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設計創(chuàng)意四大原則-要求-特點
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花了一周時間做的廣告圖,發(fā)出去后點贊寥寥;熬了幾個通宵想的創(chuàng)意文案,用戶看了一臉懵“這說的啥?”;甚至有些廣告,別人看完連你賣什么都記不住——其實不是你創(chuàng)意不夠好,而是沒抓住廣告設計的“底層邏輯”。
廣告設計創(chuàng)意從來不是“天馬行空的靈感迸發(fā)”,而是有章可循的系統(tǒng)工程。今天就拆解廣告設計創(chuàng)意的四大核心原則,每個原則都結合具體要求、特點和真實案例,幫你搞懂“什么樣的創(chuàng)意才能讓用戶記住、愿意買單、甚至主動分享”。
一、目標導向原則:創(chuàng)意不是自嗨,要為商業(yè)目標服務
痛點直擊
“我覺得這個創(chuàng)意超酷!”“客戶說沒感覺。”——很多設計師做廣告時,總把“創(chuàng)意夠不夠新穎”當成唯一標準,卻忘了廣告的本質是“幫品牌解決問題”。沒有目標的創(chuàng)意,就像沒裝導航的車,開得再快也到不了目的地。
核心要求
1. 先明確“為什么做廣告”:是賣貨(比如新品促銷)、提認知(比如品牌首次曝光)、還是樹形象(比如傳遞價值觀)?不同目標,創(chuàng)意方向天差地別。
舉例:同樣是賣咖啡,瑞幸推新品“醬香拿鐵”時,目標是“破圈引流”,所以創(chuàng)意直接綁定茅臺,用“白酒+咖啡”的沖突感制造話題;而星巴克推“環(huán)保杯”活動時,目標是“品牌形象升級”,創(chuàng)意就聚焦“可持續(xù)生活”,用用戶自帶杯子的場景傳遞價值觀。
2. 創(chuàng)意要“可衡量”:目標不能模糊,比如“提升銷量”不如“3天內帶動新品銷量增長50%”,“提高認知”不如“讓30-40歲女性用戶對品牌的記憶度提升20%”。創(chuàng)意是否有效,最終要看能不能幫目標落地。
顯著特點
目的性極強:所有創(chuàng)意元素(文案、視覺、配色)都圍繞目標展開,不做無關的“炫技”。比如拼多多的促銷廣告,目標是“讓用戶覺得便宜”,所以文案永遠是“9.9搶”“買一送三”,視覺永遠是大紅大黃的低價標簽,雖然不“高級”,但目標達成率極高。
結果導向:評價創(chuàng)意好壞的標準不是“美不美”,而是“有沒有用”。就像腦白金的廣告,很多人覺得“土”,但它20年如一日傳遞“送禮”的目標,硬是把產品刻進了消費者的年貨清單里。
二、用戶共鳴原則:別自說自話,要讓用戶“這說的就是我”
痛點直擊
“我們產品質量超好!”“我們服務行業(yè)第一!”——這類廣告用戶看了只會劃走。為什么?因為你在“自夸”,而用戶只關心“這和我有什么關系”。廣告的本質是“和用戶聊天”,聊不到對方心坎里,自然沒人理你。
核心要求
1. 先搞懂“和誰聊”:用戶是誰?他們的年齡、職業(yè)、生活場景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痛點、爽點、價值觀是什么?
舉例:江小白早期火起來,靠的就是精準抓住“年輕打工人”的情緒痛點。他們加班到深夜時,看到“人生沒有解藥,但有止痛藥”;朋友聚會時,看到“說走就走的旅行,不如說喝就喝的酒”——這些文案沒提“酒多好喝”,但用戶覺得“這品牌懂我”,自然愿意買單。
2. 用“用戶語言”溝通:別用專業(yè)術語,別說空話套話。用戶是普通人,他們習慣的是“人話”。
比如護膚品廣告,對敏感肌用戶說“采用XX專利修護成分”,不如說“換季臉紅癢?抹它,像給皮膚敷了層軟乎乎的保護膜”;對寶媽說“高效清潔配方”,不如說“孩子吃飯灑一身?一擦就干凈,再也不用天天洗圍兜”。
顯著特點
情感連接強:用戶看到廣告時,會產生“我也經歷過”“這就是我的生活”的代入感。比如去年爆火的“張同學”風格廣告,用粗糙的鏡頭、真實的農村場景拍農產品,用戶覺得“這才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比精致的棚拍更有感染力。
自帶傳播屬性:能引發(fā)共鳴的廣告,用戶會主動分享。就像蜜雪冰城的“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簡單洗腦的旋律戳中了年輕人“輕松快樂”的情緒,大家自發(fā)拍視頻、改歌詞,免費幫品牌做了傳播。
三、信息聚焦原則:少即是多,讓用戶一眼記住核心
痛點直擊
“我想把產品的10個優(yōu)點都寫上去!”——結果廣告變成“說明書”,用戶看了半天不知道重點。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尤其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你給的信息越多,用戶記住的越少。
核心要求
1. 核心信息“只說一個”:廣告里最多放1個核心賣點或1個核心主張,其他信息都是輔助。
舉例:蘋果的廣告永遠聚焦一個核心。推iPhone時,要么說“拍照超強”(比如“Shot on iPhone”系列),要么說“芯片超快”(比如“M系列芯片,性能怪獸”);推Mac時,就說“輕薄續(xù)航久”。用戶提到蘋果,就能立刻想到“創(chuàng)新”“好用”,因為信息足夠聚焦。
2. 視覺和文案“幫用戶減負”:視覺上,用大標題、清晰的主體、簡潔的配色,讓用戶一眼看到核心;文案上,用短句、口語化表達,別讓用戶“猜”。
比如杜蕾斯的廣告,視覺永遠是一個簡單的符號(比如雨傘、燈泡),文案永遠是一句話(比如“雨天,更要帶傘”),用戶不用思考就知道在說什么,還覺得“有梗”。
顯著特點
認知成本低:用戶不用花時間理解,就能get到核心信息。比如“農夫山泉有點甜”,6個字說清了“水的口感”,比“源自XX山脈,富含XX礦物質”好記100倍。
記憶點清晰:用戶看完后,能準確說出“這個廣告是賣什么的,有什么特點”。就像“怕上火喝王老吉”,核心信息只有“怕上火”和“王老吉”,幾十年過去了,用戶還是能脫口而出。
四、記憶點強化原則:不止讓用戶記住,還要“忘不掉”
痛點直擊
“用戶看了廣告,轉頭就忘了。”——這是最可惜的情況:錢花了,創(chuàng)意做了,卻沒在用戶腦子里留下痕跡。廣告的終極目標之一,是讓用戶“想到某個需求時,第一個想到你”,這就需要設計“記憶點”。
核心要求
1. 設計“獨特符號”:可以是視覺符號(logo、顏色、圖形)、聲音符號(slogan、音樂),甚至動作符號(手勢、表情),讓用戶看到/聽到/想到這個符號,就聯(lián)想到品牌。
舉例:耐克的“對勾”logo,簡單到極致,但全球用戶看到這個勾,就知道是“運動、熱血”;麥當勞的“金拱門”,紅色和黃色的組合,白天晚上都醒目,遠遠看到就知道“可以吃飯了”;還有“士力架”的“餓貨,來條士力架”,配上“變身”的動作,用戶餓的時候,自然會想到“吃士力架”。
2. 重復!重復!重復!:記憶點不是一次就能形成的,需要在不同場景、不同廣告里反復出現(xiàn),直到刻進用戶的腦子里。
比如腦白金的“今年過節(jié)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20年沒變過slogan,每年過年都播,用戶就算煩,也記住了“送禮=腦白金”;還有拼多多的“拼多多,拼多多,我和你,拼得多”,魔性的旋律重復播放,用戶想忘都難。
顯著特點
辨識度極高:即使遮住品牌名,用戶也能通過記憶點認出你。比如可口可樂的紅色瓶身+波浪紋,就算瓶子上沒字,大家也知道是可樂。
長期積累品牌資產:記憶點會隨著時間變成品牌的“無形資產”。就像“米其林輪胎人”,從1898年誕生到現(xiàn)在,這個白白胖胖的形象已經成了米其林的標志,甚至衍生出“米其林餐廳”這樣的跨界影響力。
最后想說
廣告設計創(chuàng)意的四大原則——目標導向、用戶共鳴、信息聚焦、記憶點強化,其實都在回答一個問題:“如何讓廣告在用戶心里‘生根發(fā)芽’?” 它不是讓你放棄創(chuàng)意,而是讓創(chuàng)意“落地”:先明確目標,再走進用戶,然后把核心信息講清楚,最后用記憶點讓用戶忘不掉。
下次做廣告時,不妨對照這四個原則問問自己:我的創(chuàng)意服務于目標嗎?用戶看了會有共鳴嗎?核心信息夠聚焦嗎?有沒有設計讓用戶記住的記憶點?想清楚這些,你的廣告才能真正“既叫好,又叫座”。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jsjzx/Graphic_Design/733937.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