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小學生如何保護小動物的作文
摘要: 二年級小朋友保護小動物其實一點都不難,就像照顧自己的好朋友一樣簡單。只要記住"三不做四要學"——不傷害、不打擾、不投喂陌生人食物,學會觀察、幫助、分享和學習,每個小朋友都能成為小動物的守護者。這篇文章會用具體的例子和簡單的方法,教大家怎么從身邊小事做起,用愛心和智慧給小動物一個安全的家。
一、為什么小動物需要我們的保護?
上周在小區里看到這樣一幕:幾個小朋友圍著一只受傷的小麻雀嘰嘰喳喳,有的想直接用手抓,有的要喂它吃薯片。其實這時候小動物最需要的不是圍觀,而是安靜的幫助。二年級的我們雖然年紀小,但要知道:小動物和我們一樣有生命,會疼、會害怕,也需要溫暖的家。
就像我們害怕黑一樣,流浪的小貓在下雨天會躲在車底下發抖;就像我們餓了要吃飯,冬天的小鳥找不到食物會餓肚子。去年冬天,我們班在老師的帶領下給校園里的小鳥掛了喂食器,每天早上都能看到麻雀和斑鳩來做客,那種感覺就像交了新朋友一樣開心。
二、保護小動物要記住"三個不"
(1)不做"小霸王":不欺負弱小動物
樓下王奶奶家的小狗豆豆特別溫順,但總有小朋友喜歡扯它的尾巴。有一次豆豆疼得叫起來,躲在窩里一整天不敢出來。動物的身體很脆弱,狗狗的尾巴、貓咪的耳朵都是不能隨便拉的。 如果看到有人欺負小動物,我們可以大聲說:"請不要傷害它,它會疼的!"然后趕緊告訴老師或爸爸媽媽。
(2)不做"好奇寶寶":不打擾動物的家
春天的時候,很多小朋友喜歡去掏樹上的鳥窩,想看里面有沒有小鳥蛋。但鳥媽媽看到窩被動過,可能就不會再回來了。每棵樹、每片草叢都是小動物的家,我們要像尊重同學的抽屜一樣,不隨便翻動它們的家。 上次我在花壇邊發現了一群螞蟻搬家,就蹲在旁邊靜靜地看,沒有用樹枝去撥它們,原來觀察動物安靜就好。
(3)不做"投喂員":不亂給動物吃東西
在動物園里,總能看到有人給猴子扔香蕉皮,給長頸鹿喂面包。其實這些食物對動物來說可能是毒藥!我們的零食里有很多鹽和糖,小動物吃了會生病。 正確的做法是:如果看到流浪貓餓了,可以請大人幫忙準備貓糧;在公園里遇到小動物,就遠遠地和它們打招呼,不用給食物。
三、二年級小朋友能做的"四件事"
(1)學做"觀察家":認識身邊的小動物
每天上學路上,你有沒有注意過:花壇里的蝴蝶是什么顏色?樹上的麻雀早上在唱什么歌?建議準備一個"動物觀察本",像寫日記一樣記錄看到的小動物。比如:"3月15日,我在操場邊看到一只背著殼的蝸牛,它爬過的地方有銀色的線,原來這是它的黏液呀!"認識它們,才能更好地保護它們。
(2)學做"小幫手":正確幫助受傷動物
如果遇到受傷的小動物,記住"三步驟":第一步保持距離,第二步找大人幫忙,第三步不要隨便移動它。 上個月我們班李小明發現一只翅膀受傷的鴿子,他沒有直接抱回家,而是請門衛叔叔用紙箱做了個臨時小窩,然后聯系了動物救助站的阿姨。現在那只鴿子已經能重新飛起來了呢!
(3)學做"宣傳員":告訴更多人保護動物
畫一幅"保護小動物"的手抄報,上面寫上"請不要傷害流浪貓""小鳥需要藍天"這樣的標語,貼在小區布告欄里。或者編一首簡單的兒歌教給弟弟妹妹:"小花狗,搖尾巴,我們不要欺負它;小麻雀,叫喳喳,給它留點水和米。"讓更多人知道,保護動物是每個人的事。
(4)學做"守護者":從保護環境開始
小動物的家在哪里?在清澈的小河里,在茂密的森林里,在干凈的草地上。如果我們亂扔垃圾,小河會變臟,魚兒就無法生活;如果亂砍樹木,小鳥就沒有地方做窩。所以保護小動物,要先保護它們的家。 我們可以從每天撿起一片廢紙、不摘公園里的花開始做起。
四、這些誤區要避開
有的小朋友覺得"保護動物就是要把它們帶回家",其實這是不對的。去年我同桌把刺猬帶回家養,結果刺猬不吃不喝,后來才知道刺猬需要在大自然里生活。野生動物最好的家永遠是大自然,我們可以遠遠地欣賞,但不要打擾它們的生活。
還有人說"流浪動物很臟,離它們遠點"。其實流浪的小貓小狗只是需要幫助,只要我們保持安全距離,給它們準備干凈的水和食物,就是最好的關心。我們班成立了"愛心投喂小組",每周三和周六下午,在小區固定地點給流浪貓放貓糧,現在那些小貓看到我們都會搖尾巴呢!
五、保護小動物讓我們更快樂
當你看到被救助的小鳥重新飛向天空,當流浪的小貓因為你的喂食而不再挨餓,那種心里暖暖的感覺,就是幫助別人的快樂。我們班在教室后面養了金魚和倉鼠,每天輪流照顧它們,看著小倉鼠用爪子捧著食物吃,看著金魚在水里游來游去,大家都學會了什么是責任。
其實保護小動物不需要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就像給螞蟻讓路、給蝸牛留一片葉子、冬天給小鳥撒一把米,這些都是二年級小朋友能做到的事。記住,每個生命都值得被溫柔對待,當我們用愛心對待小動物的時候,世界也會變得更美好。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fangfa/582133.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