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運營師缺口大嗎
一、先說結論:全媒體運營師缺口不僅大,而且正在形成「爆發式增長」
如果你最近刷招聘軟件,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無論是互聯網大廠、傳統企業,還是中小商家,幾乎都在招「全媒體運營師」。智聯招聘2024年一季度數據顯示,該崗位招聘量同比增長217%,但簡歷投遞量僅增長89%,平均3個崗位搶1個候選人。更直觀的是,我身邊做HR的朋友吐槽:「現在招個能獨立操盤賬號的運營,比招程序員還難,薪資開到20K都有人接了offer又被競品挖走。」
二、為什么會出現「用工荒」?三個底層邏輯告訴你真相
1. 企業「數字化轉型」逼出來的剛需
以前企業做營銷,可能投投電梯廣告、發發傳單就夠了。但現在呢?你得運營微信公眾號、拍抖音短視頻、剪小紅書圖文、做直播帶貨,甚至還要懂私域社群和用戶裂變。一個崗位要干過去5個崗位的活:文案、策劃、設計、剪輯、數據分析。
舉個例子:我鄰居家開的連鎖火鍋店,去年為了活下去,老板親自下場拍抖音,3個月漲粉10萬,門店客流翻了3倍。現在他寧可少開一家分店,也要先招2個全媒體運營師——因為「線上流量就是生命線」。
2. 平臺迭代太快,「老運營」跟不上,「新人才」沒長成
5年前運營只要會寫公眾號圖文,3年前要會拍短視頻,現在得懂AI剪輯、直播話術、投流優化。我認識一個在傳統媒體做了10年的編輯,去年轉行做新媒體,結果連剪映的「自動字幕」功能都不會用,試用期沒通過。
而高校里相關專業剛畢業的學生,理論知識扎實,但缺乏實戰經驗:讓他寫一篇帶貨文案,可能文采斐然,卻不知道怎么用「痛點+解決方案」的結構打動用戶下單。企業要的是「來了就能上手」的熟手,市場上這類人太少了。
3. 中小商家「覺醒」,搶走大量基層人才
以前全媒體運營師主要集中在互聯網公司,現在連街邊的服裝店、美甲店都開始招運營了。我樓下美甲店老板娘說:「招個會拍小紅書的小姑娘,每月多花5000工資,但客戶預約量直接翻倍,這筆賬太值了。」
基層人才被大量中小企業分流,導致頭部企業不得不抬高薪資搶人。某電商平臺HR透露:「2023年應屆生起薪還在8K,2024年已經漲到12K,有1年經驗的開到15-20K很正常。」
三、缺口到底有多大?看這組數據就明白了
行業缺口:據中國傳媒大學測算,2024年全媒體運營相關崗位缺口將突破200萬,其中短視頻運營、直播運營、私域運營缺口最大,占比超60%。
地域分布: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缺口占35%,新一線城市(成都、杭州、武漢等)占40%,甚至三四線城市也開始出現需求——我老家(一個人口不到50萬的小縣城),今年縣政府居然也在招「新媒體運營專員」,要求會拍宣傳片、運營政務號。
薪資水平:BOSS直聘數據顯示,2024年全媒體運營師平均月薪13.5K,比2022年增長42%,遠超同期平均工資漲幅(7.2%)。有3年以上經驗、能獨立帶團隊的資深運營,年薪30萬+很常見。
四、想入行?先搞清楚「全媒體運營師」到底要干什么
別被「全媒體」三個字嚇住,說白了就是「幫企業在互聯網上賺錢的人」。具體要掌握這些技能:
1. 內容生產:不止會寫,還要會「賣」
不是寫優美的句子,而是寫能讓人「看完就想買」「看完就想轉發」的文案。比如賣護膚品,不能只說「成分好」,要寫「30歲寶媽熬夜帶娃,用它兩周,眼下細紋淡到同事以為我做了醫美」——用場景戳痛點,用結果給希望。
2. 平臺規則:懂「算法」才能事半功倍
每個平臺的邏輯不一樣:抖音看完播率、互動率,小紅書看關鍵詞布局、種草真實性,公眾號看打開率、在看數。我見過一個運營,把同一條視頻稍微改了開頭(前3秒加了「挑戰全網最低成本改造出租屋」),在抖音播放量從500漲到50萬。
3. 數據分析:用數據說話,而不是「我覺得」
新手運營常犯的錯是「憑感覺做內容」,而高手會看后臺數據:哪條視頻完播率低?是不是開頭太拖沓?哪個關鍵詞帶來的流量多?下次就多寫這類選題。記住:數據不會騙人,它會告訴你用戶真正喜歡什么。
4. 工具使用:效率就是競爭力
至少要熟練用這些工具:剪映(視頻剪輯)、Canva(圖文設計)、135編輯器(排版)、新榜/蟬媽媽(數據監測)。我見過最快的運營,用剪映的「一鍵成片」功能,30分鐘就能剪好一條帶貨視頻,效率比別人高3倍。
五、普通人能入行嗎?給新人的3條實操建議
1. 先從「最小成本試錯」開始,別上來就辭職
如果你現在有工作,不用急著轉行。每天花2小時,自己做一個賬號:比如在小紅書分享職場經驗,在抖音拍家常菜教程。賬號做起來了,不僅能積累作品集,還能直接變現(我有個學員做「寶媽副業」賬號,3個月接廣告賺了8000)。
2. 別沉迷「免費教程」,找個「能帶你做項目」的老師
網上免費教程很多,但碎片化知識學完還是不會做。最好找有實戰經驗的人帶,比如報個小班課,跟著老師做真實案例(比如幫某品牌運營小紅書賬號)。實操中踩過的坑,比看100篇文章都有用。
3. 重點突破1個平臺,別想著「全能」
新手最容易犯的錯是「什么平臺都想做」,結果哪個都做不好。不如先專注1個平臺:比如你擅長寫文字,就深耕公眾號;喜歡拍視頻,就主攻抖音。把一個平臺做到極致,其他平臺觸類旁通。
六、寫在最后:這波「缺口紅利」能持續多久?
至少3-5年。只要企業還需要通過互聯網獲客,只要平臺還在不斷推出新功能(比如最近爆火的AI直播、短視頻搜索),全媒體運營師就會一直是「稀缺品」。但要注意:這個崗位不缺「會做」的人,缺的是「做得好」的人——能真正幫企業帶來流量和轉化,而不是只會剪視頻、發圖文的「工具人」。
如果你正在考慮入行,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與其糾結「要不要做」,不如先行動起來:今天就注冊一個賬號,試著寫一條文案,剪一條視頻。畢竟,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
(注:文中行業數據引用自智聯招聘、BOSS直聘2024年公開報告,具體薪資水平因地區、企業規模存在差異,僅供參考。)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edunews/694977.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