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催乳師
如果你是新手媽媽,或者身邊有剛生完寶寶的朋友,大概率聽過“催乳師”這個詞。有人說她們是“哺乳救星”,能讓堵奶的媽媽瞬間輕松;也有人說她們是“智商稅”,暴力揉奶反而加重痛苦。到底什么是催乳師?她們真的能解決哺乳難題嗎?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把這個職業聊透——從催乳師的真實工作內容,到怎么避開不靠譜的“野路子”,再到哪些情況必須請催乳師,新手媽媽關心的問題,一次說清楚。
一、催乳師到底是做什么的?先搞懂這3類核心問題
簡單說,催乳師是通過專業技術和方法,幫助哺乳期媽媽解決哺乳相關問題的人員。但具體能解決什么?不是所有哺乳問題都歸她們管。我們先看看,真正靠譜的催乳師,主要處理這3類問題:
1. 乳汁“出不來”:乳腺堵塞、淤積、乳腺炎早期
這是最常見的問題。很多媽媽生完寶寶3-7天,突然覺得乳房又硬又脹,像揣了兩個石頭,一碰就疼,甚至發燒——十有八九是堵奶了。堵奶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發展成乳腺炎,嚴重的還要輸液、手術。
催乳師的作用,就是通過專業手法(注意,不是暴力揉)疏通堵塞的乳腺管。比如用“梳法”“揉法”等輕柔手法,配合穴位按摩,把淤積的乳汁慢慢排出來。我見過一位媽媽堵奶3天,找催乳師處理后,當場就覺得胸口“松快了”,體溫也慢慢降下來。
2. 乳汁“不夠吃”:產后缺乳、乳汁分泌不足
“我的奶夠不夠?”這是新手媽媽最焦慮的問題之一。有的媽媽產后一周,寶寶每次吃奶都要吃半小時以上,吃完還哭鬧,體重不增長,就會懷疑自己“奶少”。
催乳師會先評估:是真的奶少,還是哺乳方法不對(比如銜乳姿勢錯誤,寶寶吃不到后奶)?如果是前者,她們會結合媽媽的身體情況(比如氣血、情緒、飲食),通過穴位按摩(比如膻中穴、少澤穴)、飲食建議(比如通草鯽魚湯是否適合)、哺乳頻率指導等,幫助乳汁分泌增加。但要說明:催乳師不是“催奶機器”,乳汁分泌和媽媽的情緒、睡眠、營養都有關,需要綜合調整。
3. 哺乳“不舒服”:乳頭皸裂、哺乳姿勢不當
很多媽媽喂奶時疼得齜牙咧嘴,甚至乳頭被寶寶咬破,流血結痂,每次哺乳都像“上刑”。這時候催乳師會檢查:寶寶是不是“含乳太淺”?媽媽的抱姿是不是不對?她們會教媽媽“胸貼胸、腹貼腹、下巴貼乳房”的正確抱法,指導寶寶把乳暈含進嘴里,而不只是乳頭。乳頭皸裂嚴重的,還會建議用乳頭保護罩、正確的清潔方法,避免傷口感染。
二、催乳不是“瞎揉奶”!科學催乳師的3步操作邏輯
提到催乳師,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使勁揉乳房”——這其實是對催乳師最大的誤解。暴力通乳不僅沒用,還可能傷身體:比如把乳腺管揉斷,導致出血、感染,甚至引發更嚴重的乳腺炎。真正專業的催乳師,操作有嚴格的邏輯,一般分3步:
第一步:先評估,不盲目上手
靠譜的催乳師進門后,不會立刻開始揉奶。她們會先“問”:
媽媽產后多久了?之前有沒有堵奶、乳腺炎史?
平時怎么喂奶?多久喂一次?寶寶一次吃多久?
最近飲食怎么樣?有沒有吃太多油膩、辛辣的食物?
睡眠好不好?有沒有焦慮、生氣?
然后“看”:乳房有沒有紅腫、硬塊?乳頭有沒有皸裂、凹陷?
再“觸”:用指腹輕輕觸摸乳房,感受硬塊的位置、大小、硬度(是像鼻尖還是像額頭),判斷是單純淤積還是已經有炎癥。
只有把情況摸清楚了,才會制定處理方案。比如同樣是堵奶,剛堵4小時和堵了2天,處理方法完全不同;媽媽如果有乳腺增生,手法還要更輕柔。
第二步:分情況處理,手法+輔助手段結合
評估完后,才開始正式處理。根據問題不同,方法也不同:
堵奶/淤積:先用溫熱毛巾敷乳房(注意溫度別太高,40左右就好,避免燙傷),敷3-5分鐘讓乳腺管擴張;然后用“螺旋式按摩法”從乳房外圍向乳頭方向輕柔推按,力度以媽媽不疼為準;最后配合“擠奶手法”(拇指和食指放在乳暈外圍,往胸壁方向輕壓、旋轉、擠壓),把淤積的乳汁排出來。整個過程可能需要30-60分鐘,堵得嚴重的可能需要分2-3次處理。
乳汁不足:重點在“催乳穴位”按摩,比如按揉膻中穴(兩乳頭連線中點)、乳根穴(乳頭正下方,乳房根部),每個穴位按1-2分鐘,有酸脹感即可;同時會給媽媽飲食建議,比如“少喝濃湯(容易堵奶),多喝清淡的蔬菜湯、豆腐湯”“每天喝夠2000ml水”;還會指導哺乳頻率,比如“寶寶餓了就喂,24小時至少喂8-12次,夜間也要喂”(夜間泌乳素分泌高峰,多喂能刺激乳汁分泌)。
乳頭皸裂/姿勢問題:主要是“教”,現場示范正確的抱姿(搖籃式、橄欖球式、側臥式),讓媽媽抱著寶寶試,直到寶寶能正確含住乳暈;乳頭皸裂的,會建議每次喂完奶后擠一滴奶涂在乳頭上(母乳有修復作用),或者用醫用凡士林保護,避免用肥皂、酒精清潔乳頭。
第三步:給“長效方案”,避免問題反復
專業催乳師不會只處理當下的問題,還會教媽媽“怎么預防下次再出問題”。比如堵奶的媽媽,會告訴她:
每次喂奶盡量讓寶寶吃空一側乳房,再吃另一側;
別穿太緊的內衣,避免乳房被擠壓;
喂奶后如果乳房還有硬塊,用手擠奶或吸奶器稍微吸一下,別讓乳汁長時間淤積;
飲食別太油膩,少吃辛辣、生冷食物。
乳汁不足的媽媽,會提醒她:“保持心情放松,生氣會讓奶量下降”“保證睡眠,哪怕白天寶寶睡了跟著睡一會兒”“別頻繁用吸奶器追奶,吸奶器不如寶寶吸吮有效”。
三、不是所有“催奶師”都靠譜!3個資質陷阱要避開
現在市面上的催乳師魚龍混雜,有的培訓3天就能拿證,有的甚至沒學過醫學知識就敢上手。新手媽媽怎么判斷一個催乳師靠不靠譜?記住這3點,避開90%的坑:
1. 別迷信“國家認證”,看培訓背景更重要
首先明確一個事實:目前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并未將“催乳師”列為正式職業,也沒有統一的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市面上常見的“催乳師證書”,大多是行業協會、培訓機構頒發的,比如“母乳喂養指導師證”“催乳師技能證書”等。
怎么看證書含金量?重點看培訓內容:有沒有包含“解剖學”(比如乳腺結構、淋巴分布)、“生理學”(比如乳汁分泌原理)、“營養學”(哺乳期飲食)、“常見問題處理”(比如乳腺炎、乳頭皸裂的處理)?培訓時長夠不夠?至少要培訓7-15天,有實操課程(不是只看視頻),才算有點基礎。
2. 問“有沒有失敗案例”,比聽“包治百病”更靠譜
不靠譜的催乳師,開口就是“放心,我保證一次給你催出奶”“堵奶找我,一次就好”。但哺乳問題很復雜,比如有的媽媽是因為甲狀腺功能減退導致奶少,催乳師根本解決不了;有的堵奶已經發展成化膿性乳腺炎,必須去醫院,催乳師處理只會耽誤病情。
真正專業的催乳師,會坦誠告訴你:“你的情況可能需要2-3次處理”“如果處理后24小時沒好轉,建議去醫院查一下”。甚至會主動說:“之前遇到過XX情況,最后是配合醫生治療才好的”。敢說“我不是萬能的”,反而更可信。
3. 新手媽媽群的“口碑”,比廣告更真實
現在很多催乳師在朋友圈、母嬰平臺打廣告,吹得天花亂墜。不如問問身邊剛生完寶寶的媽媽:“你之前請的催乳師怎么樣?”“有沒有靠譜的推薦?”媽媽們的真實體驗最有參考價值。
可以重點問這幾個問題:“她手法疼不疼?”“處理后有沒有效果?”“會不會亂推薦產品(比如催奶湯、乳腺疏通儀)?”如果有媽媽說“她揉得我疼哭了,堵奶反而更嚴重”,或者“一直讓我買她的催奶茶,幾百塊一盒”,這種就要果斷pass。
四、什么情況下需要請催乳師?這4種場景別硬扛
有的媽媽覺得“請催乳師是矯情”,堵奶了自己揉、奶少了喝濃湯,結果越拖越嚴重。其實遇到這4種情況,及時找催乳師反而能少受罪:
1. 堵奶超過24小時,乳房紅腫、疼痛難忍
堵奶剛開始可能只是有點硬塊,不怎么疼。但如果超過24小時,硬塊越來越大,乳房紅腫,一碰就疼,甚至發燒(體溫超過38.5),別硬扛!這時候可能已經有炎癥了,自己揉很容易加重損傷,找專業催乳師及時疏通,能避免發展成乳腺炎。
2. 產后1周,寶寶體重下降超過7%,懷疑奶少
寶寶出生后會有“生理性體重下降”,但一般不超過出生體重的7%,10天左右恢復。如果產后1周,寶寶體重下降超過7%,每次吃奶要吃40分鐘以上,吃完還哭鬧,換尿布每天少于6片(說明尿量少,沒吃飽),可能是真的奶少。這時候可以請催乳師評估:是哺乳方法不對,還是需要催乳,避免耽誤寶寶生長。
3. 乳頭皸裂、出血,每次哺乳像“受刑”
乳頭皸裂大多是因為銜乳姿勢不對,但很多媽媽自己調整不過來。如果已經裂到出血、結痂,每次喂奶都疼得掉眼淚,甚至不敢喂奶,一定要找催乳師!她們能幫你糾正寶寶的銜乳姿勢,教你怎么保護乳頭,避免因為疼痛放棄母乳喂養。
4. 反復堵奶,一個月堵3次以上
有的媽媽明明很注意,還是隔三差五堵奶,甚至一個月堵3-4次,嚴重影響生活。這可能和哺乳習慣(比如總是用一側乳房喂奶)、飲食(比如總喝濃湯)、乳腺結構(比如乳腺管細)有關。催乳師能幫你找到原因,制定個性化的預防方案,比如調整哺乳姿勢、優化飲食結構,減少堵奶頻率。
五、真實案例:從“疼到想斷奶”到“實現全母乳喂養”
最后說個真實案例吧。我朋友小琳,去年生完寶寶后第5天堵奶了。她一開始沒在意,自己用熱毛巾敷,讓老公幫忙揉,結果越揉越疼,晚上直接燒到39,乳房硬得像石頭,疼得睡不著覺。
第二天她趕緊找了個催乳師。催乳師進門后沒立刻揉奶,先問了她的飲食(前一天喝了豬蹄湯)、哺乳頻率(寶寶睡4小時才喂一次),然后摸了摸乳房,說:“你這是乳汁淤積加輕微炎癥,不能使勁揉,得先疏通外圍乳腺管?!?/p>
接著催乳師用溫熱毛巾敷了5分鐘,然后用特別輕柔的手法,從乳房外側向乳頭方向推按,一邊按一邊說:“疼就告訴我,隨時停?!毙×照f,整個過程基本不疼,反而有種“疏通”的酸脹感。按了40分鐘左右,淤積的乳汁慢慢排出來了,乳房軟了很多,體溫也降到了37.5。
之后催乳師教她:“別再喝豬蹄湯了,換成冬瓜丸子湯、豆腐湯;寶寶餓了就喂,別等4小時,夜間也要喂2次;喂完奶如果還有硬塊,用手擠奶,手法我教你……”
現在小琳的寶寶6個月了,一直全母乳喂養,再也沒堵過奶。她說:“以前覺得催乳師是智商稅,自己經歷過才知道,靠譜的催乳師真的能救命?!?/p>
寫在最后
催乳師不是“萬能神手”,但也不是“智商稅”。她們更像“哺乳期指導師”,用專業知識和手法,幫媽媽們解決哺乳路上的難題。如果你正在經歷堵奶、奶少、哺乳疼痛,別自己硬扛,也別盲目找“野路子”催乳師。多問問身邊媽媽的推薦,選一個有醫學知識、手法輕柔、愿意耐心教你方法的催乳師,讓母乳喂養這條路,走得更輕松一點。
畢竟,媽媽輕松了,寶寶才能吃得更開心呀。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edunews/642004.html,違者必究!
以上是廣州仕馨學院整理的什么是催乳師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