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家具怎么和顧客溝通-溝通技巧-交流方法
剛做家具銷售那兩年,我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產品賣點倒背如流,材質工藝講得清清楚楚,可顧客要么聽完就走,要么轉了兩圈說“再看看”。后來跟著店里的銷冠學了半年才發(fā)現:賣家具的溝通,根本不是“介紹產品”,而是“幫顧客搭一個家”。你說的話能不能說到顧客心坎里,決定了他是“隨便逛逛”還是“非買不可”。今天就把這些年總結的溝通技巧掰開揉碎了講,從開場到成交,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給你實在的方法和例子,看完就能用。
一、溝通前:3秒看穿顧客“真實需求”,別等顧客開口你就贏了
很多銷售見了顧客就問“您想看點什么?”,顧客十有八九回“隨便看看”。不是顧客不想說,是你沒給機會讓他“有話可說”。真正的溝通從顧客進門那一刻就開始了——觀察3個細節(jié),提前預判他的需求,比盲目開口有效10倍。
1. 看“攜帶物品”:精準型還是閑逛型?
手里拿著戶型圖、卷尺的顧客,大概率是“精準買家”:家里正在裝修,尺寸、風格都有明確想法,你得重點聊“尺寸是否合適”“風格是否搭裝修”。比如可以說:“您帶了卷尺,是在糾結這款衣柜能不能放進主臥吧?我?guī)湍苛可疃龋倏纯茨鷳粜蛨D上的預留空間,剛好這款是推拉門,比平開門省30公分空間呢。”
推著嬰兒車、帶老人來的顧客,核心需求是“安全”“舒適”:孩子可能會啃咬家具,老人需要坐臥方便。你可以主動說:“這款兒童床的邊角都是圓弧設計,您看(用手摸一下),一點不硌手,而且漆是水性漆,聞著沒味道,孩子用著放心。”
2. 看“停留重點”:他關注的是“顏值”還是“實用”?
顧客進店后第一眼停在哪,基本就能看出他的偏好。
盯著沙發(fā)顏色、餐桌造型看半天的,是“顏值黨”:你得重點說設計理念,比如“這款沙發(fā)的莫蘭迪灰,是今年最火的‘松弛感’色系,配您家的原木風裝修,整個客廳都會顯大又高級”。
反復摸面料、按床墊彈性的,是“實用派”:直接講材質優(yōu)勢,“這款床墊的彈簧是獨立袋裝的,您翻身的時候旁邊人基本感覺不到動靜,特別適合和老人、孩子一起睡”。
3. 看“同行人”:誰是“拍板的人”?
夫妻一起來的,別光顧著跟老公聊材質——大概率是老婆決定“買不買”,老公決定“花多少錢”。可以先問老婆:“您家裝修是偏簡約還是溫馨呀?我看您剛才摸這款絨布沙發(fā),是不是喜歡這種暖暖的感覺?”再轉頭跟老公說:“這款沙發(fā)框架是實木的,能用10年以上,算下來每天才幾塊錢,性價比特別高。”
二、溝通中:3個“反套路”技巧,讓顧客覺得“你比他還懂家”
很多銷售怕顧客不買,拼命說“我們的產品多好多好”,結果顧客越聽越煩。其實顧客買家具,買的不是“沙發(fā)、床、衣柜”,而是“在這個家里怎么生活”。用“場景化溝通”代替“推銷式介紹”,讓他在你描述的畫面里“住進去”,成交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1. 把“介紹產品”變成“幫他算賬”:用“生活場景”讓價格變“值得”
顧客最關心的永遠是“這錢花得值不值”。與其說“這款餐桌3999元”,不如告訴他“這張餐桌您用10年,每年399元,平均每天1塊多,卻能讓您和家人每天3次圍坐在一起吃飯——周末孩子在上面寫作業(yè),您在旁邊看書,這不只是一張餐桌,是家里的‘情感中心’啊。”
之前有個顧客糾結買1.5米還是1.8米的床,我沒直接說尺寸,而是問:“您家臥室放完床,過道還剩多少空間?如果選1.8米,您晚上起夜不用側著身子走;而且以后有孩子了,偶爾跟你們睡也不擠——現在多花幾百塊,未來10年都不用換床,多劃算。”顧客當場就定了1.8米的。
2. 遇到“糾結型顧客”:用“二選一”代替“開放式提問”,幫他“做決定”
“您喜歡布藝還是皮質沙發(fā)?”這種問題等于把難題丟給顧客。不如直接給出兩個選項,幫他縮小范圍。比如:“我看您家是現代風裝修,這兩款沙發(fā)都挺搭的——左邊這款科技布的,防刮耐磨,家里有寵物也不怕;右邊這款絨布的,摸著特別舒服,冬天坐不冰。您平時更在意‘好打理’還是‘舒適度’?”
記住:顧客不是怕選,是怕選錯。你幫他把“復雜選項”變成“明確需求”,他反而會覺得你專業(yè)。
3. 主動說“缺點”:真誠比“完美推銷”更打動人
沒有完美的家具,與其等顧客發(fā)現缺點,不如你主動說出來,還能順便突出優(yōu)點。比如賣實木家具時,可以說:“這款書桌是純實木的,優(yōu)點是環(huán)保、耐用,但有個小‘特點’——因為木頭會呼吸,夏天潮濕可能會有點變形,不過您放心,我們做了防變形處理,而且這種自然的紋理變化,用久了反而有‘家的溫度’,不像板材家具,用幾年就舊得沒法看。”
上次有個顧客本來嫌實木家具“嬌貴”,聽完這話反而說:“對,我就討厭板材那種冷冰冰的感覺,有點變形才真實,就像家里的老物件,越用越有感情。”
三、面對“難搞顧客”:3類典型場景的應對話術,別讓溝通卡殼
不是所有顧客都“好說話”——有的全程不吭聲,有的問東問西就是不買,有的還會拿別家產品來壓價。這時候別慌,用對方法,“難搞顧客”也能變成“回頭客”。
1. 遇到“沉默型顧客”:別追問“您想看什么”,用“低壓力互動”打破尷尬
沉默的顧客不是不想買,是怕被“推銷”。你可以先遞杯水,然后說:“您慢慢看,我不打擾您。這款沙發(fā)是我們今年賣得最好的,很多年輕人喜歡它的‘懶人設計’——靠背能調節(jié),您累了可以半躺著玩手機,我給您演示一下?(邊說邊輕輕調節(jié)靠背)您坐上去試試,感受下高度合不合適,不合適我再給您推薦別的款。”
重點是:用“行動”代替“語言”,讓他覺得“不買也沒關系,試試不花錢”,放松警惕后自然會開口。
2. 遇到“對比型顧客”:別說“他家不如我們好”,用“差異點”突出價值
顧客說“隔壁家同款沙發(fā)比你便宜500塊”,千萬別急著反駁“他家材質差”。可以說:“您說的那家我知道,他們確實有款類似的。不過您仔細看(拿起面料小樣),我們這款用的是600D加密科技布,耐磨次數是國家標準的3倍,用5年都不容易起球;而且我們的海綿是高密度回彈棉,您坐下去(示范),3秒就能彈回來,久坐不塌陷——您買家具是用10年的,差500塊但多3年壽命,其實更劃算對不對?”
記住:顧客要的不是“最便宜”,是“最值得”,幫他算清“長期賬”,價格就不是問題了。
3. 遇到“猶豫型顧客”:別催“今天定有優(yōu)惠”,用“損失感”代替“緊迫感”
“今天不定優(yōu)惠就沒了”會讓顧客覺得你在逼他。不如說:“這款床是設計師聯名款,廠里每個月只生產20張,現在店里只剩最后2張了。剛才有個顧客也看中了,說明天帶家人來定——您要是喜歡,我可以先幫您留到明天下午,要是過了時間被別人定走,下次補貨就得等下個月了。”
人對“失去”的恐懼,遠大于“得到”的欲望,適當制造“稀缺感”,但別夸大其詞,否則會失去信任。
四、溝通后:3個“小動作”,讓顧客記住你,下次還來
成交不是結束,是下次溝通的開始。很多銷售以為顧客付了錢就完事了,其實做好“售后溝通”,能讓老顧客帶新顧客,比開發(fā)新客戶省力10倍。
1. 送貨前:發(fā)一條“細節(jié)提醒”,讓他覺得“你比他還細心”
家具送到家前一天,發(fā)消息說:“王姐,明天師傅10點到您家送沙發(fā),記得把樓道和客廳的雜物稍微挪一下,方便師傅搬運;另外沙發(fā)腳是可調節(jié)的,要是地面不平,師傅會幫您調平穩(wěn),您放心~” 顧客會覺得你特別靠譜,甚至會主動跟鄰居夸你。
2. 使用后:1周內回訪,問“體驗”而不是“滿不滿意”
別問“沙發(fā)用著還行嗎?”,顧客大概率說“還行”。可以問:“張哥,上周買的床墊睡了一周,早上起來腰還酸嗎?我之前跟您說的‘睡前把枕頭墊在膝蓋下’的方法,試了沒?” 顧客會覺得你真的關心他的使用體驗,而不是只關心賣貨。
3. 節(jié)日時:發(fā)“非推銷”祝福,刷存在感但不打擾
過年過節(jié)發(fā)消息,別說“店里有活動快來買”,可以說:“李姐,中秋快樂呀~ 上次您說喜歡我們家的原木風,最近到了幾款新的實木小邊幾,特別適合放陽臺喝茶,發(fā)幾張照片給您看看(附3張實拍圖),您要是覺得好看,有空來店里摸摸質感,不買也沒關系~” 這樣既讓顧客知道有新品,又不反感,反而會覺得你懂她的喜好。
其實做家具銷售久了會發(fā)現,溝通的本質不是“說服”,而是“共情”——你得讓顧客覺得“你懂他想要的家是什么樣的”,甚至比他自己還懂。記住:顧客買的不是家具,是對“家”的期待,你的話能幫他把期待變成現實,他自然會選擇你。
最后想說,技巧只是“術”,真誠才是“道”。偶爾說錯話沒關系,忘記賣點也沒關系,只要你真心站在顧客的角度想問題,他一定能感受到。畢竟,家是最溫暖的地方,賣家具的人,也該帶著溫度溝通啊。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fangfa/724121.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