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UI要學哪些
摘要
學UI設計不是隨便學個軟件就行,也不是光靠“有審美”就能搞定。它更像一門“需要技術打底、用邏輯支撐、靠審美加分”的綜合學科。如果你真想入門甚至入行,至少要啃下這5塊硬骨頭:設計基礎(審美+美術)、軟件技能(工具操作)、理論知識(用戶+交互)、實戰能力(項目落地)、行業認知(趨勢+協作)。每個部分都有坑,也有具體的學習方法,看完這篇你就知道從哪開始,怎么避開新手常踩的雷。
一、先搞清楚:你為什么覺得“學UI難”?
很多人剛開始學UI,都會陷入兩種迷茫:要么覺得“我沒美術基礎,肯定學不會”,要么買了一堆課,學了PS、Figma卻還是做不出像樣的界面。其實問題出在“沒抓重點”。
UI設計的核心是“解決問題”——讓用戶用得舒服、看得順眼,最終幫產品實現目標(比如讓用戶多停留5分鐘,或者順利下單)。所以它不是“純藝術創作”,也不是“軟件操作大賽”。你得先明白:學UI,是學“怎么用設計解決用戶和產品的問題”,其他都是手段。
我見過一個學員,PS用得賊溜,濾鏡特效玩得飛起,但設計的APP界面讓人一看就頭暈——按鈕分不清主次,文字密密麻麻,配色像打翻了調色盤。后來才知道,他學了半年,全在練軟件技巧,沒學過一天排版和色彩原理。這就是典型的“撿了芝麻丟西瓜”。
二、核心技能一:設計基礎——審美不是天生的,是練出來的
別被“審美”兩個字嚇到,覺得“我天生審美差,沒救了”。審美就像健身,每天練一點,肌肉總會有的。這部分要學3個核心:色彩、排版、版式。
1. 色彩:別讓你的界面變成“調色盤災難”
新手最容易犯的錯就是“顏色用太多”。打開一個APP,紅的、綠的、藍的全堆上去,以為“豐富”,其實用戶看一眼就想退。
重點學什么?
基礎:色相、飽和度、明度(HSB)——知道怎么調顏色才“和諧”。比如飽和度太高會刺眼,明度太低會壓抑。
實用:配色方法——單色(同一顏色深淺變化,比如微信的綠色系)、對比色(互補色搭配,比如藍+橙,但比例別1:1,7:3就很舒服)、鄰近色(相鄰顏色,比如粉+紫,溫柔不刺眼)。
避坑:別用“純黑純白”。文字用深灰(333333)比純黑(000000)看著舒服,背景用淺灰(F5F5F5)比純白(FFFFFF)更護眼。
怎么練?
每天花10分鐘看優秀APP的配色(推薦:Dribbble、站酷、蘋果官網),截圖保存,然后用Figma的“取色器”扒下來,分析人家用了幾個顏色,主色、輔助色、強調色怎么分配的。堅持1個月,你再看自己以前的設計,會想“這啥玩意兒”。
2. 排版:讓用戶“一眼找到重點”
排版的核心是“信息層級”——讓用戶不用思考,就知道哪里是標題、哪里是內容、哪里是按鈕。
重點學什么?
字體:別用“花里胡哨的藝術字體”。UI里常用的就幾種:蘋方(iOS)、思源黑體(Android)、微軟雅黑(PC),清晰易讀最重要。標題用粗體、大字號,正文用常規體、中等字號,輔助文字(比如日期、備注)用細體、小字號。
間距:文字之間、元素之間的距離別瞎調。比如行間距,正文一般是字號的1.5倍(字號14px,行間距21px),太近擠得慌,太遠像斷片。
對齊:要么左對齊,要么居中對齊,別“瞎對齊”。比如列表項,全部左對齊,用戶掃一眼就知道是同類信息;按鈕和輸入框,左對齊或居中對齊,視覺上才整齊。
舉個例子:你設計一個外賣APP的商品頁,商品名(大字號、粗體)、價格(紅色、粗體)、月銷(灰色小字號)、配送費(灰色小字號),這就是層級——用戶一眼看到“這是啥,多少錢”,次要信息“賣了多少、多久送到”放在旁邊,不搶重點。
3. 版式:讓界面“有呼吸感”
版式就是“把元素(文字、圖片、按鈕)合理地放在界面上”。新手常犯的錯是“堆得太滿”,或者“留白太多顯得空”。
重點學什么?
網格系統:把界面想象成一張有格子的紙,元素按格子排列,比如手機界面常用“8px網格”(元素大小、間距都是8的倍數,比如按鈕高48px,間距16px),這樣視覺上會很規整。
視覺平衡:左邊放了個大圖片,右邊可以放文字+小圖標,別讓界面“一邊重一邊輕”。比如微信聊天界面,頭像在左,文字氣泡在右,左右平衡,看著舒服。
怎么練?
找一個你覺得好看的APP界面(比如小紅書、網易云音樂),用Figma畫個框,把里面的元素一個個“摳”出來,按原樣擺一遍。別覺得“臨摹沒用”,這就像學書法臨帖,練多了手感自然來。
三、核心技能二:軟件技能——工具是“手”,不是“腦子”
很多人糾結“先學PS還是Figma”“要不要學Sketch”,其實軟件只是工具,就像畫家的畫筆——重要的是你想畫什么,而不是筆有多貴。
必學的3個軟件:
Figma:現在行業主流,支持云端協作,團隊一起改稿超方便,原型、設計、交付都能做,新手優先學這個。
Photoshop(PS):處理圖片、做復雜效果(比如漸變、陰影)很厲害,雖然現在UI設計用得少了,但偶爾需要修圖,學基礎操作就行(不用學什么濾鏡特效,用不上)。
Axure RP:如果想往交互方向發展,學這個做高保真原型,能模擬點擊、滑動等效果,讓開發更清楚你的想法。
加分軟件:
AE(After Effects):做動效,比如按鈕點擊時的縮放、頁面切換的過渡動畫,會動效的UI設計師更吃香。
Principle:比AE簡單,專門做UI動效,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學習建議:別貪多!先把Figma學透(至少會畫組件、用樣式庫、做響應式),再碰其他軟件。我剛開始用Figma的時候,也覺得不如PS順手,工具欄找半天,后來逼著自己做了兩個完整的界面(一個天氣APP,一個記賬APP),才慢慢摸透規律——工具這東西,“用起來”比“看教程”學得快10倍。
四、核心技能三:理論知識——別讓設計“憑感覺”
你有沒有過這種情況:覺得一個界面“不好看”,但說不出哪里不好;或者設計的時候“這里調調,那里改改”,全憑感覺?這就是缺了理論知識。
必學的3個理論:
用戶體驗(UX)基礎:UI是“用戶看到的界面”,UX是“用戶用起來的感受”。比如按鈕太小點不準(UX問題),顏色太暗看不清(UI問題)。學UX不用太深,但要知道“用戶思維”——設計前先想“這個功能是給誰用的?他們用的時候會遇到什么問題?”比如給老人設計的APP,字體要大、顏色要對比強、操作步驟要少。
交互邏輯:用戶怎么從A頁面到B頁面?比如你設計一個購物APP,“加入購物車”后,是彈窗提示“已加入”,還是直接跳轉到購物車頁面?這就是交互邏輯。好的交互邏輯是“用戶不用思考下一步該做什么”,比如微信的“按住說話”,簡單直接,誰都會用。
設計規范:iOS和Android的設計規范不一樣,別混著用。比如iOS的導航欄在頂部,返回鍵在左;Android有些機型有底部虛擬按鍵。還有圖標風格(線性、面性、擬物)、按鈕狀態(正常、點擊、禁用),都要統一,不然用戶會覺得“亂”。
怎么學理論? 看《簡約至上》《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這兩本書都是大白話,沒什么專業術語,新手也能看懂。看完試著分析你常用的APP:“微信的‘發現’頁為什么要放那些圖標?”“淘寶的搜索框為什么在最頂部?”——帶著問題看,比死記硬背有用。
五、核心技能四:實戰能力——沒有實戰,等于白學
我見過不少人,軟件會了,理論也懂了,但讓他獨立設計一個APP,還是無從下手。為什么?因為缺實戰。
3個實戰方法,從“會模仿”到“能原創”:
第一步:臨摹優秀作品。找Dribbble上的熱門UI設計,一模一樣抄下來(別改顏色、別換字體)。重點不是“抄得像”,而是思考“原作者為什么這么設計”——比如這個按鈕為什么用圓角不是直角?這個頁面為什么用卡片式布局?
第二步:改稿練習。找一個你覺得“不夠好”的界面(比如學校官網、小公司的APP),按自己的想法改。改完后找前輩點評(站酷、知乎都有設計師社群),別怕被罵,別人指出的問題(比如“這個按鈕顏色和背景太像了,看不清”),都是你進步的機會。
第三步:做完整項目。自己定一個主題(比如“寵物領養APP”“大學生選課系統”),從用戶調研(假裝采訪幾個目標用戶)、畫原型圖、做視覺設計,到寫設計說明(告訴開發“這個按鈕點擊后要跳轉到哪里”),完整走一遍流程。把作品整理成作品集,找工作的時候這才是“硬通貨”。
提醒:實戰別追求“完美”。我第一個完整項目是個“旅行日記APP”,現在看簡直“辣眼睛”——配色土、排版亂,但當時我熬了3個通宵,改了5版,最后被老師批得一無是處。但正是這個“爛項目”,讓我知道了“用戶調研不能省”“原型圖要先給用戶看”這些道理。
六、核心技能五:行業認知——知道“行業要什么”,才不會白努力
學UI不是“閉門造車”,你得知道行業現在需要什么樣的設計師,不然學了半天,可能早就過時了。
2個必知趨勢:
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現在很多公司用AI工具(比如Midjourney、Figma AI插件)生成初稿、做配色方案,設計師的工作從“畫界面”變成“優化AI的產出、把控設計方向”。所以別排斥AI,學怎么用AI提高效率(比如用AI生成10個配色方案,你再挑一個優化),但別指望AI能替你思考——AI能畫界面,但不知道“這個界面為什么要這么設計”。
全鏈路設計能力:現在公司越來越喜歡“懂產品、懂交互、懂一點開發”的UI設計師。比如你不僅能設計界面,還能和產品經理討論“這個功能用戶真的需要嗎”,能和開發說“這個動效用CSS就能實現,不用AE導出視頻”,這樣的設計師更值錢。
還有一點:溝通能力比你想的重要。設計師不是“一個人悶頭畫”,你要和產品經理撕需求(“這個按鈕真的要放這里嗎?用戶找不到的”),和開發掰扯實現(“這個圓角能不能做成8px?10px太丑了”),甚至要給老板講設計思路(“我用藍色是因為用戶調研顯示他們覺得藍色代表可靠”)。不會溝通,再好的設計也推不下去。
最后說句大實話
學UI不難,但也不簡單。它不需要你是“美術天才”,但需要你“愿意花時間練審美”;不需要你“精通所有軟件”,但需要你“能用工具解決問題”;不需要你“記住所有理論”,但需要你“有用戶思維”。
如果你現在還是新手,別慌,從“每天臨摹一個界面、分析一個APP”開始,堅持3個月,你會發現自己的變化。設計這行,“用手練”永遠比“用眼看”有用——畢竟,沒人會因為你“知道怎么設計”而雇你,只會因為你“能做出好設計”而給你機會。
(本文內容基于當前行業普遍認知整理,部分工具和趨勢可能隨技術發展變化,具體以實際應用場景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jsjzx/Web_Design/34442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