:“張總,單子雖然簽了,但我的服務才剛開始。這是我的私人電話(寫在名片背面),7×24小時開機,不管是產品問題還是您想了解行業信息,隨時找我——您放心,我不會讓您覺得‘買完就沒人管了’。”
第二句:使用1周后,問“真實反饋”
客戶用產品1周左右,發消息/打電話:“李總,產品用著還行嗎?有沒有哪里覺得不方便?(等客戶說)……您說的這個問題,我記下來了,明天讓技術部給您出個優化方案——對了,您身邊有沒有朋友也需要這個產品?要是有,您介紹過來,我給您申請個老客戶優惠。”(先解決問題,再提轉介紹,不突兀)
第三句:過節時,送“走心小禮”
別送貴的,送“他需要但沒想到的”:比如客戶朋友圈發“孩子開學了”,送一套兒童繪本;客戶說“最近失眠”,送一本助眠的書+一個眼罩。附張紙條:“知道您最近忙,這點小東西希望能幫到您——感謝您一直以來的信任。”
上個月中秋,我給10個老客戶寄了“定制臺歷”(臺歷上印著他們公司的logo和我們合作的日期),其中3個客戶當場就給我介紹了新單子。
其實業務員的口才,說到底就一句話:少想“我要說什么”,多想“客戶想聽什么,需要什么”。沒人天生會說話,但只要你愿意琢磨客戶的心思,愿意把每個拒絕都當成“改進的機會”,慢慢就會發現:客戶不是難搞定,是你還沒說到他心坎里。
明天見客戶前,挑1個技巧練3遍,你會發現,簽單沒那么難。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kczx/10475.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