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的烘焙工具有哪些
如果你剛跳進烘焙坑,打開購物軟件搜“烘焙工具”,大概率會被滿屏的“新手套裝”“網紅神器”搞暈——迷你烤箱要不要買?硅膠模具是不是必入?幾百塊的電子秤和幾十塊的有啥區(qū)別?
作為一個從“烤糊3個戚風、浪費5斤面粉”走過來的烘焙人,今天就掏心窩子跟你說:烘焙工具不是越多越好,新手踩坑80%都是因為買錯了“非必需品”。這篇文章會分“新手入門必備”“進階提升可選”“絕對不能買的坑貨”三部分,幫你花最少的錢,配齊能讓成功率翻倍的工具。
一、先搞懂:為什么烘焙工具不能隨便買?
烘焙和做飯不一樣。做飯可以“少許”“適量”,烘焙是“化學實驗”——面粉多5克,蛋糕可能硬成磚頭;溫度差10度,餅干可能外焦里生。工具選不對,不是浪費食材,是直接勸退你的熱情。
我剛開始學烘焙時,貪便宜買了套99元的“新手大禮包”:里面有迷你烤箱、塑料刮刀、手動打蛋器,還有一堆卡通硅膠模具。結果呢?迷你烤箱烤6寸蛋糕,頂部離加熱管太近,每次都烤焦;手動打蛋器打蛋白,舉著胳膊甩了20分鐘,手酸到抬不起來,蛋白還是稀的;硅膠模具烤餅干,取的時候全粘在上面,碎成渣。最后氣得把那套工具扔了,重新買了基礎款,才算真正開始做出能吃的點心。
所以,新手買工具,記住一個原則:核心工具買“夠用但不將就”的,非核心工具“能不買就不買”。
二、新手入門必備工具(5類核心,缺一不可)
這部分工具是“剛需”,少一個都可能影響成品。別想著“先湊合用”,基礎沒打好,后面只會越做越挫敗。
1. 烤箱:烘焙的“心臟”,容量和控溫是命門
為什么需要?
沒有烤箱,就別談烘焙了。但烤箱不是隨便買個能加熱的就行——溫度不準、容量太小,會讓你所有努力白費。
怎么選?關鍵看3個參數:
容量:30L起步,家用首選35-40L
別信“迷你烤箱適合新手”的鬼話!20L以下的烤箱,內部空間小,加熱管離食物太近,烤戚風會“頂焦底生”,烤餅干受熱不均(邊緣糊了中間還沒熟)。我家第一臺是25L的,烤6寸戚風每次都塌腰,后來換了38L的,同樣的配方,一次就成功了。
控溫:上下獨立控溫+溫度范圍廣
烤餅干需要“上下火180度”,烤戚風可能需要“上火150度+下火170度”,沒有獨立控溫,根本調不出合適的溫度。溫度范圍最好覆蓋“發(fā)酵(30-40度)到高溫烤(230度以上)”,做面包、披薩都能用。
內膽:搪瓷或不粘涂層
別選鍍鋅內膽,用久了會生銹,難清理。搪瓷內膽耐高溫、易清潔,油污一擦就掉,預算夠就選這個。
避坑提醒:
別買“網紅迷你烤箱”(比如12L、15L的),除非你只想烤烤吐司片;
別貪便宜買雜牌(比如某夕夕上100多的),溫度可能差20-30度,根本沒法用;
新手預算有限,選國產大品牌基礎款(比如長帝、海氏的300-500元機型),足夠用1-2年。
2. 電子秤:精確到“克”,烘焙的“天平”
為什么需要?
烘焙配方里的“低筋面粉50g”“細砂糖30g”,不是“大概就行”。我試過用勺子舀面粉,同樣的配方,一次多舀了8g,蛋糕直接從“松軟”變成“扎實”;少放5g糖,曲奇就不夠脆。電子秤是唯一能保證“配方準確”的工具。
怎么選?記住2個要點:
精度:至少0.1g,新手1g起步
做普通蛋糕、餅干,精確到1g夠用;如果想做馬卡龍、法式甜點,需要0.1g精度(蛋白霜差0.5g都可能消泡)。
功能:帶“去皮/歸零”鍵
直接把碗放在秤上,按“去皮”,就能直接稱食材,不用算“碗+食材”的總重量,方便到哭。
避坑提醒:
別用廚房彈簧秤(刻度模糊,誤差大,稱50g面粉可能差10g);
別買沒“去皮”功能的(每次稱都要先稱碗重,再算食材重量,麻煩到不想做);
新手選50元左右的國產電子秤(比如香山、凱豐),1g精度+去皮功能,足夠用。
3. 電動打蛋器:解放雙手,蛋白霜的“發(fā)動機”
為什么需要?
手動打蛋器打蛋白,我試過一次——舉著打了15分鐘,胳膊酸到第二天抬不起來,蛋白還是“濕性發(fā)泡”(做戚風需要干性發(fā)泡),最后蛋糕直接塌了。電動打蛋器5分鐘就能打好,而且泡沫細膩穩(wěn)定,成功率翻倍。
怎么選?功率和配件是關鍵:
功率:200W以上,新手250-300W足夠
功率太低(比如100W以下),打黃油、蛋白都費勁,還容易燒電機。200W以上的,打10個蛋白都不費勁。
配件:至少帶“打蛋網”和“攪拌棒”
打蛋網用來打蛋白、奶油;攪拌棒用來拌面糊、打發(fā)黃油。買的時候注意看有沒有這兩個配件,別只買單個打蛋網的。
避坑提醒:
別買“無線款”(功率普遍低,打一半沒電,還貴);
別買“迷你手持款”(手柄太短,打久了手累,打蛋網小,效率低);
新手選100元左右的有線款(比如祁和、東菱),250W功率,足夠用1-2年。
4. 烘焙模具:從“能成型”到“烤得好”
模具不用買太多,新手先備3個基礎款,就能應付80%的點心(戚風蛋糕、餅干、小面包)。
必買3件套:
6寸/8寸陽極戚風模具
戚風蛋糕必須用“陽極模具”(內壁粗糙,蛋糕糊能“爬壁”長高),別買不粘的!我朋友第一次用不粘模具烤戚風,蛋糕根本爬不起來,高度只有正常的一半。6寸適合1-2人,8寸適合3-4人,新手建議先買6寸(材料少,失敗成本低)。
長方形不粘烤盤(28cm×28cm)
烤餅干、曲奇、司康、小面包都用它。選不粘涂層的,餅干烤好直接倒出來,不用刷油,清洗也方便。尺寸選28cm×28cm的,能烤20塊左右餅干,剛好夠一家人吃。
硅膠刮刀(2把:軟頭+硬頭)
軟頭刮刀用來翻拌面糊(比如戚風蛋糕的蛋黃糊,能緊貼碗壁把面糊刮干凈,防止浪費);硬頭刮刀用來切面團、刮臺面(做面包揉面時,把粘在臺面上的面團刮下來)。選食品級硅膠的,耐高溫,不會掉渣。
避坑提醒:
別買“卡通造型模具”(比如小熊蛋糕模、星星餅干模),新手用不好,還占地方;
別買“套裝模具”(里面很多用一次就閑置,比如蛋撻模、馬芬杯,先買基礎款,后面需要再補);
模具選“三能”“學廚”這些專業(yè)烘焙品牌,質量穩(wěn)定,價格也不貴(6寸戚風模30元左右,烤盤50元左右)。
5. 輔助小工具:細節(jié)決定成敗
這些工具不貴,但少了它們,操作會麻煩很多,甚至影響成品。
必買清單:
面粉篩:60目以上
篩面粉能讓面粉更蓬松,蛋糕、餅干口感更細膩。別用手抓著篩,累還篩不均勻。選60目以上的不銹鋼篩,孔徑小,篩得細。
硅膠刷:刷蛋液、刷油
烤面包、餅干前刷一層蛋液,能讓成品顏色更亮。硅膠刷比毛刷好,不掉毛,耐高溫,用完一洗就干凈。
刮板:切面團、刮臺面
做面包揉面時,用刮板把粘在臺面上的面團刮下來,還能切分面團(比如把大面團切成小劑子)。選硬塑料的,有一定厚度,不容易彎。
隔熱手套:防燙必備
烤箱溫度很高,取模具時一定要戴隔熱手套,別用廚房毛巾(容易滑,燙傷風險大)。選厚一點的硅膠手套,隔熱效果好。
三、進階提升工具:新手別急著買,做3個月再考慮
這些工具能讓烘焙更方便,但新手階段用不上,買了只會閑置。等你熟練做出戚風、餅干、小面包,再根據喜好決定要不要入。
廚師機:揉面神器(預算2000+)
做面包需要揉出手套膜(面團能拉出薄膜,不易破),手動揉要40分鐘,廚師機10分鐘搞定。但新手做面包頻率低,2000多的廚師機放家里占地方,不如先用電動打蛋器+手揉試試,確定喜歡做面包再買。
手持噴槍:做焦糖布丁、表面焦化
想給焦糖布丁、舒芙蕾頂部做焦糖層,需要噴槍。但新手階段,用烤箱上火烤也能勉強代替,沒必要花幾百塊買噴槍。
慕斯圈、撻模:做慕斯、撻類甜點
慕斯、撻類屬于進階甜點,需要吉利丁、淡奶油打發(fā)等技巧,新手先把基礎蛋糕、餅干做好,再考慮這些。
搟面杖:做酥皮、餃子皮
做蛋撻、老婆餅需要搟酥皮,新手容易搟破、厚薄不均,不如先買現成的酥皮半成品,等熟練了再買搟面杖自己做。
四、90%新手會踩的3個工具坑,別再交智商稅
最后提醒3個“血的教訓”,這些工具我或朋友都買過,最后全閑置了,千萬別踩!
1. 迷你烤箱(20L以下)
別信“小巧不占地方”!容量小到連6寸蛋糕模都放不下,烤餅干只能放一層,還受熱不均。我朋友買了15L的,烤了3次餅干全糊,最后用來熱剩飯了。
2. 不粘戚風模具
戚風蛋糕靠“粘住模具壁”往上爬,不粘模具內壁太滑,蛋糕根本長不高,還容易塌。我第一次用不粘模,蛋糕高度只有正常的一半,口感像發(fā)糕。
3. 手動打蛋器
除非你想鍛煉臂力,否則別買!打蛋白20分鐘手酸到哭,還可能打不發(fā)。我剛開始舍不得買電動的,用手動打蛋器打了3次,3次都失敗,最后還是乖乖買了電動的,第一次就成功了。
烘焙是個“一分工具一分貨”的事,但“貴”不等于“好”,選對核心工具,少買非必需品,才能少花冤枉錢,提高成功率。新手先把“烤箱、電子秤、電動打蛋器、基礎模具、輔助小工具”這5類配齊,足夠你做出戚風蛋糕、曲奇、小面包、司康等幾十種點心。等你愛上烘焙,再慢慢添置進階工具也不遲。
最后想說:烘焙的樂趣不在于工具多專業(yè),而在于看著食材變成點心的過程。工具對了,成功率高了,你才會越做越有成就感。祝你早日做出屬于自己的美味點心~
尊重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edunews/654535.html,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