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構(gòu)圖的常用方法-攝影怎么構(gòu)圖
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種情況:背著相機出門拍了一下午,回家導(dǎo)照片時卻發(fā)現(xiàn)——要么主體被背景“吃掉”,要么地平線歪得像過山車軌道,要么畫面空落落的沒重點?明明景色很好看,設(shè)備也不差,為啥拍出來就是“差口氣”?
其實啊,攝影里有個“隱形的導(dǎo)演”,它決定了照片能不能“抓住眼球”,那就是構(gòu)圖。構(gòu)圖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論,說白了就是“怎么把眼前的東西安排進畫面里”。今天就跟你掰扯清楚10個最實用的構(gòu)圖方法,每個方法都附帶上手就能用的步驟和避坑指南,看完你也能告別“隨手拍”,拍出有故事感的照片。
一、三分法:新手最該先學(xué)的“萬能公式”
適用場景:人像、風光、靜物(90%場景都能用)
你肯定聽過“三分法”,但你真的用對了嗎?很多人知道“把畫面分成九宮格”,卻不知道“交叉點該放啥”。
實操步驟:
1. 打開手機/相機的“九宮格輔助線”(設(shè)置里搜“網(wǎng)格線”,找不到問度娘,別不好意思);
2. 把畫面里的“視覺焦點”(比如人像的眼睛、風光的山峰、靜物的主體)放在九宮格的4個交叉點上;
3. 橫構(gòu)圖時,水平線條(地平線、桌面)對齊上下兩條橫線;豎構(gòu)圖時,垂直線條(樹干、柱子)對齊左右兩條豎線。
避坑指南:
別把主體“釘死”在交叉點上!比如拍人像,眼睛放在交叉點附近就行,太刻意反而僵硬。之前有個朋友拍海邊日落,非要把太陽精準卡在右上角交叉點,結(jié)果為了對齊,把海平面拍歪了,反而弄巧成拙。
案例參考:
拍女生坐在咖啡館窗邊,讓她的側(cè)臉和眼睛對齊左上交叉點,窗外的光線從右側(cè)進來,畫面既有重點又有呼吸感;拍湖面風光時,把遠處的山放在左下交叉點,湖面占畫面下三分之二,天空占上三分之一,干凈又舒服。
二、引導(dǎo)線構(gòu)圖:讓觀眾的眼睛“跟著你走”
適用場景:道路、河流、走廊、欄桿(有“延伸感”的場景)
你有沒有拍過一條長長的路,結(jié)果照片里的路“斷”在中間,看著特別別扭?引導(dǎo)線構(gòu)圖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用畫面里的線條,把觀眾的視線“引”到你想突出的重點上。
實操步驟:
1. 先找“自然引導(dǎo)線”:比如小路、河流、欄桿、樓梯扶手,甚至是一排樹的樹干;
2. 讓引導(dǎo)線從畫面邊緣(左下角、右下角最佳)向中心延伸,終點對準你想突出的主體(比如路盡頭的房子、河對岸的山);
3. 手機拍攝時,蹲下低角度拍,能讓引導(dǎo)線的“延伸感”更強(親測有效,比站著拍顯畫面長)。
避坑指南:
別讓引導(dǎo)線“跑偏”!比如拍走廊,要是兩邊的墻壁歪歪扭扭,引導(dǎo)線就會像“蛇形走位”,觀眾看著暈。拍的時候打開手機“水平儀”(設(shè)置里找,安卓蘋果都有),確保線條直溜溜的。
案例參考:
在古鎮(zhèn)拍石板路,從路的盡頭蹲下來,鏡頭稍微向上仰,讓石板路從畫面底部向遠處的牌坊延伸,陽光灑在石板上形成明暗對比,走在路上的人自然成了焦點;拍海邊棧道時,讓棧道從右下角延伸到遠處的燈塔,海浪在兩側(cè)“陪襯”,畫面瞬間有了“故事感”。
三、框架構(gòu)圖:給你的照片“加個畫框”
適用場景:窗戶、門框、樹枝、山洞(有“天然框架”的場景)
有時候拍風景,背景太亂怎么辦?框架構(gòu)圖就像給照片“裝了個相框”,把多余的雜物擋在外面,讓主體更突出。
實操步驟:
1. 找“天然框架”:窗框、門框、樹枝交叉形成的空隙、甚至是雙手搭成的“框”(拍人像時很實用);
2. 把你想拍的主體(比如窗外的山、門后的人)放在框架中間,框架邊緣可以稍微模糊(用手機“人像模式”虛化邊緣,效果更好);
3. 框架和主體的顏色最好有對比:比如暗色調(diào)的框架(舊木門)配亮色調(diào)的主體(穿白裙子的人),視覺沖擊力更強。
避坑指南:
框架別太“搶戲”!之前有個學(xué)員拍故宮,用朱紅門框當框架,結(jié)果門框上的雕花太復(fù)雜,觀眾第一眼全看門框了,后面的太和殿反而成了背景板。記住:框架是“配角”,主體才是“主角”。
案例參考:
在民宿拍窗外的雪山,把窗框完整拍進畫面,雪山剛好在窗框中間,玻璃上的雨滴還能增加氛圍感;拍森林時,用兩棵大樹的樹干和樹枝搭成“自然框架”,中間站著一個穿紅色衣服的人,紅配綠不土,反而很出挑。
四、對稱構(gòu)圖:強迫癥看了都說“舒服”
適用場景:倒影、建筑、對稱物體(水面倒影、對稱式建筑必用)
對稱構(gòu)圖的“治愈感”真的很強——左右對稱、上下對稱,畫面整整齊齊,看著就舒服。尤其是拍倒影時,用對稱構(gòu)圖能拍出“鏡像世界”的感覺。
實操步驟:
1. 找“對稱點”:比如水面倒影,以水面為中軸線,上下對稱;故宮的宮殿,以中間的柱子為中軸線,左右對稱;
2. 手機拍攝時,打開“網(wǎng)格線”,讓對稱軸對齊中間的橫線或豎線,確保兩邊“一樣多”;
3. 可以在對稱畫面里加個“小破壞”:比如對稱的水面倒影里,突然有一片落葉漂過,畫面瞬間從“呆板”變“生動”。
避坑指南:
千萬別拍“歪對稱”!比如拍湖面倒影,結(jié)果地平線歪了,倒影跟著“斜”,看著像“打翻的鏡子”,強迫癥直接勸退。拍的時候把手機放平,或者用三腳架固定,穩(wěn)一點總沒錯。
案例參考:
雨后拍城市倒影,站在天橋上,讓路面的積水倒影和路面上的建筑左右對稱,遠處的車燈在倒影里形成光斑,像“城市的眼睛”;拍家里的鏡子時,讓鏡子里的你和鏡子外的你對稱,手里拿本書當?shù)谰撸乃嚫欣瓭M。
五、對角線構(gòu)圖:讓靜態(tài)照片“動起來”
適用場景:運動、傾斜物體、想突出“活力”的場景(拍奔跑的人、斜放的書本)
如果覺得照片太“平”,試試對角線構(gòu)圖——把主體或線條放在畫面的對角線上(從左上角到右下角,或右上角到左下角),畫面立刻有了“張力”,像“隨時要動起來”。
實操步驟:
1. 找“傾斜元素”:比如斜放的吉他、奔跑的人、斜著的樓梯;
2. 讓元素的“走向”沿著對角線延伸:比如拍人跑步,讓身體從左下角向右上角傾斜,腳尖朝向右上角,看著就像“正在往前沖”;
3. 對角線別太“滿”:留一點空白,比如人物對角線構(gòu)圖時,身后留三分之一的空白,畫面更透氣。
避坑指南:
別為了對角線硬“掰”!之前有個朋友拍靜物,非要把杯子斜著放成對角線,結(jié)果杯子里的水灑出來了(真事)。自然的傾斜才好看,比如風吹歪的花、隨手搭在桌上的圍巾,比刻意擺出來的更有感覺。
案例參考:
拍女生彈吉他,讓吉他從左下角斜到右上角,女生的手放在琴弦上,眼神看向吉他,畫面有“流動感”;拍秋天的落葉,讓一片葉子從左上角斜到右下角,葉子邊緣的光影跟著對角線走,像“正在飄落”。
六、留白構(gòu)圖:少即是多,給照片“留口氣”
適用場景:極簡風格、人像特寫、想突出“意境”的場景(拍天空、純色背景)
有時候照片“太擠”反而不好看——背景全是東西,觀眾不知道該看哪。留白構(gòu)圖就是“做減法”:故意留大面積空白(天空、純色墻面、水面),讓主體更突出,還能營造“意境感”。
實操步驟:
1. 確定“留白區(qū)域”:天空、地面、純色背景(白墻、灰墻)都可以當留白;
2. 主體占畫面的1/3以內(nèi),留白占2/3以上:比如拍人站在海邊,人只占左下角一小塊,天空和海面占大部分,看著就很“開闊”;
3. 留白不是“空”:可以有淡淡的光影、紋理(比如白墻上的樹影、天空中的云),讓空白不“單調(diào)”。
避坑指南:
留白別“留錯地方”!比如拍人像特寫,想突出眼睛,結(jié)果留白留到了頭頂,看著像“沒拍全”。正確的留白應(yīng)該在主體的“視線方向”或“動作延伸方向”,比如人看向右邊,右邊留空白,左邊靠近邊緣,這樣看著自然。
案例參考:
拍女生側(cè)臉特寫,背景用純色白墻,只拍臉的右側(cè),左側(cè)留大面積空白,頭發(fā)垂下來一點,光影落在臉上,簡單卻高級;拍清晨的湖面,只在右下角放一只小漁船,湖面和天空占滿畫面,遠處的霧氣讓留白有了“朦朧感”,像水墨畫。
七、構(gòu)圖心法:沒有“標準答案”,只有“適合的選擇”
說了這么多方法,你可能會問:“這么多構(gòu)圖,我到底該用哪個?”其實啊,構(gòu)圖沒有“萬能公式”,關(guān)鍵是“看場景選方法”。
比如拍熱鬧的集市,用“重復(fù)與圖案構(gòu)圖”(一排排燈籠、一串串辣椒);拍對比強烈的場景(老人和小孩、紅色和綠色),用“對比構(gòu)圖”;想突出主體的莊嚴感(紀念碑、佛像),用“中心構(gòu)圖”。
最重要的是多拍多試——看到一個場景,先試著用三分法拍一張,再換引導(dǎo)線拍一張,回家對比哪張更“抓眼”。慢慢你會發(fā)現(xiàn),好的構(gòu)圖不是“算出來的”,而是“看出來的”。
攝影構(gòu)圖就像寫文章,好的結(jié)構(gòu)能讓故事更動人。不用追求“一次到位”,哪怕今天只學(xué)會了三分法,出門拍的時候刻意用一下,你會發(fā)現(xiàn)照片已經(jīng)不一樣了。畢竟,最好的構(gòu)圖方法,永遠是“你愿意動手去試”的那一個。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jsjzx/Television/762960.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