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師如何處理清單漏項、材料漲價、結算扯皮?10年老師傅的避坑指南
作為造價師,我們每天都在和數(shù)字、清單、合同打交道,但總有一些“老大難”問題讓人頭大:清單漏項被領導罵、材料漲價甲方不認、結算時審計大刀一揮砍30%……這些問題不僅影響項目利潤,還可能讓自己背鍋。今天結合我10年的造價實操經驗,把最常遇到的5類問題拆解清楚,從預防到補救,每個步驟都給你講透,看完就能用。
一、清單漏項:從“拍大腿”到“提前避雷”,3步搞定
痛點直擊:剛入行那年,我算一個12層住宅項目,拿到圖紙就埋頭算量,結果結算時施工隊提出來:“外墻保溫怎么沒在清單里?”我當時臉都白了——圖紙上明明畫了,我卻漏看了設計說明里的一句話。最后不僅被領導批評,還得熬夜補簽證,差點影響項目回款。
清單漏項是造價師的“致命傷”,但80%的漏項其實能提前避免。分享一套我現(xiàn)在帶新人必教的“三維檢查法”:
第一步:用BIM模型做“空間掃描”
別再只看CAD平面圖!把建筑、結構、安裝圖紙導入BIM軟件(比如廣聯(lián)達GTJ),建出三維模型后“漫游”一遍——哪里有外墻保溫、哪里有吊頂內管線、哪里有設備基礎,一目了然。去年我做一個醫(yī)院項目,模型建好后發(fā)現(xiàn)地下室集水井比圖紙多了3個,就是因為平面圖被設備管線擋住了,三維一看全露出來了。
第二步:拿“歷史清單”做對比表
每個公司都有類似項目的清單庫,比如住宅項目就找3個同戶型、同層數(shù)的歷史清單,列個Excel對比表:
項目名稱 | 本項目清單 | 歷史清單1 | 歷史清單2 | 差異項(需核查) |
---|---|---|---|---|
外墻保溫 | 未列 | 列項 | 列項 | 漏項!補充 |
屋面防水 | 列項 | 列項 | 列項 | 正常 |
重點提示:尤其注意“隱形工程”,比如衛(wèi)生間沉箱回填、墻面抗裂砂漿、設備基礎二次灌漿,這些最容易藏在圖紙角落,對比歷史清單能幫你快速揪出來。
第三步:漏項發(fā)生后,這樣補救不背鍋
如果真的漏項了,別慌!立刻做兩件事:
1. 現(xiàn)場簽證要“圖文并茂”:拍現(xiàn)場照片(帶日期水印),寫清楚漏項原因(比如“設計變更新增”“清單編制時圖紙未明確”),讓甲方、監(jiān)理、施工方三方簽字,最好當天簽完,拖得越久越難認。
2. 組價依據(jù)要“硬”:用當?shù)刈钚露~(比如2023版《XX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套價,材料價按施工當期的造價信息(住建局每月發(fā)布的《工程造價信息》),別用市場價瞎報,甲方一看就覺得你在“漫天要價”。
金句:清單漏項不可怕,可怕的是漏了之后只會拍大腿——提前用模型“掃雷”,事后用證據(jù)“補漏”,才是造價師的真本事。
二、材料價格波動:甲方說“合同寫死不調差”?3個談判技巧讓他改口
痛點直擊:去年鋼材價格跟坐過山車似的,3月報價時3800元/噸,7月施工時漲到5200元/噸,施工隊天天來辦公室鬧,說再不算差價就要停工。我找甲方談,甲方甩來合同:“白紙黑字寫了‘材料價格不調整’,你們自己承擔風險!”
材料漲價是造價師最頭疼的“錢袋子”問題,尤其是今年建材價格波動大,學會這幾招,讓甲方心甘情愿調差:
技巧1:簽合同前先“埋鉤子”
如果項目周期超過6個月,一定要在合同里加一句話:“當主要材料(鋼材、混凝土、水泥等)價格波動超過±5%時,按施工當期《工程造價信息》調整差價。”別覺得甲方會拒絕,你可以說:“這是行業(yè)慣例(拿出《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GB50500-2013第9.8條給他看),我們也不想因為材料問題影響工期,對誰都沒好處。”
技巧2:漲價后,用“數(shù)據(jù)砸暈”甲方
如果合同沒約定調差,就收集3類證據(jù):
官方數(shù)據(jù):當?shù)刈〗ň置吭掳l(fā)布的《工程造價信息》(比如3月鋼材信息價3850元/噸,7月5100元/噸,漲幅32%);
市場詢價:找3家以上供應商的報價單(蓋公章),證明“不是我們一家買貴了”;
成本拆分表:算清楚漲價對總造價的影響,比如“鋼材用量500噸,每噸漲1400元,合計增加成本70萬,占總造價的3.5%,我們已經承擔了5%以內的部分(70萬×5%=3.5萬),剩下的66.5萬需要調整”。
我去年就是用這招,把甲方說服了——他一看數(shù)據(jù)這么詳細,知道我們沒瞎報,最后同意調了60萬。
技巧3:“退一步”換空間
如果甲方還是猶豫,就主動讓步:“我們可以承擔10%的漲幅(比合同多承擔5%),但剩下的90%得調,不然施工隊真的撐不住。”甲方一般會覺得你“講道理”,更容易松口。
金句:材料調價不是“吵架”,是“算賬”——用官方數(shù)據(jù)當武器,用成本拆分表當盾牌,甲方想不認都難。
三、簽證變更爭議:簽了字也能被推翻?4步固定證據(jù)讓審計無話可說
痛點直擊:我同事小王去年做一個廠房項目,施工時甲方口頭說“把車間地面混凝土厚度從150mm改成200mm”,小王讓施工隊簽了簽證單,甲方代表也簽了字。結果結算時審計說:“簽證單只有文字,沒有圖紙變更、沒有隱蔽驗收記錄,憑什么證明厚度改了?”最后這筆錢拖了半年才要回來。
簽證變更最容易“簽了白簽”,核心原因是證據(jù)鏈不全。記住這4步,讓簽證“鐵板釘釘”:
第一步:“及時”比“完美”更重要
甲方剛提變更,當天就出簽證單,別等施工完了再補!去年我遇到一個項目,甲方臨時讓加建一個門衛(wèi)室,我當天就帶著圖紙去現(xiàn)場,讓甲方、監(jiān)理、施工隊一起量尺寸、簽單子,甲方代表還笑著說:“你這效率,生怕我反悔啊?”——對,就是怕你反悔!
第二步:內容寫清楚“5W1H”
簽證單上別只寫“增加門衛(wèi)室”,要寫:
Why:因甲方要求(附甲方工作聯(lián)系單編號XXX);
What:C30混凝土基礎(尺寸3m×4m×0.5m)、240mm厚磚墻;
When:2023年8月15日施工;
Where:廠區(qū)西北門入口處(附現(xiàn)場照片,標坐標);
How:按圖集12J003施工;
How much:暫估工程量(后面算量時再細化)。
第三步:“圖文音視頻”全上陣
除了簽字單,還要附:
變更圖紙:設計院出的變更圖(蓋公章),或者甲方簽認的草圖;
現(xiàn)場照片/視頻: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照片,帶日期水印,最好有參照物(比如旁邊的塔吊、建筑物);
會議紀要:如果是開會定的變更,附會議紀要(參會人簽字)。
我去年處理一個土方簽證,審計質疑“挖方量1000m3太多”,我直接甩出3段視頻:挖機進場時的地面標高、挖的過程、拉土車過磅單(每車10m3,共100車),審計當場就沒話說了。
第四步:同步更新預算,讓甲方“心里有數(shù)”
簽證簽完后3天內,把預算發(fā)給甲方——“張工,門衛(wèi)室的簽證單您簽了,我算了下造價大概5.8萬,您過目,沒問題的話我們就按這個走流程了。”提前讓甲方知道要花多少錢,后面結算時就不會“突然跳腳”。
金句:簽證不是“一張紙”,是“一條證據(jù)鏈”——文字+圖紙+照片+視頻,缺一個都可能被審計“挑刺”。
四、結算審計拉鋸戰(zhàn):審計砍價30%?用這3招讓他“刀下留情”
痛點直擊:上個月幫一個朋友處理結算,審計看完報告直接說:“鋼筋量多算了20噸,混凝土多算了100m3,這兩項就得砍50萬!”朋友當時就懵了,問我:“明明是按圖紙算的,怎么會差這么多?”
結算審計是造價師的“終極考驗”,審計砍價很正常,但不能讓他“瞎砍”。分享3個我常用的“反砍價”技巧:
第一招:提前準備“爭議點清單”
結算前,自己先“挑刺”:哪些量可能被質疑?哪些價可能被核減?列個清單,比如:
爭議點 | 審計可能怎么說? | 我的反駁依據(jù) |
---|---|---|
鋼筋量 | “圖紙量100噸,你算120噸,多了” | 附廣聯(lián)達算量模型(帶三維截圖)、鋼筋排布圖 |
墻面抹灰 | “定額含量太高,按實際量算” | 引用《XX省裝飾工程定額》第3.2.5條:“抹灰厚度按設計圖紙計算,不調整含量” |
審計看到你準備這么充分,一般不敢亂砍——他知道你“懂行”,不會被唬住。
第二招:用“定額條文”當“擋箭牌”
審計最喜歡說“這個不能算”“那個要扣減”,這時候別慌,掏出定額本:
審計說“場地平整重復計算了”,你翻到《建筑工程定額》第1.1.1條:“場地平整按建筑物外墻外邊線每邊各加2m計算,我們項目外墻外邊線50m×30m,加2m后是54m×34m,沒錯”;
審計說“腳手架費用太高”,你翻到定額說明:“高度超過15m的建筑要算滿堂腳手架,我們項目檐高20m,必須算”。
我有次遇到審計核減“夜間施工增加費”,我說:“合同里寫了‘按定額取費’,《費用定額》第4.2條明確夜間施工增加費包含在措施項目費里,您看這條……”審計當場就把這條核減劃掉了。
第三招:找“第三方權威機構”撐腰
如果審計態(tài)度強硬,怎么說都不聽,就提議:“要不我們找當?shù)卦靸r管理站(或第三方造價咨詢公司)來評審?費用我們各承擔一半。”審計一般不想把事情鬧大,大概率會讓步——他們也怕被權威機構指出“核減不合理”。
金句:結算審計不是“你死我活”,是“講道理”——用證據(jù)說話,用定額撐腰,審計想砍價也得掂量掂量。
五、軟件操作坑:算量慢、易錯?3個冷門功能讓效率翻倍
痛點直擊:剛用廣聯(lián)達那會兒,我算一個1萬平的樓板工程量,手動一個個畫,花了3天,結果還漏了2塊板。后來帶我的老師傅罵我:“你傻啊?用CAD快速提量啊!30分鐘就能搞定!”
造價軟件(廣聯(lián)達、CAD、Excel)里藏著很多“寶藏功能”,學會了能少熬很多夜:
功能1:CAD“快速選擇”提量
遇到簡單的構件(比如門窗、樓板),不用建模,直接在CAD里操作:
1. 輸入命令“QSELECT”(快速選擇);
2. 選擇“對象類型”(比如“多段線”“塊參照”);
3. 選擇“特性”(比如“圖層”“顏色”),點確定就能統(tǒng)計數(shù)量/面積。
我現(xiàn)在算門窗數(shù)量,5分鐘就能搞定——比建模快10倍!
功能2:Excel“數(shù)據(jù)透視表”批量組價
清單套價時,遇到很多相同項目(比如不同樓層的“墻面抹灰”),別一個個輸:
1. 把所有清單導到Excel;
2. 插入“數(shù)據(jù)透視表”,按“項目名稱”匯總;
3. 套好一個價,用“VLOOKUP”函數(shù)批量填充,5分鐘搞定100條清單。
功能3:廣聯(lián)達“模型對比”查錯
算完量后,怕漏項?用廣聯(lián)達GTJ的“模型對比”功能:
1. 把自己的模型和同事的模型導入;
2. 軟件會自動標出“差異構件”(比如你漏畫的梁、他多算的柱);
3. 對著差異項檢查,10分鐘就能揪出90%的錯誤。
金句:軟件是造價師的“左膀右臂”——別只當“畫圖工具”用,挖掘冷門功能,效率能翻一倍。
造價師的工作,說白了就是“和問題打交道”:清單漏項、材料漲價、簽證扯皮……這些問題看起來頭疼,但只要掌握方法,就能從“被動應付”變成“主動解決”。記住:預防永遠比補救重要,證據(jù)永遠比口才管用,工具永遠比手算高效。
最后想說,誰剛入行沒踩過坑呢?我現(xiàn)在抽屜里還留著當年漏項被批的清單,每次看到都提醒自己:細心點,再細心點。你遇到的問題,前輩們都遇到過,別怕,一步步解決,你也會成為別人口中的“老師傅”。
(注:文中涉及的定額規(guī)范、造價信息等,具體以當?shù)毓俜阶钚鹿紴闇省#?/p>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fangfa/542087.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