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照片
你是不是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旅行時拍了幾百張照片,回家翻相冊卻發現沒幾張能發朋友圈?要么是光線太暗臉黑成碳,要么是背景里突然闖入路人甲,要么就是自己表情管理失敗變成表情包……其實這些問題根本不用愁,掌握幾個PS核心技巧,就能讓廢片秒變大片。今天就手把手教你從修圖小白到朋友圈點贊收割機,全程干貨無廢話,看完就能上手操作。
一、為什么別人的照片總能"自帶濾鏡"?
上周閨蜜發來一組海邊度假照,碧海藍天配上她的笑容,評論區直接炸鍋。我點開原圖一看差點笑出聲——實際拍攝時陰天灰蒙蒙,她的臉被風吹得皺成一團,身后還有幾個游客亂入。"你這是換了個星球度假吧?"她神秘兮兮地說:"秘密武器就是PS的Camera Raw濾鏡,5分鐘搞定光影魔術。"
其實90%的人對PS都有誤解,覺得它是專業設計師的專利,普通人學不會也用不上。但真相是,現在連明星工作室修圖都在用簡化流程,我們日常修圖根本不需要掌握復雜的圖層蒙版,只要抓住"光影調整、瑕疵修復、色彩優化"三個核心步驟,手機APP都能實現80%的效果。
二、修圖前必須知道的"黃金法則"
1. 永遠保留原圖!永遠保留原圖!永遠保留原圖!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新手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直接在原圖上修改,修壞了哭都來不及。正確做法是:用PS打開照片后,按Ctrl+J復制一層(或者在手機修圖APP里找到"復制圖層"功能),所有操作都在新圖層上進行。這樣既能隨時對比效果,不滿意還能刪掉重來。
2. 修圖是"還原美"不是"換張臉"
上次幫媽媽修旅游照,她非讓我把皺紋全部磨掉,結果修完像個充氣娃娃。其實高級的修圖是讓照片看起來像沒修過,但就是更好看了。記住三個不:不過度磨皮、不強行液化、不濫用濾鏡。保留真實感的照片才更有溫度。
三、3個救命技巧,廢片搶救全靠它
(一)拯救暗黃照片:曲線工具是神來之筆
痛點場景:餐廳吃飯拍美食,燈光太黃導致食物看起來像剩菜;逆光拍照人臉黑成剪影。
操作步驟:
1. 打開PS,復制圖層(Ctrl+J)
2. 頂部菜單欄找到"圖像-調整-曲線"(快捷鍵Ctrl+M)
3. 曲線面板里,把中間的線條往上拉一點(提亮整體),再在暗部區域點一下往下壓(保留細節)
4. 如果還是偏黃,就點擊曲線面板里的"藍通道",同樣把線條往上拉,黃色會被中和
新手誤區:直接用亮度對比度調整,結果亮部過曝一片慘白。曲線工具的好處是可以精確控制明暗區域,就像給照片"局部打光"。我閨蜜上次把逆光剪影照修成了夕陽氛圍感大片,就是靠曲線工具救回來的。
(二)告別路人甲:5秒清除背景雜物
痛點場景:景區拍照身后全是人;墻上有難看的污漬;照片里不小心拍到垃圾桶。
操作步驟:
1. 左邊工具欄選擇"污點修復畫筆工具"(長得像創可貼那個圖標)
2. 調整畫筆大小(括號鍵[ ]可以縮放),比要去除的雜物大一圈就行
3. 直接點擊雜物,PS會自動計算周圍像素進行填充
進階技巧:遇到復雜背景(比如欄桿后的路人),可以先用"套索工具"圈出大致范圍,再按Shift+F5選擇"內容識別"填充,成功率會更高。上次我幫同事修故宮照片,用這個方法把十幾個人從太和殿前"請"走了,她發朋友圈時大家都問是不是包場了。
(三)膚色優化:通透感秘訣在這里
痛點場景:臉上有痘印斑點;膚色不均像調色盤;磨皮后像塑料假臉。
正確流程:
1. 先用"修補工具"圈出明顯瑕疵(痘印、斑點),拖到干凈皮膚處復制
2. 頂部菜單"濾鏡-模糊-表面模糊",半徑10-15像素,閾值15-20(數值根據照片調整)
3. 按住Alt鍵點擊圖層面板底部"添加蒙版",用白色畫筆在需要磨皮的區域涂抹
這個方法被美妝博主稱為"保留肌理磨皮法",既能去除瑕疵又不會把皮膚磨得像瓷磚。記住:好皮膚是有毛孔和質感的,過度磨皮反而顯假。我表妹用這個技巧修證件照,連民政局工作人員都夸照片拍得自然。
四、手機修圖也能出大片?這3個APP必須擁有
不是所有人都有電腦版PS,其實手機修圖APP已經足夠應對日常需求。推薦三個我私藏的修圖神器,操作比PS簡單10倍,效果卻不相上下:
1. Snapseed(免費)
谷歌出品的修圖神器,曲線、修復、局部調整功能一應俱全。最絕的是"修復工具",去除路人比PS還方便,放大照片后用手指涂抹就能擦掉雜物。我每次旅行發朋友圈,先用它調光影再發圖。
2.醒圖(美顏神器)
專為人像優化的APP,"原生模式"磨皮特別自然。重點推薦"妝容筆"功能,可以給照片補口紅、畫眼影,手殘黨也能秒變美妝博主。閨蜜結婚時用它給伴娘團修圖,每個人都美得像自己又比本人好看。
3. VSCO(濾鏡王者)
想要高級感濾鏡就選它,C系列和F系列濾鏡特別適合日常照片。但千萬別直接套用濾鏡參數,記得降低"強度"到30%-50%,再手動調整曝光和對比度,不然會顯得很刻意。
五、高手都在偷偷用的3個審美技巧
1. 三分構圖法裁剪
打開照片先別急著調色,裁剪一步就能讓畫面變高級。想象把照片分成九宮格,把主體放在交叉點上(比如人物的眼睛、建筑的頂點)。手機修圖APP里都有"網格線"功能,開啟后對著裁剪就行。
2. 統一色調更高級
朋友圈九宮格看起來亂,往往是因為每張照片色調不一樣。可以用"色溫"工具統一色調:暖色調(數值往黃色調)適合美食、復古風;冷色調(往藍色調)適合風景、ins風。上次我把旅行照片統一調成青橙色,點贊量直接翻倍。
3. 留白產生高級感
有時候畫面太滿反而不好看,裁剪時大膽裁掉多余元素。比如拍美食時只留盤子和部分桌面,拍人像時切掉半個肩膀,適當留白能讓照片呼吸感更強。這招是跟攝影大師學的,簡單卻超級有效。
六、這些坑千萬別踩!新手修圖避坑指南
濾鏡疊加災難:用了VSCO濾鏡又加醒圖濾鏡,結果顏色臟成一團。記住一次只用一種濾鏡,然后手動微調參數。
瘦臉過度:把臉推成錐子臉,結果脖子和身體脫節。液化工具調整時,放大照片慢慢推,隨時對比原圖。
忽視細節:磨皮美白一條龍,結果牙齒比臉還黃。修完整體記得檢查細節:牙齒美白、眼球提亮、衣服褶皺。
盲目跟風調色:看到別人調莫蘭迪色好看就照搬,結果自己的照片變成"發霉色"。調色要根據照片本身光線和內容來定,沒有萬能參數。
修圖就像化妝,最高境界是"自然美"——別人覺得你好看,卻說不出哪里變了。現在打開你的相冊,找出那張被嫌棄的"廢片",跟著上面的步驟試試看。其實每個人都能成為修圖高手,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多練習幾次就能熟能生巧。下次發朋友圈,讓大家都來問你:"到底用了什么神仙濾鏡?"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jsjzx/Graphic_Design/219048.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