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平面設計學什么軟件
剛接觸平面設計時,我對著網上五花八門的軟件推薦,差點直接勸退——PS、AI、CDR、Figma、Canva…光是記名字就頭大,更別說搞懂“哪個該先學”“哪個適合自己”“學了能不能接單”。后來踩了半年坑才發現:新手根本不用貪多,先吃透2-3個核心工具,就能應付80%的基礎設計需求。這篇文章就把我整理的“軟件學習清單”和避坑經驗分享出來,幫你少走彎路,快速入門。
一、3個“地基級”必學軟件:搞定80%基礎設計需求
平面設計的本質是“用視覺傳遞信息”,而軟件只是實現想法的工具。對新手來說,與其追求“全而雜”,不如先抓“核心工具”。這3個軟件,覆蓋了圖片處理、矢量設計、協作輸出三大場景,學會了基本能應對海報、logo、傳單、社交媒體圖等基礎需求。
1. Photoshop(PS):圖片處理“萬能選手”,設計入門第一課
作用:PS是Adobe家族的“老大哥”,強項是處理位圖(由像素組成的圖片,比如照片、手機拍的圖),能修圖、調色、合成、做特效,甚至能畫簡單的插畫。
適合場景:海報設計(比如用素材拼貼一張活動海報)、照片精修(電商產品圖修瑕疵)、社交媒體配圖(小紅書封面、公眾號頭圖)。
新手友好度:(功能多但常用的就那幾個,上手不難)
舉個例子:我第一次接單是幫奶茶店做朋友圈海報,客戶給了一張奶茶實拍圖(背景雜亂)和logo,用PS的“快速選擇工具”摳出奶茶,換個干凈的背景,加文字和裝飾元素,2小時就搞定了。
一句話建議:別被“PS很難”嚇到,先學“圖層、選區、蒙版、文字工具”這四個核心功能,足夠應付新手期80%的需求。
2. Illustrator(AI):矢量設計“專業選手”,logo和插畫必備
作用:和PS處理位圖不同,AI擅長做矢量圖(由數學公式構成,放大縮小都不會模糊),比如logo、圖標、插畫、字體設計。
適合場景:品牌logo設計(客戶要印在名片、廣告牌上,必須用矢量圖才清晰)、卡通插畫(線條流暢,方便修改)、印刷品排版(比如宣傳冊的文字和圖形)。
新手友好度:(比PS多了“錨點”“路徑”的概念,需要花1-2周熟悉)
舉個例子:之前幫朋友的寵物咖啡店設計logo,用AI畫了一只簡化的貓咪輪廓——用“鋼筆工具”勾路徑,調整錨點讓線條圓潤,再填充顏色。后來客戶要把logo印在3米寬的招牌上,矢量圖放大后依然清晰,要是用PS做位圖早就糊了。
一句話建議:學AI先搞懂“矢量圖vs位圖”的區別(簡單說:位圖像用樂高拼的畫,放大了會看到顆粒;矢量圖像用數學公式畫的,怎么放大都清晰),再重點練“鋼筆工具”和“形狀工具”。
3. Figma:協作與UI設計“新寵”,線上辦公必備
作用:Figma是近幾年火起來的“在線設計工具”,不用下載安裝,打開網頁就能用,最大優勢是“實時協作”(多人同時改一個文件,像在線文檔一樣方便),而且做UI設計(手機APP界面、網頁界面)特別順手。
適合場景:團隊協作項目(比如和同事一起做活動落地頁)、UI/UX設計(畫APP原型圖、按鈕圖標)、簡單的海報和社交媒體圖(內置很多免費模板,新手能快速出圖)。
新手友好度:(界面比PS/AI簡潔,操作邏輯接近日常軟件,容易上手)
舉個例子:上個月和朋友組隊參加設計比賽,我們三個人分別在不同城市,用Figma共享文件——我負責排版,她改顏色,另一個人加動畫,實時看到對方的修改,省了來回傳文件的麻煩,效率直接翻倍。
一句話建議:如果未來想做UI設計或進互聯網公司,Figma一定要學;就算只做平面設計,用它的模板快速出圖(比如小紅書封面、公眾號次條圖)也很香。
二、2個“輔助型”工具:提升效率的“小外掛”
學會上面3個核心軟件后,再搭配2個工具,能讓設計效率翻倍。這兩個工具不用“精通”,會基礎操作就行,屬于“花1小時學習,省10小時時間”的類型。
1. Canva(可畫):模板化設計“懶人神器”,新手快速出圖
作用:Canva是“模板驅動”的設計工具,內置幾十萬套免費模板(海報、PPT、邀請函、logo等),你只需要改文字、換圖片,10分鐘就能做出一張能看的圖。
適合場景:緊急出圖(比如老板突然要一張活動通知圖)、非專業設計需求(比如做個生日邀請函)、新手練手(模仿模板的排版和配色,積累設計感覺)。
新手友好度:(零門檻,會用鼠標就能做)
提醒:Canva適合“快速出圖”,但別依賴它——模板用多了會限制創意,真正的設計能力還是要靠PS/AI練。
2. Procreate(僅iPad):手繪插畫“靈感工具”,讓設計更有溫度
作用:如果你喜歡手繪風格,Procreate是iPad上的“繪畫神器”,筆刷豐富(水彩、油畫、素描都有),能畫出有質感的插畫,再導出到PS/AI里排版,讓設計更獨特。
適合場景:手繪元素設計(比如給海報畫個小插畫裝飾)、個人風格作品(比如畫一套表情包、手賬素材)。
新手友好度:(界面簡單,筆刷直接用,不用調復雜參數)
舉個例子:我之前給一個咖啡店做菜單,用Procreate畫了幾杯手繪咖啡,比用AI畫的矢量圖更有溫度,客戶特別喜歡,還加了200塊稿費。
三、新手最容易踩的3個“軟件坑”,我幫你避開
學軟件時,我走了不少彎路:比如同時學PS、AI、CDR,結果哪個都沒學好;或者只練工具操作,做出來的圖還是“丑到哭”。這3個坑,你千萬別踩——
1. “軟件越多越好”?錯!新手先聚焦1-2個工具
剛開始我覺得“軟件學得多,接單范圍廣”,結果PS學了半個月,又去學AI,接著又想試試CDR,最后PS的“蒙版”還沒搞懂,AI的“鋼筆工具”又忘了怎么用。后來才明白:設計的核心是“審美+邏輯”,軟件只是工具。與其同時學5個軟件,不如把PS和AI吃透,能獨立做出海報、logo,比“每個軟件都會一點但都不精”強10倍。
2. “只學工具操作,不學設計理論”?錯!軟件只是“畫筆”
我見過很多人PS操作很溜,能做各種特效,但做出來的海報總覺得“別扭”——文字看不清、顏色太刺眼、排版亂糟糟。這就是只學工具、不學理論的后果。軟件就像畫筆,理論才是“怎么畫畫好看”的方法。新手學軟件的同時,一定要補基礎理論:比如“排版三原則(對比、對齊、重復)”“配色技巧(鄰近色、互補色)”“字體搭配(標題用粗體、正文用宋體/黑體)”。推薦先看《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用1小時就能懂基本排版邏輯。
3. “等完全學會了再練習”?錯!邊學邊做才是最快的
我剛開始總覺得“等我把PS所有功能學會了再接單”,結果學了3個月還在看教程,一點實戰經驗都沒有。后來逼自己接了個50塊的小單(幫人做朋友圈海報),過程中遇到“怎么摳透明物體”“文字怎么排不擠”這些問題,去查教程、問大佬,反而把知識點記得更牢。設計是“動手學科”,看100個教程不如做1個作品,哪怕剛開始做的圖很丑,也比“只學不練”強。
四、3個免費學習資源,幫你少花冤枉錢
學軟件不用報幾千塊的培訓班,網上免費資源足夠新手入門。這3個渠道是我親測有效的,從基礎操作到實戰案例都有——
1. B站:免費教程“寶庫”,從入門到進階都有
B站搜“PS零基礎入門”“AI新手教程”,能找到很多優質免費課。推薦幾個UP主:
李濤PS教程:講得很細,適合完全零基礎的新手;
AI零基礎入門(UP主:設計師小川):用案例帶操作,學完就能做簡單的logo;
Figma實戰教程(UP主:Figma設計學院):從界面介紹到做一個完整的APP原型,適合想往UI方向發展的同學。
2. 站酷/Behance:模仿優秀作品,培養審美
光學軟件操作不夠,還要知道“好設計長什么樣”。站酷(國內)和Behance(國外)是設計師常用的作品平臺,每天花10分鐘看別人的海報、logo、插畫,分析“他為什么用這個顏色”“文字怎么排版的”“用了什么設計技巧”,審美會慢慢提升。新手可以從“模仿”開始:找一張喜歡的海報,用PS/AI照著做一遍,過程中會發現很多自己沒注意到的細節。
3. 設計交流群:遇到問題有人幫,還能接小單
加幾個設計新手群(QQ搜“平面設計交流群”“PS學習群”),遇到不會的操作在群里問,大佬們一般會耐心解答;群里偶爾還有人發小單(比如50-200塊的海報、logo設計),適合新手練手。我第一個單子就是在群里接的,雖然錢不多,但讓我知道“原來我學的東西真的能賺錢”,動力一下子就上來了。
最后想說:
初學平面設計,選軟件不用糾結——先學PS(處理圖片),再學AI(做矢量圖),有余力學Figma(協作和UI),搭配Canva快速出圖,足夠應對新手期的需求。記住:軟件只是工具,真正讓你脫穎而出的,是“用設計解決問題”的能力。別害怕剛開始做得不好,每個設計師都是從“丑圖”慢慢練過來的。
現在就打開B站,找個PS入門教程,跟著做一張簡單的海報吧——動手的那一刻,你就已經比90%“只收藏不行動”的人強了。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jsjzx/Graphic_Design/676138.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