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哪所學校的游戲設計專業比較好
摘要
英國的游戲設計專業在全球認可度極高,不僅因為其深厚的創意產業積淀,更在于院校能將藝術設計、技術開發與商業思維深度融合。如果問哪所學校最好,其實沒有絕對答案——倫敦藝術大學(UAL)適合追求藝術敘事與視覺表達的學生,愛丁堡大學適合技術與理論并重的“學術派”,提賽德大學是實踐資源“天花板”,金斯頓大學擅長獨立游戲與交互設計,伯恩茅斯大學則在行業合作上獨樹一幟。選校的關鍵,是先明確自己想做“游戲藝術家”“技術開發者”還是“獨立制作人”,再匹配院校特色。
英國游戲設計專業,到底該怎么選?
不少同學咨詢時都會問:“老師,我看QS排名里沒有專門的游戲設計榜單,怎么判斷學校好不好?”其實英國的游戲設計專業評價,不能只盯著綜合排名。我見過太多學生盲目沖G5,結果發現課程偏理論,想做獨立游戲卻連引擎實操課都沒有;也有學生選了“保底校”,反而因為學校有自己的游戲工作室,畢業就拿到了索尼的實習offer。
選校前,先想清楚這3個問題:
你想做“游戲里的什么”?是負責角色建模、場景美術的“視覺派”,還是寫代碼、搭引擎的“技術派”,或是統籌玩法、敘事、商業的“制作人”?
你需要“多少實踐機會”?是想在課堂上完成3個完整游戲項目,還是更傾向于跟著教授做科研、發論文?
畢業后想走什么路?進大廠(如育碧、Rockstar)、創業做獨立游戲,還是繼續讀博深耕某個領域?
想明白這些,再來看下面這5所“各有所長”的頂尖院校,就不會迷茫了。
這5所頂尖院校,各有“殺手锏”
1. 倫敦藝術大學(UAL):藝術與商業的“黃金平衡點”
UAL是藝術生的“夢校”,旗下的倫敦傳媒學院(LCC)和中央圣馬丁(CSM)都有游戲設計相關專業。但要說最“能打”的,還是倫敦傳媒學院的“游戲設計與開發”(Gam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課程特色:UAL的課特別注重“游戲作為一種敘事媒介”。比如核心模塊“游戲敘事設計”,會讓你從神話、電影、文學里找靈感,設計出有情感張力的劇情;“商業提案寫作”則直接教你怎么寫游戲企劃書,怎么向投資人展示你的創意——這門課的老師大多是前育碧、EA的資深制作人,他們會用真實項目案例告訴你:“好創意不落地,就是廢紙。”
資源支持:學校有個“創意技術實驗室”,里面有VR設備、動作捕捉系統,甚至還有專門的音效錄制間。我之前帶過一個學生,在這里用UE5做了個古風解謎游戲,場景里的雨滴音效是他自己在實驗室錄的,最后拿了英國獨立游戲節的“最佳音效獎”。
適合人群:想做“游戲藝術家”或“創意制作人”的同學,尤其是對獨立游戲、劇情驅動型游戲感興趣的。畢業后進獨立工作室、廣告公司(做互動廣告)的特別多,UAL的校友網絡在創意圈真的“很好用”。
2. 愛丁堡大學:技術與理論的“學術高地”
愛丁堡大學綜合排名高(QS常年前20),游戲設計專業藏在信息學院(School of Informatics),全稱是“設計與數字媒體”(Design and Digital Media),聽起來偏理論,實則“技術含量拉滿”。
課程特色:這所學校的課會讓你“從根上理解游戲”。比如“游戲人工智能”模塊,會教你怎么用算法設計NPC的行為邏輯;“游戲用戶體驗研究”則需要你用心理學、社會學知識分析玩家行為——有個學生的期末作業是研究“為什么玩家會在《艾爾登法環》里反復挑戰同一個Boss”,最后還發了篇小論文。
資源支持:學校和愛丁堡國際游戲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Games Festival)有深度合作,學生可以去做志愿者,直接接觸行業大佬。實驗室里有專門的“游戲測試間”,你做的游戲能邀請真實玩家來測,教授會帶著你分析數據,優化玩法。
適合人群:想走“技術路線”或“學術路線”的同學,比如以后想進大廠做游戲引擎開發、AI交互設計,或者讀博研究游戲心理學。愛丁堡的畢業證在國內外認可度都很高,尤其是體制內院校、科研機構,特別認這個“牌子”。
3. 提賽德大學(Teesside University):實踐資源的“隱形王者”
如果說UAL是“藝術天花板”,愛丁堡是“學術高地”,那提賽德大學就是英國游戲設計的“實踐狂魔”。這所學校排名不算頂尖(QS 600+),但游戲設計專業連續多年被《普林斯頓評論》評為“歐洲TOP5”,原因很簡單:它把“做游戲”刻進了DNA里。
課程特色:提賽德的課程表上,“項目實操”占比超過60%。大一學基礎(Unity/UE引擎、3D建模),大二就要組隊完成一個“垂直切片”(游戲demo的核心玩法部分),大三直接做“完整商業項目”——學校甚至會幫你注冊公司,讓你以“創業者”身份去拉投資、參加游戲展。
資源支持:學校有個“游戲工作室”(Teesside Game Studio),里面全是行業主流設備:從3D打印機到VR頭顯,甚至還有專門的“動作捕捉棚”(很多英國小工作室都會來這里租場地)。更絕的是,工作室會接真實商業項目,學生可以當“實習生”參與,我知道有個團隊去年幫BBC做了個兒童教育游戲,畢業后直接被BBC收編了。
適合人群:目標明確想進游戲行業的“實干派”,尤其是想做獨立游戲、或者畢業后直接就業的同學。提賽德的校友遍布英國游戲圈,從Rockstar到小型獨立工作室,都有學長學姐“內推”,就業率常年在90%以上。
4. 金斯頓大學(Kingston University):獨立游戲的“創意孵化器”
金斯頓大學在倫敦郊區,名氣不如UAL,但游戲設計專業(Game Design BA)是“小而精”的代表,尤其擅長獨立游戲、實驗性游戲設計。
課程特色:這里的課特別“敢玩”。比如“實驗游戲設計”模塊,老師會讓你跳出“打怪升級”的傳統框架,用游戲表達社會議題——有學生做過一個“關于抑郁癥的解謎游戲”,玩家需要在黑暗場景里收集“陽光碎片”,最后獲得“與自己和解”的結局,這個游戲后來在IndieCade(獨立游戲界的奧斯卡)上展出了。
資源支持:學校有個“獨立游戲實驗室”,里面全是“怪人”——哦不,是“創意天才”。你可以在這里找到程序員、美術、音效師組隊,學校還會提供小額資金支持(一般500-1000英鎊),讓你去參加各種獨立游戲展(比如EGX、Gamescom)。
適合人群:不想“隨大流”,想做有個人風格的獨立游戲開發者。金斯頓的氛圍很自由,老師不會限制你的創意,甚至會鼓勵你“試錯”——畢竟獨立游戲的核心,就是“不一樣”。
5. 伯恩茅斯大學(Bournemouth University):行業合作的“資源咖”
伯恩茅斯大學在英格蘭南部,靠近海邊,風景不錯,但更吸引人的是它的行業資源。這所學校的游戲設計專業(Games Design BA)和英國電影學院(NFTS)、BBC、育碧都有合作,堪稱“實習就業直通車”。
課程特色:課程設置特別“接地氣”。比如“游戲美術生產”模塊,會請育碧的資深美術師來上課,教你怎么用Substance Painter畫符合商業標準的材質;“游戲測試與QA”則直接對接游戲公司,學生可以遠程參與真實游戲的測試工作(比如去年就有學生參與了《霍格沃茨之遺》的本地化測試)。
資源支持:學校有個“國家計算機動畫中心”(NCCA),里面的設備比很多游戲公司還好——比如8K渲染農場、虛擬制片棚。更重要的是,NCCA和很多公司簽了“人才培養協議”,表現優秀的學生大三就能拿到實習offer,畢業后直接轉正。
適合人群:想進大廠、追求“穩定就業”的同學。伯恩茅斯的地理位置離倫敦不遠,去育碧、Rockstar的倫敦工作室實習很方便,而且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會幫你改簡歷、模擬面試,簡直是“保姆級”服務。
最后想說: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選學校時,別被“排名”綁架。UAL的藝術氛圍能讓你成為“游戲詩人”,提賽德的實踐資源能讓你快速上手做項目,愛丁堡的學術背景能幫你走得更遠——關鍵是你想成為什么樣的“游戲人”。
如果實在糾結,可以去學校官網看課程大綱(Syllabus),看看核心模塊是不是你感興趣的;也可以找在讀生聊聊(比如在知乎、豆瓣小組搜關鍵詞),問問“每周作業多不多”“老師會不會罵人”(開玩笑的,但真實體驗很重要)。
英國的游戲產業很成熟,只要你選對方向、認真學,畢業后無論是進大廠、做獨立游戲,還是回國發展,都會有不錯的前景。畢竟,好的游戲設計,永遠是“講好一個故事”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在哪里都值錢。
以上信息基于公開資料整理,最新課程設置、申請要求、學費等請以學校官方最終公布為準。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fangfa/622383.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