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怎樣自己通乳
摘要: 產后堵奶堪稱新手媽媽的"酷刑"——乳房脹痛如石塊、乳頭皸裂鉆心疼、寶寶餓哭卻吃不到奶的焦慮,幾乎每個母乳喂養的媽媽都或多或少經歷過。其實,80%的堵奶問題都能通過科學方法在家解決。本文結合國際泌乳顧問指導原則和數千位媽媽的實戰經驗,從堵奶原因判斷、分步驟通乳手法、緊急處理方案到日常預防策略,手把手教你成為自己的"通乳師",讓母乳喂養少走彎路。
一、先搞懂:你是真堵奶還是"假漲奶"?
很多媽媽產后3-5天會突然感覺乳房硬邦邦,一碰就疼,這可能是生理性漲奶而非真性堵奶。區分關鍵看三點:
溫度:堵奶區域會明顯發燙,像揣著個小火球;生理性漲奶是整個乳房均勻腫脹
硬度:堵奶會摸到邊界清晰的硬塊,硬度接近額頭;漲奶是整體像充滿水的氣球
乳汁排出:堵奶時寶寶吸吮或吸奶器只能吸出少量乳汁,甚至完全吸不出;漲奶時乳汁能順利排出
(我生大寶時曾把生理性漲奶當成堵奶瘋狂揉按,結果越按越腫,后來才知道這種情況根本不用特殊處理,讓寶寶多吸兩天就好了)
二、在家通乳的黃金6步法(附手法圖示說明)
準備工作:創造"三通環境"
溫度通:用40左右的毛巾(不燙皮膚為準)熱敷硬塊處,每次15分鐘,毛巾涼了就換。注意避開乳頭乳暈,那里皮膚嬌嫩容易燙傷
情緒通:堵奶時越著急越難通!可以播放舒緩的音樂,或者讓家人幫忙輕揉肩頸放松。我每次堵奶都會先喝杯溫水,做三次深呼吸
姿勢通:找個舒服的坐姿,腳下墊個小凳子,讓乳房自然下垂,重力會幫大忙
核心手法:"梳-按-擠-吸"四步曲
第1步:梳通乳管
手指并攏像梳子,從乳房根部(靠近腋下、鎖骨方向)向乳頭方向梳理,力度類似梳頭時頭皮能接受的強度。重點梳硬塊周圍,每次梳10下休息30秒,重復5組。
第2步:按壓散結
用拇指和食指呈"C"形托住乳房,另一只手的指腹(不是指尖?。┓旁谟矇K上,以畫圈方式輕輕按壓。想象手里握著一個小面團,要慢慢把硬塊揉開而不是用力碾壓。如果疼得齜牙咧嘴,說明力度太大了!
第3步:手擠排乳
拇指和食指放在乳暈外2cm處(大概是鐘表10點和2點方向),先向胸壁方向按壓,再輕輕向中間擠壓,會看到乳汁呈噴射狀噴出。堵奶時可能先出來一些黃色的"濃奶",別擔心,這是淤積的成熟乳,排通后就會恢復正常。
第4步:寶寶接力
最關鍵的一步!讓寶寶下巴對準硬塊方向吃奶(比如硬塊在乳房外側,就讓寶寶臉朝向媽媽胳膊外側)。寶寶的吸吮是最好的通乳器,尤其是含乳姿勢要正確:嘴巴張得像打哈欠,含住整個乳暈,而不只是乳頭。
(小提醒:如果寶寶吃飽了不愿意吸,可以用吸奶器,但一定要用雙邊吸奶器,兩邊交替吸能刺激泌乳反射)
三、這些"土方法"正在害你!3個常見誤區
瘋狂熱敷不可取:超過45的熱敷會讓乳腺管水腫更嚴重,堵奶超過24小時伴有發燒時,熱敷可能加重炎癥
用力揉按是禁忌:有些媽媽用梳子、搟面杖甚至找人暴力通乳,結果把乳腺管揉斷造成血腫,我閨蜜就因為這個被迫停了母乳
完全忌口沒必要:所謂"喝雞湯堵奶""吃花生堵奶"沒有科學依據,哺乳期需要均衡營養,只要不過量吃高油高糖食物就行
正確做法:堵奶初期(12小時內)冷敷止痛,中期(12-24小時)溫敷疏通,超過24小時沒緩解及時就醫。
四、比通乳更重要的:堵奶預防指南
喂奶頻率:新生寶寶2-3小時喂一次,夜間不超過4小時。我二胎時定了喂奶鬧鐘,雖然麻煩但真的很少堵奶
銜乳檢查:每次喂奶后觀察乳頭,如果是淺紅色、乳暈有壓痕,說明含乳姿勢不對,及時調整
乳房排空:單邊喂奶15分鐘后換邊,確保每側乳房都被充分吸吮。如果寶寶沒吃完,用吸奶器吸到乳房變軟即可
日常護理:穿無鋼圈哺乳內衣,避免趴著睡覺,洗澡時用溫水沖洗乳房(別用花灑直射乳頭)
(特別提醒:月經期間、情緒波動大時更容易堵奶,這時候要格外注意及時排空乳房)
堵奶雖然痛苦,但也是媽媽和寶寶磨合的必經之路。記得我第一次成功自己通乳后,看著寶寶滿足吃奶的樣子,突然覺得那些疼痛都值了。每個媽媽都是天生的戰士,你比自己想象中更強大。如果嘗試了所有方法還是沒有緩解,或者出現發燒超過38.5、乳房紅腫加重、硬塊超過3天不消退,一定要及時去醫院乳腺科或找專業泌乳顧問!
母乳喂養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記得讓家人多幫忙照顧寶寶,你才能有更多時間休息和恢復。加油,你和寶寶都在共同成長呀。
尊重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與鏈接:http://www.abtbt.com.cn/edunews/29880.html,違者必究!