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的基本要素-標識符是什么-注釋介紹
剛學Java時,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些問題:寫代碼時變量名隨便起,過兩天自己都忘了啥意思;好不容易寫好的邏輯,沒加注釋,同事接手時一臉懵;或者定義類名時不小心用了Java的關鍵字,編譯器報錯半天找不出原因?其實,這些坑大多和Java的兩個基本要素有關——標識符和注釋。它們就像代碼的“臉面”和“說明書”,看似基礎,卻直接決定了代碼的可讀性、可維護性,甚至團隊協作效率。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把這兩個“基本功”徹底講透,從定義到規則,從規范到避坑,讓你寫出的Java代碼既“規矩”又“貼心”。
一、Java基本要素:為什么標識符和注釋是“地基”?
Java作為一門嚴謹的編程語言,就像蓋房子——語法規則是鋼筋水泥,保證結構穩定;而標識符和注釋,就是門窗和說明書,決定了這棟“房子”好不好用、容不容易住。
你想啊,寫代碼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哪怕是自己寫的程序,過一個月回頭看,要是變量名叫“a”“b”“c”,方法名叫“doSomething”,沒有一句注釋,你能保證一眼看懂當時的邏輯嗎?更別說團隊協作時,別人接手你的代碼,光是猜“這個shuju變量到底存的是用戶數據還是訂單數據”就得花半天。
所以,標識符(給代碼元素“起名字”)和注釋(給代碼“寫說明”),看似是Java基礎中的基礎,卻是區分“能寫代碼”和“會寫好代碼”的關鍵。接下來,咱們逐個拆解,先從“給代碼起名字”的標識符開始。
二、標識符:給Java代碼“起名字”的學問
2.1 標識符到底是什么?—— 代碼世界的“身份證”
簡單說,標識符就是Java中給變量、類、方法、接口、常量等元素起的名字。比如你定義一個變量int age = 18;,這里的“age”就是標識符;創建一個類public class Student {},“Student”也是標識符。
你可以把標識符理解成代碼世界的“身份證”——每個元素都得有個獨特的名字,編譯器才能認出它,我們寫代碼時才能調用它。沒有標識符,Java就像一個沒有名字的世界,變量和方法全是“無名氏”,根本玩不轉。
2.2 命名規則:這些“紅線”絕對不能踩
Java對標識符的命名有嚴格的規則,違反了編譯器會直接報錯。剛開始學的時候,很多人就是因為不小心踩了這些“紅線”,調試半天找不到問題。記好這幾條,基本能避開90%的錯誤:
規則1:只能用這4類字符,其他的都不行
標識符只能由字母(A-Z、a-z)、數字(0-9)、下劃線(_)、美元符號($) 組成。注意,這里的“字母”包括中文、日文等Unicode字符(比如“變量名”也能當標識符),但強烈不建議用非英文字符——你寫個int 年齡 = 18;,編譯器能跑,但同事看到可能會想“這寫的啥玩意兒”。
錯誤例子:int my-name = 10;(有連字符“-”,不行)、String user@name = "張三";(有@符號,不行)。
規則2:不能以數字開頭,必須以字母、下劃線或美元符號開頭
比如int 123age = 20;會報錯,但int age123 = 20;(數字在中間或結尾)就沒問題。
規則3:不能用Java的關鍵字和保留字
Java有50多個關鍵字(比如int、class、if、for)和2個保留字(goto、const),這些是Java“預留”的,專門用來表示語法結構,不能當標識符。
舉個經典錯誤:int int = 5;(用int當變量名,編譯器直接紅)、class Class {}(用Class當類名,雖然Class不是關鍵字,但它是Java的內置類名,也不建議用,容易混淆)。
規則4:區分大小寫,“Age”和“age”是兩個不同的標識符
Java是大小寫敏感的,int Age = 18;和int age = 20;是兩個完全獨立的變量。剛開始容易在這里翻車,比如定義了String Name = "張三";,后面調用時寫成System.out.println(name);,編譯器會提示“找不到符號name”。
2.3 命名規范:不止“不報錯”,更要“看得懂”
規則是“底線”,規范是“追求”。符合規則的標識符能讓代碼跑起來,但符合規范的標識符才能讓代碼“活”起來——別人(包括未來的你)一看就知道這是啥,不用猜。行業里通用的命名規范,主要有這么幾條,記好能少走很多彎路:
規范1:見名知意,別搞“暗號”
這是最重要的一條!標識符的名字要直接反映它的含義。比如存用戶年齡,就叫age,別叫a;存訂單金額,就叫orderAmount,別叫num1。
反面例子:int x = 2023;(x是啥?年份?數量?誰知道)、String s = "李四";(s是用戶名?地址?猜半天)。
規范2:不同元素用不同的“命名風格”,別混著來
Java里不同的元素(類、方法、變量、常量)有約定俗成的命名風格,就像不同職業穿不同的衣服,一眼就能區分:
類和接口:用“大駝峰命名法”(UpperCamelCase),首字母大寫,每個單詞首字母也大寫。比如Student、UserService、List(接口)。
變量和方法:用“小駝峰命名法”(lowerCamelCase),首字母小寫,后面單詞首字母大寫。比如userName、getAge()、calculateTotal()。
常量:用“全大寫+下劃線分隔”(UPPERSNAKECASE),所有字母大寫,單詞之間用下劃線隔開。比如MAX_SIZE、PI(圓周率)、DB_URL(數據庫地址)。
錯誤示范:class student {}(類名用了小寫,不符合大駝峰)、int MaxAge = 100;(變量用了大駝峰,應該用小駝峰)、public static final int maxCount = 10;(常量沒全大寫,應該是MAX_COUNT)。
規范3:別用拼音,更別用拼音+英文的“雜交體”
很多初學者習慣用拼音命名,覺得“方便”,比如String xingming = "張三";(姓名)、int shuliang = 10;(數量)。但拼音的可讀性比英文差遠了——“shuliang”和“quantity”,哪個一看就知道是“數量”?更別搞“雜交體”,比如String userMingzi = "李四";(user+名字),簡直是“代碼災難”。
實在不知道英文單詞?打開翻譯軟件查一下,花10秒鐘,能讓你的代碼可讀性提升10倍。
2.4 避坑指南:這些“小細節”最容易翻車
哪怕記住了規則和規范,實際寫代碼時還是可能踩坑。分享幾個我剛學Java時掉過的坑,幫你提前避雷:
別用“l”(小寫L)和“O”(大寫O)當變量名:int l = 1;(看起來像數字1)、int O = 0;(看起來像數字0),調試時眼睛都要看花。
別起太長的名字:見名知意不代表越長越好,比如int theNumberOfStudentsInClass = 30;(班里學生數量),可以簡化成studentCount,簡潔又清晰。
避免和Java庫中的類名重復:比如你自己寫一個String類,雖然語法上可能不報錯,但調用時會和Java自帶的java.lang.String沖突,直接亂套。
三、注釋:給代碼“寫說明書”,不止“解釋”這么簡單
說完“起名字”,再聊聊“寫說明”——注釋。如果說標識符是代碼的“臉面”,那注釋就是代碼的“靈魂”。它不影響程序運行(編譯器會忽略注釋),但能讓別人(和未來的你)明白代碼“為什么這么寫”“邏輯是什么”。
3.1 注釋到底有什么用?—— 不止“解釋代碼”
很多人覺得注釋就是“解釋一下這行代碼干了啥”,比如i++; // i加1——這純屬浪費時間!好的注釋,作用遠不止于此:
解釋“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代碼本身已經告訴我們“是什么”(i++就是i加1),但“為什么要加1”(比如“因為用戶點擊了一次按鈕,所以計數器加1”)才需要注釋。
調試代碼:不確定某段代碼是否有問題時,可以暫時注釋掉,看程序運行結果,快速定位bug(比刪除代碼再恢復方便多了)。
生成API文檔:用文檔注釋(后面會講)可以自動生成JavaDoc文檔,比如Java官方的API文檔,就是這么來的。
團隊協作“潤滑劑”:接手別人的代碼時,有注釋的代碼能節省50%以上的理解時間;你寫的代碼給別人時,注釋就是“禮貌”的體現。
3.2 注釋的3種類型:什么時候用哪種?
Java有3種注釋方式,各有各的用法,別混著用:
單行注釋:// 這是單行注釋
用兩個斜杠//開頭,后面的內容都是注釋,只對當前行有效。適合簡短的說明,比如解釋單個變量的含義、某行代碼的作用。
例子:
java
int age = 18; // 用戶年齡,從數據庫查詢得到
多行注釋:/ 這是多行注釋 /
用/開頭,/結尾,中間可以寫多行內容。適合對一段代碼(比如一個方法、一個邏輯塊)進行說明。
例子:
java
/
計算兩個數的和
參數a:第一個加數
參數b:第二個加數
返回值:a和b的和
/
public int add(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注意:多行注釋不能嵌套!比如/ 外層注釋 / 內層注釋 / /會報錯,編譯器會把第一個/當成結束符,后面的內容就亂了。
文檔注釋:/ 這是文檔注釋 /
用/開頭,/結尾,是一種特殊的多行注釋,專門用來生成JavaDoc文檔。可以包含標記(比如@param描述參數、@return描述返回值、@author描述作者),IDE(比如IDEA)會自動識別并提示。
例子:
java
/
計算兩個整數的乘積
@author 張三
@param a 第一個乘數
@param b 第二個乘數
@return 兩個數的乘積,如果乘數為0則返回0
/
public int multiply(int a, int b) {
if (a == 0 || b == 0) {
return 0;
}
return a b;
}
在IDEA中,把鼠標放在方法名上,會自動顯示文檔注釋的內容,非常方便。
3.3 注釋的“避坑指南”:這些錯誤別再犯了
注釋雖然簡單,但寫不好反而會幫倒忙。分享幾個常見的“注釋坑”:
坑1:不寫注釋,覺得“我自己看得懂”
剛學Java時,我也覺得“代碼這么簡單,還用寫注釋?”結果過了一個月,回頭看自己寫的排序算法,盯著int te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emp;半天,才想起來“哦,這是交換元素啊”。后來養成寫注釋的習慣,哪怕是簡單的邏輯,也會寫一句“交換i和j位置的元素”,效率高多了。
坑2:注釋和代碼“脫節”,改了代碼忘了改注釋
比不寫注釋更可怕的是“錯誤的注釋”。比如原來代碼是int max = 100; // 最大數量為100,后來需求改了,max變成200,但注釋沒改,別人看到注釋會以為還是100,直接被誤導。改代碼時,一定要同步改注釋,這是基本的職業素養。
坑3:注釋太冗余,“廢話”比代碼還多
比如:
java
int i = 0; // 定義一個整數變量i,初始值為0
i++; // 將i的值加1
這種注釋純屬浪費時間,代碼本身已經說清楚了,注釋反而影響閱讀。好的注釋是“點睛”,不是“畫蛇添足”。
四、標識符和注釋:好代碼的“黃金搭檔”
標識符和注釋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好的標識符能減少注釋的需求——如果變量名叫userAge,誰都知道是“用戶年齡”,根本不用注釋;必要的注釋能補充標識符的不足——比如一段復雜的業務邏輯,光靠方法名calculateOrderPrice()可能不夠,需要注釋說明“這里包含優惠券抵扣、會員折扣、運費計算等規則”。
舉個例子,看看規范的標識符+注釋是什么樣的:
/
用戶服務類,處理用戶相關的業務邏輯
@author 開發者小明
/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 最大用戶名長度(數據庫字段限制)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USERNAME_LENGTH = 20;
/
檢查用戶名是否合法
@param username 待檢查的用戶名
@return true:合法,false:不合法(為空或長度超過MAX_USERNAME_LENGTH)
/
public boolean isValidUsername(String username) {
// 用戶名不能為空,且長度不能超過最大限制
if (username == null || username.length() > MAX_USERNAME_LENGTH) {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
``
類名UserService(大駝峰)、方法名isValidUsername(小駝峰)、常量MAXUSERNAMELENGTH`(全大寫+下劃線),標識符清晰;文檔注釋說明類和方法的作用,單行注釋解釋關鍵邏輯,一目了然。這樣的代碼,誰看了不夸一句“專業”?
寫在最后
標識符和注釋,看似是Java最基礎的東西,卻直接決定了代碼的“氣質”。剛開始學的時候,可能覺得“能跑起來就行”,但真正寫過幾個項目就會發現:規范的命名和清晰的注釋,是提升開發效率、減少bug、促進團隊協作的“隱形功臣”。
別小看這些“基本功”,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下次寫Java代碼時,先想想“這個變量名別人能看懂嗎”“這段邏輯需要加注釋嗎”,堅持下去,你寫的代碼會越來越“漂亮”。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fangfa/738799.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