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設計基礎入門怎么學
摘要: 很多人想學UI設計,卻總被“需要美術基礎”“工具太多學不會”“學完找不到工作”這些問題嚇退。其實UI設計入門沒那么難,它更像“用設計解決問題”的實用技能,而非純藝術創作。只要找對方法,零基礎也能一步步上手。這篇文章會從“搞懂UI到底是啥”“必備能力拆解”“分階段學習步驟”到“避坑指南”,手把手帶你入門,看完就能知道今天該做什么。
一、先搞清楚:你學的“UI設計”,到底是啥?
別急著下載軟件,先弄明白“UI設計”到底是做什么的——不然很容易學偏。
簡單說,UI設計=用戶界面設計,就是你手機里的APP、電腦上的網頁、智能手表的屏幕,那些按鈕、圖標、文字排版、顏色搭配,都是UI設計師的活兒。但注意:UI不只是“畫好看的圖”,核心是“讓用戶用著舒服、高效”。比如微信的“返回鍵”永遠在左上角,支付寶的“付款碼”放在首頁顯眼位置,這些看似簡單的設計,背后都是UI設計師對用戶習慣的思考。
我見過很多零基礎小白,一開始把UI當成“平面設計的分支”,天天練PS畫海報,結果學了半年還是不會做APP界面——方向錯了,努力全白費。記住:UI設計的“根”是用戶體驗,好看只是加分項。
二、零基礎入門,你真的需要“美術基礎”嗎?
這是90%新手最糾結的問題,直接說結論:不需要專業美術基礎,但需要“審美感知力”。
啥是“審美感知力”?就是能看出“這個設計舒服”“那個按鈕點起來別扭”。舉個例子:你打開一個APP,覺得“字太小看不清”“顏色太刺眼”“找個功能要翻半天”,這就是對“不好的設計”有感知;反之,用某個APP時覺得“順暢”“舒服”,就是對“好設計”的感知。這種能力不用天生,完全可以練。
怎么練?3個接地氣的方法:
1. “拆”優秀設計:每天花20分鐘,打開你常用的APP(微信、抖音、小紅書都行),隨便找個頁面,問自己3個問題:
這個頁面的“重點信息”是什么?(比如小紅書首頁的“推薦筆記”,抖音首頁的“播放按鈕”)
設計師用了什么方法突出重點?(顏色對比?位置大小?)
如果是你,會怎么改讓它更好用?(比如把“返回鍵”做大一點?)
剛開始可能說不出專業術語,沒關系,用大白話記在本子上,比如“抖音的紅色點贊按鈕很顯眼,一眼就能看到”。
“跟”優質案例:推薦3個新手能看懂的網站,不用翻墻:
站酷網:搜“UI設計”,看那些點贊高的作品,重點看“APP界面”“網頁設計”分類,別沉迷插畫(那是UI的加分項,不是必選項)。
花瓣網:搜“UI規范”,很多設計師會分享自己整理的“按鈕尺寸”“字體大小”“配色方案”,直接保存下來當參考。
微信設計中心:微信官方出的《微信設計規范》,免費看!里面詳細講了“按鈕該多大才好按”“文字用什么字體清晰”,新手直接照著學,不會出錯。
“抄”簡單作品:別害怕“抄”,這是最快的入門方法。找一個簡單的頁面(比如天氣APP首頁),用手機截圖,然后對著畫:先畫框框(布局),再填內容(文字、圖標),最后調顏色。不用追求“一模一樣”,重點是練“對齊”“間距”“比例”這些基本功——就像學寫字先描紅,描多了自然知道怎么下筆。
三、工具不用學太多,先搞定這1個就夠了
很多人一開始就被“PS、AI、Figma、Sketch、Axure”這些軟件名嚇住,其實完全沒必要。零基礎入門,先學Figma,足夠用了。
為啥是Figma?
免費:個人版完全免費,功能夠新手用,不用糾結破解版。
簡單:界面比PS清爽,沒有那么多復雜功能,新手半天就能上手。
實用:做APP、網頁界面,畫圖標、按鈕,甚至簡單的交互原型(比如點擊按鈕跳轉頁面),Figma都能搞定。
Figma入門3步走(親測7天能上手):
1. 前3天:熟悉界面,搞定“基本功”
打開Figma官網,注冊賬號后,先別著急做作品,花1小時把界面摸清楚:左邊是“工具欄”(選框、畫筆、文字工具這些),右邊是“屬性面板”(調顏色、大小、對齊方式)。
然后學3個核心功能:
“框架”工具(F鍵):做APP界面必須用,直接選“iPhone 14”尺寸,不用自己算像素。
“組件”功能(Ctrl+G):把重復的元素(比如按鈕、輸入框)做成組件,改一個就能全頁面同步,效率翻倍。
“自動布局”(Shift+A):讓元素自動對齊、調整間距,新手再也不用手動挪像素了。
中間3天:跟著教程做1個“完整小項目”
別找那種“3小時做個復雜APP”的教程,新手hold不住。推薦做“個人簡歷網頁”或“簡單天氣APP”,步驟少、目標明確。
我帶過的學員,第一次做項目都選“天氣APP首頁”:包含標題欄(城市名稱、日期)、天氣狀態區(溫度、天氣圖標)、未來幾天預報區(日期、溫度、圖標)。跟著教程一步步畫,重點學“怎么排布局”“怎么選顏色”“怎么讓頁面看起來不擠”。
第7天:自己改一改,加入“個人想法”
教程做完后,別停!試著改一改:把天氣圖標換成自己畫的(哪怕很簡單),把背景色換成你喜歡的顏色,調整一下文字大小。這一步很重要——模仿是為了學習,改動能幫你理解“為什么這么設計”。
四、3個階段,從“入門”到“能接簡單活”
UI設計入門不是“一口氣吃成胖子”,分階段走,每個階段有明確目標,才不會迷茫。
階段1:基礎期(1-2個月)—— 能做出“看得過去的界面”
目標:掌握Figma基本操作,能獨立完成1個簡單APP的首頁設計(比如計算器、待辦清單)。
重點學:
布局:怎么用“網格”讓頁面整齊(推薦看《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里面的“對齊、對比、重復、親密性”原則,新手必看)。
配色:別憑感覺亂配,先學“鄰近色”“對比色”(用“Coolors”這個網站,輸入一個顏色,自動生成配色方案,直接抄作業)。
字體:手機APP常用“思源黑體”“蘋方”,網頁常用“微軟雅黑”“阿里巴巴普惠體”,別用太花里胡哨的字體(新手容易踩坑:用藝術字做正文,看不清)。
階段2:進階層(2-3個月)—— 理解“設計背后的邏輯”
目標:知道“為什么這么設計”,能根據用戶需求改界面。
重點學:
用戶思維:比如設計“老年人APP”,文字要大、顏色要對比強(紅配綠雖然丑,但老年人看得清);設計“兒童APP”,按鈕要大、反饋要夸張(點擊有動畫、音效)。
交互邏輯:比如“注冊頁面”,手機號輸入框要提示“請輸入11位手機號”,密碼框要點“眼睛”才能看明文,這些都是基本的交互邏輯(推薦看《簡約至上》,講怎么把復雜功能變簡單)。
規范意識:每個公司的APP都有“設計規范”(比如按鈕圓角統一8px,標題文字大小20px),自己做項目時,也試著寫一份簡單規范(用Excel列出來:按鈕尺寸、顏色值、字體大小),養成好習慣。
階段3:實戰期(3-6個月)—— 積累作品集,能接簡單單
目標:有3-5個完整項目(APP、網頁都行),能應對基礎的設計需求。
怎么做:
臨摹真實項目:找大廠的設計規范(比如微信、支付寶的設計中心),照著做一個“高仿版”,重點練細節(比如按鈕的“點擊態”“禁用態”怎么設計)。
做“虛擬項目”:比如“為寵物醫院設計一款預約APP”,自己設定用戶需求(寵物主人想快速預約、看醫生介紹),然后一步步做原型、畫界面、寫設計說明。
接單練手:去“豬八戒網”“淘寶”接低價單(50-200元),別嫌錢少,重點是體驗“和客戶溝通需求”“改稿”的過程——真實工作中,改稿是常態,早點適應沒壞處。
五、新手最容易踩的3個坑,避開就能少走半年彎路
“沉迷工具,忽略邏輯”
見過有人PS、AI、Figma全會,但讓他設計一個“外賣APP的結算頁面”,連“地址、商品、價格、支付方式”這些核心信息都排不明白。記住:工具是筆,邏輯是腦子,筆再好,沒腦子也寫不出好文章。
“只看不動,眼高手低”
天天刷站酷、Dribbble,覺得“這些設計我也會”,但一動筆就畫歪、對不齊。設計是手藝活,看100個案例,不如動手做1個。哪怕畫得丑,也要做完,做完才能發現問題(比如“這個按鈕太小,手指點不到”)。
“迷信‘速成’,想一步到位”
別信“30天學會UI,月入過萬”的廣告。UI設計入門不難,但想做好,至少需要半年到1年的積累。慢就是快,把基礎打牢(布局、配色、邏輯),后面學動效、3D這些加分項才會輕松。
最后想說:UI設計是個“越練越香”的技能,剛開始可能覺得難,但每完成一個小項目,每改好一個細節,都會有成就感。別害怕“我是零基礎”,大家都是從“畫歪按鈕”開始的。今天就打開Figma,試著畫一個最簡單的“登錄按鈕”吧——開始了,就比停在原地強。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jsjzx/Graphic_Design/640630.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