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室內設計平面設計
摘要
室內設計平面設計,說白了就是給家“畫骨架”——骨架沒搭好,后面軟裝再漂亮都是白搭。很多人覺得平面設計就是“擺家具”,其實大錯特錯。真正的平面設計,是把戶型缺陷變成優勢、讓空間既好用又顯大的核心。今天這篇文章,我會從“前期準備核心原則實操步驟避坑指南”四個維度,手把手教你做好平面設計,不管是自己裝修還是幫客戶設計,看完就能上手。
一、先搞清楚:平面設計到底在解決什么問題?
前幾天有個朋友找我吐槽,說新房裝修完總覺得“不得勁”:廚房轉身就撞冰箱,客廳沙發和電視離得太近,臥室衣柜門打不開……其實這根本不是“家具沒選好”,而是平面設計階段就沒解決“人怎么在空間里生活”的問題。
平面設計的本質,是“空間的功能規劃”。你得先想明白:住在這個房子里的人是誰?他們每天會在這里做什么?比如一家三口和獨居青年的需求天差地別——前者可能需要兒童活動區、親子互動空間,后者可能更在意開放式廚房和工作臺。
記住:平面設計不是畫漂亮的圖,是解決真實的生活問題。 別一上來就想著“我要輕奢風”“我要侘寂風”,先把“怎么住得舒服”搞明白,風格只是錦上添花。
二、前期準備:這3件事沒做,設計全白搭
很多人拿到戶型圖就直接開始“擺家具”,結果越改越亂。其實平面設計的第一步,是“做功課”。這三件事必須提前搞定,不然都是瞎忙活。
1. 列一份“需求清單”,越細越好
我見過太多業主說“我想要個大客廳”“我想要很多儲物空間”,但“大客廳”是放L型沙發還是投影儀?“儲物空間”是衣柜、儲物柜還是玄關柜?模糊的需求,永遠做不出好用的設計。
核心需求清單至少要包含這3類信息:
居住成員:幾口人住?有沒有老人/小孩/寵物?比如有老人要考慮無障礙設計(走廊寬度、門檻高度),有小孩要預留游戲區和學習區。
生活習慣:早上誰先用衛生間?會不會在家辦公?愛做飯還是點外賣?比如經常做飯的家庭,廚房臺面一定要夠長;在家辦公的人,必須有獨立工作臺(別信“餐桌辦公”,時間長了根本受不了)。
特殊需求:要不要預留嬰兒房?喜不喜歡在家招待朋友?有沒有收藏愛好(比如手辦、書籍)?之前有個客戶喜歡彈鋼琴,結果一開始沒規劃鋼琴位置,最后只能擠在客廳角落,彈起來全家都聽“現場音樂會”,悔得不行。
2. 拿著戶型圖,先找“硬傷”
開發商給的戶型圖,大多是“及格線”水平,肯定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我之前見過一個戶型:廚房在房子正中間,炒菜時滿屋子油煙;還有的戶型“手槍型”“刀把型”,空間利用率極低。
怎么找硬傷?教你3個簡單方法:
看采光:哪些房間是暗廚暗衛?窗戶大小夠不夠?(一般臥室窗戶寬度至少1.2米,廚房0.8米,不然采光太差)。
看動線:進門是不是直接對著客廳/臥室?廚房到餐廳的距離遠不遠?(比如端菜要繞一圈,肯定不方便)。
看空間浪費:有沒有“走廊太長”“角落用不上”的情況?比如有的戶型進門有個2米長的走廊,除了走路啥也干不了,完全是浪費面積。
把這些硬傷標出來,設計時重點解決——比如暗衛可以砸墻開個小窗,走廊太寬可以隔出一個小儲物間,這才是“化腐朽為神奇”的關鍵。
3. 明確“預算優先級”
不是所有需求都能滿足,預算有限時,得知道“哪些功能必須有,哪些可以妥協”。比如剛需房,儲物空間和動線流暢度肯定比“網紅設計”重要;大平層可以考慮獨立影音室,但小戶型硬擠一個“吧臺”,最后大概率變成雜物臺。
小建議:把需求按“必須有盡量有可有可無”排序,比如“必須有獨立臥室”“盡量有干濕分離衛生間”“可有可無吧臺”,設計時優先滿足前兩類,避免“為了好看犧牲實用”。
三、平面設計的4個核心原則:照著做,空間至少顯大20%
搞完前期準備,就到了“正式設計”階段。記住這4個原則,不管什么戶型,都能規劃得既好用又顯大。
1. 功能優先:別讓“好看”毀掉“好用”
我見過最可惜的案例:一個89的小三房,業主非要學網紅做“開放式廚房+中島臺”,結果中島臺寬1.2米,廚房操作區只剩0.6米,切菜都得站在中島臺上,最后中島臺成了堆雜物的地方。
功能分區的黃金法則:
動區和靜區分開:客廳、廚房、餐廳是“動區”(人多、噪音大),臥室、書房是“靜區”(需要安靜),別把臥室和廚房門對門,晚上做飯吵得睡不著。
干濕分區:衛生間一定要干濕分離(淋浴區和洗漱區隔開),廚房和餐廳盡量近(端菜方便),洗衣機別放臥室(噪音和潮氣問題)。
“核心區”集中:廚房、餐廳、客廳最好連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動核心區”,比如“廚房餐廳客廳”一條線,家人互動方便,空間也顯得通透。
2. 動線設計:3條動線不能亂
“動線”就是人在空間里活動的路線,分三類:家務動線(做飯、洗衣、打掃)、訪客動線(客人從進門到客廳)、居住動線(臥室、衛生間、書房)。動線亂了,住起來就像“走迷宮”。
動線設計的黃金法則:短、順、少交叉
家務動線要短:比如洗衣機最好放在陽臺或衛生間(離水源近),別放在臥室對面,曬衣服要穿過整個客廳,累到崩潰。
居住動線要順:臥室到衛生間別繞路,比如主臥帶獨立衛生間就很方便;老人房最好離公共衛生間近,起夜不用走太遠。
訪客動線別進私密區:客人進門后,路線最好只在客廳、餐廳、公共衛生間,別穿過臥室區,保護隱私。
舉個反面例子:之前有個戶型,客人從玄關進客廳,必須經過主臥門口,每次朋友來都覺得尷尬——這就是典型的“訪客動線和居住動線交叉”,設計時一定要避開。
3. 尺度舒適:家具別“貪大”也別“貪小”
很多人買家具只看款式,不看尺寸,結果沙發太大占滿客廳,衣柜太窄掛不下衣服。平面設計時,一定要提前規劃好家具尺寸,留足活動空間。
這些尺寸記好了,照著留空間:
客廳:沙發和茶幾之間至少留40cm(走路不擠),茶幾和電視墻之間至少留2.5米(看電視不費眼),沙發長度別超過客廳寬度的2/3(不然顯壓抑)。
臥室:床兩邊至少留60cm(方便下床),衣柜門打開要留70cm(不然打不開或撞到床),床頭柜寬度40-50cm就夠(太寬占空間)。
廚房:操作臺寬度至少60cm(切菜夠放),水槽和灶臺之間至少留80cm(洗切炒動線流暢),過道寬度至少80cm(兩個人錯身不擠)。
比如小戶型臥室,別買1.8米的大床+兩個60cm的床頭柜,床占1.8米,兩個床頭柜1.2米,加起來3米,臥室寬度才3.3米的話,剩下30cm連門都打不開——這就是典型的“尺度沒規劃好”。
4. 彈性空間:給未來留“余地”
房子住久了,需求會變:單身時想要大客廳,結婚后可能需要嬰兒房,孩子大了需要學習區……平面設計時,留一點“彈性空間”,以后改起來更方便。
3個彈性空間設計思路:
多功能房:比如書房可以兼客房(放折疊床或沙發床),孩子出生后改成嬰兒房,孩子大了改成學習室。
可移動家具:別做太多固定柜體,比如客廳用矮柜代替墻柜,以后想換布局隨時挪。
非承重墻可拆改:裝修前問清楚哪些墻是承重墻(不能拆),非承重墻可以預留“拆改可能”,比如以后想打通兩個小房間,直接拆墻就行。
我有個客戶,結婚時把次臥做成了書房,后來懷孕了,直接把書房的書桌換成嬰兒床,墻上的書架保留,既沒浪費錢,又滿足了新需求——這就是彈性空間的好處。
四、5步實操:從“戶型圖”到“平面方案”,新手也能學會
前面講了原則,現在說具體步驟。跟著這5步走,你也能畫出一份能用的平面設計圖(不用專業軟件,紙筆或PPT都行)。
1. 畫“氣泡圖”:先把功能區“圈”出來
不用管尺寸,先在戶型圖上用圓圈(氣泡)標出每個功能區的位置和大小。比如客廳要大一點,氣泡就畫大;衛生間小一點,氣泡就畫小。
舉個例子:89小三房,氣泡圖可以這樣畫:
進門左邊是玄關(小氣泡),右邊是廚房(中等氣泡);
中間是客廳和餐廳(大氣泡,連在一起);
最里面是三個臥室(主臥大氣泡,次臥和兒童房中等氣泡);
衛生間在主臥旁邊(中等氣泡,干濕分離)。
氣泡圖的作用是“快速試錯”——比如一開始把廚房畫在角落,發現離餐廳太遠,馬上擦掉重畫,比直接畫家具效率高10倍。
2. 規劃動線:用箭頭標出“人怎么走”
在氣泡圖基礎上,用箭頭畫出三條動線(家務、訪客、居住)。比如:
家務動線:廚房餐廳客廳陽臺(做飯、吃飯、打掃、曬衣服);
訪客動線:玄關客廳公共衛生間;
居住動線:主臥衛生間客廳書房。
畫完后檢查:箭頭有沒有交叉?路線是不是繞遠了?比如訪客動線箭頭如果穿過臥室區,就說明有問題,趕緊調整功能區位置。
3. 擺放家具:按“尺寸+習慣”來,別憑感覺
功能區和動線定了,就可以擺家具了。記住:家具不是“隨便放”,要按“使用習慣”和“預留尺寸”來。
以廚房為例:
先確定水槽和灶臺位置(水槽靠窗,灶臺遠離窗戶,避免油煙倒灌);
水槽右邊留80cm操作臺(切菜區),灶臺右邊留30cm(放鍋具);
冰箱放在廚房門口(拿東西方便),離水槽至少50cm(避免濺水);
最后量一下過道寬度,至少留80cm,兩個人能錯身。
擺完后用尺子量尺寸(或在圖上標數字),確保每個區域都符合前面說的“舒適尺度”。
4. 標注尺寸:越詳細越好,避免“想當然”
很多人畫平面圖標個大概尺寸就完事了,結果施工時發現“差10cm放不進家具”。一定要標詳細:
每個房間的長寬(比如主臥3.5m×4m);
家具尺寸(比如衣柜1.8m×0.6m,沙發2.2m×0.9m);
預留空間(比如床到衣柜的距離0.8m,沙發到茶幾0.4m)。
標注時用“毫米”作單位(比如1800mm,別寫1.8m),施工師傅看得更清楚,減少誤差。
5. 優化調整:找“第三視角”挑毛病
自己畫的方案,總覺得“哪都好”,這時候最好找家人、朋友或設計師幫忙看看——別人可能一眼就發現問題。
優化時重點看這3點:
有沒有浪費空間:比如某個角落空著沒用,能不能做個嵌入式儲物柜?
有沒有“反人類”設計:比如衣柜門打開會撞到床,冰箱門打開擋住過道?
夠不夠“未來用”:比如現在單身,要不要預留兒童房位置?
我之前幫一個客戶看方案,他自己畫的客廳放了一個2.8米的大沙發,結果客廳寬度才3.5米,沙發一放,過道只剩70cm,走路都得側著身——這種問題,自己很難發現,一定要找人幫忙“挑刺”。
五、避坑指南:這5個錯誤,90%的人都會犯
最后說幾個常見的“平面設計坑”,避開這些,你已經贏過大多數人了。
1. 盲目跟風“開放式廚房”
不是所有戶型都適合開放式廚房!如果經常做川菜、湘菜(油煙大),或者廚房面積小于5,千萬別做開放式——除非你想讓家里天天“云霧繚繞”。可以做“半開放式”(比如用玻璃推拉門隔開),炒菜時關門,平時開門顯通透。
2. 為了“顯大”犧牲儲物空間
小戶型想顯大沒錯,但別把儲物空間全砍了!我見過一個業主,為了“極簡風”,家里只做了一個衣柜,結果衣服堆成山,最后不得不在客廳放三個收納箱,反而更亂。記住:儲物空間永遠不嫌多,可以做嵌入式柜體(不占空間)、床底收納、飄窗柜,實用又隱形。
3. 忽略“小細節”:插座、開關、空調位
平面設計時只想著擺家具,忘了留插座位置,結果沙發擋住插座,手機充電要扯長線;空調對著床吹,夏天睡覺凍感冒……這些“小細節”一定要提前規劃:
沙發旁邊、床頭、餐桌旁留插座(充手機、用臺燈);
空調別對著床或沙發(直吹不舒服);
開關位置要方便(比如臥室門口、床頭雙控開關)。
4. 硬做“網紅設計”:吧臺、懸浮床、旋轉電視
不是說網紅設計不好,而是要看“適不適合自己”。比如吧臺,如果你不喝酒、不做簡餐,最后就是堆雜物的地方;懸浮床好看,但對墻體承重要求高,小戶型做了還顯壓抑。設計是為了“用”,不是為了“曬朋友圈”。
5. 不考慮“施工難度”:承重墻亂拆、管道亂改
之前有個客戶,為了擴大客廳,非要拆承重墻,結果物業直接停工,還被罰款——承重墻、橫梁、剪力墻上不能開洞,這是底線!還有改水電時,別為了“好看”把管道繞太遠,后期漏水維修能煩死你。設計前先問物業要“戶型結構圖”,標清楚哪些能拆、哪些不能動。
最后想說
平面設計沒有“標準答案”,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記住:家是為人服務的,不是為了“好看”服務的。把需求想清楚,把動線規劃好,把尺寸留夠,哪怕戶型小一點、風格簡單一點,住起來也會舒服又順心。
如果你是新手,別害怕“畫錯”,多畫幾個方案對比,多找人提意見,慢慢就有感覺了。畢竟,好的平面設計,是讓房子住10年、20年,依然覺得“好用”——這才是設計的真正意義。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jsjzx/Interior_Design/317754.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